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工业机器人的PCBA自动化测试系统 下载:59 浏览:387

晏亮1,2 王伟峰1,2 陈一凡1,2 韩非1,2 涂建2 《中国仪器》 2020年6期

摘要:
针对PCBA传统测试方法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工业机器人的PCBA自动化测试系统,实现PCBA自动转移、自动测试。详细介绍了4个核心分系统(执行系统、测试系统、自动定位及标定系统和过程追溯系统)的实现方法,它们分别实现产品抓取和安全保障、自动化测试、产品自动定位及治具自动标定、生产过程数据追溯。经过100片PCBA的试生产测试,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时效工艺对铍青铜薄板弹性元件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 下载:14 浏览:191

武婧亭 赵斌 韩岷 冉江南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0年11期

摘要:
研究了不同时效参数对铍青铜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金相和力学性能分析的结果表明:时效温度不同,铍青铜弹性元件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不同。经工艺三处理后的铍青铜弹性元件显微组织晶界清晰,且明显有强化相γ相析出,硬度在370~380 HV10,而经工艺一和工艺二处理后的铍青铜显微组织无强化相析出,或析出较少,硬度不足330 HV10。

一种大型天线扼流圈加工技术研究 下载:56 浏览:284

孙广宇 刘暄 倪娜 张博威 赵德新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0年10期

摘要:
扼流圈是在天线设计基础上用于改善电磁波传输多径效应、改善辐射效率、提高辐照均匀度的重要结构,零件公差要求严格。由于材料为硬质铝合金,加工过程中切削量大,材料加工过程变形量大,导致尺寸精度难以保证,加工难度系数高。分析了扼流圈零件及影响其加工精度的因素,通过工艺方法、切削参数、装夹方式的选择,采取对应的加工余量控制、应力控制、振动控制等手段,提高加工质量,保证了加工精度。

基于容差分析的转动机构装配方法研究 下载:62 浏览:328

王现冲 杨涛 冀巍 冯利明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0年9期

摘要:
在实际工程中,受加工、装配以及工作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通常存在一定的误差,为了减少误差带来的不确定性,针对转动机构的产品特征,分析了容差设计与设计、工艺、制造、装配等精密机械研制过程之间的联系,提出了适合机构产品的装配方法,总结出装配过程中调整法及修配法的计算步骤。针对天线转动机构驱动部件进行容差分析,利用装配调整法设计调整方案。

逆向装配工艺方法在航天器机构装配中的应用 下载:33 浏览:353

戴广永 冯利明 李晓峰 孟庆昕 焦云雷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0年9期

摘要:
着陆器转移机构是实现巡视探测器从着陆器向月面转移的重要机构。介绍了在转移机构总装过程中,通过采用逆向装配的工艺方法解决了产品结构设计复杂、装配操作难度大、装配精度不易保证等问题,实现了转移机构的精密装配,保证了装配关键环节的质量,积累了丰富的装配经验,形成了稳定成熟的装配装调方法。

劣弧圆柱面上向心圆周孔的加工 下载:21 浏览:223

马建斌 张刚 戴广永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0年6期

摘要:
航天小批量生产中劣弧圆柱面上向心圆周孔的生产加工存在准备时间长,孔位精度不易保证,检测结果随机误差大的问题。以角盒产品为例,分析了零件的结构特点和加工难点,介绍了劣弧圆柱面镗孔的装夹定位方法和镗孔刀位点的坐标计算方法,最后提出角盒产品劣弧圆柱面上孔位精度的检验方法。采用误差分析原理对检测数据分析,孔位测量数据符合3σ准则,使用该工艺方法加工的孔位精度能满足零件设计指标要求。

基于动力学特性的某型准光结构优化设计 下载:20 浏览:215

耿盛韦 刘明利 刘鹏飞 叶志彪 熊一帆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0年3期

摘要:
准光系统作为新一代微波有效载荷,在越来越多卫星上得以应用。针对某型准光载荷初始结构建立有限元模型,计算固有模态和正弦响应,通过动力学仿真发现结构设计上的不足,在保证电性能的前提下改进优化结构构型,通过力学仿真证明,优化后的结构拥有更好的力学性能,可以满足宇航产品的性能要求。计算结果可以为准光结构后续设计、改进及在轨安全性可靠性评估提供依据。

某电子设备水下湿端总体结构设计与热仿真 下载:47 浏览:385

杨小芳 张云超 刘刚 《中国机械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电子设备水下湿端主要部署于重要港口和舰船锚地,担负对水下小型威胁目标等的警戒探测任务,并实时报警。着重阐述电子设备水下湿端总体结构设计、舱内布局设计以及全模型散热设计,在传统的散热设计基础上进行了热仿真分析,并依据仿真结果给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为工程研制提供技术支持。

误差对3K型行星齿轮系静力学不均载特性研究 下载:52 浏览:409

马咪娜 武倩 冉钧 邓兴民 《中医研究杂志》 2019年11期

摘要:
建立了3 K型双联齿行星齿轮传动系统静力学模型,运用当量啮合误差原理,计算了载荷不均匀系数,获得不同齿轮偏心误差、安装误差与载荷不均匀系数间的关系曲线,进而分析了不同误差对传动系统均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 K型双联齿行星齿轮传动系统中,不同齿轮的偏心误差、安装误差单独作用时对传动系统不均载特性的影响呈不同周期性变化;齿轮的偏心误差、安装误差越大对传动系统不均载性影响越大;单个行星轮齿厚误差单独作用对传动系统的影响最大。

燃气直接力控制试验系统设计与运动研究 下载:69 浏览:357

牟蓬涛 宋满存 梁赞 杨绪钊 付春雨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19年8期

摘要:
设计了一种侧向小型多燃气喷管直接力控制试验系统。结构上兼顾了喷管的多数量均布性,并具有很强的协调性;同时既可以在系统上直接进行喷管力学特性的测试,又可以开展控制算法验证的运动研究试验,解决了直接力控制系统的设计、测试与验证的关键技术,在直接力控制系统设计方面具有创造性和前沿性。

飞机货舱门电作动系统负载匹配设计 下载:23 浏览:226

余健 聂振金 王鑫 王晓露 李林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19年4期

摘要:
为了降低飞机货舱门开关过程中系统的功率需求,抑制由于电机制动产生的泵升电压,建模仿真飞机货舱门电作动系统及开关舱门过程,研究货舱门开关门过程中的负载变化,根据负载特性优化货舱门开关门的速度曲线,使开关门速度与实际负载相匹配,尽量使功率平稳。经过仿真和试验分析,该方法可以明显地降低系统的功率需求,也能够起到抑制泵升电压的作用。

伺服涡轮泵入口密封膜片加速贮存试验研究 下载:88 浏览:467

李沛剑1 王志峰2 郭军刚2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19年3期

摘要:
依据膜片材料性能及产品失效模式,制订了膜片加速贮存试验方案。结合加速贮存和寿命分布相关理论模型和方法,对某型涡轮泵入口密封膜片组件进行加速贮存试验研究,验证了膜片组件贮存期的指标要求,并获取了膜片组件的贮存寿命与贮存可靠性的相关评估结果。

某类型镁合金支架铸造工艺设计改进研究 下载:82 浏览:434

王玉凤 王登峰 焦云雷 刘丹 孙广宇 张高龙 化宜文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18年8期

摘要:
针对某类型镁合金支架铸件存在的疏松缺陷进行浇冒系统改进研究,结合生产实践分析缺陷存在的原因,论述浇冒系统改进对去除缺陷的可行性,并通过生产试验探索关键工艺参数。

整体加强筋铝合金板超声喷丸成形工艺研究 下载:55 浏览:303

缪伟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18年7期

摘要:
以2024铝合金为研究对象,分析板材超声喷丸成形理论,采用ABAQUS有限元模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整体加强筋板超声喷丸成形工艺。对整体加强筋板与无加强筋板的模拟发现,加强筋对成形曲率影响明显。通过对整体加强筋板的模拟与试验,得出撞针速度与撞针直径对整体加强筋板横向曲率半径影响规律:在不改变其他参数的前提下改变撞针速度,撞针速度小于4m/s时,曲率变化明显,大于4m/s时变化趋于平缓;改变撞针直径时,1.2mm和2mm直径的撞针对板材成形效果明显,之后趋于平缓。

环保型清洗剂在运载火箭伺服机构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45 浏览:247

马俊杰 戴莹 赵志强 常冬艳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18年6期

摘要:
针对运载火箭伺服机构装配过程中对安全环保型清洗剂的迫切需求,提出原清洗剂替代方案。研究了某安全环保型清洗剂的适用性,包括清洗力是否满足零件的清洗洁净度要求、清洗剂是否会腐蚀金属和损伤其表面处理、清洗剂是否会降低橡胶的物理机械性能以及是否会影响伺服机构密封圈密封性能,最终通过了试验验证。

宽频带低剖面微带天线应用 下载:40 浏览:299

荣志鹏 李丽娴 邵晓龙 印倩 张耀丹 《无线电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小型化与低重量是雷达的一种发展趋势,二次雷达天线与主天线安置在一起,有着严格的尺寸与重量要求。传统二次雷达天线采用微带阵子天线的形式,微带阵子天线剖面高度为0.25λ,λ为工作频率对应波长。微带天线具有低剖面的特性,为了实现天线小型化,采用L形探针耦合微带贴片的设计方式,剖面高度为0.17λ。实现了天线的小型化,同时还具有宽频带的特性,天线带宽达到28%。

神经网络在航迹检测中的应用 下载:43 浏览:302

谢廷尧 姜伟 吕宇宙 叶舟 《无线电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在雷达作战环境日益复杂的情况下,为了实现航迹处理智能化,使雷达数据处理能自适应消除不同环境杂波对航迹处理带来的影响,引入神经网络模型实现对固定大小空域点迹进行初步判别,从而剔除大部分杂波,保留存在航迹的空域数据,降低后续航迹处理的运算复杂度。结果表明,通过神经网络实现航迹判别能以93.6%的检测概率、4.0%的虚警概率对空域数据进行初步判别。

一种新型超宽带双极化EMC测量天线 下载:50 浏览:332

印倩 李丽娴 邵晓龙 荣志鹏 吴翠翠 《无线电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针对目前大多数波导喇叭电磁兼容(EMC)测量天线存在的重量重、频带窄和单极化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超宽带Vivaldi双极化EMC测量天线。通过将2个相同的Vivaldi天线十字正交安装,实现双线极化功能;优化2个天线的馈电位置,实现2个天线高隔离、方向图一致、对称、平缓和交叉极化低等技术要求。利用ANSYS HFSS电磁仿真软件对天线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0.6~6 GHz时,辐射方向图在±55°内平缓、对称、无凹坑,满足探头天线的使用需求。整个频带内交叉极化<-25 dB,2个输入端口隔离度≤-28 dB,完成了对天线实物的加工,其测量结果与设计结果较好地吻合,满足了作为EMC测试天线的使用需求。

余热综合利用技术在某钢铁企业的应用实例 下载:65 浏览:450

杨飞1,2 马赛1,2 《冶金技术》 2019年3期

摘要:
针对某钢铁企业余热现状,建设一座7.5 MW余热电站用于有效回收利用企业烧结系统余热、白灰窑烟气余热、转炉及竖炉蒸汽。从余热综合利用方案、主要设备参数、工艺系统、主厂房布置等方面进行了论述,详细介绍了余热综合利用技术在该钢铁企业的应用情况。余热综合利用技术的应用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一种有源相控阵体制照射天线凹口补偿方式 下载:90 浏览:473

张继浩 李丽娴 陈磊磊 吴文友 黄一 《无线电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针对有源相控阵体制照射天线在方向图副瓣部分区域能量过低形成凹口,从而影响导弹直波信号的接收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平面二维相扫有源相控阵体制照射天线凹口补偿方法。通过分析相控阵天线凹口形成的机理,提出了一种相控阵照射天线的凹口补偿算法,经过仿真比较、实测验证,表明在相控阵照射天线上,该方法能有效补偿天线的凹口。目前该方法已被运用于各类半主动寻的体制的相控阵照射天线中。测试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可有效提高副瓣要求区域凹口能量5~10dB,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