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不同检测方法在食品微生物检验菌落总数测定中的运用评价 下载:44 浏览:442

赵琨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5年4期

摘要:
目的 分析在食品微生物检验采用不同检测在菌落总数检测效果差异。方法 抽取2021.1-2022.1月本疾控中心管理辖区内的食品加工厂100份样本,按照相关要求对样本进行前期处理后分别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菌落总数试片检测法、TTC培养基法检测,对比检测差异。结果 平板菌落计数法合格率为92.00%、菌落总数试片检测法合格率为93.00%、TTC培养基法检测合格率92.00%,无差异(P>0.05)。结论 实际检测中应根据情况选择不同检测方法,从而提高检测合格率,确保食品安全。

广州市58株单增李斯特菌菌株特征分析 下载:43 浏览:368

张晶 白志军 和鹏 陶霞 吴新伟 《预防医学杂志》 2019年12期

摘要:
目的了解广州市动物源性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菌株优势血清型、携带毒力基因和分子分型情况。方法对广州地区365份动物源性食品中的单增李斯特菌分离鉴定,并进行血清分型,毒力基因鉴定和肠道细菌基因间重复序列扩增(ERIC-PCR)。结果单增李斯特菌阳性率为15.89%(58/365),其中生畜肉类检出率最高,为25.38%(33/130);血清型分析将58株单增李斯特菌分为4种血清型,分别为1/2b、1/2a、1/2c和4b,优势的血清型为1/2b(44.80%)和1/2a(32.80%);10株缺失毒力基因actA;ERIC-PCR扩增出9~18条100~8 000 bp之间的条带,将58株单增李斯特菌在相似系数为0.8处分为6个群19个类型。结论广州市动物源性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菌株污染严重,优势血清型是与人或动物感染有关的致病血清型(1/2b和1/2a),大部分毒力基因均存在,ERIC-PCR结果显示分子型别呈多样性,应加强防控。

两种产毒型艰难梭菌分子诊断方法的临床应用评价 下载:95 浏览:468

庄国华1 宋小军2 许星星3 罗芸2 黄忱2 叶菊连2 蔡剑4 王丽倩3 许向军5 王贤军3 汪一萍6 金大智2 《国际检验医学》 2018年3期

摘要:
目的通过与Xpert C.difficile/Epi检测临床粪便样本中艰难梭菌毒素基因方法的对比,系统评价实验室研发的艰难梭菌毒素基因多重荧光PCR检测方法的性能。方法 2016年8月1日至12月30日采集杭州市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和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临床腹泻患者粪便样本176份,平行采用Xpert C.difficile/Epi和实验室研发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同时进行艰难梭菌分离培养和PCR毒素鉴定。采用SPSS 20.0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交叉表分析。结果以Xpert C.diffcile/Epi检测结果为标准,本实验室研发方法的敏感度为91.7%(22/24)、特异度为100%(152/152)、阳性预测值为100%(22/22)、阴性预测值为98.7%(152/154),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好(Kappa=0.950,P<0.001)。以厌氧分离培养和PCR毒素检测结果为标准,本实验室研发方法的敏感度为90.0%(18/20)、特异度为97.0%(152/156)、阳性预测值为81.8%(18/22)、阴性预测值为98.7%(152/154)(Kappa=0.838,P<0.001);Xpert C.difficile/Epi的敏感度为90.0%(18/20)、特异度为96.0%(150/156)、阳性预测值为75.0%(18/24)、阴性预测值为98.7%(150/152)(Kappa=0.792,P<0.001)。结论实验室研发的艰难梭菌毒素基因多重荧光PCR检测方法与Xpert C.difficile/Epi检测性能基本一致,可直接用于临床腹泻标本中产毒型艰难梭菌检测。该方法的临床应用为国内临床艰难梭菌感染病例的诊断提供一种国产化的检测方法 。

尿路感染预防和诊断治疗中采用微生物检验的应用意义探讨 下载:38 浏览:1595

袁浩 杨李娟(通讯作者) 《生物学报》 2025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尿路感染预防和诊断治疗中采用微生物检验的应用意义。方法:从本院于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间收治的尿路感染患者中,随机抽选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组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例数均为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检查下的抗生素药物治疗,实验组给予微生物检验下的针对性治疗。结果:在诊断准确率方面,实验组准确率96.66%,对照组准确率70.00%,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无效感染程度方面,实验组总程度3.33%,对照组总程度21.66%,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生活质量评分方面,实验组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上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有效率方面,实验组总有效率98.33%,对照组总有效率85.00%,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尿路感染的预防和诊断治疗中,开展微生物检验,其效果显著,能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提升整体治疗的有效率和针对性,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微生物检验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下载:35 浏览:1572

张奋军 《生物学报》 2025年3期

摘要:
目的:分析控制医院感染中应用微生物检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22年3月-2023年2月期间收治的患者80例,以组间均衡分配法分成对照组和分析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分析组接受微生物检验,对比应用效果。结果:经比较实验结果,分析组的感染程度、感染控制情况、感染控制时间及住院时间、满意度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生物检验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有助于减少感染事件的发生,建议大力推广。

分析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问题及对策 下载:32 浏览:1468

李晨青 《生物学报》 2025年3期

摘要:
目的:了解疾控中心在微生物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方法:采用计算机随机抽取的办法,选取辖区中心工作的36名医务工作者,采用某县疾控中心自行编制的调查表,对入组人员进行抽样,并对其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应对措施。结果:36.11%的受访对象反映出了工作配置不平衡问题,16.67%的受访对象反映出了检验仪器的落后,22.22%的受访者认为样本收集不规范,13.89%的受访者认为检验环境是有问题的,11.11%的受访者是有其他问题。结论:目前,我国疾控中心开展的微生物检测工作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合理配置人手,引进先进的仪器,并建立完善的标本收集和管理体系。

腹泻患儿应用粪便微生物检验效果分析 下载:37 浏览:1577

王霞 《生物学报》 2025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粪便微生物检验在腹泻患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0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32例腹泻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粪便微生物检验及药敏试验,指定本院医学实验室同一名具有高年资、高职称的临床检验医师完成相关操作。记录32例腹泻患儿病原微生物检出情况,以32例腹泻患儿中所占比例较高的2种病原微生物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其药敏试验结果。结果:32例腹泻患儿粪便样本中共检出病原微生物32株,其中沙门氏菌(31.25%)、志贺菌(31.25%)所占比例均较高,数据对比P<0.05;32例腹泻患儿粪便中检出比例较高的沙门氏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敏感性较高(均为100.00%),志贺菌对亚胺培南、复方新诺明敏感性较高(均为100.00%),数据对比P<0.05。结论:腹泻患儿粪便中主要病原微生物为沙门氏菌、志贺菌等,药敏试验显示其对亚胺培南、复方新诺明等抗感染药物敏感性较高,在实际治疗工作中应首选上述药物实施抗感染治疗。

微生物检验对临床合理用药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影响 下载:38 浏览:1556

盛婷 《生物学报》 2025年3期

摘要:
目的:探究微生物检验对临床合理用药及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22年1月-2022年12月,研究对象为该阶段我院收治的240例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入组患者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需要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开展微生物检验。对2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相关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院内感染疾病发生率为30.00%,观察组院内感染疾病发生率为6.67%,对照组>观察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中院内感染患者36例,观察组中院内感染患者8例。两组患者感染性疾病轻度与中度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无重度感染情况出现。抗菌药物使用率,对照组为69.17%,观察组为30.83%,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0.05);临床合理用药率,对照组为84.17%,观察组为97.5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生物检验可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率,对于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有积极作用,具有较高使用价值,可推广。

微生物检验对医院感染控制及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分析 下载:39 浏览:1560

孙英英 《生物学报》 2025年3期

摘要:
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对医院感染控制及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500例住院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250例,微生物检验用药)与对照组(250例,常规用药)。分析患者感染发生率、感染程度、感染菌种、菌种耐药性分析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感染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本次送检的500例细菌样本中,其中阳性细菌群139例,大肠埃希氏菌为主要分离菌种;对主要分离细菌大肠埃希氏菌进行耐药分析,大肠埃希氏菌对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以及头孢呋辛的耐药性最高;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微生物检验下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风险,降低感染严重程度,同时能准确的对感染菌种及细菌耐药性进行分析,从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广泛推广。

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多重耐药性的监测分析 下载:27 浏览:1549

王堂杰 《生物学报》 2025年2期

摘要:
目的:分析监测临床上对于微生物检验与细菌耐药性的数据结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 2020 年 1月至 2022 年12月在我院各临床科室送检的(血、尿、痰、脓等分泌物)等标本,经培养鉴定后的120株多重耐药菌为观察对象,并对 120株细菌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①排前五耐药菌:铜绿假单胞菌29.17%,大肠埃希菌19.17%、肺炎克雷伯菌16.67%、金有黄色葡萄球菌6.67%、鲍曼不动杆菌5.83%;②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较高,呋喃妥因90.00%,环丙沙星85.71%,头孢曲松85.71%,左氧氟沙星71.43%,庆大霉素57.14%等耐药性较高,耐药性高于铜绿假单胞菌;③大肠埃希菌对于左氧氟沙星耐药性(78.26%),肺炎克雷伯菌呋喃妥因耐药性(75.00%);④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于青霉素有着较度耐药性,达到87.50%,其次为红霉素75.00%、克林霉素62.50%、左氧氟沙星62.50%等,不具备耐药性的药物为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呋喃妥因,替加环素。结论:在临床治疗和用药的过程中需增强关于微生物检验,以及细菌耐药性监测,有利于临床精准用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多学科合作,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

微生物检验在临床感染控制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下载:242 浏览:2411

袁昌菊 《医学研究杂志》 2020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究微生物检验在临床感染控制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2例住院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以及常规护理+微生物检验,对比2组患者的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感染率为3.95%,显著低于对照组26.32%,且观察组患者未出现Ⅲ级感染,患者恢复效果良好,统计学差异显现(P<0.05)。结论:在临床感染控制管理之中,应用微生物检验,能够更好地保障患者发生感染的情况降低,改善患者疾病恢复效果,应用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之中推广。

药品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影响因素 下载:35 浏览:1452

梁健宇 《生物学报》 2025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影响药品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具体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3年6月的药品200批,均开展其微生物检验实验数据资料,汇总分析存在于检验时的偏差,通过发掘原因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指向性的预防对策,据此修正存在的偏差。结果:通过落实药品微生物检验,明确影响因素为发生微生物检验误差36批,占比18.00%,即证实实验室检验后有高达几乎五分之一的发生率。通过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表现为试验品保存和质量控制情况、人员的专业水平、所用设备的性能、环境质控标准等。通过划分为一级、二级,观察和记录得出环境、标准、人员、物品等一级影响因素的占比分别是16.67%、11.11%、41.67%、30.56%,其中人员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专业能力的占比为25.00%,物品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检验品和培养基,分别为5例13.89%,环境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验证用菌传代次数,占比为8.33%,标准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操作技术,占比为5.56%。结论:针对检验的药品,通过采用药品微生物检验,能够把控好实验室质量,通过针对存在的偏差予以有效措施针对性干预,避免发生再次错误,提升检验的准确性,适合应用于实验室中进行推广。

研究不同微生物检验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21 浏览:1078

秦玲玲 《国际检验医学》 2025年4期

摘要:
探讨不同微生物检验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市场上速冻食品、肉制品及外卖100份,展开微生物检验。并将每份食品分成两份,一份纳入A组进行生物传感器检测,一份纳入B组进行食源性病原菌免疫学检测,对比两组检验技术准确性。本次研究开展时间为2020年1月-10月。结果 在速冻食品、肉制品及外卖食品病原菌检出率上,B组均高于A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源性病原菌免疫学检测可减少不合格食品的出现,进而显著确保食品安全,减少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值得被推广应用。

微生物检验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效果探析 下载:35 浏览:1551

王绍英 刘成香 《生物学报》 2025年1期

摘要:
目的:探析微生物检验在尿路感染(UTI)诊断中的效果,通过比较不同微生物检验方法的确诊率和治疗效果,评估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在我院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选取40例尿路感染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尿培养检验,结果视为金标准。根据检验方式的不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尿液常规检验并进行抗生素常规治疗,观察组则进行微生物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施以针对性抗菌药物。结果:观察组确诊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尿培养结果显示,40例患者中检出50株病原菌,包括大肠埃希菌(17例,34.0%)、变形杆菌(8例,16.0%)、奇异变形杆菌(9例,18.0%)、肺炎克雷伯氏菌(6例,12.0%)、铜绿假单胞菌(6例,12.0%)和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12.0%)。经治疗,观察组在疗效和炎性反应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路感染患者进行微生物检验,可以明确感染具体类型,有助于正确判断药物敏感性,并根据药敏结果施以合理的抗菌药物,疗效显著更佳,能有效降低炎症反应,具有临床可行性。

多管发酵法在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中的价值 下载:33 浏览:1450

刘雪 《生物学报》 2025年1期

摘要:
目的:探究多管发酵法在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1-2022.12期间的居民生活饮用水样本300份为研究对象,按照检验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50份,使用滤膜法检验;观察组150份,使用多管发酵法检验。对比两组的检验合格率。结果 观察组的检验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管发酵法在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中具有重要价值,能提高检验合格率,值得推广应用。

持续质量改进在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管理领域的应用价值 下载:32 浏览:1559

刘萍 胡友艳(通讯作者) 《生物学报》 2025年1期

摘要:
目的:分析在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管理领域中提供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分析效果。方法:收集我疾控中心在2023.2-2024.2月份的80份微生物样本进行研究,其中2023.2-2023.8月未开展持续质量改进措施,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2023.9-2024.2月份开展持续质量改进措施,两组微生物标本的数量均为40份,对两组管理质量、相关指标的达标率和管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管理质量显佳,指标达标率更高,管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在微生物检验中开展持续质量改进,可以提升其管理质量,提高指标达标率,提升管理满意度,值得提倡。

肺部曲霉菌感染应用在微生物检验的诊断价值及检出率分析 下载:245 浏览:2718

余海霞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肺部曲霉菌感染应用微生物检验的诊断价值及检出率。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肺部曲霉菌感染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群体一般资料,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从而明确其在微生物检验结果的诊断价值。结果:通过记录患者群体在两种检验方式下的病症情况,其中在微生物检验下,患者出现侵袭性肺曲霉病,侵袭性气管支气管曲霉病,慢性坏死性肺曲霉病,曲霉肿,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人数分别为35(35%)、25(25%)、25(25%)8(8%)、5(5%),其患病总数与确诊人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肺部曲霉菌感染患者实施微生物检验,其在检测数据结果上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对于患者后续治疗以及预后康复提供针对性、专业性依据,可推广应用。

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方法研究 下载:109 浏览:1343

吴平 《国际检验医学》 2024年12期

摘要:
目前,微生物污染是对食品安全的一大威胁。加强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和质量控制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加强现代食品安全管理的有效策略。就食品检测过程而言,微生物种类繁多,检测时间长,步骤繁琐,这不仅对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应用要求,也对食品质量控制工作提出了一定的挑战。食品安全检测中使用的微生物检测技术,是一种对食品中微生物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检测的技术,也是判断食品质量、品质的关键性技术。本文对微生物技术类型进行详细论述,并简单介绍了微生物检测技术应用时的注意事项,以供参考。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对微生物检验结果的重要性 下载:305 浏览:2696

卢凤 《医学研究杂志》 2020年3期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微生物检验中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的重要性。方法 抽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行微生物检验的3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采用常规微生物标本采集方法采集对照组患者的血、尿、痰、粪标本;在微生物标本采集流程干预下采集实验组患者的血、尿、痰、粪标本。对比两组微生物标本检验合格率,分析微生物采集过程中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高风险因素。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血、尿、痰、粪标本的微生物检验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两组共127份不合格标本检验,其中25份为血标本、37份为尿标本、34份为痰标本、31份为粪标本,微生物采集过程中影响其检验合格率的主要因素为标本采集方式不当,占比为36.22%;标本量不足,占比为25.98%;储存不当,占比为22.04%;延误送检,占比为11.81%。结论 微生物标本采集方式、标本采集量、存放方式以及送检流程对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率有直接影响,临床上应加强对微生物标本采集环节的重视程度,持续推进标准化采集流程。

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的应用效果观察 下载:105 浏览:1343

潘娟 郝圆 《国际检验医学》 2024年5期

摘要:
探讨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的监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7月本院检验科收集的800份微生物标本进行研究,监测细菌耐药性,分析所得数据。结果:800份微生物标本中培养出72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362株(50.28%)、革兰阳性菌302株(41.94%)、真菌56株(7.78%),720株病原菌中有148株(20.56%)耐药菌株,革兰阴性菌的占比最高。结论:细菌耐药性监测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便于医师根据细菌耐药性检测结果为患者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