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肿瘤疫苗临床研究评价及进展 下载:44 浏览:416

黄芸 高建鹏 王辉 《肿瘤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肿瘤疫苗是近年来肿瘤疾病的新兴治疗手段之一,其种类繁多,疗效显著,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肿瘤疫苗可分为全细胞疫苗、多肽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和单克隆抗体疫苗等类别。2011~2017年间有15个肿瘤疫苗类新药获批上市,实现了基础研发到临床应用的迈进,为肿瘤的治疗模式带来了令人振奋的变革。全文就近几年肿瘤疫苗领域的新药从分类、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展方面作一综述。

肿瘤疫苗临床研究评价及进展 下载:20 浏览:285

黄芸 高建鹏 王辉 《肿瘤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肿瘤疫苗是近年来肿瘤疾病的新兴治疗手段之一,其种类繁多,疗效显著,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肿瘤疫苗可分为全细胞疫苗、多肽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和单克隆抗体疫苗等类别。2011~2017年间有15个肿瘤疫苗类新药获批上市,实现了基础研发到临床应用的迈进,为肿瘤的治疗模式带来了令人振奋的变革。全文就近几年肿瘤疫苗领域的新药从分类、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展方面作一综述。

直肠癌术后随访及常见并发症的影像学评估进展 下载:26 浏览:249

邓慧媛 许泽艳 廖承德 《肿瘤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直肠癌治疗的手术方式日趋繁多,术后解剖改变情况复杂,选择合理或最佳的影像学检查对直肠癌患者进行术后评估尤为重要。全文就接受不同手术方式的直肠癌患者术后随访、并发症及肿瘤复发的影像学特点及检查方法选择进行综述。

基于XGBoost集成的可解释信用评分模型 下载:61 浏览:351

刘彧祺1 张智斌1 陈昊昱2 刘杨3 邵党国1 熊馨1 马磊1,3 《数据与科学》 2019年7期

摘要:
信用评分模型是在银行信贷中提供正确指导决策的有效工具。在过去几十年中,信用评分已成为金融机构日益关注的问题,目前仍是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但是,大多数研究中追求模型的性能表现,但忽视了决策制定过程的问责机制和信任机制。本文构建的基于XGBoost集成的可解释信用评分模型在性能良好的情况下同时兼顾模型的可解释性。选择AUC为模型性能主要评价指标,在对比实验中也加入了其他两个常用评价指标:准确率和F值。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的平均性能优于其他比较算法。在基分类器选择,特征选择,模型集成中均考虑到了模型的可解释性。最后,提供了模型整体及对具体样本的决策解释。

图式理论基础上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研究 下载:32 浏览:73

韩璐 《英语教学》 2018年10期

摘要:
翻译教学向来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存在着一些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与效率的问题,需要尽快加以解决。图式理论在英语翻译方面有着良好的适应性,可以有效提升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质量及效率。因此,图式理论是提高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简单介绍当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图式理论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作用,并就图示理论基础上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进行研究。

妇科超声检查诊断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临床价值研究 下载:224 浏览:2685

许莉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12期

摘要:
目的:本文主要通过对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妇产科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通过对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我院妇产科进行护理治疗的200例绝经后阴道出血的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其中医护人员通过对200例绝经后阴道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医护人员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子宫刮诊检查方法,而对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检查方法,医护人员对两组患者病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医护人员对对照组患者病理进行检查后,发现100例患者中患有萎缩性子宫内膜有35例,患有子宫内膜增生的患者有30例,子宫内膜炎的患者有20例,患有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有10例,患有子宫内膜癌的患者有5例;而观察组患者中患有子宫内膜增生的患者有40例,子宫内膜炎的患者有30例,患有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有20例,患有子宫内膜癌的患者有6例,患有萎缩性子宫内膜有4例。因此,可以医护人员通过借助超声检查方式对绝经后阴道出血的患者病理进行分析,可以明显发现患者子宫内膜出现病变情况。结论:医护人员通过对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方法,可以清楚准确的了解到患者病理,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理对症下药,可以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上被广泛推广使用。

小胶质细胞与神经干细胞共同培养对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的影响 下载:86 浏览:511

​王威 李俊君 林海 徐蛟天 陈孝祥 宋晓斌 杨智勇 邓兴力 《神经科学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探讨小胶质细胞与神经干细胞(NSCs)共同培养条件下对NSCs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的促进作用。方法 (1)原代培养新生SD大鼠的小胶质细胞并鉴定。原代培养孕14 d SD大鼠胚胎NSCs并鉴定。(2)取鉴定后细胞分为NSCs单独培养组和小胶质细胞与NSCs共同培养组。2组细胞培养6 d后,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法及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与成熟相关因子酪氨酸羟化酶(TH)、多巴胺转运体(DAT)及炎症因子3(Pitx3)蛋白的表达,采用PCR技术检测2组细胞TH、DAT以Pitx3基因转录水平的差异。结果 (1)新生SD大鼠小胶质细胞CD11b/c染色阳性,所得到的小胶质细胞纯度>95%。孕14dSD大鼠NSCs巢蛋白染色阳性。(2)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单独培养组比较,共同培养组NSCs TH、DAT及Pitx3阳性蛋白明显增多。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显示:共同培养组细胞TH、DAT以及Pitx3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单独培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PCR实验结果显示:共同培养组TH、DAT以及Pitx3基因转录水平均明显高于单独培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胶质细胞与NSCs共同培养可促进NSCs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

叉头框蛋白O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下载:65 浏览:492

李颖1 王先梅2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叉头框蛋白O的生物学效应复杂,与心脏、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传统危险因素主要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病变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缺血/再灌注损伤造成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开通后的二次重创。研究表明,Fox O与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的这些因素关系密切,现围绕其研究进行综述。

经典瞬时受体电位C亚族5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关系 下载:84 浏览:507

季一楠1 郭瑞威2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经典瞬时受体电位通道C亚族5(TRPC5)是细胞膜上的一种非选择性阳离子钙库操纵性通道蛋白。在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和增殖、内皮细胞的损伤和功能障碍、脂质的沉积等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TRPC5的分子结构、通道激活机制和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院前延误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PCI患者预后的影响 下载:89 浏览:520

李颖1 张利军2 王先梅2 段亚南2 徐梦云1 朱勋迪1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首次医疗接触后院前延误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直接PCI治疗的331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1年的资料。根据首次医疗接触至入门(FMC-to-D)时间,将患者分为≤120 min组(166例)和> 120 min组(165例)。分析两组患者入院24 h内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K-MB峰值;入院1周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院内和随访1年的病死率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MACCE)。结果≤120 min组的总缺血时间明显短于> 120m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120min组24 h内CK、CKMB、肌钙蛋白I值、CK-MB峰值均小于>120 min组(均P <0.05);≤120 min组的LVEF高于>120min组(P <0.05);随访1年后≤120 min组的病死率低于>120 min组(2.03%:6.67%,P <0.05);院内和随访1年MACCE发生率、院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减少首次医疗接触后院前延误有利于尽早恢复STE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再灌注,降低心肌梗死、改善心功能、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个旧市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病毒检测及分析 下载:36 浏览:394

郭民1 孟伟1 普艳2 王娟1 何跃1 李晓倩1 杨亚妮1 邓新小1 《中国医学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目的检测并分析个旧市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流行情况。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对2 384例患儿进行RSV、FLUA、FLUB、PIV1、PIV2、PIV3、ADV病毒抗原检测,并分析结果。结果 2 384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呼吸道病毒阳性353例,阳性率为14.81%。不同季度患儿的呼吸道病毒合计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5),一季度和四季度的阳性率高于其他季度。不同季度患儿的RSV、FLUA、FLUB、PIV3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儿童RSV感染的阳性率最高,一季度和四季度是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高发期。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 下载:328 浏览:3088

邹蓉 张琼芬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2年9期

摘要: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8-05到2019-03阶段接收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8例,按照护理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实施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30%),显著高于对照组(81.48%),P<0.05。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实践意义显著。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下载:261 浏览:2945

熊春丽 杨文丽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2年1期

摘要: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入院诊治的时间在2018年5月~2020年5月。将患者分为两组小组,对照组(n=30)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n=30)接受优质护理。观察对比患者在接受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水平。结果:在护理前,受病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检测结果差异不大(P>0.05);经过不同护理措施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有所改善,并且观察组的评分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针对患者不具体情况进行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治疗的进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推广价值高。

肩关节的生物力学对颈肩疼痛的影响 下载:378 浏览:3609

严志文 朱凯丹 刘锦峰 胡醒 《交叉科学研究》 2021年2期

摘要:
颈部和肩部疼痛现在很常见,有时伴有头痛,头晕和上肢麻木。这些症状与颈椎病引起的症状相似。然而,X线检查和磁共振成像不能完全支持诊断。因此,对症治疗后的结果往往不令人满意,因为生物力学失衡的影响很容易被忽视。长期低头和含胸的姿势可能会导致胸小肌肉收紧和挛缩,这将导致肩胛骨的喙突被动向前下牵引。因此,附着在肩胛骨上的肌肉可能由于生物力学失衡而受到影响,这些肌肉包括菱形肌,肩胛提肌以及斜方肌的中上束,上述肌肉和筋膜被过度牵拉产生疼痛。因此,患者可能会感到肩胛骨内侧缘,肩部和后颈部不适和疼痛。并且斜方肌上束过度牵拉,会压迫下方穿行的第一颈神经(枕下神经)导致头疼。胸小肌紧张牵拉喙突,导致下方穿行的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和静脉被压迫,导致手麻,回流障碍导致手指胀痛。当用针刺纠正失衡的生物力学后,症状很快得到了改善。我们在临床实践中采用了该方法,并做了大量的病例。所有患者在准确针刺喙突和纠正生物力学后均有明显改善。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中提高教学针对性和时效性探讨 下载:125 浏览:1315

刘土玉 《哲学研究进展》 2023年7期

摘要:
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是高校政治理论课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也是理论性、逻辑性最强、教学难度最大的课程。目前,该课程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存在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的教学经验、专业知识有所欠缺、教学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等问题。因此,必须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精品课程提升教学品质、践行以人为本理念、因材施教和改革对学生评价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提高其教学针对性和时效性。

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分析与对策 下载:298 浏览:3280

唐溶 宋晓洁 《中国儿科杂志》 2022年5期

摘要:
探讨新生儿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与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9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各45例,予以参照组新生儿常规护理措施,在此基础上观察新生儿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并对观察组新生儿采取对应的预防与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新生儿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与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与家长满意度分别为2.2%(1/45)、93.3%(42/45),均显著优于参照组新生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护理的过程中分析不安全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发生不安全事件的风险,新生儿家长的满意度更高,利于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探讨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245 浏览:2390

宋晓洁 唐溶 《中国儿科杂志》 2022年5期

摘要:
探讨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20年1月至2020年3月期间,将126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方式以及循证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脑水肿消失、肌张力恢复以及意识状态恢复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儿,且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77.7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相较于传统护理方式,能够有效缩短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药剂科规范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的必要性探讨 下载:220 浏览:2319

宁柱良 《肿瘤研究》 2022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药剂科规范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的必要性,以更好的为肿瘤患者提供合理、安全的药物。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9名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49例为2014年1月—2014年6月进行治疗并采用常规药剂科药物管理方案,研究组50例为2014年7月—2014年12月进行治疗并采用规范化药剂科药物管理方案,对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做回顾性分析,并对2组患者治疗后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包含: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用药种类、用药费用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过6个月用药治疗后,使用规范化用药管理的研究组患者的用药种类为(2.1±0.2)种,治疗费用为(26892.2±2999.4)元,均优于使用常规用药管理的对照组的(3.2±0.3)种和(33125.6±39876.3)元;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低于对照组的51%,以上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分析意义。结论:在药剂科中,对治疗肿瘤药物实施规范化安全管理,对于患者治疗效果、药物费用和产生不良反应方面均有较好的作用,从而起到对医院的医疗水平提高的作用,这种管理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数字化虚拟仿真口腔教学系统在口腔修复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下载:439 浏览:1952

彭麟微1 刘晓璐2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21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在口腔修复实验教学中采用数字化虚拟仿真口腔教学系统展开教学的效果。方法:随机抽选本院2019级的口腔医学专业的2个实验组作为研究的样本。其中一个实验组作为对照组,共有 36人,实施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另一个实验组作为观察组,共36人,采用数字化虚拟仿真口腔教学系统。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考核评分明显更高,结果比较P<0.05。观察组学生对于教学的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结果比较P<0.05。结论:利用数字化虚拟仿真口腔教学系统实施口腔修复实验教学能够显著提升医学生对于口腔学习的兴趣,教学质量显著。

数字化虚拟仿真口腔教学系统在口腔修复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下载:495 浏览:2094

彭麟微1 刘晓璐2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21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在口腔修复实验教学中采用数字化虚拟仿真口腔教学系统展开教学的效果。方法:随机抽选本院2019级的口腔医学专业的2个实验组作为研究的样本。其中一个实验组作为对照组,共有 36人,实施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另一个实验组作为观察组,共36人,采用数字化虚拟仿真口腔教学系统。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考核评分明显更高,结果比较P<0.05。观察组学生对于教学的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结果比较P<0.05。结论:利用数字化虚拟仿真口腔教学系统实施口腔修复实验教学能够显著提升医学生对于口腔学习的兴趣,教学质量显著。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