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扎根理论的PPP项目再谈判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下载:44 浏览:349

王帅 郝生跃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20年12期

摘要:
随着PPP模式的快速发展,PPP项目数量不断增加,在实践中发现再谈判频发,一定程度上说是不可避免的。再谈判实质上是公私双方解决项目执行过程中合同不完备、政治经济环境变化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但因各方认识不到位,目前再谈判出现了效率低、结果差等问题,与再谈判的本质相背离。利用扎根理论对PPP项目再谈判效果进行研究,通过开放式、主轴及选择性编码探索出再谈判效果的影响因素,同时通过访谈构建各影响因素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模型并验证影响因素及模型的有效性,为PPP项目再谈判效果的提升提供了有效途径。

建筑类央企参与PPP项目可融资性影响因素研究 下载:54 浏览:359

杜亚丽1,2 袁正伦1 李大光3 苏京晖3 刘志3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20年10期

摘要:
为探寻我国建筑类央企参与PPP项目中"融资难"问题的成因,对我国建筑类央企参与PPP项目的可融资性影响因素进行剖析。通过访谈和网络资源收集相关资料,基于扎根理论方法,采用NVivo11质性分析软件对资料进行编码分析,归纳识别出建筑类央企参与PPP项目可融资性的影响因素,并深入分析各影响因素对PPP项目可融资性的影响机理和作用强度。结果显示,项目基本面、政府方因素、社会资本方因素以及外部环境因素是影响建筑类央企参与PPP项目可融资性的4个核心因素。研究成果以期在建筑类央企参与PPP项目前期,为PPP项目可融资性的评估和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房地产企业项目团队间知识共享障碍因素研究 下载:47 浏览:363

倪国栋1 李琨2 徐恒1 许娜1 邓勇亮1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9年11期

摘要:
基于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对深度访谈资料进行扎根分析,将资料中知识共享障碍因素的相关内容进行概念化、范畴化和编码处理,构建了房地产企业项目团队间知识共享障碍因素模型。研究结果表明,4项主体因素、1项客体因素和4项环境因素是当前房地产企业项目团队间知识共享的主要障碍因素,为房地产企业管理者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和提高知识共享效果奠定了理论基础。

基于扎根理论的网络学习者绩效研究 下载:53 浏览:365

孙坤康 李小聪 方勇 《电子商务进展》 2019年3期

摘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学习者借助互联网进行学习,如何有效评估互联网学习者绩效,帮助互联网学习者自我评估也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借助扎根理论,收集互联网学习者经验性资料加以分析,构建了一个包含两个核心范畴、5个主范畴以及13个范畴的绩效评估体系。以此为基础,本文对淮安地区大学生网络学习绩效进行了现状调查,发现了不同年级、不同互联网学习经历的学习者间存在的绩效水平差异。

基于扎根理论的淘宝村生态系统形成路径研究 下载:43 浏览:390

张浩 王丽亭 《管理与科学》 2020年8期

摘要:
了解淘宝村生态系统的特征是创业者开展电子商务商业活动的基础。淘宝村生态系统为农业生产方式、农村生活方式、农民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带来了深刻变革,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型力量。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聚焦淘宝村,从生态学视角出发通过行为环境和行为要素两条路径阐释淘宝村生态系统的结构框架,为创业者和淘宝村生态系统的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研究结论表明:优化行为环境可以正向调节行为主体活动的质量,追求行为要素可以明显提高行为主体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淘宝村生态系统通过行为要素、行为环境和行为主体三者的有机耦合达到动态平衡。

品牌危机与品牌绩效——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探索 下载:51 浏览:427

周光1 余明阳1 薛可2 赵袁军3 《管理与科学》 2019年10期

摘要:
近年来随着品牌危机的不断涌现,品牌危机已经成为时下非常热门的话题,尤其在互联网情境下,品牌危机类型更加多元,形式更加复杂。众所周知,企业和消费者是品牌危机中两个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两者的行为也深刻影响着企业的品牌绩效。为了探索这种影响,从关联度视角出发,基于报刊文章,采用扎根理论将品牌危机划分为高关联度品牌危机(产品/服务伤害型和理念伤害型)和低关联度品牌危机(道德型和环境型)。在此基础之上,构建品牌危机对品牌绩效影响的理论模型。实证分析发现,产品/服务伤害型品牌危机和道德型品牌危机对品牌绩效存在负面影响。与此同时,企业回应(速度、态度和程度)对主效应起到调节作用,公众不认可度对主效应起到中介作用。研究系统地界定了品牌危机关联度,刻画品牌危机的影响机理,具有一定的开创性,也为后期研究提供了参考。

网络公益社会认同影响因素及产生机制研究 下载:25 浏览:182

李海芹1,2 张辉1 张承龙1 《当代管理》 2019年1期

摘要:
本文运用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方法,对网络公益社会认同的影响因素和产生机制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构建了网络公益社会认同的影响因素及产生机制的模型。研究确定了网络公益认知、网络公益参与动机、网络公益行为、公益环境、关系强度、个体差异性和公益参与激励七个主范畴,提出网络公益社会认同会经历从认知认同、动机认同到行为认同三个阶段,并受到公益环境、关系强度、个体差异性和公益参与激励四个主要因素的影响,最后从政策、公益组织、互联网平台和媒体、社会公众等角度提出了建议。

基于扎根理论的小学全科教师能力结构模型构建研究 下载:75 浏览:476

程翠萍1 田振华2,1 《中国教育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小学全科教师的能力结构是衡量其专业素质的关键要素。文章以扎根理论为研究路径,对52名小学全科教师进行深度访谈,利用Nvivo8.0软件实现访谈数据的编码分析,初步建构小学全科教师能力结构模型,包含融合教学、协调交往、学习创新三个维度,实践、组织、应变等16项能力。该模型可为小学全科教师的评价考核、专业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幼儿园教师生气事件应对能力及对虐童现象的启示 下载:74 浏览:475

林媛媛1 孟迎芳2 《中国教育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对幼儿园教师生气事件应对能力结构的探索有助于推导出教师在生气情绪下行为失当背后的能力缺失,对幼儿园教师虐童现象有一定的启发意义。研究借助NVivo11.0对226个事件数据进行了包含三级编码和模型优化的扎根理论质化分析,提出幼儿园教师生气事件应对能力由问题认知能力、行为控制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构成,模型结果有良好的信效度。基于相关数据及结果,认为对幼儿园教师虐童现象,在紧张忧虑的同时应有积极认识、在关注结果的同时应关注形成、在强化道德防御的同时应重视专业性养成、在警惕教师生气情绪的同时应给予理性理解与关怀。

从“相安的疏离”到“理性的亲密”——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生导学关系探析 下载:43 浏览:540

欧阳硕 胡劲松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20年12期

摘要:
基于扎根理论分析教育类硕士研究生对导学关系的认知,构建硕士生导学关系的四维模型,模型显示:当前硕士研究生导学关系普遍表现为"相安的疏离"状态;导学关系最终取向的决定力量来自导师;亲疏不同的导学关系状态对研究生的影响很大,疏离的导学关系更容易对研究生造成消极影响,反之亦然;研究生期待的导学关系状态是基于教育目的的"理性的亲密"。为进一步提升导学关系质量,需要给予亚健康的导学关系更多关注,将学术互动作为优化导学关系的基础,以制度建构保障导学关系的健康发展。

核心素养视域下民办高校教师课程领导力模型构建——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研究 下载:77 浏览:1724

覃月明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23年11期

摘要:
我国民办高校经过40余年发展,已从“对公立高校的有益补充”发展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竞争力仍难以与公办院校相匹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了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教师是核心素养人才培养的践行者,教师课程领导力是核心素养落地的必要条件。因此,提升民办高校教师课程领导力是提高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本文基于核心素养,采用扎根理论构建了核心素养视域下民办高校教师课程领导力模型,以期为提升民办高校教师课程领导力提供理论参考。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