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常克教授运用双黄汤治疗小儿湿疹气血不足型经验 下载:44 浏览:385

陈敏敏 齐钰梅 黄晗 常克 《中国儿科杂志》 2020年3期

摘要:
常克教授认为小儿湿疹的病因与心肺密切相关,气血不足者多责之于心肺不足,气血亏虚。并根据其多年临床经验自创双黄汤,功在益气补肺,养血祛风,扶正固本以祛湿。临床上以此方为基础辨证加减治疗小儿湿疹气血不足型,临床效果显著,为小儿湿疹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附典型案例1则,以资验证。

气血交互于脉的理论基础与实践 下载:82 浏览:524

刘建勋 陈进成 郭浩 任建勋 任钧国 李磊 《当代中医药》 2020年6期

摘要:
气血理论一直是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焦点,气血失和是脏腑失调的病理反映,亦是许多疾病的基本病机。气血交互过程中,"脉"起到了重要的中介/纽带作用。气的生成与运行依赖于血,气血交会化生之所在于脉,脉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气血交互的中介,故提出"气血交互于脉"理论,诠释为"气以脉而帅血""血由脉而载气"。另外,将"脉"作为中医气血理论研究与心脑血管疾病研究的结合点,进一步探讨中医气血理论。以气虚血瘀证为例阐明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变机制与气血失和的相互关系,深化对气虚血瘀证"气虚于脉则血瘀,血阻于脉则气虚,气血交互于脉,三者互为因果"的认识。

运用营卫气血理论辨治冠状动脉重度狭窄 下载:89 浏览:522

杨雅倩1 谢盈彧2 王丽蓉1 朱亚萍1 张军平1 《当代中医药》 2020年5期

摘要:
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是冠心病的严重血管病变,主要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为主。基于营卫气血理论认识冠状动脉狭窄进展规律,提出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属营卫失调、毒瘀阻络病变,治疗应从气血的运行与生成着手,调和营卫,维持气血运行,调和脉管内外稳态;益肾健脾,调节气血生成,平衡机体阴阳气血。祛痰逐瘀应贯穿治疗始终,立足斑块进展规律,先以活血解毒法阻抑斑块进展,后以软坚散结法消散斑块实邪。

从脾胃论治产后缺乳 下载:88 浏览:522

郝艳方1 王春晖2 沈静1 刘恒1 樊英怡3 裴晓华2 《当代中医药》 2020年4期

摘要:
产后缺乳是产后的常见病,可发生于整个哺乳期,临证治疗宜从脾胃论治遣方用药。立足于脾胃生理功能及其与气血、乳汁的关系,辨产后缺乳脾气不升、脾虚湿盛和心脾两虚之证,分别治以健脾升清、化传精微,健脾化湿、化通乳汁,健脾养心、化补气血,分别以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和归脾汤治之,同时兼以调畅气机、活血化瘀、祛湿化痰之法治疗气滞、血瘀、痰湿等兼夹之证。

从气血理论简析大肠癌的中医药治疗 下载:75 浏览:491

徐晓华1 林佳敏2 李可欣2 吴霞2 张青1 《当代中医药》 2019年12期

摘要:
基于气血理论分析,大肠癌是以气血失和为发病基础,以气滞、血瘀、水湿为重要病理因素的虚实夹杂的慢性疾病。大肠癌治疗需攻补兼施,气血失和以补虚为主,气滞、血瘀、水湿则以祛邪为主,具体针对气血虚型、气滞型、血瘀型、水湿型患者应分别治以补益气血、行气通滞、逐瘀散结、祛湿化瘀,可分别选用八珍汤、四逆散和厚朴三物汤、大黄牡丹汤和温经汤、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治疗。临证结合扶正祛邪理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及癌毒致癌的特异性,配伍相应抗肿瘤中药以增强抗癌功效,可提高大肠癌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疗效。

从“气血流通”探析通补理论 下载:86 浏览:507

吴振起1 王贵帮2 王雪峰1 刘光华3 《中国中医药》 2018年11期

摘要:
"通补"理论追溯于内经"六腑以通为用",经后世医家发挥,通补理论思想可见于各朝代。通补之法义在寓通于补,以通为补,以补为通,其根本在于气血之流通。人之生理与病理状态皆与气血之盛衰和运行息息相关,气血之流通与脏腑和经络相辅相成,亦是治病之关键,通过内外之治,使气血调和,畅流于经络,恢复脏腑之司,可达阴平阳秘之效。从气血生理功能和病理机要探析通补理论和气血流通之关系。

当归四逆汤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理论探讨和临床运用 下载:89 浏览:511

闵潇1,2 焦拥政1 《当代中医药》 2019年1期

摘要:
勃起功能障碍(ED)是男科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多元的发病机制。提出在ED的中医诊疗中"气血""络脉"是重要的切入点,血失清宁、络失畅达,则宗筋勃举失常,是辨治ED的关键病机。当归四逆汤温通补益,可畅达宗筋之气血、通利宗筋之络脉,适用于以血虚血瘀伴阳虚寒凝为病机特点的ED治疗;其所具备的现代药理作用亦有助于纠正导致ED的多种病理改变。临证运用当归四逆汤治疗ED,应把握好其用方指征,同时宜兼顾其他病机,随症加减。

颜乾麟衡法论治冠状动脉斑块临证思维 下载:91 浏览:516

范俊飞1 刘珺1 王博2 颜琼枝1 韩天雄1 夏韵1 颜乾麟1 《当代中医药》 2018年4期

摘要:
总结颜乾麟教授以衡法稳定、逆转冠状动脉斑块临床经验。认为冠脉斑块发生发展的基本病机为气血失衡,同时肝失疏泄、脾虚失运亦为发病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故以衡法为基本治疗准则,力求恢复气血平衡为要。总结临证分期辨治思路,初期以肝气郁滞为主,治以疏肝解郁;中期气滞血瘀,治以清气活血;中后期气虚血瘀,治以益气活血;后期阳虚血瘀,治以温阳活血。

中医气血辨证理论指导治疗小儿生长痛的临床应用探讨 下载:224 浏览:2240

刘岚1 刘波1 尹倩2 《中医研究杂志》 2021年11期

摘要:
查阅与小儿生长痛相关的文献发现,中医将小儿生长痛发病机制归为气血不足,难以濡养肌肉关节,或气血雍滞,使局部经络阻塞。通过对中医气血辨证理论指导治疗小儿生长痛科学内涵进行合理、深入的阐释,结合临床实际,以更好得指导中医辩证方药、穴位选择并为小儿生长痛中医气血辩证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八珍汤联合毫米波治疗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研究 下载:21 浏览:235

郑跃 刘树岩 尹凤祥 邵明慧 许志妍 王如罡 《医学研究前沿》 2025年6期

摘要:
目的:研究八珍汤联合毫米波治疗癌因性疲乏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哈尔滨市胸科医院收治的癌因性疲乏患者共60例,随机数字分组分为三组,命名为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CFS评分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Piper疲乏评分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KPS评分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结论:癌因性疲乏症状的患者接受八珍汤+毫米波治疗,可明显改善其癌因性疲乏症状与功能状态,提升疗效,值得运用和推广。

毫针针刺皮肤加耳针配中药治疗白疕病 下载:255 浏览:2054

许书荣 《当代中医药》 2023年9期

摘要:
探讨寻找针刺治疗白疕病的治疗效果及临床治疗效果的论点,方法针刺皮肤治疗白疕病的疗程观察。

中医药治疗室性早搏的研究进展 下载:321 浏览:3134

郑相颖 《中国中医药》 2022年2期

摘要:
室性早搏(ventricular premature complexes,VPCs)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常起源于心室,发病率高,属于中医“心悸”的范畴,多以自觉心中悸动、警惕不安为主要症状。室性早搏多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等器质性心脏疾病患者,也常可见于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目前,临床治疗室性早搏,多采取以病因治疗为主,常用手段为抗心律失常药物或射频消融术。研究表明,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存在致心律失常作用及多种毒副作用,且射频消融术本身具有严格的适应症,术中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因此,现代医学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存在着局限性。近年来,中医药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室性早搏,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自觉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