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视觉重量感知下的大型印刷装备CMF设计研究 下载:60 浏览:429

王毅1 魏晨宇1 杨剑威2 薛志成3 《设计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从工业装备CMF设计研究入手,将人们对装备精密、沉稳等视觉感知转化到设计方案的同时以提高装备的色彩功效。在研究视觉重量感知特征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视觉重量感知的大型装备CMF设计方法。利用多维度语意空间对印刷装备CMF设计的视觉感知进行了标定。以一款大型印刷装备的CMF情感化设计为例,将视觉重量感知作为CMF情感化设计的首要需求,进行了层次化分析,清晰地表达出用户对产品的多维感性需求,并验证了运用视觉重量感知因素指导大型印刷装备CMF设计的可行性。

未来老年社区医疗服务交通共享设计研究 下载:49 浏览:337

宋阳光 曹莹 《设计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将我国未来老年社区医疗服务和共享交通设计纳入到大数据背景下,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医疗服务交通共享设计研究体系,提升老年人的医疗服务体验。引用认知心理学、交叉研究法,分析老年人群特征、社区医疗服务现状,提出将共享交通与医疗服务相结合的未来老年社区医疗服务设计思路。以南京银城君颐东方老年社区为研究对象,提出医疗服务交通共享车辆设计体系,并建立了典型用户群体的社区医疗服务模式。医疗服务交通共享的设计是改善未来老年医疗服务的重要内容。

基于模块化的儿童床可成长性设计 下载:32 浏览:180

黄博韬 王鑫 《中国设计》 2020年12期

摘要:
基于儿童床的可成长性设计进行探究与应用,结合模块化设计理论,为儿童家具的可成长性设计提供实践方向。以模块化设计理论、儿童心理学和可成长性设计方法为指导,通过用户市场调研和比较分析法对0-12岁儿童的生理及心理特性、儿童床产品的需求与功能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儿童床家具提出可成长性设计方案,做出合理的模块设计划分。可成长性设计应用到儿童家具,有利于满足不同阶段儿童使用需求的变化,提高儿童家具产品的利用率,延长其使用周期。

基于品牌态度的线上潮牌视觉设计趋势探析 下载:21 浏览:169

宋炫玮 朱吉虹 《中国设计》 2020年11期

摘要:
将潮牌的个性态度通过视觉语言高效表达至消费者。从潮牌态度出发,从潮牌品牌建设、服装视觉、消费场景三个环节,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探究线上潮牌态度视觉设计趋势。得到线上潮牌态度通过视觉设计表达的特征趋势。此趋势可应用于线上潮牌的视觉设计中。

基于眼动追踪的无人机造型特征识别研究 下载:70 浏览:491

杨瑞婷 《设计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从消费者行为的角度对航拍无人机造型的认知特征和品牌的识别模式进行研究,总结消费者的认知规律,提取产品的品牌基因。以眼动实验为主要方式,感性评价为辅助,对两个品牌的航拍无人机产品进行了造型特征和品牌的识别研究。结合眼动实验和感性评价结果,得出了消费者对无人机产品的认知行为特征,和对不同品牌感性特征的评价,有助于为相关产品设计过程中明确品牌形象提供思路。

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中基于移动AR的文物展示系统研究 下载:22 浏览:228

陈正捷 《中国设计》 2020年9期

摘要:
如何让文物"活"起来,传承发展传统文化。将移动AR技术与博物馆导览APP结合,对博物馆文物资源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产出一个面向文化创意设计的文物展示的APP。该APP可以为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与系统支撑。

室内艺术设计中的设计思维应用与研究 下载:51 浏览:221

徐文 李宗泽 《设计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设计是社会服务的一部分,它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设计过程中,是需要整合很多学科的知识以及各种社会资源去解决问题的,比如在空间设计中,主要是解决使用功能和审美需求。在如今的艺术设计上,特别是室内艺术设计当中逐渐呈现出了主题题材的全面性、多样性、自由性以及拓展性等特点,同时在实践的应用当中,往往成型的作品越来越呈现出跨专业、跨学科等特征。这要求我们在设计思考当中,需要具备一定的设计思维意识,并且全方面地了解和掌握与设计相关的专业知识(涉猎多方面的专业常识)。只有如此,才能将室内设计作为说服艺术形式的一种模式,将室内设计当中的建筑结构、整体布局、使用功能、色彩等室内设计要素与用户体验达到良好的契合。

生态美学视域下少数民族服饰审美及应用——以水族服饰为例 下载:27 浏览:195

唐媛媛 《中国设计》 2020年5期

摘要:
为更深入地从生态美学视角探究少数民族服饰审美中"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关系,以及这种和谐的传统服饰审美理念在设计中的现代性转换问题。本文首先从服饰的技艺因素、精神文化、社会符号三个方面分析水族服饰中隐藏的生态审美观,其次结合设计案例说明水族服饰生态审美理念在设计中的表现。得出将服饰文化的生态过程和生态环境纳入审美对象,进而产生审美关照,是把生态美学运用到少数民族服饰审美并进行现代性转换的重要方法

服务设计视角下挪威石油博物馆用户体验创新研究 下载:24 浏览:223

王海智 彭心 《中国设计》 2020年4期

摘要:
本文以用户体验为中心,针对挪威石油博物馆的沉浸叙事设计和互动展示设计进行服务创新探究,以提升博物馆的服务质量。运用服务设计理论及研究方法分析挪威石油博物馆的展项和空间设计。最终提出基于用户体验的博物馆服务创新方法,加强博物馆作为"服务提供方"与用户作为"服务接受者"的联系,增加体验中的高光点,调动用户参与的积极性,达到了博物馆文化传播的目的。

基于体验价值的轨道交通出行体验评价体系构建 下载:24 浏览:252

程乾姜霖 《中国设计》 2020年2期

摘要:
从体验价值出发,构建一套"衡量指标+评价方式"的出行体验评价体系。结合用户体验的相关研究方法,梳理评价指标;利用因子分析和判断矩阵,筛选指标并赋予权重。同时借助模糊评价法及IPA分析法对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验证,并分析出行服务中的不足之处,提出发展改进建议。确立了由2个层次、3个维度、21项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判断出行服务体系中各项指标的表现及其存在的价值,在理论上可以为轨道交通设施、产品、环境的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在实践上能帮助提升乘客的出行体验满意度。

鲁美80周年校庆视觉文化设计 下载:35 浏览:205

李刚 李唯羽 《中国设计》 2020年2期

摘要:
校庆是高校展现历史文化、办学理念、科研追求和传承、创新、交流的一次盛典。高校校庆要展现自身独特的文化特性,体现高校的文化传承与创新。通过对鲁美80周年校庆视觉文化设计的研究,对其体现独特的文化特性进行剖析,力求能够契合我们高校视觉文化的发展实际,对高校丰富视觉文化设计起到参考作用,从而真正提升我们高校视觉设计的文化性

设计艺术对城市影响——以伦敦设计节作品为例 下载:64 浏览:362

冉兴娟 《设计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人类永远少不了对城市的思考与探索。设计与艺术究竟以何种方式介入到城市中,是一个正在被逐步认识和探索的问题。伦敦设计节正以一种实验性和引领性的姿态,去探索设计与艺术对城市所带来的影响,作为全球设计界最瞩目的年度盛事之一,正以"先锋者"的身份影响着城市的发展。本文主要解读2016伦敦设计节的公共空间作品及分析其对城市环境、文化及发展方向的一系列影响。

“为坐而设计”中材料应用的情感化研究 下载:27 浏览:232

王璐瑶 《中国设计》 2019年11期

摘要:
通过探究"为坐而设计"中经典坐具产品的设计风格与材料的关系,分析各个材料的特性及表现力。文章运用语义差异法,以坐具中较为常用的材料为研究对象,如木质材料、竹藤材料、金属材料、塑料材料、纺织物材料、皮革材料和纸质材料,进行感性意象评量。通过具体的数据分析,文章得到不同材料对产品风格的影响以及给用户带来的情感体验。为坐具设计中特定设计风格的材料选用、特定材料的创新性表达提供参考。

地域文化在动画场景设计中的应用与影响研究 下载:27 浏览:394

周越 王超 李琦 《设计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事物的发展都是由简到繁逐步推进的,动画场景是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产物。文章首先阐述了地域文化的含义及与场景设计的关联性,接着又选取实际案例分析,论证了地域文化在动画场景设计中的作用,以及现阶段国产动画在传统元素运用上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问题对场景设计进行优化,并得出结论。在场景设计中,将地域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合到动画场景设计中去,是对民族文化的一种传承,同时也提高了整个动画影片质量,更多的是可以赋予动画作品具有深层次的内涵,将中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带给全世界。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景观设计对水生态治理 下载:53 浏览:48

韩可骞 《设计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文章简要介绍了海绵城市理念形成的背景以及海绵城市理念的基本内涵。并结合当今城市发展所面临的排水系统、生态平衡、污水处理以及海绵体景观设计建设四方面问题提出了如何建设新型海绵城市。如何为人们以及环境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方案。

行走在“文化挪用”的纵深——Kim Jones服装设计艺术解读 下载:52 浏览:293

吴郑宏 《中国设计》 2019年5期

摘要:
解读英国著名设计师Kim Jones的服装设计作品,分析其设计方法及特色,探讨其成功运用文化挪用于设计的原因,得到Kim Jones的设计核心理念:成功的文化挪用形成编码与解码的双向互动,达到了再创造的深度。以此个案分析,进行文化挪用理论在时尚设计的应用性研究,引起业界人士对文化挪用更为深入的思考。

设计之歌——万事设计为先 下载:57 浏览:328

李奋强 《中国设计》 2019年3期

摘要:
从多角度解读人类的设计活动,并创作歌曲:设计之歌,为人类的设计活动呐喊,加油。依据逻辑学与解释学论述了设计活动的本质特征。阐述了设计理念、梦想、本源、本质及价值等设计活动的本质特征,得到设计之歌:万事开头,设计为先!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先有个意念、想法,先想好,先设计好,然后按照设计好的方案逐步实现。那种不事先设想和设计的做事方式是盲目的,尤其是对比较复杂的事情。

探析我国古代家具由席地而坐向垂足而坐发展的促进因素 下载:42 浏览:370

孙迟 韩啸 《中国设计》 2018年10期

摘要:
在古代史中的文明古国,中国拥有着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中国古代家具,发展历史历史源远流长,作为我国非常主要的文化物质遗产之一,它充分表现了中国匠人独有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表达了中华民族的生活品味和文化内涵。文章通过搜集和整理从史前到晚清的中国古代家具历史发展进程,家具尺度由矮向高型发展的趋势,人们的起居方式出现"席地而坐"和"垂足而坐"两大状态,进而分析中华民族的"坐"史,进而由"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的发展促进原因,更深层次地了解中国古代家具的逐步发展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

“民族身体”的想象性重塑 下载:31 浏览:313

田湉1,2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中国舞蹈之"中国",必然体现在对民族舞蹈形态的找寻上。这个不断找寻、建立民族舞蹈形态和审美的过程,就是对"民族身体"的重塑过程。这一重塑过程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是被"传统化"的,带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规约感,趋于集体归属感而致力于创造一种民族艺术语言,对"民族身体"的建立表现为通过不同方式实现民族舞蹈的"传统化"。而在当下的国际语境中,它已经逐渐走向了更为开放的"世界性"表达,固有传统的舞蹈模式在艺术语言的生成和创作中被转化、和解,表现为以"世界性"来观照民族舞蹈语言及其创作。当下的舞蹈艺术创造主体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就是不断建立自身与世界对话关系的过程。

视觉艺术应用识别系统对高校文化品牌的作用 下载:47 浏览:445

李刚 张晓雁 李唯羽 《中国设计》 2018年4期

摘要:
品牌在企业的发展中历史非常悠久也深受重视,但是对在高校文化的品牌建设却关注甚少。在世界的大竞争时代,中国的高校急需通过构建特色的文化品牌才能在高等教育市场的竞争中获得有利地位,使高校可持续发展。文章通过视觉艺术应用识别系统对高校文化品牌的作用进行论述,从教学办公事务用品类、校园导视类、宣传海报类和校园文化产品类的作用进行论证,视觉艺术应用识别系统在高校文化品牌的重要性。希望通过对视觉艺术应用识别系统作用的研究,使更多的专业人士关注高校文化品牌建设、重视高校文化品牌的构建。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