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某银行办公楼主体结构安全性鉴定及改造加固设计 下载:86 浏览:504

安贵仓 唐晓琳 魏常宝 杨士豹 刘恒镇 《中国土木工程》 2020年2期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部分既有建筑的规模和功能已不能满足新的使用要求,急需处理。对于因建造地段限制和文化因素等影响而不能拆除新建的建筑,需要进行维修改造和现代化改造。对此类建筑首先进行主体结构安全性鉴定,再根据鉴定结果,结合业主的使用要求进行改造设计,而后在改造设计的基础上结合鉴定结果进行加固设计。通过改造与加固设计,使得改造的既有建筑继续发挥余热,减少浪费。

卓越辛养工业区01地块项目抗震性能设计 下载:67 浏览:475

杨涛 许谦 易剑 《中国土木工程》 2019年10期

摘要:
对卓越辛养工业区01地块项目的抗震性能设计进行了详细描述。项目采用了底部大空间的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同时采用了不设缝的多塔结构形式。通过YJK与STRAT两种软件计算对比,证明了计算模型可靠性,采用了STRAT软件对结构进行了罕遇地震下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同时采用Midas Gen和ABAQUS分别进行了大底盘楼盖温度应力分析和转换层详细应力分析。分析表明:结构抗震性能满足性能目标要求。

深圳某超高层办公塔楼异形巨柱抗震性能设计 下载:67 浏览:487

任恩辉 张伟生 卫文 李鹏 秦政 《中国土木工程》 2019年3期

摘要:
为获得优越的建筑使用空间,深圳冠泽前海金融中心超高层办公塔楼仅在角部设置8根异形巨柱。因现有软件对此类异形构件的模拟手段有限,承载力缺乏设计,针对项目中设计的异形巨柱进行了抗震性能评估,并对异形巨柱的计算截面等效、承载力抗弯、抗剪、节点等设计提出了方法与建议,可供同类构件性能化设计参考。

华南港航服务中心二期超限高层结构分析 下载:67 浏览:477

于敏 《中国土木工程》 2018年8期

摘要:
华南港航服务中心二期为大底盘多塔结构,其中A塔楼高度145.1m,为B级高度超高层办公楼。文中对各塔楼及整体模型进行了多遇地震下的弹性分析,设防烈度地震下的性能水准3分析、罕遇地震下的性能水准4分析及动力弹塑性分析,结果表明,本工程结构能满足预定的抗震性能目标。

肇庆某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 下载:76 浏览:471

何远 《中国土木工程》 2018年7期

摘要:
对肇庆某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的结构设计过程要点进行了描述,通过合理的结构布置和计算分析,并加强薄弱部位抗震构造措施,使结构整体和各构件的抗震性能达到设计的预期目标。

高烈度地区大高宽比超高层住宅结构设计及抗震性能分析 下载:76 浏览:479

伍承彦 张文华 邹勇强 《中国土木工程》 2018年3期

摘要:
本项目位于郑州市,采用剪力墙结构体系,屋面高度149.1m,属于高度超限建筑,同时存在扭转不规则、尺寸突变等不规则项。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进行了整体结构弹性计算、弹性时程分析和性能目标验算,同时采用ABAQUS软件进行了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最后结合计算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抗震加强措施确保结构安全可行。

隧道衬砌裂缝对结构抗震性能影响研究 下载:8 浏览:132

高文山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依据《铁路隧道设计规范》,利用一种改进的自由场变形方法(MCSRD),对新建杭州经绍兴至台州铁路东茗隧道带裂缝衬砌结构进行安全性评价。考虑了裂缝产生部位和裂缝深度2种影响因素,利用数值方法研究了衬砌裂缝对隧道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衬砌拱腰部位对地震响应最敏感,是隧道衬砌抗震最薄弱环节;衬砌开裂处截面厚度减小,轴力变化较小,弯矩大幅度增加,地震作用条件下,裂缝尖端处衬砌出现显著的应力集中现象,安全系数降低;衬砌拱顶和拱腰部位开裂对隧道结构抗震性能影响较大;裂缝越深,对隧道结构抗震性能影响越大。

汽轮发电机基础的抗震安全性研究 下载:89 浏览:481

侯瑞航1 周占学1,2 李杨1 袁晓聪1 于爽1 白哲3 《交叉科学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在大型发电站中,汽轮发电机基础是至关重要的部位,在地震中一旦产生破坏将会遭受重大损失。因此,对发电机基础抗震性的研究成了重中之重。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汽轮机基础的抗震性能进行试验研究,按1:10的缩尺比例制作发电机基础模型进行等比例试验,采用拟动力和拟静力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综合分析,本次试验模拟了基础结构在6度多遇、6度罕遇以及7度罕遇三种地震波下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该基础结构的各项抗震性能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在上述两种地震作用下该基础结构安全。

E2地震作用下某连续梁桥抗震性能分析 下载:12 浏览:163

时小梅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为了研究强震作用下连续桥的抗震性能,以某(3×25 m)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箱型连续梁桥为工程背景,建立全桥MIDAS CIVIL有限元模型,输入E2水平的3条地震动,通过动态时程分析方法分析了该连续梁桥的抗震性能,并对本桥抗震性能做出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在恒载和E2地震共同作用下,本桥边墩墩底弯矩和中墩墩底弯矩均小于其屈服弯矩,且有一定的安全储备。从强度角度分析,本桥抗震性能良好。

复杂结构人行天桥抗震性能研究 下载:47 浏览:366

李丰群 李瑞琪 《交通技术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人行天桥主桥为桅杆式斜拉景观桥,根据该桥的建设需求和结构特点,开展桥梁抗震性能专题研究。依据现行城市人行桥相关规范要求,考虑地震作用,采用空间杆系单元建模,运用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尝试采用横向双固定支座和设置减隔震支座两条路径进行抗震设计,最终决定选用新型拉索减震支座进行减隔震设计。拉索减震支座调整了地震力的分布,激发出结构的冗余强度,优化抗震控制构件的受力特性,进而提高全结构的抗震性能。

某半飘浮体系独塔斜拉桥抗震性能研究 下载:37 浏览:285

郭红雨 《交通技术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为研究半飘浮体系下独塔斜拉桥的抗震性能,以某全长415 m的两跨组合梁斜拉桥为例,采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 Civil,建立动力有限元模型,分别对其进行自振特性、反应谱和非线性时程分析,并评价其抗震性能。结果表明:仅设置竖向支撑的飘浮体系独塔斜拉桥一阶振型为塔梁纵飘,应在其纵桥向设置粘滞阻尼器以限制主梁位移;横桥向设置抗风支座的传统硬抗体系已经难以适应较大的地震烈度,必须采取有效的减隔震方案,以适当降低控制截面的地震响应。根据案例桥梁的结构特点,综合考虑各控制截面的地震响应,选取合适的阻尼参数,在桥塔和主梁间布置横向独立钢阻尼装置,并在过渡墩和主梁间布置弹塑性钢阻尼支座,该布置方式对大桥的减震效果最佳,证明此减隔震设计方案合理可靠。

考虑损伤时变特性的大跨斜拉桥抗震性能研究 下载:63 浏览:366

郑宇倩 王莹 《交通技术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目前,大跨斜拉桥的抗震性能设计尚未考虑桥梁服役期内由于疲劳损伤累积对结构力学性能劣化的影响。文章依据连续介质损伤力学,研究了桥梁的疲劳损伤时变特性,基于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法获得桥梁在不同服役年限遭遇多遇和罕遇地震时的响应,依据其性能对照标准和地震损伤模型,研究桥梁抗震性能的时变特性,并以润扬长江大桥北汊斜拉桥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地震作用下考虑损伤时变特性的桥梁抗震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桥在服役期内由于损伤累积导致了材料力学性能的劣化,结构的抗震性能呈现显著的时变特性。在遭遇多遇地震时,部分构件可能进入塑性,导致结构的地震损伤值可能超出规定限值;在遭遇罕遇地震时,结构的地震损伤不断增大,有发生倒塌的可能。结构在设计时均满足抗震设防目标,但随着性能的逐渐劣化,在一些工况下结构地震损伤值超过了抗震设防目标的损伤指标限值,这对结构的安全服役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因此对于服役期长且重要的大跨桥梁有必要进行考虑损伤时变特性的桥梁抗震分析,研究成果对类似桥梁的抗震设防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某幼儿园设置粘滞阻尼墙抗震性能分析 下载:68 浏览:360

程国起 《建筑技术学报》 2018年6期

摘要:
粘滞阻尼墙是一种新型减震构件,针对某新建幼儿园设置粘滞阻尼墙结构,运用SAP2000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多遇和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分析多遇地震下的层剪力、层间位移角、层加速度和罕遇地震下的层间位移角、层剪力–层间位移曲线,证明应用粘滞阻尼墙能有效降低结构响应,保护主体安全。讨论粘滞阻尼墙的滞回性能,表明在不同烈度下,阻尼墙均能发挥较好的阻尼性能。

预应力自复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下载:78 浏览:473

刘航1 王胜2 王海深3 潘鹏3 张国伟2 《建筑技术学报》 2018年3期

摘要:
提出一种新型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其具有震后自主复位,低损伤等特点。为了解该新型节点的抗震性能,进行了新型装配式节点与现浇节点的拟静力对比试验研究,并与Open Sees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新型装配式节点在梁端位移角达到1/18时,仍保持承载力不降低,结构构件基本完好,仅在梁端出现少量弯曲裂缝,且在荷载卸除后实现自主复位,裂缝基本闭合。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该装配式节点的承载能力随初始预应力的增大而增大,同时也随耗能钢筋截面面积的增大而增大,耗能能力则主要来源于耗能钢筋。

立面不规则隔震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 下载:84 浏览:472

吴海波 王新妮 《建筑技术学报》 2018年2期

摘要:
减震措施是一种有效的地震防御策略,隔震技术变传统结构硬抗为柔性防震,具有明显的效果。介绍隔震结构的工作原理,结合某立面不规则的办公楼结构建立分析模型,进行多遇和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分析各烈度地震作用下层剪力、层间位移角、层加速度等指标,结果表明隔震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能有效实现既定设防目标。

PEC柱型钢梁端板连接空间框架抗震性能研究 下载:68 浏览:453

赵根田 王少敏 《建筑技术学报》 2018年2期

摘要:
为研究空间框架抗震性能,设计制作了1个PEC柱–型钢梁端板连接空间框架缩尺试件,在低周往复荷载下进行试验。分析试验数据可知,其极限承载力为453.2 k N,延性系数平均值3.2,层间位移角小于规范限值,能量耗散系数在2.11~2.90之间,说明PEC柱型钢梁端板连接空间框架具有优良的抗震性能。

隔震技术在宿舍楼加固工程中的应用 下载:73 浏览:469

许静雯 《建筑技术学报》 2018年2期

摘要:
结合江苏地区某20世纪末兴建的宿舍楼工程,通过框架结构常见加固方法的对比分析,选定以隔震技术为主的框架结构加固方案。运用分析软件对加固后的宿舍楼进行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隔震技术对原结构进行修缮加固后结构自振周期延长,地震作用时上部结构加速度、层间位移及层间剪力均明显降低,加固后结构抗震性能良好。

某核电厂应急柴油机管道支架改造后抗震性能计算分析 下载:255 浏览:2588

余泽辉1 赖斌生1 闵济东1 熊记伟2 《核工业与技术》 2021年6期

摘要:
某核电厂应急柴油机燃油系统管道支架因与冷却水管道距离过近,不满足抗震要求,需对支架进行改造。本文对改造后的支架进行了抗震性能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对该支架结构在多种组合工况下的强度和变形情况进行了验证。

纤维增强覆面木基墙板抗震性能研究 下载:31 浏览:321

桑颖慧 高国锋 《中国建筑》 2025年4期

摘要:
本研究采用两块无骨架柱和一块带有骨架柱的玻璃纤维增强木质复合墙板,对这类复合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深入探讨,主要包括其失效模式、能量吸收特性、承载能力以及变形响应。实验结果显示,墙板主要表现为弯曲断裂,起始阶段在两端基部可见水平和斜向裂缝,骨架柱与墙面连接部位则呈现出纵向破裂。在高应变条件下,墙板的裂缝显现较早。墙板相对于底座表现出显著的旋转运动,通过修正计算得出的滞回曲线峰值水平位移大约仅为实际测量值的五分之一,而峰值位移角范围在1/528至1/445之间。测试样品的承载力达到了惊人的100kN,完全符合抗震设防烈度不超过8度的三至三层低层住宅建筑的承载力标准,确保了建筑物的安全性。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短柱问题的处理 下载:296 浏览:2895

安立朋 《中国建筑》 2021年3期

摘要:
抗震设计是高层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为保障高层建筑建成后的稳定性、安全性,必须高度重视抗震设计,提高抗震设计水平,从而确保建筑物建成后的抗震性能。短柱是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的一个常见问题,为改善其抗震性能,应准确判定短柱,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短柱进行处理。文章主要对高层建筑中的短柱问题及短柱判定方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短柱抗震性能的优化对策,以供业内人士参考、借鉴。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