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专利视角下丙肝相关研究发展态势剖析 下载:15 浏览:189

齐燕 张冉 严舒 《中国科学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曾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危害的丙型病毒性肝炎近几年已逐步进入治愈时代,中国市场已成为制药巨头谋求业绩增长的新大陆且竞争愈演愈烈。本文基于专利分析视角,采集德温特数据库(Derwent Innovation)分析平台收录的1998—2018年国内外丙肝相关研究领域专利数据,综合运用文献计量和可视化方法分析丙肝相关研究全球专利申请时间趋势、地域分布、重要研发机构及其重点布局方向;同时结合产业和市场信息,分析丙肝治疗的明星药品、机构协同创新情况及演变趋势等,以期为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分析结果表明,近二十多年来,丙肝领域专利机构非常重视国际申请和协同合作;美国在该方面的研发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特别是一些跨国药企拥有多个可以达到治愈效果的口服药品且已进入中国市场甚至获得医保纳入资格,本土药企已经面临严重威胁。建议本土药企及科研机构可以考虑细化和深化研究主题、尝试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研究方向、扩展研究领域关注相近疾病,以及加强竞争情报工作建设以便及时调整研发和市场策略,更好地应对未来我国丙肝市场逐渐萎缩的现实情况。

肝细胞癌患者血清miR-4686表达及意义 下载:38 浏览:457

王小洁 李丽燕 《肿瘤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目的]探讨miR-4686在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57例肝细胞癌患者血清,同时收集慢性乙肝患者32例、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RT-qPCR法检测血清中miR-4686的相对表达量,分析miR-4686在HCC、慢性乙肝与正常对照者间的差异;分析miR-4686表达与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mi R-4686在HCC组、慢性乙肝组、正常对照组的表达量分别为3.72±1.03、1.59±0.44、1.37±0.38,HCC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慢性乙肝组与正常对照组(P=0.015、0.011),慢性乙肝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3)。miR-4686表达水平与HCC患者分化程度、血管侵犯、TMN分期及APF水平有关(P均<0.05)。[结论] miR-4686在HCC患者血清的表达水平上升,可判断HCC的恶性程度。

miR-802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下载:31 浏览:281

李婷秀 冯玉瑰 刘从香 周超 《肿瘤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目的]检测微小RNA(miR)-802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与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分析miR-802在HC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qRT-PCR检测HCC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mi R-802的表达水平,及Hep3B、HCCLM3与HL-7702细胞的表达水平。分析miR-802表达水平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曲线,以Log-rank检验评估miR-802表达水平与HCC预后的关系。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估HCC的预后指标。[结果] HCC癌组织中miR-802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且Hep3B、HCCLM3细胞中mi R-802的表达水平亦显著低于HL-7702细胞(P<0.05)。Ⅲ+Ⅳ期癌组织中miR-802的表达水平低于Ⅰ+Ⅱ期癌组织(P<0.05),血管转移患者癌组织中miR-802的表达水平低于非血管转移患者癌组织(P<0.05)。mi R-802低表达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高表达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低表达mi R-802、高TNM分期及阳性血管转移是HCC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指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低表达miR-802是HCC患者预后不良的唯一独立预测指标(P<0.05)。[结论] HCC组织和细胞中miR-802表达下调,低表达miR-802是HC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指标。

长链非编码RNA调控肝癌干细胞的作用 下载:25 浏览:354

马睿玲1 王新斌1 张秋菊2 伊琳1 《肿瘤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目前常规疗法对晚期、转移或复发肝癌患者疗效差。肝癌干细胞(LCSCs)参与肝癌的发展、侵袭、转移和耐药,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被认为是肝癌治疗的重要靶点。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肝癌中异常表达。最近的研究表明,lncRNAs可能在调控LCSCs的生物学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全文总结lncRNA调控LCSCs作用的研究现状。

白藜芦醇通过自噬途径对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下载:54 浏览:323

刘兰1 张志敏2 付红星1 王敏2 饶智国2 《肿瘤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诱导凋亡效应,并从自噬角度探讨其机制。[方法]不同浓度Res及联合自噬抑制剂3-MA处理HepG2细胞。CCK-8法检测各组的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MDC染色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自噬形态;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Beclin1、Bcl-2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Res可以显著降低HepG2细胞的存活率和诱导凋亡。Res诱导HepG2细胞发生自噬,Beclin1表达显著上调,Bcl-2表达显著下调;联合3-MA抑制自噬后,减弱了Res对HepG2细胞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结论] Res可通过诱导HepG2细胞自噬发挥抑制增殖和促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作用于Beclin1/Bcl-2复合体有关。

经胃镜止血的肝癌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下载:53 浏览:289

吴云海 马玉梅 张丽瑶 《肿瘤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影响经急诊胃镜止血的肝癌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根据转归情况将146例经急诊胃镜止血的肝癌合并上消化出血患者分为好转组和死亡组,对其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好转组135例,死亡组11例,两组患间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GB)、白蛋白水平(ALB)、血小板计数(PLT)、术前出血量、手术方式、Child-Pugh分级、APACHEⅡ评分及存在门静脉血栓(PVT)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常规指标、术前出血量、Child-Pugh分级、APACHEⅡ评分和门静脉血栓对肝癌并上消化道出血经急诊胃镜止血患者的预后评估可能有一定意义。

乏脂肪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和MRI表现分析及鉴别诊断文献复习 下载:54 浏览:367

江海涛1 刘璐璐2 郑国华1 阮磊1 邵国良1 朱慧能1 苏影1 《肿瘤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影像学上表现为乏脂肪型的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angiomyolipoma,HAML)的CT和MRI表现并复习文献,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或者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乏脂肪型HAML的CT和MRI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 ]6例HAML均为女性,4例位于肝右叶,2例位于肝左叶。6例HAML均单发,边界清楚。CT平扫呈稍低密度,密度均匀,平扫均未见条状及裂隙状脂肪密度影,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呈均匀明显强化,门脉期强化明显减退;MRI平扫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正反相位未见明显信号改变,DWI及ADC均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均匀明显强化,门脉期强化明显减退。6例增强模式均为"快进快出"型。6例病灶均可见粗大强化的血管穿行于病灶或者在病灶周围。6例病灶内均未见坏死、囊变、钙化及假包膜。[结论]HAML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了解这些影像特征能够提高该病术前诊断的正确率。

胃癌肝转移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70 浏览:334

姚强 金俊 邓建良 周炎 许春妮 张云雷 钱章君 《肿瘤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影响胃癌肝转移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82例胃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患者的生存时间进行随访,计算患者的1、2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survival time,MST)。采用Log-rank检验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可能影响胃癌肝转移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82例胃癌肝转移患者1、2年生存率分别为46.3%、13.4%,MST为10.9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肝转移灶数目、化疗、介入治疗、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与胃癌肝转移患者的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HR=0.470,95%CI:0.256~0.861,P=0.015)、肝转移灶数目(HR=0.413,95%CI:0.233~0.732,P=0.002)是影响胃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化疗(HR=2.193,95%CI:1.354~3.551,P=0.001)是胃癌肝转移患者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胃癌肝转移患者预后较差,尤其是病理恶性程度较高及肝转移数目较多的患者,化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基于量子点标记探针技术的肝癌细胞体外生长模式研究 下载:46 浏览:395

方敏1 陈梦圆2 刘璐璐2 应航洁1 陈明1 《肿瘤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目的]建立肝癌细胞体外三维培养模型,模拟在体肿瘤微环境,在体外研究肝癌细胞侵袭转移的生物学行为特点。[方法]基于Matrigel制作三维基质模型,跟踪观察不同培养时间的细胞形态并三维重建,同时利用荧光量子点标记分子探针实时监测HCCLM9的形态学以及动力学特征。[结果]在该三维培养模型中,HCCLM9细胞呈现出典型的肿瘤侵袭多步骤特征,包括:克服衰老,局灶性增生活跃,优势克隆侵袭。HCCLM9细胞在接种后不同时态,细胞及细胞间展现出不同形态,呈现出血管拟态及不规则克隆,同时伸出伪足,促进细胞变形,并向四周浸润生长,证明肝癌细胞具备自身变形能力。[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体外人肝癌细胞培养三维模型,表达MT1-MMP的伪足以及血管形成在肝癌侵袭转移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膜联蛋白A7对肿瘤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及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下载:78 浏览:433

王丽 周淑亭 黄玉红 张军 王静文 黄贺 吴颖 唐建武 《肿瘤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目的]研究Annexin A7基因对肿瘤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及其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sh RNA干扰技术稳定转染小鼠Hca-P细胞,获得Annexin A7下调表达及Hca-P无关序列细胞株,采用Western Blot、q RT-PCR分别检测Annexin A7对黏附相关分子FAK、Src、E-cadherin等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应用淋巴结粘附及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Annexin A7下调对Hca-P细胞淋巴结粘附及侵袭能力的干扰。[结果]Annexin A7基因表达下调组细胞的FAK和Src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较A7无关序列组分别上升1.81倍、1.80倍及1.58倍、1.59倍(P<0.05),E-cadherin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则分别下降54.11%和54.27%,而上述分子基因与蛋白表达水平在未处理Hca-P组与A7无关序列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在Annexin A7下调后Hca-P细胞的淋巴结粘附及侵袭能力上升,Sh RNA-Annexin A7组淋巴结黏附细胞数(1074±162.8)显著性多于A7无关序列组(234.7±40.08)及Hca-P组(220.3±39.53)(P<0.05),Sh RNA-A7细胞组穿过小室的细胞数目(294.8±64.40)明显多于A7无关序列细胞组(79±28.04)及Hca-P细胞组(57.60±25.62)(P<0.05),而Hca-P与无关序列细胞组之间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nnexin A7可通过影响黏附相关分子FAK、Src、E-cadherin等基因与蛋白表达水平从而改变Hca-P细胞生物学行为。

有氧运动对酒精性肝病保护的研究进展 下载:68 浏览:480

黄文华 彭峰林 《中国体育科学》 2020年4期

摘要:
本文阐述了有氧运动改善酒精性肝病(alcohol liver disease,ALD)的伤害及发生的研究进展,为有氧运动缓解ALD提供理论依据。ALD是一种长期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肝脏氧化应激损伤、炎症反应和自噬水平紊乱是其主要发病机制。肝脏细胞内活性氧(ROS)增加释放造成氧化应激,抗氧化系统对ROS清除不及时造成肝脏氧化损伤;肠源性内毒素加剧炎症反应,造成肝脏坏死及肝脏自噬水平受到酒精抑制都会加剧ALD的病理性进程。近期以抗氧化系统、相关细胞因子和细胞自噬为靶点进行研究切入,发现有氧运动可改善降低ALD造成的伤害,其具体作用如下:有氧运动可提高肝脏抗氧化能力,降低氧化应激水平;上调抗炎因子的表达,减少相关炎症的影响;提高细胞自噬水平,维持肝细胞稳态,以此达到改善和缓解ALD的作用。

李乃庚教授运用清肝饮治疗小儿心肝系疾病举隅 下载:55 浏览:398

顾国祥 杨丽霞 徐玲 《中国儿科杂志》 2020年4期

摘要:
李乃庚教授基于"肝常有余"理论并结合临床诊疗工作,创立了经验方清肝饮,附儿童抽动障碍、儿童多动症和儿童擦腿综合征3则验案,体现了异病同治的治疗原则。

郭亚雄主任医师治疗小儿不寐经验 下载:50 浏览:368

耿亮亮1 宋晓波2 郭亚雄 《中国儿科杂志》 2020年3期

摘要:
不寐亦称失眠,是临床十分常见的疾病之一。郭亚雄主任医师将小儿不寐分别从脾胃虚寒、心肝火热及寒热错杂等方面论治,以温阳散寒、疏肝清热、平调寒热为大法,善用保和丸、泻心导赤散、乌梅丸等时方、经方,疗效显著。附验案2则,以资验证。

调中饮对儿童厌食症脾虚肝旺证临床疗效及胃电图、血清锌和血管活性肠肽的影响 下载:39 浏览:355

连俊兰1 王海云2 詹璐3 邵征洋3 《中国儿科杂志》 2020年2期

摘要:
目的观察调中饮对儿童厌食症脾虚肝旺证临床疗效及胃电图、血清锌和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影响。方法将80例厌食症脾虚肝旺证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葡萄糖酸锌颗粒口服,治疗组予调中饮口服,2组均4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食欲、食量、肝旺症状(急躁易怒、好动多啼、咬齿磨牙等)积分和总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食欲、食量、肝旺症状积分和总积分均显著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胃电图正常和紊乱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胃电图恢复正常例数均明显增加,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组恢复正常更明显(P<0.05)。结论调中饮治疗儿童厌食症脾虚肝旺证,不仅能明显改善患儿的症状积分,还能改善胃电节律,升高血清锌水平,降低VIP,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一种具有潜在解酒护肝功能酵素的开发及其生物活性评价 下载:44 浏览:288

杨志鹏1 周宝琳2 刘新利1 王如娜1 韩墨1 王婷1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9年7期

摘要:
文章以明确报道的具有解酒护肝功效的葛根、葛花、丹参等药食同源材料为原料,经复合酶酶解和鼠李糖乳杆菌217-8发酵制备成酵素,对其黄酮、葛根素、多酚等活性成分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酵素与原材料对照,其葛根素含量提高了7倍,黄酮含量提高了3倍,氨基酸含量提高了3倍,多酚含量提高了80 mg/L,抗氧化能力提高了92%,以上指标均是与加速酒精代谢及保护肝脏相关的指标。因此,优选并配伍的葛根、葛花、丹参、山楂、云茯苓等药食同源原料经复合酶解和微生物转化制备成酵素,可将其天然活性成分完整保留并有效释放,同时产生有益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潜在的解酒护肝功能。

肥胖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与肠道菌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下载:60 浏览:402

程伟伟1 李博星2 陆静2 黎尔纳1 张政1 蒋爱民1 袁静2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8年10期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是一种系统性的肝脏代谢紊乱,源于能量过剩诱导的脂肪疾病。近来,肠道-肝脏-脂肪轴概念的提出,为寻找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肠道微生物对机体代谢和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然而肠道菌群会被干扰,并且成为自身压力和伤害的来源。肠道菌群可能在肥胖和肥胖相关疾病的代谢和免疫反应,如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文章系统地论述了肠道微生物群、肥胖和脂肪肝疾病的内在联系,总结了肠道菌群与肥胖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性的新证据,以及采用微生物菌群靶向治疗方法治疗非酒精脂肪肝病。

基于TCGA数据分析研究TMEM206在HCC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下载:68 浏览:484

宋玲 张洪 冯豆 高洁芳 范月莹 《生物技术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探讨TMEM206表达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诊断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从肿瘤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下载肝细胞癌数据集表达谱及临床病理特征资料。采用KaplanMeier和Cox分析,观察TMEM206表达对肝细胞癌患者生存和预后的影响。使用TCGA数据集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结果]TMEM206在HCC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 <0.000 1),并且TMEM206的表达与HCC的肿瘤分级、肿瘤分期都有显著相关。生存分析结果表明TMEM206表达越高,HCC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越短。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表明,TMEM206 mRNA的表达可能是判断HCC预后的有效生物标志物。GSEA鉴定了TMEM206在HCC中的高表达可能与泛素介导的蛋白质水解、胞吞作用、RNA降解、小细胞肺癌、癌症通路、胰腺癌、胞质DNA传感途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细胞周期等反应有关。[结论]TMEM206 mRNA高表达是肝细胞癌的诊断和预后中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差异蛋白质组学在肝纤维化疾病中的应用 下载:73 浏览:475

蒋云霞 罗伟生 《生物技术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差异蛋白质组学作为一种新兴的蛋白质研究技术,逐渐在肝纤维化(HF)疾病的研究中广泛应用。该文主要对差异蛋白组学的理论基础、在肝纤维化疾病的诊治和研究技术上的应用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等方面作一简要综述,从而阐明在肝纤维化疾病中差异蛋白组学现阶段的研究现状,旨在为探讨如何更全面完整地研究肝纤维化提供参考。随着科学技术及科研条件的不断完善,差异蛋白组学的多种技术手段应用于肝纤维化疾病将具有更广阔的研究前景和发展空间。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载:51 浏览:218

崔明利 《诊断医学》 2020年10期

摘要:
目的观察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RAF)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1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接受TACE联合RAF治疗,对照组接受TACE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甲胎蛋白(AFP)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AF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F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采用TACE联合RAF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AFP水平。

柴胡疏肝散加减辅助治疗女童中枢性性早熟肝郁化火型26例临床观察 下载:22 浏览:236

刘瑜 《中国儿科杂志》 2019年12期

摘要: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女童中枢性性早熟肝郁化火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1月我院儿科收治的52例中枢性性早熟肝郁化火型女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6例。对照组予GnRHa达菲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治疗3月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子宫容积,卵巢容积,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E2、LH和FSH水平均明显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2组治疗后子宫容积、卵巢容积均较治疗前缩小,但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92%,治疗组为96.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有2例出现恶心呕吐,经相应处理后均好转,其余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GnRHa能够显著改善中枢性性早熟肝郁化火型女童的激素水平,避免第二性征过早出现,效果优于单一GnRHa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18]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