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流域水生态监测网络系统设计——以辽河流域为例 下载:55 浏览:432

刘鹏 《中国环境保护》 2018年11期

摘要:
为了能够准确的对辽河流域水环境的污染状况和重大污染事件进行实时监测。文章利用水生态监测手段构建了一套辽河流域水生态监测网络系统。该系统通过对水质、营养盐、藻类、大型底栖动物等监测数据进行标准化和计算最后总分,实时动态显示辽河流域水生态状况。该系统的应用,直观准确的描绘出辽河流域水环境状况,为水环境治理和预警奠定了基础。

乳状液膜法处理钢铁冶金烧结烟气脱硫含铊废水 下载:57 浏览:467

王慧斌 《冶金学报》 2020年11期

摘要:
乳状液膜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物质纯化分离技术,在分离较低浓度物质上具有很好的效果。通过乳状液膜法处理钢铁冶金烧结烟气脱硫含铊废水,结果显示,相比于絮凝法、螯合法等传统方法,乳状液膜法处理钢铁冶金烧结烟气脱硫含铊废水优势明显。在各影响因子最佳反应条件下反应15 min,铊离子的最大去除率达到99.76%,去除效果较好。

基于无线通信的温室环境信息监测系统 下载:48 浏览:463

郑志雄 张长胜 赵振刚 张家洪 《数据与科学》 2020年6期

摘要:
农场温室统一监测,在农场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无线通信技术研发了多温室多点监测系统,通过多点测量一个温室的空气温度、湿度、土壤湿度以及光照强度,ZigBee短距离无线通信发送信息到温室数据收集单元,数据收集单元通过GPRS无线通信模块发给农场监控室,监控室通过上位机界面将数据保存、分析处理,从而实现对农场多个温室的监测,发生异常时提醒管理员处理。

基于时序InSAR技术的蔚县地面形变监测 下载:73 浏览:468

仝云霄 高井祥 陈宇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9年7期

摘要: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在城市地表形变监测中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低成本、空间连续监测等优势。以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为研究区域,获取了20景TerraSAR-X影像,分别采用PS-InSAR和SBAS-InSAR两种时序技术得到了蔚县城区2015年6月9日到2016年1月4日期间地面平均沉降速率,结果表明,两种时序InSAR技术监测沉降结果具有很高一致性,而且相关性较高,达到0.9以上,城区中心发生了比较严重的地表沉降,形成了一个明显的沉降漏斗,沉降速率达到了30mm/a,地下水的严重开采以及建筑物的加速构建是引起该区域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该研究可以为城市地面沉降治理、整体规划等提供参考意义。

露天矿区里程计辅助的GPS/INS车辆导航算法研究 下载:51 浏览:416

高井祥1,2 李增科1,2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8年12期

摘要:
由于INS误差容易快速积累,所以在GPS/INS组合导航过程中依赖于GPS信号的稳定性,露天矿区GPS信号容易发生中断或遮挡,引起INS误差的快速增长,降低导航精度。在GPS/INS组合导航的基础上,提出了露天矿区里程计辅助的组合导航算法,修正了GPS信号中断过程中导航参数误差。介绍了里程计速度和位置的解算方法和传统的GPS/INS组合导航的动力学模型及观测模型,给出了里程计辅助GPS/INS组合导航算法的结构图,描述了里程计辅助的GPS/INS组合导航算法的详细过程,通过车载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GPS信号缺失的情况下,GPS/INS组合导航的误差快速积累,导航精度较低;通过引入里程计辅助组合导航,可以及时修正GPS信号中断阶段的导航参数误差,加入的里程计辅助的GPS/INS组合导航误差在NED三个方向的最大值分别为11.336 m、8.056 m和19.782 m,比无里程计辅助的误差(在NED三个方向的最大值分别为40.324m、38.776m和79.693m)有较大提高,数据解算满足导航要求。

煤炭地下气化岩层移动与控制进展及展望 下载:54 浏览:420

郭广礼 李怀展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8年12期

摘要:
煤炭地下气化被誉为第二代采煤方法,顺应世界低碳发展的能源供应结构调整需求,是我国流态化开采开展的重要技术方向之一。近年来,多种工艺的小规模煤炭地下气化工业性试验陆续取得了成功,为进一步大规模试验和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但同时地下气化场的岩层移动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该技术推广应用的瓶颈问题。据此,在简要分析不同煤炭地下气化工艺特征和燃空区空间形态基础上,介绍了地下燃空区围岩高温效应、燃空区围岩移动与变形机理、燃空区覆岩裂隙发育规律以及地下气化地表沉陷预测方法等方面的国内外进展,并提出了相应研究思路,同时指出了煤炭地下气化岩层移动与控制的重点研究方向。

互联网地图间坐标转换方法研究 下载:95 浏览:507

常梦阳1,2 刘志强1,2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8年3期

摘要:
互联网地图的蓬勃发展为地理数据共享提供了可能。但是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互联网地图需要进行加密,而各产品地图间加密方式有所区别,所以互联网地图的数据共享需要解决坐标系统不一致的问题。据此,研究了互联网地图间坐标转换方法,针对互联网地图的加密特点提出在不同区域分别利用多项式拟合模型坐标转换的方法。以"天地图"和百度地图为例,比较了一阶多项式和二阶多项式两种坐标转换模型的均方根误差,本方法精度能达到6m,为在线地理信息数据采集提供了坐标转换方法参考。

宁夏回族自治区污染源自动监控工作现状及对策分析 下载:55 浏览:459

陈婷婷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19年9期

摘要:
文章在对宁夏回族自治区污染源自动监控工作现状描述的基础上,针对宁夏污染源自动监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能更好地发挥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在环境监管中的作用。研究指出,污染物自动监控系统作为新型的环境管理手段,是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强有力后盾。宁夏回族自治区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始建于2007年,截至目前全区共建成1个区级污染源监控中心,6个地级市污染源监控中心,目前7个污染源监控中心全部正常运行。但目前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宁夏回族自治区污染源自动监控工作需要建立稳定长效的运行机制,让其能在环境监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此建议,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建立联动管理平台,强化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应用并制定数据应用办法,加强多部门联合检查,严厉惩治弄虚作假行为,建设动态监管系统,提高监管能力,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加大技术管理人员培训力度。

第四届中国环境社会治理研讨会综述 下载:65 浏览:450

郭红燕 李晓 郝亮 刘卓男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19年6期

摘要:
党的十九大将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2018年6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又进一步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中国作出全面部署。为全面有效地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提出,要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其中,环境社会治理既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短板,也是大有可为、潜力巨大的研究领域。在此背景下,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联合相关单位于2018年12月1日在北京举办了主题为"污染防治攻坚战与环境治理体系"的第四届中国环境社会治理研讨会,深入探讨污染防治攻坚战背景下环境治理体系建设相关理论、制度和实践。本文对主要与会代表观点进行了综述。

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浅析 下载:59 浏览:407

徐军 钱列 《环境科学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环境知情权已然成为当代世界各国和民众关注的热点,而环境知情权实现的前提是环境信息公开。关于环境信息公开,我国现有的法律规范主要侧重于政府和企业,但对于同样存在排污行为的事业单位没有系统规定。企业与事业单位的环境信息公开内容和标准通常是模糊的,且有关规定的可操作性不强。因此,需要考虑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在立法上扩大事业单位公开主体的范围,明确责任内容,健全监管和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制度。

实质性披露还是选择性披露:企业环境表现对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 下载:73 浏览:502

朱炜1 孙雨兴1 汤倩2 《会计研究杂志》 2019年6期

摘要:
环境信息披露是企业向政府、社会公众传递企业履行环境保护责任情况的重要方式。企业公开的环境信息是对企业环境表现的实质性披露还是选择性披露,决定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质量。本文以2012-2016年沪深两市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披露载体和披露方式两个维度衡量环境信息披露质量,探究企业环境表现对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企业环境表现与环境信息定性披露呈负相关,与单独披露程度和定量披露呈正相关;外部环境管制压力相较于内在企业声誉动力对企业环境表现与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之间的关系具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环境管制的促进作用对国有企业更显著,而提高企业声誉的激励作用对非国有企业更显著。本文进一步研究还发现:高质量的实质性环境信息披露能够降低企业风险,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我国环保信息化市场研究 下载:65 浏览:13

王利强 曾铜炳 谢春源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18年4期

摘要:
环保信息化是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支撑,对于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环境保护形势日趋严峻的新形势下,国家环保投入快速增长,随着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深化改革以及新兴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应用,环保信息化市场将进入资金投入和技术投入的高峰期。

大数据环境下四川省环境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下载:96 浏览:509

曾旭 陈豪 《环境科学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大数据技术是实现环境信息化的内在要求,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动能,其在区域环境治理、环境质量预报、环境风险评估等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在总结目前四川省环保大数据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从管理、决策、服务、创新等4个方面对四川省环保大数据建设提出了建议。

浅议四川省土壤环境质量信息系统 下载:91 浏览:506

陈敏 《环境科学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在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的大趋势下,为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的作用,结合四川省环境信息化发展现状,开发了"四川省土壤环境质量信息系统"。本系统的开发采用了J2EE以及XML相关技术开发实现,采用Arc GIS进行相关专题地图的开发。本系统的开发,强化了土壤环境质量数据库建设,切实提高了土壤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工作效率,对四川省土壤环境质量监管具有重大意义。

基于海量频谱数据的电磁环境信息挖掘技术研究 下载:51 浏览:445

李永 志金芳 《天线研究》 2021年1期

摘要:
基于海量频谱数据开展电磁环境大数据分析挖掘技术研究,从频谱监测大数据中发现基于事件序列的频谱使用规律,对频谱的发展状况进行预测,并能够从频谱大数据中发现异常的频谱使用情况。基于网络的用频装备在通信过程中,通信链路拓扑和各通信节点的通信量有着潜在的规律性,通过对频谱监测大数据的深度挖掘,可以实现通信网络绘制与复现。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背景下探索构建海关AEO高级认证信息管理系统 下载:189 浏览:2132

劳进1 刘伟莉2 罗聪3 苏宁4 张超5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3年4期

摘要:
2021年9月6日海关总署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注册登记和备案企业信用管理办法》(署令〔2021〕251号),要求加快我国海关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构建以守信激励和失信约束为条件,加强AEO高级认证,完善海关企业信用管理制度,落实“放管服”改革和国家信用体系建设有关部署要求。本人对海关AEO认证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探讨研究,希望为我国在实施AEO高级认证过程中提供一些信息化方面的参考。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的发展及优势探析 下载:122 浏览:1415

朱子博 《中国环境保护》 2023年5期

摘要:
科技进步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了国民生产水平的提高,但伴随发展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2008年以来,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更加关注,我国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2018年启动的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经短短数年成效显著。大气环境质量与人民群众关系最为密切,为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各级部门通过紧紧盯住重点区域、重点污染物、重点时段、重点领域,深入重点区域联防联控,老百姓明显感觉蓝天白云更多了。诸多管控效果的实现,离不开大气环境监测技术的提高,特别是自动监测技术,通过引入标准化的自动监测手段,实现全天候、不间断监测,完成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信息的收集。由于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技术所具备的适应性广、监测时间长、数据获取稳定的优势,该手段已成为环境空气监测的主流,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新环保法视野下土壤污染防治措施探究 下载:155 浏览:2161

钱幸剑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2年4期

摘要:
近几年在社会经济飞快发展背景下,自然资源需求量明显增大,以我国当前现状来看,主要表现出自然资源丰富且人均资源较少状态,所以针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保护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土壤作为一种自然资源,给予土壤有效保护能够改善我国自然环境,并且在资源发展上起到极大作用。对此,本文对土壤常见污染进行分析,并探讨新环保法视野下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土壤环境保护与治理策略分析 下载:175 浏览:2431

苏丹静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1年5期

摘要:
土壤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是我国经济发展新时期重要的工作内容,国家针对土壤环境保护与质量工作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推进土壤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的程序化、科学化进程。地方在开展土壤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时,应结合国家的相关工作要求,结合本区域土壤环境的实际特点,优化土壤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式方法,提高土壤环境治理的整体效能。此间,相关工作部门也应强化制度建设工作,做好土壤污染调查工作,这样即可在准确掌握环境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土壤环境保护措施,切实强化土壤环境治理效能。基于此,本文针对土壤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法进行了进一步地分析。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重点污染源过程监管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下载:165 浏览:1568

郭智武 白中炎 张杰 李家乐 《设计研究》 2023年5期

摘要: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关于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的指导意见》等纲领性文件的发布,使“污染源全过程监管,如生产用电、用水,治污设施用电、排水,关键治污环节重要设备启停情况、重要工艺环节pH、溶氧等参数”、“互联网+”等环境监管要求和模式成为必然选择。而“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重点污染源全过程监管”设计与应用研究成为目前社会研究和探索的热点和焦点。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