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路遥文学的“常”与“变”——从“《山花》时期”而来 下载:47 浏览:407

杨辉1,2 《中国文学》 2018年6期

摘要:
作为路遥写作的"前史","《山花》时期"既属开端,亦在多个层面奠定了路遥的文学观和世界观的基本面向。路遥在1980年代之后的反思与变革,属此一时段所开启之思想及写作理路的自然延伸而非超克。换言之,诸多文学史家所指陈之"新时期"与"十七年"及"文革文学"间"根本性"之"断裂",在路遥文学中并未发生。"《山花》时期"之写作路向及其在改变个人命运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很大程度上形塑了路遥文学观念一以贯之的现实考量。在新时期文学转型阶段的反思热潮中,路遥多方权衡后仍坚守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并在此一传统所依托之思想资源中展开其对"新时代"的"新人"命运的深度考索。其"变"与"不变",均蕴含着文学与时代、意识形态和现实、个人命运和共同命运等有待深入探析的重要论题。

现实主义的广阔道路——论陈彦兼及现实主义赓续的若干问题 下载:79 浏览:490

杨辉1,2 《文学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以《西京故事》《大树西迁》《装台》《主角》为代表的系列作品呈现出陈彦统合柳青以降之革命现实主义传统以及中国古典传统的重要特征。既坚守现实主义内在的质的规定性,在具有复杂寓意的"总体性"的宏阔视域下肯定性地回应时代的精神疑难,亦着力于塑造与"新时代"相应之"新人"形象,以充分发挥文学作为社会实践重要一维的经世功能。而其所依托之思想及审美资源,亦不局限于"五四"以降之现代传统,而有以古典思想为核心,兼容现代传统的会通古今中西的独特用心。因是之故,在古今贯通的大文学史视域中观照陈彦及其创作,且以历史化的方式重新激活现实主义文论话语的理论效力,不惟可以丰富当下文学的史性叙述,亦可为现实主义传统的赓续提供若干重要的经验。而对"新时期"以降之文学史"成规"及其知识谱系和意识形态的先验批判,是有效阐释现实主义重要一脉之当下可能的先决条件。此亦为接续"未完成"的社会主义文学传统的题中应有之义。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