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从北方左联的“失效”谈左翼文学的海派特性 下载:44 浏览:354

张悦 《文学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左翼文学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植根于上海都市文化土壤里,然而海派文化对左翼文学的发生发展究竟有何影响,这依然是一个没有得到充分讨论的问题。海派文学本身就有着革命性的因子,左翼作为1930年代最先锋的文学理念,只有在最"摩登"的环境下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而海派里波涛汹涌的市民情绪和审美趣味,又与左翼政治理想的狂热达成了深层次的联结。无论是离开左翼去谈海派,还是离开海派去谈左翼,都是有失偏颇的。

20世纪初海派京剧中的外国戏与“五四”精神 下载:71 浏览:390

倪君 《当代艺术》 2020年6期

摘要:
20世纪初海派京剧中的外国戏是商业都市的产物,反映了商业背景下市民大众的审美趋向。这些蕴含着现实关怀精神的外国戏具有强烈的现代性诉求,不仅作为一种娱乐文化,还代表着一种酝酿"五四"精神的文化形式。外国戏作为一种新文化形式,所酝酿的"五四"精神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个体层面,对个体启蒙与解放的追求;二是在国家层面,对民族独立与强大的争取;三是在戏剧层面,对现代性的自觉追求。外国戏在这三方面的变革创新,既为上海民众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一种新的娱乐样式、开辟了一个新维度,又为中国现代性进程提供了必要的传播媒介,成为中国旧文化向新文化转变中、量变走向质变的一股重要力量。20世纪初海派京剧中的外国戏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和历史价值,对当下的文艺建设亦深具启示和借鉴意义。

婚恋·女性·都市——论1940年代海派话剧中的情感剧 下载:38 浏览:353

尹诗 《当代中文学刊》 2018年1期

摘要:
海派情感剧是海派话剧的重头戏。其呈现的情感面貌无论是茫然无望、渴望逃离时的悲情噩梦,还是新旧共存、苟合求全中的但求安稳,在当时流派纷纭的话剧文坛都具有着独特的异质经验和意义内涵。其中的女性命运、都市诱惑,以及新旧文化交替中认同的转变与矛盾等都得以生动展示。而剧本动人的故事藉由剧场演出的艺术化方式,让观众感受到了现代都市里的欢乐喧哗,并使得观剧成为市民的现代娱乐生活方式,亦建构了城市生活的公众休闲与流行风尚。

海派作家谭惟翰与木偶戏 下载:43 浏览:465

郭红军 《当代中文学刊》 2018年1期

摘要:
谭惟翰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海派作家,也是一位语文教学法专家。他写小说也编电影剧本,多部电影剧本被搬上银幕;当过中学语文教师,后来又在华东师范大学研究语文教学法。因为在语文教育方面的建树,他海派作家的身份几近被淹没。近年来关于张爱玲、予且等海派作家的论文中有时会提及他,大都是一提而过。他在文学艺术多个领域都有所涉猎,1942年,他受娱乐公司邀请为犹太木偶戏艺人高天伦翻译剧本《木偶天堂》,并为高天伦剧团改编了剧本《木偶奇遇记》。此外,他还以高天伦为原型写了小说《木偶的悲哀》,描写了民国时期外国木偶戏艺人在上海的从艺生活。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