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电磁波在运动介质表面上半波损失的消失现象 下载:85 浏览:274

宋仁刚 徐岩 夏乾旭 《物理进展》 2019年7期

摘要:
本文讨论了考虑相对论效应时电磁波在运动介质表面上半波损失的消失现象。利用相对论四维波矢量的洛伦兹变换关系,导出电磁波在运动介质界面上波矢和频率的关系以及反射波和入射波的振幅比;给出了入射波和反射波的振幅比与入射角度之间的数值关系模拟,并由此讨论沿介质界面运动和垂直于介质界面运动两种方式下反射波的半波损失是否存在。结果发现:在考虑相对论效应的情况下,当介质运动速度接近光速时,电磁波在运动介质界面上的反射不存在半波损失。

X波段下产生涡旋电磁波的阵列天线设计 下载:60 浏览:362

顾磊1 顾易帆2 熊德平3 周守利2 《无线电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随着无线通信应用的飞速发展,频谱资源日益紧张,射频频谱资源已日趋香农极限。为解决这个问题,无线通信中引入了携有轨道角动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OAM)的涡旋电磁波,以有效提高频谱利用率。微带天线阵技术是产生涡旋电磁波常用的方法之一,以同轴馈电的矩形微带天线为阵元,设计了阵元数目分别为6,8,12的3种环形阵列天线,来产生携带有轨道角动量的涡旋电磁波。分析了不同轨道角动量模式数下,涡旋电磁波辐射能量和最大增益辐射角度变化情况。利用Ansoft HFSS仿真软件,在中心频率10 GHz处,比较了阵元数目对电磁波的涡旋特性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更多数量的天线阵列产生的涡旋电磁波涡旋性能更好。

基于电磁波链路损耗模型的空间隔离度算法研究 下载:71 浏览:384

张垚1,2 薛杨1,2 胡红军1,2 郭璞1,2 李小龙1,2 《无线电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收发空间隔离度是反映电磁波在地表及大气传播的重要指标,对信号链路损耗计算、地面测量系统性能设计等方面产生较大影响。通过分析电磁波在地面绕射及大气散射机理和空间隔离度计算方法,构建电磁波传播损耗模型,利用该数学模型对空间隔离度进行仿真,并通过空间隔离度实地测试检验了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为工程建设和站址勘选提供依据。

电磁波在高密度等离子体微柱腔体结构中的新传输模式 下载:59 浏览:398

焦蛟 童继生 马春光 郭佶玙 薄勇 赵青 《现代物理学报》 2018年6期

摘要:
超高声速飞行器再入过程中会因为等离子体鞘层而产生通信中断,俗称"黑障".近些年人们针对黑障通信的研究虽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本文从电磁波在高密度等离子体柱中的传输机理研究出发,借鉴二维光子晶体和表面波局域耦合相关理论,设计出了一种新型的等离子体微柱腔体结构,在这种特殊结构下L和S波段的电磁波在某些频段内出现了不同寻常的传输现象,即从高密度等离子体柱的内部穿过.这种新结构下的传输模式将为黑障通讯研究提供新的技术途径和方法.

随钻电磁波电阻率测井在水平井各向异性地层响应特征研究 下载:63 浏览:412

李鹏 《地球科学探索》 2020年12期

摘要:
在砂泥岩薄互层、缝洞型地层以及泥页岩储层等非常规油气藏中,地层普遍存在各项异性。在水平井测量环境下,仪器响应方式与直井不同,同时受到地层各向异性影响,电阻率测井响应更加复杂,增加了储层评价难度。使用数值正演方法模拟了水平井各向异性地层电磁波电阻率测井响应,分析了各向异性地层对电磁波电阻率测井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各向异性系数增大,方位相位差电阻率和方位幅度比电阻率均增大,而方位幅度电阻率随各向异性系数增大分离程度比方位相位差电阻率分离程度小。最后,对电磁波电阻率实测资料进行分析。可知,各向异性地层往往会导致水平井电阻率与直井电阻率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在泥岩层会出现曲线分离现象。

磁性多孔RGO@Ni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吸波性能 下载:62 浏览:443

刘佳良1 陈平1,2 徐东卫1 于祺3 《材料科学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以氧化石墨烯和乙酰丙酮镍为原料,用溶剂热法合成了三维多孔RGO@Ni纳米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了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组成,根据拉曼谱分析了材料内部的石墨化程度和结构缺陷,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察了材料的形貌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当RGO@Ni纳米复合材料的填充量(质量分数)为25%时在最小反射损耗(RLmin)和最大有效吸收带宽(EAB)方面显示出优异的EMW吸收性能;厚度为2.2 mm的RGO@Ni纳米复合材料其RLmin为-61.2 dB,而在2.5 mm匹配厚度下覆盖的EAB范围最广,为6.6 GHz(10.5~17.1 GHz)。这种复合材料优异的微波吸收性能,归因于协同效应的增强和特殊的多孔结构。

蒸发波导条件下风速风向对电磁波传播的影响 下载:24 浏览:474

姚忠山 焦林 《海洋研究》 2021年3期

摘要:
海洋蒸发波导是重要的军事敏感要素,严重影响着海上电磁波的传播。风向、风速是决定蒸发波导强弱的重要因素,为精确模拟蒸发波导条件下的电磁波传播,准确评估预报雷达、通信等电子设备的性能,文中利用抛物线方程模型,结合粗糙度参数和蒸发波导条件下大气修正折射指数廓线模型来求解电磁波波动方程,基于电磁波传播的数值模拟结果,重点研究蒸发波导条件下风速和风向对电磁波传播的影响。并得到如下结论:在同一传播距离处,风速越大,海面粗糙度越大,海面电磁波传播损耗就越大;当电磁波传播方向与风向夹角为0°时,其传播路径损耗远远大于在45°或90°条件下,即顺风条件下电磁波传播损耗大于侧风。

直接检测的全电子THz无线系统中混合PGS设计 下载:59 浏览:464

韩扬1,2,3 田鹏1,2,3 明旭1,2,3 谭景文1,2,3 徐思聪1,2,3 张冰1,2,3 魏怡1,2,3 杨雄伟1,2,3 余建军1,2,3 《天线研究》 2024年4期

摘要:
太赫兹通信由于具有极大的带宽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在太赫兹系统中进一步提升系统容量也成为了值得探究的问题。本文利用混合概率和几何整形(PGS)的方案对全电子元件构成的太赫兹系统进行优化,使用成对优化(PO)算法对完成概率整形(PS)后的16阶正交幅度调制(PS-16QAM)的星座点进行位置调整,获得所需的混合概率和几何整形的16阶正交振幅调制(PGS-16QAM)信号。通过测试PS-16QAM、几何整形后的16阶正交幅度调制(GS-16QAM)和PGS-16QAM在不同净速率下对16QAM的优化,验证了混合PGS具有最佳的优化效果。实验证明,当无线传输距离设置为2 m、NGMI阈值设置为0.92时,PGS-16QAM相较于传统的16QAM、PS-16QAM和GS-16QAM,净传输速率分别提升了15.6%、11.8%和3.8%

小型化八边形基片集成波导背腔缝隙天线 下载:55 浏览:467

刘阳1 束锋2 宋来鹏3 《天线研究》 2024年4期

摘要:
提出一款新颖的W波段八边形基片集成波导(SIW)背腔缝隙天线。相较传统的缝隙天线,具有体积小、易加工、Q值高、成本低等优点,且易于成阵。通过调节天线背腔缝隙的长度、宽度,以及SIW腔体的尺寸优化天线的辐射特性,通过电磁仿真软件HFSS对模型进行仿真优化,确定了天线的最优结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天线相对带宽约4.5%,方向性优良,中心频率点谐振深度<-31dB,天线最大增益达到5dBi,满足设计要求,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所设计的SIW背腔缝隙天线拓宽了数字通信的可用频谱,是一种新的尝试,可为以后的研究提供新的参考思路。

铁磁性Ni纳米粒子的电磁波吸收性能 下载:78 浏览:784

​张雪峰 王威娜 李哲男 董星龙 《纳米技术研究》 2021年2期

摘要:
文章研究了利用直流电弧等离子法在760Torr(H2+Ar)混合气氛下制备Ni纳米粒子.通过Phillips EM420型透投射电子显微镜对纳米粒子进行形貌表征,并通过矢量网络分析仪,利用同轴方法对不同成分含量的Ni纳米粒子/固体石蜡复合材料进行了电磁参数的测定.结果证明:在16 GHz频率处,60wt.%Ni纳米复合材料的电磁参数出现突变.利用实验所得到的数据模拟了Ni复合材料不同厚度涂层的吸波性能,当Ni纳米粒子成分含量达到60wt.%时,复合材料的吸收峰值R达到-28.0dB,具有较好的吸波效果。

基于超高频RFID技术智能出入库识别系统 下载:51 浏览:578

徐亮 李昌勇 李方超 《电力技术学报》 2025年4期

摘要:
本文设计一种基于超高频RFID技术的智能出入库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超高频RFID原理,通过在门内外安装微波传感器检测人员出入开启和结束门内外超高频天线扫描安装有超高频标签的工器具,获取各超高频标签的特定时间段的读取次数和接收到标签信号强度,并结合相应的算法实现出入库判断。

关于飞机气象雷达常见故障分析 下载:171 浏览:1648

刘涛 《气候变化研究》 2022年2期

摘要:
机载气象雷达系统是飞机对大气自主监测的重要手段,在对突发性、灾害性的气象环境监测、预报和警报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飞机气象雷达构成及显示系统原理,提供雷达故障时的详细分析及排故维护方法。

夜间灯光数据在城市扩张研究中的应用 下载:97 浏览:1319

孙丹丹 费龙 杨拂晓 陈忠涛 《数据与科学》 2023年8期

摘要:
城市扩张研究是城市规划和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夜间灯光遥感是获取夜间无云条件下地表发射的可见光-近红外电磁波信息,夜间灯光遥感影像记录了地表灯光强度信息,直接反映了人类活动差异,因此在城市化进程研究、不透水面提取、社会经济指标空间化估算、生态环境评估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论文对夜间灯光数据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梳理,从城市扩张研究、夜间灯光数据以及夜间灯光遥感技术在城市扩张中的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夜间灯光数据助力城市扩张研究的现状。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