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拉萨市城关区春季室外空气真菌多样性分析 下载:78 浏览:488

郭小芳 潘成梅 张俊勋 次旦 胡志伟 《中国科学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为监测和评价西藏拉萨市空气微生物污染状况,了解拉萨市春季室外空气真菌多样性,采用自然沉降法于2017年春季对拉萨市城关区6个功能区12个样点室外空气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拉萨市城关区春季室外空气真菌分属于14个种,11个属,其中优势种为Alternaria rosae、Penicillium sp.、Phoma medicaganis和Alternaria atra,优势属为Alternaria、Penicillium和Phoma;拉萨市城关区春季室外真菌总丰度平均值为290CFU/m3;绿化区真菌物种丰富度明显高于其他功能区,该功能区真菌辛普森指数和香农指数明显高于商业区;风速显著影响拉萨城关区春季空气真菌分布均匀程度。总之,拉萨市城关区春季室外空气真菌数量较少,表明,该季节拉萨市城关区空气质量良好。

桌面型可种植空气净化器的创新设计 下载:28 浏览:343

梁文强 石洁 《设计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为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在空气质量出现回升后为空气净化产品寻求可持续的发展方向。文章围绕绿色设计的原则,针对一款桌面型可种植空气净化器,从产品的材料、造型、使用方式、净化方式及回收利用方面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为空气净化产品可持续设计指出新的方向。该设计方法可为空气净化器,特别是小型空气净化器提供新的思路。

由葵花秸秆和玉米秸秆制作的不同沙障防风效能比较 下载:86 浏览:483

卢立强1 崔向新1 高永1 党晓宏1,2 潘霞1 徐立杰1 《中国土壤》 2020年10期

摘要:
以葵花秸秆和玉米秸秆沙障为研究对象,用测定沙障及裸沙丘近地表不同高度处风速的方法,比较分析了葵花秸秆和玉米秸秆制作的横向式、纵向式两种沙障的防风效能。结果表明:两种沙障横向式的防风效能大于纵向式;铺设两种作物秸秆沙障之后,空气动力学地表粗糙度均大幅度增加、下垫面类型改变,纵向布置葵花秸秆沙障、纵向布置玉米秸秆沙障的粗糙度分别是裸沙丘(对照)的76.43倍和24.45倍;葵花秸秆沙障的风速廓线均呈"S"型,玉米秸秆沙障与裸沙丘的风速廓线服从对数函数分布,同时,两种作物沙障的风速削减率随着高度增加逐渐减小,变化幅度先增加后减小。

自体游离内界膜移植联合消毒空气填充治疗大直径黄斑裂孔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载:51 浏览:381

刘刚 吴芳芳 赵孝贵 姚帮桃 《中国眼科杂志》 2020年4期

摘要:
目的分析微创玻璃体切除联合自体游离内界膜移植及消毒空气填充治疗大直径黄斑裂孔的手术疗效及其视功能预后。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就诊的大直径黄斑裂孔患者13例(13只眼),常规微创玻璃体切除后,均采用自体游离内界膜移植联合消毒空气填充。患眼在术前及术后10 d、1个月、3个月进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扫频相干光层析成像术(SD-OCT)检查黄斑中心凹结构,分析比较随访时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 BCVA的变化。结果术后SD-OCT发现所有入选患者的大直径黄斑裂孔均完全闭合.术后10 d LogMAR BCVA平均值上升至0. 70±0. 22(0. 4~1. 1),与手术前Log MAR BCVA平均值1. 09±0. 13(0. 9~1. 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术后3个月LogMAR BCVA平均值0. 68±0. 22(0. 4~1. 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微创玻璃体切除联合游离内界膜移植及空气填充对治疗大直径黄斑裂孔有良好疗效,患者术后裂孔闭合,视力提高。

越冬期日光温室土壤和空气的热量传导特征 下载:89 浏览:493

胡婧娟1 樊贵盛2 《中国土壤》 2018年5期

摘要:
为探求越冬期日光温室内部土壤温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土壤表面及内部热量传递的日变化规律,以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日光温室为研究对象,采用整个越冬期对日光温室大棚内土壤温度、空气温度等的跟踪观测数据,用传热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了土壤温度的变化情况以及土壤表面及内部的热流状况。结果表明:(1)室内土壤温度进行着以日为单位的周期性变化,室内表层土壤温度高于深层,室内分层地温对气温变化的响应存在滞后效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温度波的振幅越来越小,由表层到深层温度波振幅分别为5.24、2.83、1.79、0.93、0.76和0.17℃。0.4 m以下的地温基本处于稳定的状态;(2)揭示了土壤热量传递的零通量面的存在,土壤热量以零通量面为界限,分别向上向下传递,零通量面的位置并不是固定的,随时间、随季节都在进行着变化,零通量面的最低位置出现在距地表0.25 m的土壤处,出现的时间为一月中旬早晨8:00左右;(3)计算了土壤通过对流和辐射两种方式的传热量,白天,土壤吸收热量,对流传热和辐射换热对土壤表面吸收热量均有贡献,土壤具有良好的贮热性能,夜间土壤释放热量,主要依靠辐射换热的方式,起到了维持室内温度的作用。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热风清洗防堵控制技术 下载:28 浏览:321

张燕飞1 杨宝林1 刘威1 卫东1 武辉2 《中国电力技术》 2020年9期

摘要:
针对部分大型电站锅炉进行脱硝改造后空气预热器的堵塞情况,分析空气预热器堵塞的原因,介绍一种新型的热风防堵控制方法及其实施情况,为其他类似电厂空气预热器的堵塞问题提供参考。

特高压直流换流站交流滤波器组空气间隙优化 下载:88 浏览:499

贾东瑞 谢兴利 常伯涛 屈彦明 《中国电力技术》 2018年8期

摘要:
根据规程规范,以某±800 kV特高压直流换流站为例,对交流滤波器组空气间隙进行优化研究,并对滤波器组实际空气间隙值进行校核,达到优化设备布置、方便现场施工、提高换流站运行可靠性等目的。

压缩空气储罐科学排污 下载:28 浏览:350

李陈 缪玮 王玉林 《装备技术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压缩空气储罐排污是空压机系统维护中必不可少的工作,但是不少企业没有重视这项工作,导致储罐产生腐蚀、储罐容积减小、空压系统设备频繁损坏等问题。根据实际工程经验,对压缩空气储罐的科学排污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

热泵型空气吸湿式膜蒸馏组件再生干燥装置的特性分析 下载:51 浏览:487

乔木1 金程2 谢继红2 陈东2 《装备技术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热泵型空气吸湿式膜蒸馏组件再生干燥装置具有再生干燥速度较快、能耗低、无废气排放等特点。在简要介绍其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利用其特性方程,对膜蒸馏组件再生干燥速度、空气出加热器温度、出膜组件温度、出冷却器温度、耗电功率随循环空气流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计算分析,可为装置的设计和调控提供参考。

苏里格南区块柱塞气举排水采气应用分析 下载:36 浏览:283

李泽亮 张华涛 彭清明 王博 《中国石油工业》 2020年7期

摘要:
柱塞气举排水采气工艺利用间歇开关井的方式积攒储层能量,进而通过推动油管内柱塞制造机械举升界面以减少液体滑脱达到排水采气的目的。通过对柱塞气举动力学模型进行研究,根据动力学模型分析结果,探讨了影响88.9 mm(31/2")无环空气井柱塞气举工艺效果的各项因素,确立了工艺应用条件;结合前期理论研究,阐明了88.9 mm(31/2")无环空气井柱塞气举工艺流程及配套装置的变更选型;利用单井两相计量测试,结合气井动态分析方法对区块柱塞先导试验井进行了应用效果评价,详细分析了先导试验井的工艺适用情况和工作制度。通过对苏南区块柱塞工艺的研究表明,柱塞气举排水采气工艺适用于88.9 mm(31/2")无环空气井,适合有一定储层能量和高气液比的产水气井,可根据研究成果对该工艺进一步推广应用。

沈阳市环境空气质量统计预报应用及效果评估 下载:58 浏览:342

于晓东1 纪欣彤1 王闯2 《中国环境保护》 2020年12期

摘要:
基于沈阳市统计预报中逐步回归及简易逐步回归模型,利用2017年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自动监测实况数据,采用相关系数、标准化平均偏差等指标检验2种模型的预报效果。结果显示:逐步回归及简易逐步回归模式均能够较好的表征污染变化趋势,2种预报模式预报对AQI均表现出春夏季优于秋冬季特点。逐步回归、简易逐步回归模式24 h预报效果优于48和72 h。其中简易逐步回归模式24 h级别准确率达到67%。

大连市城区夏季环境空气VOCs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下载:62 浏览:330

曹姗姗 《中国环境保护》 2020年12期

摘要:
利用Synspec GC955-611/811在线气相色谱仪对大连市城区2019年夏季(5~8月)大气中VOCs进行了连续监测,研究了VOCs组分浓度情况和月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烷烃是城区大气中最丰富的VOCs物种,其他依次是芳香烃、炔烃和烯烃。5~7月大连市城区VOCs浓度整体保持稳定,8月份浓度明显升高。利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计算了各类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各组分对臭氧生成潜势贡献排名分别为烷烃、芳香烃、烯烃和炔烃,分别占比45.8%、29.3%、19.8%和5.1%。关键VOCs活性物种甲苯、异戊烷和正丁烷分别占VOCs总体积浓度的5.6%、10.7%和13.0%。利用PMF受体模型对VOCs的来源进行解析研究,2019年夏季大连市VOCs主要来源来自涂料/溶剂使用(45.1%)、机动车排放(24.0%)、油气挥发(16.1%)、液化石油气(10.7%)、天然源(4.0%)。

基于机器学习的细粒度空气质量时间预测器 下载:63 浏览:493

曹鑫磊 冯锋 《中国环境保护》 2020年6期

摘要:
针对空气质量状况的预防和治理,提出了基于线性回归的空气质量预测方法。作为时间预测器,更多的是考虑本地的历史数据、过去与未来的状况,挖掘空气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以及变化趋势,为了选取最优的特征,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到与空气质量变化关系密切且存在线性关系的特征,以此特征来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并使用Cross-Validation方法进行评估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线性回归方法能够有效地预测到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效果良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辽宁省一次大气重度污染过程预报准确性分析 下载:48 浏览:425

刘枢 《中国环境保护》 2020年6期

摘要:
2019年春季辽宁省出现了一次长时间、大范围的空气质量重度污染过程,为进一步了解此次环境空气重度污染过程的预报情况,对CMAQ模型、REG模型和人工订正法在此次污染过程中的污染等级和AQI范围的预报准确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人工订正法未来24 h跨级预报准确率最高,72 h最低;AQI范围预报中,人工订正法在未来24和72 h均值预报中准确率均为最高,48 h预报REG模型准确率最高,CMAQ模型均为最低;各预报方法在污染过程前期、后期的预报准确率均高于污染过程中期。

空气支承式膜结构储煤场技术的应用研究 下载:69 浏览:428

张全斌1 周琼芳2 杨建国3 《中国环境保护》 2020年5期

摘要:
随着国家大气环境污染治理标准的不断提高,燃煤电厂露天条形储煤场的封闭化治理势在必行。与传统钢结构相比,封闭式储煤场采用空气支承式膜结构具有抑尘效果好、自重轻、地质条件适用性好、透光性好、耐腐蚀、耐候性强、自洁性能好,施工工期短且造价低等优点。通过工作原理分析,从膜结构的使用寿命、防火、防爆、安全性能以及工程造价等方面进行研究、论证,空气支承式膜结构能满足工程环保治理的要求。经工程实践验证,空气支承式膜结构储煤场满足技术要求,结果符合预期,具有工程推广价值。

基于空气动力学的旋转球体飞行轨迹的计算模拟 下载:86 浏览:333

赵炳炎 陈宗华 《物理进展》 2020年10期

摘要:
文章介绍在考虑空气阻力和马格努斯力的情况下,将飞行球体简化成受力质点并建立其动力学方程,利用Matlab软件中的龙格库塔法函数对方程进行求解。以足球为例,分别计算模拟足球在上旋、下旋和侧旋时的飞行轨迹,并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空气阻力和马格努斯力对足球的飞行影响都很大。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机场空气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下载:34 浏览:310

张权 田勇 叶博嘉 万莉莉 《中国环境保护》 2019年3期

摘要:
随着民航业的飞速发展,带动机场范围内交通流量剧增,使机场空气质量逐渐恶化,对乘客及附近居民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直接影响。因此,准确评估机场空气质量并提取主要影响因素亟不可待。文章通过确定机场范围,计算机场污染源小时排放清单,采用AERMOD模型计算污染物扩散浓度,通过机场空气质量评估模型将其转化为AAQI,得到机场空气质量评估结果。以此为基础,采用相关分析法提取机场空气质量主要影响因素,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对主要影响因素与AAQI建立回归模型。最后以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为例,基于2016年机场空气质量评估结果,提取了机场空气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航空器小时架次、风速、温度和风向,并建立了回归模型,经验证,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高达95%。

沈阳市供热锅炉运行现状分析 下载:56 浏览:451

惠宇1,2 胡赟1,2 王维宽1,2 贾鑫1,2 《中国环境保护》 2019年1期

摘要:
文章对沈阳市燃煤供热锅炉运行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在了解了供热锅炉运行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排烟温度、过量空气系数、炉渣含碳量、负荷率等能效指标的现状,掌握了供热锅炉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锅炉节能建议。

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研究概述 下载:81 浏览:507

梁银林1 刘庆2 钱勇1 张文祥1 《中国电气工程》 2020年7期

摘要:
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是一种电能与空气介质内能之间能量转换存储的能源利用系统,用压缩空气储存低谷电、弃风电和弃光电,按需将高压空气释放经透平做功发电,是一种用于能源平衡、新能源消纳等领域的大规模储能技术。本文概述了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系统原理,分析了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类型和技术特点,简述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及研究现状,最后指出了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发展问题和挑战。

空气弹簧悬架系统控制模型研究 下载:65 浏览:357

彭福泰 《中国机械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随着对乘坐的舒适性和行驶的平顺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车辆空气悬架系统由于其优越的性能逐渐的应用到车辆系统中。依靠电子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要求汽车空气悬架系统逐步电控智能化。具体而言,空气悬架系统可利用刚度和阻尼可变来适应不断变化的路况,进而改善车辆行驶的平顺性、操纵稳定性等性能。基于空气弹簧的结构和力学特性,首先介绍其在车辆系统中的结构原理和类别,然后通过热力学的知识,对它的刚度和频率力学特性进行理论推导,进一步设计PID控制器,之后建立空气弹簧的控制数学模型,用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最后通过评价指标,对比传统悬架发现空气悬架控制模型能有效的提升悬架性能。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