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苏联时期舞剧学理的探索与建构(上)——从乔治·诺维尔到维克多·万斯洛夫 下载:31 浏览:306

于平1,2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苏联时期"指的是1917年"十月革命"后"苏维埃联盟共和国"成立至1991年"苏联解体"这一个时期。这一时期舞剧学理的探索与建构,要从"前苏联时期"的米哈伊尔·福金以及对其产生积极影响的法国舞剧革新家乔治·诺维尔入手。作为"情节芭蕾"的创始人,乔治·诺维尔所主张的"现实主义舞蹈"理论,对"芭蕾"作为"舞剧艺术"具有奠基的作用;而"前苏联时期"的俄罗斯芭蕾,可以说正是诺维尔奠基的法国芭蕾的继承与发展。诺维尔为推动舞剧革新而申说舞剧"现实性""真实性""诗实性"的特征。米哈伊尔·福金提出"新舞剧"的五项原则对舞剧艺术继续"革新",本质上追求的就是"自然性、表情性和真正的纯朴性"。罗·扎哈洛夫梳理"苏维埃舞剧的历史经验"是重大主题思想与鲜明民族形式的有机统一以及先进的思想艺术原则应坚持诺维尔的主张。而苏维埃共和国对"新舞剧"的诉求则与福金的革新主张相通,苏维埃舞剧已成为芭蕾舞戏剧,其中"情节舞"是内容表现基本的、有决定意义的传达者。

“岭南文化”语境中大型舞剧的文化想象——改革开放以来广东舞剧创作述评 下载:31 浏览:311

于平1 张月龙2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岭南文化"语境深刻地影响了广东舞剧创作的文化想象。纵观广东舞剧创作的文化意蕴,大致可分为:一是区域的古代历史文化;二是区域的民俗风情文化;三是区域的反抗列强文化;四是区域的红色革命文化;五是区域的当代都市文化。广东的舞剧创作已然确立了"表意优先"的理念;广东的舞剧创作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从区域的"反抗列强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多部舞剧都可以看到这一点,而这是我国自近代以来百年屈辱、百年抗争、百年奋起中最需培植的民族精神;广东的舞剧创作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开放性";广东舞剧创作体现出创编的"前沿意识"和"精品意识"。广东舞剧创编在全国舞剧创作中继续处于"领跑"的第一方阵。

八桂文化语境中大型舞作的艺术想象——改革开放以来广西舞剧、舞蹈诗创作述评 下载:65 浏览:408

于平1 黄丹2 《中国艺术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大型舞作的创作主要有《灯花》《北海珍珠城风情歌舞》《漓江情韵》《咕哩美》《妈勒访天边》《碧海丝路》《百鸟衣》《侗》《刘三姐》《花界人间》等10部作品,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广西的舞剧、舞蹈诗创作都体现出八桂文化的特征——舞剧创作主要是取材于神话传说、舞蹈诗主要是紧扣地域风情的创作现状,但大多潜在地受到"风格至上"理念的制约,因此,树立"表意优先"的创作理念在当前是至关重要的。只要真正树立了"表意优先"的创作理念,八桂文化语境中的大型舞作将会取得更大的进展。

历史的回眸 时代的前瞻——改革开放40年云南舞蹈创作综论 下载:64 浏览:403

曾金华1,2 《中国艺术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改革开放40年来云南的舞蹈创作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生活与艺术的探索时期;智慧与才华的巅峰时期;事业与产业的同构时期;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时期。云南的舞蹈创作从舞剧、舞蹈诗在全国赛事中的频频摘桂,到单、双、三人舞及群舞的大量获奖;从民族歌舞作品的层出不穷,到旅游歌舞晚会的方兴未艾等,开辟了中华民族舞蹈创作百花园中的一片彩云天地,抒写了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民族民间舞蹈的云南篇章。

从开放格局到开创新域——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中国舞剧 下载:65 浏览:406

于平1,2 《中国艺术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中国舞剧,首个焦点出现在1979年"新古典舞派"舞剧一马当先,在讴歌民族和睦和畅想文化融通的同时,创新着民族舞剧的表意语言和表意方式,体现出民族舞剧"开放格局"的全新气象。20世纪80年代初,上海歌剧院舞剧团和中国歌剧舞剧院共襄"新古典舞派"舞剧盛举;中国芭蕾舞剧"告别样板",关注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聚焦"精神创伤""芭蕾民族化"和"心理描写",表现出一种更接近现代人的情愫;而"少数民族舞剧"运用各少数民族舞蹈语言,主要表现"民间传说",后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向两个方面深化,发挥了"舞蹈本体的优势";至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舞剧的"新古典舞派"出现了"新新古典舞派"或"后新古典舞派",并且这类舞剧创作强化"地域色彩"和"交响构成"。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强化"地域色彩"的"在地化"追求和认同"交响构成"的"本体化"探索,成为中国舞剧创作题材选择和形态构建的总体趋向。跨入新世纪,中国芭蕾舞剧对题材"现实性"的开掘回到"反抗",而中国民族舞剧的"在地化"追求成为"新常态"。自2014年"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实施以来,中国当代舞剧更是实现了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中国舞剧发展格局正步入充满"新想象"的"新时代"。

群舞剧目舞台调度的重要性 下载:68 浏览:310

李梦婷 《当代音乐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舞台调度是指舞蹈演员依据舞蹈编导的构思进行舞台走位和姿态造型的动静结合,可以使整个群舞作品富有节奏性、造型性和流动性,具有审美价值。只有群舞剧目具有审美价值,它所想要表达的内涵才有可能被观众感受领会到,进而引起其情感和思想的共鸣,起到欣赏、陶冶情操的审美效果,实现舞蹈的社会功能与其本身的价值。

试论藏族舞蹈表演的艺术特性 ——以大型民族舞剧《天路》为例 下载:35 浏览:1479

宋晗 《当代艺术》 2025年3期

摘要:
起源于雅鲁藏布江流域的藏民族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绚丽篇章,而藏族舞蹈因其独特的风格特征和美学价值成为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代表了藏族多姿多彩的民族特色,又诉说了藏族人民真情实意的民族思想情感。本文以藏族题材的大型现实主义舞剧《天路》为研究对象,从藏族舞蹈表演的艺术特性入手,探寻藏族舞蹈表演的艺术审美价值,希望为藏族表演性舞蹈的研究与编创提供良好的思索与借鉴。

浅析商业文艺演出对社会群众文化发展的影响 下载:170 浏览:2017

吕继跃 《中国文学》 2021年7期

摘要:
群众文化作为一种服务于大众的艺术文化形态,不仅充实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还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信息资源。群众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显著提高了人们的日常文化生活水平,同时对我国文化发展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基于此,本文论述了商业化演出对群众文化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商业文化演出促进群众文化繁荣发展的具体措施。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