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胰高血糖素样肽-1融合蛋白在原核系统中的表达 下载:73 浏览:489

桑延霞 张军军 《生物技术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构建点突变的GLP-1Gly8,并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结构域Ⅰ融合,延长GLP-1的半衰期。[方法]采用常规PCR扩增白蛋白结构域Ⅰ片段,利用SOE-PCR扩GLP-1Gly8基因并将两个基因拼接,得到的HSA-GLP-1Gly8融合基因经Bam HⅠ和XhoⅠ双酶切后连接到p ET30a表达载体,重组质粒p ET30a-HSA-GLP-1Gly8转入E.coli BL21(DE3)宿主菌中进行IPTG诱导表达。[结果]PCR扩增分别获得140 bp的GLP-1Gly8基因499 bp的HSA的片段及经融合后的HSA-GLP-1Gly8基因。表达载体p ET30a-HSA-GLP-1Gly8在E.coli BL21(DE3)宿主菌中经IPTG诱导,过表达了分子量约为22 k Da的融合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p ET30a-HSA-GLP-1Gly8原核表达载体,融合蛋白在BL21(DE3)菌中以包涵体的形式过表达。

蛋白质与笃斯越桔花色苷结合提高其稳定性研究 下载:76 浏览:450

王丹1 于情情1,2 马越1 王宇滨1 张敏3 赵煜炜3 赵晓燕1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9年9期

摘要:
为揭示笃斯越桔花色苷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作用及提高其稳定性效果,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及液相色谱法等方法,对笃斯越桔花色苷与BSA的结合情况、花色苷结构对结合作用的影响及对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BSA结合后笃斯越桔花色苷吸光值增加,最大吸收波长向长波长方向移动,光谱有红移现象,且液相吸收峰下降,证明花色苷与BSA发生相互作用;通过液相单峰面积变化情况及单体结果揭示矢车菊-3-芸香糖苷与BSA的结合强度大于芍药-3-葡萄糖苷大于矢车菊-3-葡萄糖苷。与BSA结合后提高了花色苷的稳定性,提高稳定性的程度与结合强度成正比。

载叶黄素白蛋白纳米粒口腔速溶膜的制备及评价 下载:85 浏览:495

常道潇1 冯军1 朱溶月1 隋宏1,2,3 王文苹1,2,3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8年2期

摘要:
联合应用白蛋白纳米粒和口腔速溶膜技术,以期改善叶黄素的生物利用度并提高患者顺应性。采用反溶剂沉淀法制得叶黄素白蛋白纳米粒、溶剂浇铸法将其载入口腔速溶膜,并对所得速溶膜进行体内外评价。所得膜剂中粒子分散均匀,厚度36μm,耐折度为87次,30 s内迅速崩解。药物以无定形状态存在或高度分散在膜中。与口服溶液相比,SD大鼠舌上给予膜剂后的Cmax提高了7.02倍,AUC0 h24 h增大了2.91倍。结果表明,载叶黄素白蛋白纳米粒口腔速溶膜综合了白蛋白纳米粒和口腔速溶膜的双重优点,吸收速度和程度显著提高,应用前景良好。

槐杞黄颗粒辅助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30例临床观察 下载:24 浏览:253

刘姝媛1 王绍洁2 桂美茹1 邵慧迪2 张栩铭3 《中国儿科杂志》 2019年6期

摘要:
目的观察槐杞黄颗粒辅助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HSP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维生素C片、芦丁片,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口服槐杞黄颗粒,连续治疗12周后统计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为9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紫癜与腹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2组关节痛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复发8例(36.36%),治疗组复发2例(7.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尿微量白蛋白(m Abl)、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槐杞黄颗粒辅助治疗小儿HSP疗效显著,复发率低。

前白蛋白与维生素D水平变化与肝癌患者术后不同分级肝功能代偿不全的相关性研究 下载:70 浏览:423

黄荣晖 《医学研究前沿》 2020年8期

摘要:
目的:分析前白蛋白与维生素D水平变化与不同分级肝功能代偿不全的相关性。方法:对2017年1月-2019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526例肝癌肝部分切除术后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前白蛋白与维生素D水平变化与不同分级肝功能代偿不全的相关性。结果:526例患者肝功能代偿不全发生率为16.92%(89/526)。随着肝功能代偿不全程度的加重,前白蛋白、维生素D水平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白蛋白、维生素D是不同分级肝功能代偿不全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前白蛋白、维生素D是不同分级肝功能代偿不全的危险因素(P<0.05)。前白蛋白诊断肝功能代偿不全最佳截断值153.7 mg/L,曲线下面积0.603。维生素D诊断肝功能代偿不全的最佳截断值25.36 nmol/L,曲线下面积0.752。结论:前白蛋白与维生素D水平变化与肝功能代偿不全的程度呈负相关,前白蛋白、维生素D能较好地预测肝癌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功能的恢复情况。

白蛋白联合呋塞米治疗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下载:74 浏览:424

柯建辉 《医学研究前沿》 2020年2期

摘要:
目的:研究肝硬化腹水给予白蛋白联合呋塞米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本院消化科收治的8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患者入院治疗的奇偶顺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使用呋塞米药物治疗,试验组采用白蛋白联合呋塞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消退时间、每日排尿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腹水减退时间、腹胀缓解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每日排尿量多于对照组,门静脉主干内径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蛋白联合呋塞米治疗肝硬化腹水可以有效缩减患者临床症状消退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各医院广泛应用。

淮海地区不同年龄人群糖化血清白蛋白参考区间的建立 下载:87 浏览:518

崔灿 陈艳红 张蕊 牛国平 《国际检验医学》 2020年10期

摘要:
目的初步建立淮海地区不同年龄人群糖化血清白蛋白(GA)参考区间,并对其进行临床诊断评价。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徐州市中心医院体检者1 784名,按年龄分为5组:儿童组(0~6岁)429人、少年组(7~17岁)199人、青年组(18~40岁)203人、中年组(41~65岁)618人、老年组(≥66岁)315人。采用酶法检测其GA,分别计算95%可信区间;另选取2018年5—6月表面健康者221名,检测其GA并计算R值,进行参考区间的验证;收集2018年6月1—5日徐州市中心医院行GA检测的血清标本1 367例,其中糖尿病患者血清标本149例、非糖尿病患者血清标本1 218例,对建立的参考区间进行临床诊断评价。结果建立的淮海地区不同年龄人群GA参考区间分别为:儿童组6.28%~13.54%,少年组7.25%~14.93%,青年组8.32%~14.66%,中年组9.52%~15.64%,老年组10.09%~16.29%。新建立的GA参考区间诊断糖尿病的特异性为95.00%,敏感性为98.65%,误诊率为6.89%,漏诊率为1.34%。结论淮海地区糖耐量正常人群GA的参考区间为7.61%~15.37%,且随着年龄增长GA水平呈上升趋势,建议实验室设置不同年龄人群的GA参考区间。GA水平对糖尿病有诊断价值。

淮海地区不同年龄人群糖化血清白蛋白参考区间的建立 下载:91 浏览:517

崔灿 陈艳红 张蕊 牛国平 《国际检验医学》 2020年10期

摘要:
目的初步建立淮海地区不同年龄人群糖化血清白蛋白(GA)参考区间,并对其进行临床诊断评价。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徐州市中心医院体检者1 784名,按年龄分为5组:儿童组(0~6岁)429人、少年组(7~17岁)199人、青年组(18~40岁)203人、中年组(41~65岁)618人、老年组(≥66岁)315人。采用酶法检测其GA,分别计算95%可信区间;另选取2018年5—6月表面健康者221名,检测其GA并计算R值,进行参考区间的验证;收集2018年6月1—5日徐州市中心医院行GA检测的血清标本1 367例,其中糖尿病患者血清标本149例、非糖尿病患者血清标本1 218例,对建立的参考区间进行临床诊断评价。结果建立的淮海地区不同年龄人群GA参考区间分别为:儿童组6.28%~13.54%,少年组7.25%~14.93%,青年组8.32%~14.66%,中年组9.52%~15.64%,老年组10.09%~16.29%。新建立的GA参考区间诊断糖尿病的特异性为95.00%,敏感性为98.65%,误诊率为6.89%,漏诊率为1.34%。结论淮海地区糖耐量正常人群GA的参考区间为7.61%~15.37%,且随着年龄增长GA水平呈上升趋势,建议实验室设置不同年龄人群的GA参考区间。GA水平对糖尿病有诊断价值。

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率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分析 下载:74 浏览:503

​程曦1 刘康2 钱云1 蔡颖源1 陆小伟1 陈伟贤1 《神经科学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率(UACR)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07月至2016月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神经内科住院,且头颅MRI和MRA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16名的临床资料。入院7 d内依据NIHSS多次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进行评估,任意1次评分较入院分值增加≥2分定义为END,并将研究对象分为END组和非END组。通过比较两组间各因素差异分析、构建Logistics回归模型和分层分析研究UACR水平和END的相关性。结果与非END组相比,END组饮酒比例、NIHSS评分和UACR水平均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UACR水平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OR=4.54,95%CI:2.08~9.94,P<0.001)。分层分析证实较高的UACR水平在年龄>67岁、入院时NIHSS评分>3分、合并高血压、TOAST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男性患者中与发生END独立相关。结论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率升高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END的危险性因素,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糖化血红蛋白及糖化白蛋白在高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 下载:97 浏览:483

金玥雯 岳朝艳 应春妹 《国际检验医学》 2018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糖化白蛋白(GA)在高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GDM)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妊娠时年龄≥35周岁的孕妇1 201名,其中血糖正常者(对照组)626名,GDM患者575例。分别采用己糖激酶法检测血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HbA1c,酶法检测GA。将GDM患者按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3个值(空腹血糖、1 h血糖、2 h血糖)的异常个数分别分组,其中1个值异常者330例、2个值异常者170例、3个值异常者75例,分别比较各组的HbA1c和GA水平。各项目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HbA1c、GA诊断GDM的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GDM组HbA1c和G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在GDM患者中,OGTT 3个值异常者HbA1c水平明显高于2个值异常者和1个值异常者(P<0.01),OGTT 3个值异常者和2个值异常者的GA水平明显高于1个值异常者(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HbA1c、GA与空腹血糖呈明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0.309、0.141,P<0.01),HbA1c与GA呈正相关(r=0.206,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HbA1c和GA联合检测诊断GDM的曲线下面积[95%可信区间(CI)]为0.851(0.821~0.881),明显优于单项检测。结论 HbA1c和GA联合检测对辅助诊断高龄孕妇GDM有重要价值。

铂类耐药复发转移性卵巢癌贝伐单抗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 下载:215 浏览:2546

肖喜云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9期

摘要:
目的:分析铂类耐药复发转移性卵巢癌贝伐单抗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7月-2021年5月铂类耐药复发转移性卵巢癌患者共102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51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观察组采取贝伐单抗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比较两组肿瘤标志物、治疗前后患者生存质量、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肿瘤标志物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二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P>0.05,而治疗后两组生存质量均改善,而观察组生存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贝伐单抗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对铂类耐药复发转移性卵巢癌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大,可提高疗效,改善肿瘤标志物水平和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尿常规与尿微量白蛋白在糖尿病肾病中的检验效果分析 下载:224 浏览:2367

周力 车素侠 《国际检验医学》 2023年4期

摘要:
探究尿常规与尿微量白蛋白在糖尿病肾病中的检验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50例为观察组,健康意见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尿蛋白以及尿微量蛋白数据。结果:观察组在两项指标的对比上比对照组更高,而观察组内数据比较发现尿蛋白检查阳性的患者,在尿微蛋白含量上也明显高于尿蛋白检查阴性患者(P<0.05)。结论:在尿常规检查中,通过对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的细致分析,能够更为精确地评估患者是否罹患糖尿病肾病,从而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的诊断依据。这一评估过程不仅增强了诊断的可靠性,还有助于制定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

糖尿病肾病早期筛查中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检验的应用研究 下载:322 浏览:3290

刘艳君 《国际检验医学》 2022年4期

摘要:
评价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检验在糖尿病肾病早期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本院住院治疗的14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纳入观察组。将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20~200 μg/min,且核素肾小球滤过率显像检测确诊者纳入合并组(n=82例),反之纳入非合并组(n=64例)。以及同时期到本院体检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采集尿液及血清样本,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及肌酐。对比观察组糖尿病患者与健康组的Scr、mAlb水平,对比合并糖尿病肾病与非合并糖尿病肾病组的Scr、mAlb水平、尿清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水平。结果:联合肾功能检测下,糖尿病患者Scr、mAlb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同时对比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与非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的Scr、mAlb水平、尿清蛋白/肌酐比值UACR水平可见,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检验在糖尿病肾病早期筛查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预防、治疗及病情监测进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有助于保护糖尿病患者生命安全和预防糖尿病肾病。

人血白蛋白联合茵陈五苓糖浆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 下载:236 浏览:2657

田博 谭文(通讯作者) 《中国儿科杂志》 2023年1期

摘要:
分析人血白蛋白联合茵陈五苓糖浆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2年12月的10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将其分成为两组。对照组采取人血白蛋白治疗,观察组采取人血白蛋白联合茵陈五苓糖浆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腹胀改善时间、发热改善时间、皮肤黄染改善时间和便秘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血清IL-8、TNF-α、CRP和IL-6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IL-8、TNF-α、CRP和IL-6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血清IL-8、TNF-α、CRP和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TSB、TBA、TCB及DB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TSB、TBA、TCB及DB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TSB、TBA、TCB及D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血白蛋白联合茵陈五苓糖浆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显著的疗效。

降钙素原、前白蛋白等联合检测在儿童呼吸系统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下载:133 浏览:1259

邓薇菲 文宏 唐加 李琴 《诊断医学》 2024年6期

摘要: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前白蛋白等联合检测在儿童呼吸系统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从2018年9月到2019年10于我院中治疗的儿童呼吸系统感染患儿76例,依据病原学诊断结果分为两组,其中病毒组38例患儿,细菌组各38例患儿,分别进行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前白蛋白(PA)及白细胞计数(WBC)检测。结果细菌组的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显著高于正常上限,白细胞计数(WBC)稍高于正常上限,前白蛋白(PA)显著低于正常下限;而病毒组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在正常范围内,但是血清降钙素原(PCT)徘徊在阳性阈值之间,前白蛋白(PA)稍低于正常下限。两组数据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钙素原、前白蛋白等联合检测在儿童呼吸系统感染中的诊断价值较明显,值得推广。

肾功能血清学检验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效果与临床价值分析 下载:143 浏览:1188

肖登峰 《临床医学杂志》 2023年11期

摘要:
目的:分析肾功能血清学检验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效果与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21年10月到2023年6月进行肾功能血清学检验的120例体检者为调研目标,依据有无糖尿病及是否出现并发症肾病分为糖尿病肾病组(40例)、单纯糖尿病组(40例)及正常组(40例)。三组诊断方案均为肾功能血清学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记录分析。结果:糖尿病肾病组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高于糖尿病肾病组与正常组(P<0.05)。结论:肾功能血清学检验能够通过评估分析各项参数情况,从而明确糖尿病患者早期有无肾病情况,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GA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下载:115 浏览:1164

杨文萍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3期

摘要:
目的 探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糖化白蛋白(GA)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ACS患者165例,根据疾病类型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n=68)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n=97),另选取同期因胸痛住院治疗经冠脉造影排除ACS患者为对照组(n=45),检测对照组入院即刻(T0),UAP组和AMI组T0、入院6h(T1)、24h(T2)和72h(T3)外周血GA水平;所有患者出院后接受6个月随访,评估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比较MACE组和非MACE组一般临床资料及不同时间点外周血GA水平;Cox回归分析评价外周血GA水平与ACS患者MACE发生的关系。结果 UAP组和AMI组患者的外周血GA水平随着时间延长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均于T2时达到最大值(P<0.05);T0时,三组患者的外周血GA水平比较,AMI组>UAP组>对照组(P<0.05);T1、T2、T3时,AMI组患者的外周血GA水平均明显高于UAP组(P<0.05)。出院后6个月内,ACS患者的MACE发生率为23.64%(39/165);MACE组和非MACE组患者的ACS类型、Gensini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外周血GA水平随着时间延长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均于T2时达到最大值(P<0.05);T0、T1、T2、T3时,MACE组患者的外周血GA水平均明显大于非MACE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ensini积分、T1、T2时外周血GA水平是影响ACS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外周血GA水平在ACS患者中升高,在不同类型ACS患者中差异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存在相关性,临床可通过监测外周血GA水平,对ACS患者MACE发生情况进行评估。

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总胆汁酸(TBA)、胆碱酯酶(ChE)检测在肝硬化与病毒性肝炎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121 浏览:1210

徐翠玲1 刘继勇1 葛菲2 银广悦1 赵应飞1 安冠旭1 陈忠吉3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2期

摘要:
目的 本文研究TBIL、ALB、TBA、ChE检测在肝硬化与病毒性肝炎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TBIL、ALB、TBA、ChE检测。最后收集并分析患者的各项指标数据。结果 TBIL指标数据比较:肝硬化组>肝炎组>对照组;ALB指标数据比较:对照组>肝炎组>肝硬化组;TBA指标数据比较:肝硬化组>肝炎组>对照组;ChE指标数据比较:对照组>肝炎组>肝硬化组P<0.05。联合检测准确度:98/100(98.00%),与病理诊断数据100/100(100.00%)相比,P>0.05。结论 在针对肝硬化与病毒性肝炎进行诊断时,通过TBIL、ALB、TBA、ChE等指标进行联合检测能够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度,建议借鉴。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