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中央日报》政治宣传话语分析——以1947年战时冲突报道为例 下载:24 浏览:140

刘斯齐 《历史研究进展》 2020年4期

摘要:
1947年,中国迎来了近代史上颇具意义的"转折年代",而《中央日报》作为国民党当局的官方报纸,自然会体现出这个重要的时间点上所独有的信息,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中央日报》作为国民党的官方媒体,在报道两党冲突的问题时,与其他同时期的媒体如《大公报》《益世报》相比,叙述方式显著不同,具有鲜明的特点。《中央日报》中所隐含的细节可以展现国民党当局在面对时局问题的态度,以及叙述话语中隐含的立场。通过对《中央日报》中涉及双方冲突的报道进行分析,特别是战事报道的分析,不难察觉国民党坚持内战的真实目的。

革命话语的接洽与生长——赵树理《邪不压正》的话语分析 下载:38 浏览:366

赵凡 《当代中文学刊》 2018年8期

摘要:
本文以赵树理的小说《邪不压正》作为话语分析的对象,通过对作为该文本之"主角"的"话"的分析,探究革命道理的"新话语"和传统乡村的"日常话语"在接洽时所产生的复杂层次。赵树理对"土改事件"中"问题"的提出与展开,毋宁说是为了解决"问题",不如说与他对中国革命的独特理解有关。而赵树理文学背后的语言观及其对书写传统的选择,正与20世纪中国的革命问题互为表里,相互制约。《邪不压正》提示了革命背后的语言问题,即革命道理的"新话语"如何在中国固有的"文脉"中落地生长。

接受美学视域下探索融通中外的博物馆话语体系建设 下载:74 浏览:176

何煜婷 赵璐 《航空航天学报》 2019年2期

摘要:
本研究以接受美学作为研究方法,提出藏品解说词需要得到参观者的认可才具有了文化价值和文化意义。以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中国瓷器的藏品解说词为例,本研究考量了英文解说词的话语特点,并从接受美学的视角出发,提出了促进文化价值构建和文化知识传播的博物馆藏品解说词的话语体系建设的方向。

话语分析下浅谈诗词意象的多义性 下载:83 浏览:848

杨全华 《当代中文学刊》 2024年8期

摘要:
诗词意象多义性的形成具有多种要素,主要是其自身物象的指向性,也就是其自身的具体所指,这是意象意义形成的基础;其次,是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赋予在意象之中,让意象的意获得了更多的情感依托,让物象拥有了更多主观情感的色彩,更加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最后,就是意象融入文学符号之后,其延宕性得到了强化,具有了一定时效的历史文化内涵,有助于意象含义的稳定性。

话语分析下古代诗词中的生态意蕴分析 下载:70 浏览:732

蔡霞 《当代中文学刊》 2024年8期

摘要:
话语分析手法下,我们可以发现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意蕴,这里不仅有诗人的理想世界,还有着他们对自然、世界的细致观察,他们将“天人合一”的思想融入其中,让诗词中充满了生态智慧,不仅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感恩自然、敬畏自然,还可以对自然的无声生命感到怜悯,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夺冠》多模态电影海报语篇的社会符号学分析 下载:302 浏览:3136

高敏洁 《交叉科学研究》 2022年3期

摘要:
本文以Kress, G &Van Leeuwen提出的视觉语法理论框架为指导,对电影《夺冠》的宣传海报进行了系统分析,旨在探析该电影海报语篇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以及构图意义是如何实现的,进一步验证了以社会符号学理论为基础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对分析电影海报语篇的可行性及可操作性。

中美海洋污染新闻报道中态度资源的生态话语分析 下载:78 浏览:783

程璇 《新闻传播研究》 2024年9期

摘要:
本研究基于生态态度系统,以中国海洋污染新闻报道语料库(CCRMP)和美国海洋污染新闻报道语料库(CARMP)为研究对象,比较和分析两个语料库中的态度资源,并从生态特征和生态取向两个维度探究态度资源的生态性。研究发现:1)中美海洋污染新闻报道中态度资源的总体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2)情感资源和鉴赏资源无显著性差异,而中国海洋污染新闻报道中的判断资源明显高于美国海洋污染新闻报道。3)与美国海洋污染新闻报道相比,中国海洋污染新闻报道更具生态性,有利于生态系统良性发展,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

新闻传播话语分析与国家认同:以《大公报》对“港独”报道为例 下载:166 浏览:1659

刘燕红 《新闻传播研究》 2022年4期

摘要:
本文以《大公报》报道“港独”新闻为例,分析《大公报》的新闻报道案例,探讨新闻传播话语与国家认同的关系。研究发现:在新闻评论中,新闻话语呈现精悍生动、语言犀利的特征;在消息类新闻报道中,新闻话语呈现简明扼要的特征;在通讯类新闻报道中,新闻话语的特征则更为丰富多样。

评价理论视角下汉英新闻语篇的生态话语分析——以北极冰川融化为例 下载:421 浏览:3594

刘玉 《中国新闻传播》 2021年5期

摘要:
以环境破坏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日益显示出其危害的一面,北极冰川融化的严峻现状是最具代表性的环境问题之一。将生态学和语言学相结合产生的生态语言学,为从语言学的角度推动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视角,因此本文基于评价系统的理论框架,从态度系统和极差系统两个方面,对有关北极冰川融化问题的新闻报道进行生态话语分析。本文将借鉴国际生态哲学观中“多元和谐、交互共生”的理念展开论述。研究发现在关于北极冰川融化问题上,新闻报道更多的运用了态度资源,明确表达出北极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同时从生态话语分析的角度来看,报道者更倾向使用有益性的生态话语,提倡人类采取措施保护环境,符合万物共生,和谐统一的生态哲学思想。

介入系统框架下新闻报道的生态话语分析 下载:278 浏览:2634

刘玉 《新闻传播研究》 2021年7期

摘要:
全球气候变暖其引起的极端天气不仅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而且对整个自然界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北极冰川融化是其严重的后果之一。因此本文自建关于北极冰川融化的相关中外新闻报道的语料库,运用UAM Corpus Tool3.3和AntConc软件,从评价资源的介入系统和高频词汇两个角度,进行生态话语分析。研究表明新闻报道更倾向于借言的方式,保证新闻的客观性也提供更大的话语空间。新闻中高频词和索引的分析,可以得出总体上报道对生态问题呈积极的态度,其中有益性生态话语表现在赞同保护生态的做法,提高大众的生态意识,破坏性话语主要表现在转移读者注意力、掩盖人类的错误做法,中性话语出现次数较少。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农业类英文语篇和谐话语分析研究 下载:321 浏览:876

何雨鸿 《农业学报》 2024年11期

摘要: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语言作为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媒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农业作为人类文明的基石,其发展与变迁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生态语言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旨在从生态学的角度审视和研究语言的运用与发展。本文将从生态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对农业类英文语篇中的和谐话语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揭示语言在构建农业生态和谐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同一修辞理论下的电商主播话语分析——以李佳琦直播间为例 下载:254 浏览:2186

沈凌 《金融研究杂志》 2021年10期

摘要:
电商直播被誉为2019年传媒内容变现的新风口,它的出现将网络购物推上了一个新高度。本文以伯克的同一修辞理论为框架,通过分析李佳琦直播间的直播语言来看电商主播语言使用的特点和技巧,并分析此类技巧在营销场合中值得借鉴之处。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