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保护性约束微视频在精神科低年资护士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下载:8 浏览:358

古玮娜 张凌芳 张冬红 2018年12期

摘要:
探讨保护性约束微视频在精神科低年资护士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08名精神科低年资护士采用保护性约束微视频进行理论与技能培训,将理论部分制作成2个微视频,操作部分选取3个约束案例通过标准化病人扮演和护士情景模拟演示操作流程制作成3个微视频,每周通过平台播放1个微视频,结合阶段性考核对低年资护士进行培训,培训5周后进行理论及技能考核,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护士对保护性约束微视频培训的评价,半年后调查临床实践效果。结果培训后护士考核均达标,成绩优良者占95.4%,优于传统培训效果。88.9%的护士认为培训激发了学习兴趣和主动性,94.4%的护士和93.3%的护士长认为培训规范了约束护理行为,90.7%的护士和93.3%的护士长认为培训提高了临床应急能力。与培训前比较,培训后护士受伤率明显降低,约束护理及约束记录合格率、患者满意度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保护性约束微视频可以激发护士的学习兴趣,提高保护性约束的培训效果和临床应用效果。

心理干预及语言沟通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下载:173 浏览:1470

王晓萌 《心理学研究》 2023年8期

摘要:
目的:探究心理干预及语言沟通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精神科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择50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分析,时间在2021年12月-2022年12月之间,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研究,分别为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采用心理干预和语言沟通的观察组,每组均为25人。结果:两组患者 IDA各评分在护理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 IDA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68.00%)(P<0.05);实验组冲动行为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和语言沟通对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能缓解患者的不良精神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冲动行为发生率。

心理干预及语言沟通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下载:194 浏览:1852

王晓萌 《心理学研究》 2022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究心理干预及语言沟通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精神科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择50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分析,时间在2021年12月-2022年12月之间,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研究,分别为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采用心理干预和语言沟通的观察组,每组均为25人。结果:两组患者 IDA各评分在护理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 IDA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68.00%)(P<0.05);实验组冲动行为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和语言沟通对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能缓解患者的不良精神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冲动行为发生率。

思维导图在精神科护理文书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下载:84 浏览:859

吕琳霞 冯燕 黄惠珍 《神经科学研究》 2024年9期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思维导图,在精神科电子护理病历书写中效果评价。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精神科护士共25名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培训,实验组采用思维导图方法,比较培训前后护理文书理论考核、护理文书质量督查评价、核心能力量表。 结果 护士理论考核成绩、护士文书质量督查评价、护士核心能力总分与各维度高于培训前。(P<0.05)结论 思维导图突出大纲架构,使内容层次清晰、概括性强,可提升护士护理文件书写质量及核心能力。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精神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87 浏览:883

高秋月 《神经科学研究》 2024年7期

摘要:
目的:观察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精神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四个班级学生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应用常规教学法与病例导入式教学法进行教学。结果:实验组学生教学满意率96.78%,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为(90.34±2.21)分,高于对照组,P均小于0.05。结论: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的应用效果良好,这一教学法在提升教学满意率,提升学生理论知识学习水平上具有明显优势,其可以在精神科护理学教学中进一步推广。

常规护理与非暴力危机干预技巧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下载:272 浏览:2991

张蕾 《神经科学研究》 2022年6期

摘要:
目的:对常规护理与非暴力危机干预技巧护理措施实施后,精神科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按照随机分组法,将我院接收的50例(样本入选开始、结束时间分为2019年3月、2021年3月)精神科患者作为此次评估对象,将本次入选患者全部患者进行分组(两组),组别设置:对照组(25例:常规护理);研究组(25例:非暴力危机干预技巧),对上述措施的应用价值进行对比,评估非暴力危机干预技巧的有效性。结果:研究组不良心理状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对比显示,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分析有意义(P<0.05)。结论:非暴力危机干预技巧可行性较高,在精神科护理中发挥了显著优势,可以帮助患者改善不良心理状态,提升治疗及预后效果,推广价值较高。

精神科护理中的风险管理及安全策略研究 下载:52 浏览:566

施燕玉 《护理研究杂志》 2025年4期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水平不断提高。精神疾病是一种临床中普遍存在的疾病,其主要特点包括精神功能障碍和行为异常等。近年来,由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压力过大,导致精神疾病的频繁出现。与一般的疾病类型不同,精神病人在初始阶段可能存在严重的精神障碍,在康复阶段其心理压力可能比较大,并且对周围环境的变化更加敏锐。所以在护理精神疾病的人群时,需要更加专业与亲切,并努力降低周围环境对病人产生的影响与刺激。还需要通过适当的手段减轻的心理负担,以便能够促使病人树立起积极的治疗决心。伴随着医学治疗方法和护理主要观念的转型,护士在工作中需更加重视病人的疗护需求。在护理精神病病人时,语言交流和心理干预指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促使病人的情绪更良好。根据诸多研究指出,语言沟通、心理护理均对精神病病人有积极的影响。

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的品管圈活动 下载:116 浏览:1528

王莉 王亚伟 《国际护理学》 2023年1期

摘要:
目的:探寻品管圈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措施中的运用实际效果。方法:由9人组品管圈,根据调查问卷报告、分组讨论搜索精神科病房护理安全管理的薄弱点。并制定对应措施强化安全管理,查看实际效果。结果:品管圈活动前安全隐患物件带到通过率为60%,活动结束后为45%;活动前患者及家属对安全隐患物件的认同度为73%,活动结束后为81%。且每项数抠差别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含义。结论:应用品管圈对精神科护理安全可靠进行监管,可以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护理管理团队合作精神,激起医护人员工作主动性、自觉性、创造力。

精神科护理学全程护理模式应用在强迫症患者中对其行为的影响 下载:171 浏览:2062

李艳艳 《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11期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精神科护理学全程护理模式应用在强迫症患者中对其行为的影响。方法:采取78例强迫症患者纳入本次临床研究的样本对象范围内,所有样本均在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期间内前来我院接受相关治疗;选择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划分,其中一组为常规护理组,另一组为全程护理组,每组各39例;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的Y-BOCS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Y-BOCS评分不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干预后,全程护理组患者的Y-BOCS评分明显降低且均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P<0.05,差异较为明显。结论:采取精神科护理学全程护理模式对强迫症患者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强迫症状,效果较为显著。

针对人性化护理运用在精神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下载:193 浏览:2341

谷青 《临床医学杂志》 2021年5期

摘要:
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措施在精神科护理中运用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本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精神科患者中,随机抽选50位做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每组25人的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人性化护理,最终比较BPR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不同护理方法护理后,在BPRS的思维障碍、缺乏活力、抑郁焦虑等项目评分比较中,观察组各项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在护理满意度比较中,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项数据差异比较结果的P值均小于0.05,,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为精神科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有助于提高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运用。

探究精神科护理中人文护理模式的运用效果 下载:282 浏览:2004

熊仁玲 《医学研究前沿》 2021年2期

摘要:
分析人文护理模式在精神科护理中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从本院2020年1月~2020年11月精神科收治的患者中挑选50例作为研究对象,然后,随机、平均的分成每组25人的对照组、观察组,前者行常规护理、后者行人文护理,最终对比焦虑、抑郁在护理前后的评分。结果:在SAS、SDS比较中,护理前,两组数据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两组数据均比对照组低,且P<0.05,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研究价值。结论:将人文护理模式引入精神科护理工作中运用,有助于为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值得广泛推广运用。

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下载:56 浏览:620

靖丽娟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9期

摘要:
本文深入探讨了精神科护理中不良事件的原因及其预防和应对策略,以期提升护理质量。分析指出,患者个体差异、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医疗环境及制度因素是导致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为有效预防,建议加强护理人员培训、优化护理流程、改善医疗环境。在应对措施方面,强调了快速反应机制、有效沟通协调、心理支持和法律伦理处理的重要性。提出建立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机制,以促进护理服务的持续优化。通过这些综合性策略,旨在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