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面向在线智慧学习的教育数据挖掘技术研究 下载:92 浏览:507

刘淇1 陈恩红1 朱天宇1 黄振亚1 吴润泽1 苏喻2 胡国平2 《人工智能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深入,学生在线学习数据得到不断积累,为数据驱动的教育评估和智能辅助教学提供良好条件.然而,已有的面向在线智慧学习的教育数据挖掘模型很难从海量、稀疏、高噪的数据中准确分析试题特征和学生学业水平,也较少考虑学生及教师的个性化需求.文中针对上述问题开展若干面向在线智慧学习的教育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工作,以教育学习所涉及的试题、学生、教师为对象,以个性化推荐等技术同教育领域知识相结合为手段,以提高学生学业水平为目标.具体介绍用于试题分析和检索的试题文本表征模型、基于认知诊断的个性化学习资源推荐方法、针对教师的教学建议和指导等方法,以及这些技术所依托的应用平台——科大讯飞在线教育系统"智学网".最后简单讨论面向在线智慧学习的教育数据挖掘技术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智慧教育背景下中小学校本评价研究 下载:44 浏览:449

耿丹青 1许世红2 《中国教育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文章梳理了中小学校本评价的主要内容,针对我国中小学校本评价在评价体系、可操作性、评价队伍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现阶段智慧教育环境建设和智能技术应用,指出智能技术的应用能使校本评价数据来源全面客观、评价工具方法精准智能、评价结果分析科学高效、助推评价体系建设,并从完善校本评价标准体系、搭建智慧教育软硬件设施、探索产学研用一体化机制和提升师生信息化能力素养四个方面提出智慧教育背景下实施校本评价的路径建议。

委托代理制视角下高等教育元评估实然现状与应然探讨 下载:62 浏览:466

曹一红1 曹雨坤2 《中国教育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高等教育元评估是对原评估的再评估,是教育评估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高等教育评估质量问责与改进的重要环节与保障。元评估通过对高等教育原评估的诊断、监督和反馈,可有效检验高等教育评估的可信度和有效性,推动高等教育评估的科学化、合理化和专业化发展,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改进与提升。高等教育元评估需有第三方评估主体的参与,委托代理制在元评估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文章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元评估的实然现状,探讨了委托代理机制下高等教育元评估的应然定位,从元评估主体、程序、标准、监督机制等多方面给出适切建议。

福建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的适应性分析 下载:66 浏览:477

李林 《中国教育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高职教育是否契合地方经济发展,可以从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角度去考量。从福建省10所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类型、数量及其布点情况来看,专业与产业的契合度、传统与新型主导产业的匹配度基本适应,但尚须提升。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深化产教融合,保障机会公平,是福建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之路。

新制度主义视角下我国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 下载:84 浏览:511

王向华 张曦琳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8年12期

摘要:
从新制度主义视角来看,我国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主要面临评估主体间的利益博弈、评估制度的路径依赖与制度外部文化认同缺失等困境。要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的健康发展,应转变政府在评估中的角色定位、打破制度路径依赖和营造为社会所认同的文化环境。

论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达成度评价 下载:70 浏览:404

田腾飞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0年8期

摘要:
达成度评价是师范类专业基于产出导向建立质量保障机制的关键环节。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达成度包括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毕业要求达成度和课程目标达成度三个层面。开展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达成度评价要注重三个方面:首先,要科学制定并分解毕业要求指标,进而系统设计合适的课程体系,并根据毕业要求指标合理设置课程目标,以实现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的有效支撑;其次,要对评价依据、评价机制、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工具、判定方法等进行论证,体现现代教育评价理念;再次,要全面、综合、客观地分析评价结果,为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师范类人才培养质量的达成度评价对深化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改革,促进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1994年后我国台湾地区教师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演进 下载:98 浏览:384

黄嘉莉1 桑国元2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9年3期

摘要:
随着各国(地区)教师教育机构的多元化发展,教师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已由机构保证转向制度管理。为了提升教师素质、确保教育质量,我国台湾地区实行了教师教育机构认证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以排除不具备教师资格者,形成"社会藩篱",使教师的专业性被社会所信任。研究以历史发展为脉络,以"社会藩篱"论(建立社会信任)为依据,探究台湾地区教师教育质量保障机制中机构认证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发展历程。由此可知,质量保障机制与教师数量的扩张和紧缩有关,并随社会变迁而发生变化。教师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应以师范生学习成效为核心,通过多元的评价方式考核师范生真实的教学能力。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