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牟宗三“良知坎陷”说的意涵及与康德、黑格尔的相关性 下载:58 浏览:435

谢远笋 《哲学研究进展》 2020年7期

摘要:
本文分疏了牟宗三"良知坎陷"说中的康德与黑格尔哲学资源,剖析其两层存有论的内在矛盾及其缺失。牟氏在证成现代民族国家时,预设了康德式两层存有论的义理架构,在论证方式上则引入黑格尔式的辩证法。牟宗三证成道德的形上学,建立两层存有论,但他认为现象只具有认知的意义,人的德行与法权并不在其中,使二者暗而不彰。顺着康德的理路,牟宗三哲学中法权与德行两个方面的缺失都可以得到补足。

康德的“物自身”概念何以有价值意涵——为牟宗三的诠释进一解 下载:74 浏览:363

李明辉 《国学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物自身"是康德哲学中引发最多争议的一个重要概念。牟宗三对这个概念提出一个很特别的诠释,即是认为这个概念不是一个知识论的事实概念,而是一个具有价值意涵的伦理学概念。但是他强调:康德并未明言,而只是暗示此义。因此,有些中国学者批评牟宗三的这个诠释是对康德哲学的误读或曲解。作者根据康德的著作说明这个概念在康德思想中的发展,藉以证明:康德本人已明白地表示此义。作者也引述三位德国学者卡西勒、克隆纳与考尔巴赫的观点,来左证牟宗三对康德"物自身"的诠释。

牟宗三“良知坎陷说”新议 下载:79 浏览:313

张学智 《国学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王阳明的"大良知",是牟宗三"良知坎陷说"的重要来源,内圣自然连带着外王,外王不能离开内圣,是牟宗三"良知坎陷说"的理论依据。不同于前人由内圣直接开出外王,牟宗三不是直接坎陷出科学与民主政治之内容,而是经由一个理性方式上的转变,由道德理性转为观解理性,通过"理性的架构表现",完成科学与民主政治的建构。牟宗三的"良知坎陷说"是在西方文化全面占据优势地位的境况下,对传统与现实关系的洞见和主张,对今天的文化建设仍有启发意义。

牟宗三的哲学贡献与朱子思想新诠 下载:80 浏览:356

杨祖汉 《国学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牟宗三先生对中国哲学研究的贡献是多方面的,而其对朱熹的诠释有可商榷和完善的地方。依康德,道德法则与自由意志是互相函蕴的:从法则契入,需肯定自由意志;从自由意志契入,也需承认道德法则。此一区分可用来说明宋明理学中心学与理学的区分,朱子重格物穷理,是要从对道德法则的"真知"而产生真正的道德行为。象山、阳明所主张的"先立其大"与"致良知",则如同康德所说的从自由意志来开始。心学与理学是互相蕴涵的两个义理型态,虽可区分,但并不能偏重。

牟宗三对刘宗周思想的衡定——以“归显于密”为中心的检讨 下载:86 浏览:358

黄敏浩 《国学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牟宗三以"以心著性,归显于密"来综括刘宗周(蕺山)的思想,其意是以阳明学为显教,蕺山学为密教,"归显于密"便是从王阳明的显教归至刘宗周之密教。从显至密可分作两步,第一步是先将良知之显教归于意根之密教,第二步复将意根良知之属于心体之显教归于性体之密教。其中,从虚显之良知内摄至深微之意根,是内在之密;复从内在之良知意根(心体)上透至超越之性体,是超越之密。透过这两步收摄与上提,便可堵绝阳明学"玄虚而荡"及"情识而肆"的流弊。

牟宗三的境界论思想探析 下载:87 浏览:357

陶悦 《国学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境界问题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问题,并引起了现代新儒家学者的普遍重视。牟宗三虽然没有系统完整地建构其境界理论,但却对境界问题给予了充分关注和深度思考。其境界论思想也独具特色,主要体现在:一是不重在建构境界论的理论体系,而是重在以境界论为一种方法或进路,解决中西方哲学所共同关注的问题;二是不特重境界的层次性,而是更重境界的终极性;三是突破"以中释中"的局限,转换为"以西释中"的方式阐明境界问题。牟宗三的境界论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

孔子之两翼——牟宗三论孟子与荀子 下载:69 浏览:395

王兴国 《哲学研究进展》 2018年1期

摘要:
牟宗三从中西方哲学文化比较的视野,重新探究了孟、荀哲学思想,澄清和消除了宋明儒对于荀子的误解与毁谤,保留和汲取了其对孟子合理与有价值的论述,将孔子所开创的儒家文化理想与孟、荀二子的时代精神相结合,深入孟子内在的文化生命与荀子纯智之心的特质及其具体表现,作了历史的哲学的文化的综合研究,从大关节上把握和揭橥孟、荀哲学思想的根本精神,对于孟、荀之为孔子两翼的地位和重要性进行了厘清与定位,把对孟、荀哲学思想的研究推进到新的高度,也提供了一个极具启发性和前瞻性的研究范例。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