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正交多声道超声波流量计原理及不确定度分析 下载:53 浏览:380

刘克梅1 李孙婉2 宋沁2 《中国仪器》 2019年6期

摘要:
为更好地了解Cameron正交平面多声道超声波流量计的测量原理及其在小功率提升中的作用,本文从基本测量原理出发,讨论了该流量计采用的高斯数值积分方法与其他数值积分方法的区别,分析了声道数量与位置确认的基本原理,详细地讨论了四声道与正交八声道在径向流中的影响,并引申出平整率的概念,详细地分析了平整率对于流量计自动调整仪表系数的独特优点。最后通过对质量流量不确定度及堆芯功率不确定度的分析,证明了Cameron正交平面多声道超声波流量计在小功率提升中的实际意义,并为推动中国超声波流量计国产化进程提供理论依据。

基于Engineer Base的常规盘图符模板设计 下载:56 浏览:392

李颖1 刘娜1 宿俊海2 刘颖1 《中国仪器》 2019年4期

摘要: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核电工程设计的数字化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Enginner Base平台介绍了常规盘图符模板设计流程和方法,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图符样式与供货商的供货能力相匹配以及功能的可实现性,并通过项目的验证表明,该模板能够合理地体现设备的信息。

核电DCS电动执行机构的控制系统设计及实现 下载:61 浏览:392

冯坚 李铁柱 李敏 《中国仪器》 2018年7期

摘要:
本文基于控制逻辑的设计与实现和人机界面设计两个方面,提出了核电DCS电动执行机构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介绍了电动执行机构控制系统的典型控制逻辑设计思路,引入了模块化设计理念,并在方福和海南昌江核电DCS项目中得到应用和验证。

扩底桩在地下车行系统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下载:53 浏览:377

罗向东 《中国设备》 2019年11期

摘要:
扩底桩施工技术管理作为地下车行系统工程施工必不可少一部分,地位显著,与工程质量息息相关,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分析和简介扩底桩在地下车行系统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要点。

双子微纳飞行器质量特性测试及质心控制技术研究 下载:63 浏览:220

杨自鹏1 刘敏2 张群1 唐颀1 安荣涛2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19年4期

摘要:
在利用测量设备和Creo建模工具获取双子微纳飞行器各控制剖面质量特性的基础上,充分借鉴传统的配平方法,优化配重方案,实现配重质量轻量化,对各飞行状态质心偏移量进行优化控制,同时获取精确质量特性数据,从而降低对控制力矩的要求和姿态控制难度。

广义频分复用的多普勒频移适应能力分析 下载:41 浏览:244

郭凯丰1 吕莹莹2 王颖1 郭黎利2 《无线电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广义频分复用(Generalized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GFDM)技术作为新的多载波技术,凭借其子载波非正交性、时频资源的灵活性等特点成为研究热点。为了抵抗空空数据链中目标高速移动导致的多普勒频移,首次将GFDM技术引入空空数据链中,对空空数据链下GFDM系统的多普勒进行性能分析,对比特出错概率(Bit Error Ratio,BER)进行性能仿真。结果表明,GFDM技术有对抗多普勒频偏的能力。

铜及铜合金真空扩散焊接工艺优化及接头组织性能分析 下载:52 浏览:287

刘敏1 杨自鹏2 张丽娜1 郭博闻1 王华宾1 李跃1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18年3期

摘要:
采用真空扩散焊接技术进行了铜及铜合金焊接工艺试验,研究了焊接温度、保温时间、焊接压力、镀层(Ni)对接头界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并测量分析了接头金相、力学性能与显微硬度。结果表明:通过镀镍有效消除了零件表面粗糙度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了扩散界面的接触面积,焊合率超过95%;连接界面铜与镍扩散充分且均匀;接头拉伸强度与母材等强,断口位于母材侧,为韧性断口。

液氮深冷方法在解决运载器不锈钢螺钉咬死问题上的应用 下载:46 浏览:314

刘立新 柳海龙 吴洁 宋漪萍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18年1期

摘要:
为解决某运载器伺服机构曲柄与发动机游机摆轴不锈钢连接螺钉"咬死"问题,通过对不锈钢材料在液氮深冷条件下的特性分析,提出了"液氮深冷"的拆卸方法。利用"液氮深冷"方法,实现了在发动机游机摆轴螺纹完好的情况下,顺利地将伺服机构曲柄连接螺钉分解下来,确保了某运载器的按时出厂,避免了重大经济损失的发生。

Reed-Solomon码性能增强译码算法 下载:66 浏览:366

郑相全1 段文2 《无线电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Reed-Solomon (RS)码具有优良的纠随机错误和突发错误的能力,被广泛应用于通信系统中。依据RS码定义的计算映射与按BCH子码编码2种不同的编码方式,对RS码性能增强算法进行了分类总结,并对比了这2类性能增强算法的异同。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BMA译码算法,在误帧率为10-3时,KV算法可以提升RS码0.35 dB的性能增益,Chase译码算法有大约0.65 dB的增益,指出了RS码性能增强算法中Chase列表译码算法的后续研究方向。

大规模分布式系统的物理层安全技术研究 下载:73 浏览:383

张鸿1 张金波2 周云3 《无线电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对大规模分布式系统视距通信应用的物理层安全技术进行研究。针对大规模分布式系统,提出基于截获概率的安全评估方法。从电磁场控制、编码调制的2个方向研究安全提升技术。一方面给出协作点聚焦、天线选择的安全通信方案,通过控制电磁场分布提升安全通信能力,另一方面给出时域调制、分布式调制的方案,利用编码提升安全通信能力。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谐振腔内的高质量圆对称艾里光束的产生方法 下载:62 浏览:447

朱一帆 耿滔 《现代物理学报》 2020年1期

摘要:
本文提出一种在谐振腔内产生高质量圆对称艾里光束的方法,通过使用针对特定参数光束设计的衍射光学元件替代反射腔镜,可在腔内获得所需的特定参数光束.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产生的圆对称艾里光束的参数可控;模式能量损耗低,接近高斯基模光束;光束质量高,明显优于目前常用的傅里叶空间纯相位全息编码法.接着,讨论了组装系统时产生的腔长误差和同轴度误差,以及加工衍射元件时产生的刻蚀误差对产生光束的影响.结果表明,现有的机械调节技术和微纳加工技术,完全能满足系统误差的精度要求,显示该方法对误差有较好的容差性.

基于矢量化差分相位的单分布源解耦二维波达方向估计 下载:43 浏览:343

代正亮 崔维嘉 王大鸣 张彦奎 《现代物理学报》 2019年11期

摘要:
在分布源(包括相干分布源和非相干分布源)的二维波达方向估计中,均匀圆阵由于可实现全方位测角、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现有的估计算法均需要谱峰搜索和特征值分解,复杂度较高.针对此问题,考虑单个相干分布源或非相干分布源入射两种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矢量化差分相位的解耦二维波达方向快速估计算法.该算法首先基于空间频率近似模型,证明了任意单个分布源入射时,均匀圆阵中不同阵元接收信号间的差分相位均不受角度扩展参数的影响;基于此特性,通过获取差分相位即可实现中心波达角的解耦合;接下来,提取采样协方差矩阵的严格上三角元素相位,即对应于各阵元间的差分相位,并进行矢量化处理,最终将波达方向估计问题转化为一个最小二乘问题,从而直接得到闭式解,避免了谱峰搜索和特征值分解运算,大幅度降低了复杂度.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所提算法具有较高的估计精度,并且无需角信号分布的先验信息,同时具备较低的计算复杂度和硬件复杂度,有利于复杂环境下阵列测向等工程实践.

空间飞行器主控计算机软件架构研究 下载:51 浏览:465

贺彦博1 徐晓辉2 彭立章1 徐峰1 《软件工程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空间飞行器研制正在由专用化向通用化方向转型,因此必须改变当前为每个型号重新开发业务软件的现状。本文阐述了层次化软件基础平台的设计思想,引入国际标准,结合空间飞行器业务需求建立了可通用的主控计算机软件架构。

多串口网络化异构辐射数据采集与实时传输系统设计 下载:12 浏览:433

何敬上1,2 何剑锋1,2,3 袁兆林1,2,3 汪雪元1,2,3 阳深1,2 《传感器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针对多类型核辐射数据采集系统中串行数据传输能力不能满足环境实时监测需求的现状,设计了多串口转以太网辐射数据传输系统。系统以ARM架构STM32F407处理器为核心,为接收不同辐射数据的串口分配队列缓冲区,将轻量级LwIP协议栈优化后移植到系统平台上,轮询读取出串口缓冲区中辐射数据并进行标识封装,将封装好的串口帧作为LwIP协议栈中应用层数据,最终实现了多个串口与单个网口双向传输的数据传输系统。经测试,其传输性能优于同等条件下RS232的数据传输,满足了设计的需求。

基于FPGA的无线传感器信号传输模块的设计 下载:10 浏览:459

亓岳岩1 王刚2 王智友2 张会新1 《传感器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为了提高传感器信号传输的可靠性,降低布线的复杂性,同时使飞行器的有效荷载比得到提高,设计了一种以FPGA为主控制核心的无线传感器信号传输模块。该模块采用ADS8365作为A/D转换的核心,CC3200作为无线通信工作的核心,将三向振动传感器获取的信号通过A/D转换传送到FPGA进行滤波、编码处理后由CC3200将数据转换为WiFi通信协议格式后进行无线传输。实际测试结果显示,模块的误码率低,无线通信距离远,采集精度以及可靠性高,已成功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基于热释电探测器的人体红外感应单元设计 下载:14 浏览:415

梁烁1 刘文怡1 历智强2 白嘉2 彭晴晴3 《传感器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针对现有的人体定位系统中红外感应单元探测距离小、信号处理复杂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热释电探测器的红外感应单元。通过锗窗口光学透镜对热释电探测器进行调制,减小感应视场角度,提高感应方向性和抗干扰能力,设计信号调理电路对输出信号进行放大滤波。采用锥形外形结构增强聚焦能力,拉长探测距离,便于实现大范围定位。实验结果表明红外感应单元的最远探测距离达到45 m,并绘制了红外感应单元的感应视场图。

大数据技术运用于油气田物探、钻井系统工程投资成本分析的思考 下载:43 浏览:351

刘宏 李杲 赵亦江 《天然气进展》 2019年4期

摘要:
目前油气田物探、钻井系统工程投资在投资总额中占比较高,成本分析工作可为工程投资计划符合率提供技术支撑,为降本增效提供数量化依据和建议。针对传统投资成本分析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油气田公司运用信息化平台大数据技术对物探、钻井系统工程成本分析的内涵、思路、方法和工作程序。研究结果表明:①大数据技术可以借助信息化平台进行数据识别,对工程投资决策起到成本预测作用,并且通过数据实时更新及时纠正实施过程中的偏差,为气田规模效益开发提供支撑;②信息化平台成本分析的主要功能包括采集有效信息及建立健全成本大数据库功能,构建成本分析、预测、预警和过程管控功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为投资成本决策提供智能化支持功能;③信息化平台可增加因素分析法进行物探、钻井系统工程投资成本分析评价。结论认为:油气田公司应通过试验其他有效的成本分析方法,加快大数据分析技术科学建模和选择典型工程利用信息化平台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成本分析测试等办法,尽快建立并推广应用物探、钻井系统工程投资成本大数据分析体系。

阿尔山地区积雪深度微波遥感反演算法的改进与验证 下载:49 浏览:305

毕永恒1 何文英2 龙菲3 陈洪滨1 李长富4 《气候变化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利用阿尔山地区多年实测雪深数据评估3种微波遥感雪深数据,即星载微波成像仪AMSR-E(Advanced Microwave Scanning Radiometer for EOS)和AMSR-2(Advanced Microwave Scanning Radiometer 2)的积雪产品、国内学者建立的中国雪深数据集,在该地区的适用状况,并建立新的雪深反演算法。1981~2014年的中国雪深数据集和阿尔山站点实测雪深统计的积雪日数和最大积雪深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尤其是在2000年以后。AMSR-E和AMSR2雪深数据年变化与实测雪深变化趋势一致,与实测雪深数据相关系数超过0.60,不过具体雪深数据变化幅度远高于实测数据,致使两者之间的均方根误差高达13.0 cm。中国雪深数据集在阿尔山地区与实测雪深相关系数超过0.65,两者之间均方根误差为6.3 cm。结合星载微波观测亮温与实测雪深建立适合阿尔山地区的雪深反演算法,验证分析显示反演结果与实测雪深相关系数为0.77,两者的均方根误差减小为4.7 cm,优于本文评估的3种微波遥感雪深数据。

梳齿型深硅刻蚀工艺研究 下载:22 浏览:413

张旭1,2 张迪雅1,2 《传感器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为实现Faims气体传感器梳齿型离子迁移区的设计,文中采用感应耦合等离子体(ICP)刻蚀技术进行大深宽比梳齿型结构的深硅刻蚀。影响刻蚀的工艺参数主要包括RF功率、腔室压力、气体流量等,通过调节刻蚀气体SF6流量、腔室压力等参数进行试验,分析工艺参数对刻蚀速率、表面形貌和侧壁垂直度的影响,选出最优工艺参数。根据选出的最优工艺参数,刻蚀出了侧壁光滑、垂直度为90°的梳齿型迁移区。

多任务处理协同进化粒子群算法 下载:74 浏览:475

程美英1 钱乾2 倪志伟3 朱旭辉3,4 《人工智能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粒子群算法及其改进算法专注于单任务的求解.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在线服务器在某一时刻需要同时处理来自多个用户的服务请求,即多任务处理.区别于以往的并行计算机,文中充分挖掘粒子群算法的"隐并行性",并引入协同进化机制,在同一搜索空间根据任务个数设置不同的子种群,各子种群以一定的概率相互传递有效信息,最后提出基于多任务处理协同进化粒子群算法(CPSOM),并将CPSOM应用于多任务连续型函数优化问题、多任务离散型属性选择问题以及多任务约束工程优化问题.仿真实验表明,在CPSOM多任务环境中,不同任务之间确实存在有效信息的传递,不同任务之间的相互协作不仅可以提高解的质量,而且可以加快各优化问题的收敛速度.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