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马凡综合征晶状体半脱位的长期观察 下载:52 浏览:361

王造文 王尔茜 陈有信 《中国眼科杂志》 2020年8期

摘要: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马凡综合征晶状体半脱位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至2018年手术的马凡综合征晶状体半脱位患者9例(17只眼),采用超声乳化吸除晶状体,必要时摘除囊袋、切除前部玻璃体,张力环辅助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或行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后配镜,必要时弱视训练。观察术前术后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并评估并发症。结果全部患者无术中并发症。术后末次随访裸眼视力(0.22±0.22(LogMAR))较术前(1.07±0.22(LogMAR))提高(P<0.01)。术后末次随访最佳矫正视力(0.22±0.19(LogMAR))较术前(0.82±0.12(LogMAR))提高(P<0.01)。1例(1只眼)张力环辅助植入人工晶状体者术后2周人工晶状体移位,予缝线固定,随诊2年位置稳定,其余患者无人工晶状体移位。随访期内无线结暴露、青光眼、感染性眼内炎、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马凡综合征晶状体半脱位宜采取个性化手术设计,总体效果良好,远期安全稳定。

人工晶状体垫板技术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中的临床应用 下载:48 浏览:346

梁坤 蒋正轩 陶黎明 《中国眼科杂志》 2020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过程中优先植入人工晶体对硬核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Ⅳ~Ⅴ级硬核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分为采用人工晶体垫板技术(A组) 30例(30只眼)和常规超声乳化组(B组) 30例(30只眼)。比较两组术后第1天、第7天及1个月时眼部相关指标差异。结果术中两组超声时间(UST)、超声能量(CDE)及计算能量复合参数(AECP)(AECP=UST×CDE)比较P>0.05,两组在超声乳化过程中使用的能量并无明显差异。术后第1天A组与B组比较,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央角膜厚度的变化值(CCTc)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A组与B组比较,BCVA、CCTc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而角膜内皮计数变化值(ECCc)术后第7天A组较B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A组与B组比较,BCVA、CCTc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ECCc术后1个月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晶体垫板技术对硬核白内障患者可以减轻角膜水肿,减少角膜内皮细胞的丢失,术后视力恢复快,更具安全性及有效性。

乳化劈裂和垂直劈核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下载:58 浏览:397

朱崇雁 周洪伟 《中国眼科杂志》 2020年3期

摘要:
目的比较乳化劈裂和垂直劈核在学习曲线阶段用于硬核白内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对照研究。157例(157只眼)硬核白内障,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乳化劈裂组79只眼,垂直劈核组78只眼。比较超声时间(UST)、累积消耗能量(CDE)、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内皮细胞(CEC)计数和丢失率、并发症差异。结果垂直劈核UST显著低于乳化劈裂(t=12. 39,P <0. 05),垂直劈核法组累积消耗能量显著低于乳化劈裂法(t=5. 20,P <0. 05),两组最佳矫正视力无统计学差异(t=-0. 21,P <0. 05)。垂直劈核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显著高于乳化劈裂(W=5669. 50,P <0. 05),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显著低于乳化劈裂(W=4493. 50,P <0. 05)。两组术后早期角膜内皮水肿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 0. 05)。两组后囊破裂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 05),Irvine-Gass综合征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 0. 05)。结论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学习曲线阶段,在垂直劈核比乳化劈裂使用更少的超声时间、累积消耗能量,对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更低。

Stellaris超声乳化仪在3种模式下的参数分析 下载:57 浏览:367

丁煜 赵军民 《中国眼科杂志》 2020年2期

摘要:
目的对比研究Stellaris超声乳化仪在不同超声乳化模式下平均超声能量(APE)、实际超声时间(APT)及有效超声时间(EPT)之间的差异。方法将核硬度为三级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75例(75只眼)随机分为3组进行超声乳化手术,其中爆破超声模式组25只眼,传统连续超声模式组26只眼,传统连续联合爆破超声模式组24只眼。负压设定为320 mmHg,超声能量设置为30%,灌注瓶高度为110 cm。所有手术均为同一个医生完成。结果爆破超声模式组APE为(26. 6±2. 12)%,APT为(8. 56±5. 61) s,EPT为(2. 38±1. 67) s。传统连续超声模式组APE为(7. 00±2. 51)%,APT为(33. 8±10. 4) s,EPT为(2. 67±1. 49) s。传统连续联合爆破超声模式组APE为(17. 5±4. 21)%,APT为(11. 3±5. 76) s,EPT为(2. 15±1. 47) s。经统计学F及t检验分析,3组之间在平均超声能量使用上有着显著性差异(P <0. 001),在实际超声时间上,爆破模式与传统连续模式、传统连续模式与传统连续联合爆破模式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 <0. 001),而爆破模式与传统连续联合爆破模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 1242)。在有效超声时间上,3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3种模式中,传统连续超声模式使用的平均超声能量最少,但是实际超声乳化时间最长。而有效超声乳化时间在3种模式中无显著性差异,表明在3种模式中,虽然平均超声能量、实际超声时间有差异,但总的有效超声时间基本相同。

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与传统超声乳化手术在不同眼轴长白内障患者中对眼高阶相差的对比研究 下载:52 浏览:330

袁媛 彭华琮 陈雅琼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12期

摘要:
目的研究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与传统超声乳化手术在不同眼轴长白内障患者中对眼高阶相差影响的差异。方法白内障手术患者按眼轴长不同分为22 mm≤AL<24 mm组、24 mm≤AL<26 mm组及AL≥26 mm组,各组内均100例(100只眼),组内患眼再随机均分为飞秒激光组及传统超声乳化组,每组各50例(50只眼)。所有患眼术前及术后3个月均行眼高阶相差检测并分析结果。结果眼轴≥22~<24 mm组,飞秒激光辅助下白内障手术患眼手术后全眼及眼内的三种高阶相差(眼总高阶相差、3阶像差及4阶像差)均比术前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角膜的三种高阶相差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传统超声乳化手术组,全眼及眼内的三种高阶相差均比术前明显减少,角膜的三种相差均有比术前不同程度的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轴≥24~<26 mm组中,无论是飞秒激光组还是传统超声乳化组,在眼总高阶相差及3阶像差这两项指标上,全眼及眼内相差均比术前有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飞秒激光组及超声乳化组手术前后角膜相差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在4阶像差的各项数据比较中,所有差异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眼轴≥26 mm组中,传统超声乳化组患眼全眼及眼内三种高阶相差均比术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角膜相差的改变虽然有比术前增加趋势,但统计学数据显示差异不明显。飞秒激光手术组中仅眼内的眼总高阶相差和3阶像差改变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值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三种眼轴长组中所有相差指标在飞秒激光组和传统超声乳化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无论是飞秒激光辅助还是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都能有效减少眼内高阶相差,而且两种手术方式对眼高阶相差的改变差异不明显。对于正常眼轴白内障患眼,飞秒激光辅助手术切口制作能减少角膜相差的产生。

27G微创玻璃体切术除联合超声乳化治疗晶状体源性青光眼的疗效分析 下载:56 浏览:371

姜晶贾 超王禹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27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治疗晶状体源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晶状体悬韧带松弛或部分断裂继发闭角型青光眼患者26例(26只眼)。26只眼均行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手术,对考虑为房角黏连的9只眼术中实施黏弹剂分离房角,4只眼联合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术中使用了囊袋张力环,8只眼因悬韧带断裂范围大于180度,实施了27G前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固定术,1只眼术中有恶性青光眼倾向行27G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前后房沟通术。结果全部病例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0. 1~1. 0),眼压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前房深度均较术前明显加深,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对晶状体悬韧带功能异常的青光眼,根据程度选择单纯超声乳化或联合房角分离术,或微创前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张力环植入及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固定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老年性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疗效观察 下载:58 浏览:417

林云志 赵伟 姚勇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3期

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前房角分离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取70例(70只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患眼分为两组,A组35只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前房角分离,B组35只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7 d、3个月、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房角形态、并发症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术后各时间点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视力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眼压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眼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间各时间点术后前房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前房深度与术前相比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前房角开放程度与术前相比均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前房角度比较,A组较B组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 365,P=0. 000)。各时间点B组手术并发症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分离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运动视力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手术后的变化 下载:53 浏览:393

张立友 杨立东 陈忠飞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3期

摘要:
目的研究运动视力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变化。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8年4月于沧州眼科医院确诊为双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且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57例(114只眼),测定其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利用自制动态视力测量工具,在双眼最佳矫正状态下测定对水平运动速度为1. 3 m/s的运动视标的分辨能力。结果白内障手术前后动态视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前动态视力与静态视力下降幅度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表现为更加明显的运动视力下降,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有效恢复老年人的运动视力。

改良信封式撕囊辅以颞下角膜缘侧切口在成熟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 下载:52 浏览:373

戴巧云 张鹏飞 刘银萍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信封式撕囊辅以颞下角膜缘侧切口法在成熟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手术中的疗效。方法对16例(16只眼)成熟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时,采用改良信封式撕囊法撕除前囊膜,同时在颞下角膜缘做一辅助侧切口,其余后续步骤按照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进行。结果 16只眼成熟期白内障患者有13只眼采用改良信封式撕囊辅以颞下角膜缘侧切口法顺利完成后续环形撕囊及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超声乳化手术顺利实施成功率达81. 25%。结论成熟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采用改良信封式撕囊辅以颞下角膜缘侧切口法施行超声乳化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避免了患者因施行小切口白内障术式带来的诸多缺点。

挤压核、压核块技术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 下载:64 浏览:411

刘少勤 张进松 侯泽江 胡继元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挤压核、压核块技术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行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162例(162只眼),随机分成研究组(A组)和对照组(B组),两组均采用水平劈核技术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研究组(A组)采用挤压核、压核块技术。观察术中平均超声乳化时间、平均超声能量、后囊膜破裂发生率、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率,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优劣。结果研究组(A组)各项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B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挤压核、压核块技术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能够缩短超声乳化时间,减少能量使用,降低后囊膜破裂发生率,保护角膜内皮细胞。

病理性近视黄斑劈裂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临床观察 下载:52 浏览:352

顾雪芬 荣翱 王富彬 吴田静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10期

摘要:
目的评估病理性近视黄斑劈患者白内障单纯行超声乳化手术的疗效。方法病理性近视黄斑劈裂合并白内障26例(31只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SD-OCT测量手术前后黄斑劈裂视网膜厚度。结果术前黄斑劈裂视网膜厚度为(460.06±87)μm。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视网膜厚度(463.50±86)μm(P>0.05),术后1个月视网膜厚度(469.71±73)μm(P>0.05),术后3个月视网膜厚度(478.81±11)μm(P>0.05)。术后BCVA不同程度提高(P<0.01)。结论合并黄斑劈裂的病理性近视眼白内障,单纯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有助于视功能的改善。

双眼白内障患者两眼手术疼痛差异的比较 下载:57 浏览:356

张鹏1 李丹2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9期

摘要:
目的探讨双眼白内障患者两眼分次手术时的疼痛差异及对策。方法对40例双眼白内障患者,间隔1~3周分别行两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测两次手术过程中的麻醉镇痛效果并记录分析。结果两眼手术时间及眼别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显示患者第1眼手术疼痛程度均低于第2眼,麻醉过程及手术过程评分比较,两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眼手术总体满意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眼白内障患者分次手术的第2眼手术时的疼痛程度明显高于第1眼,不存在眼别差异,有必要实施干预,提高患者手术满意度。

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与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眼高阶相差影响的对比研究 下载:52 浏览:368

袁媛 彭华琮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7期

摘要:
目的研究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与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眼高阶相差的影响。方法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飞秒激光组和超声乳化组。其中,飞秒激光组60例(60只眼),男性28例(28只眼),女性32例(32只眼);超声乳化组53例(53只眼),男性20例(20只眼),女性33例(33只眼)。所有患眼术前及术后3个月检查眼高阶像差。结果 4 mm瞳孔直径下组内比较:两组患眼全眼和眼内的高阶相差各项指标均较术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角膜的高阶像差较术前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 mm瞳孔直径下组内比较:两组患眼全眼和眼内的高阶相差各项指标均较术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角膜的高阶像差较术前增加,除角膜的彗差(Coma)及次级散光(2ndAstig)指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外,余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4 mm瞳孔直径下组间比较:飞秒激光组与超声乳化组全眼、角膜及眼内各项高阶像差两组间变化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6 mm瞳孔直径下组间比较:飞秒激光组较超声乳化组矫正全眼及眼内高阶像差更显著,全眼及眼内各项高阶像差两组间变化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除眼内2ndAstig外)。但角膜的各项高阶像差变化组间差异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和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均能有效减少全眼及眼内高阶相差,从6 mm瞳孔直径下观察,飞秒激光组较超声乳化组矫正全眼及眼内高阶像差更显著,但对角膜的各项高阶像差改变,两组差异不明显。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膜破裂危险因素与预后分析 下载:65 浏览:381

高朋芬1 连丽芬2 张则福1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膜破裂的危险因素与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14年8月至2017年4月我院眼科接受超声乳化术的白内障患者资料582例(794只眼),应用并发症筛选方法将30例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随机方法抽取122例无后囊膜破裂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两组间病例相关资料的比较,相关高危因素的调查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危险因素与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性别、白内障原因、眼别、术前眼压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平均年龄高于对照组,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1的比例高于对照组,晶状体核分级Ⅳ级及以上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相关危险因素比较,观察组发生后囊膜破裂可能与术前矫正视力<0.1、冠心病、玻璃体手术史、青光眼、葡萄膜炎、烟酒史等因素相关。将年龄、晶状体核分级等相关危险因素代入Logistic模型进行回归分析,认为年龄、冠心病、晶状体核分级、术前矫正视力<0.1、玻璃体手术史与后囊膜破裂呈相关性(P<0.05)。30例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者均一期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对照组术后1 d、术后7 d视力要优于观察组(P<0.05),可见后囊膜破裂会对视力造成不良影响。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患者年龄、冠心病、晶状体核分级、术前矫正视力<0.1、玻璃体手术史与后囊膜破裂呈相关性,后囊膜破裂会对术后视力恢复造成影响,应该提高对相关危险因素的重视,通过对风险的早期干预与术中谨慎处理,最大程度降低后囊膜破裂发生率。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的临床观察 下载:56 浏览:388

李梅 谢驰 于燕 方严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2期

摘要:
目的观察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观察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从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41例(44只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最佳矫正视力≤0.5,眼底C/D≤0.6,动态下前房角镜检查房角关闭范围≤270°,房角镜检查(Scheie):房角呈窄Ⅲ、Ⅳ,晶状体按Emery分级标准为ⅡⅢ度,在降眼压药物治疗下眼压≤21 mmHg,瞳孔基本恢复正常者]均常规行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术前及术后1 d、1周,1、3、6个月不同时间段最佳矫正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前房角结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视神经纤维层OCT检查、视野及其它并发症情况。结果 40例(43只眼)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眼压下降、中央前房深度加深、前房角结构加深、开放度增加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视神经纤维层OCT检查、视野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术后角膜水肿9只眼,前房炎性渗出6只眼,经治疗均在3~7 d内好转、消退。无后囊破裂及玻璃体溢出、无虹膜损伤及恶性青光眼病例。1例(1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视力提高、前房深度加深、前房角开放,但眼压持续在30~40 mm Hg,再次行小梁切除术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分离术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膜破裂风险因素分析 下载:75 浏览:435

卢玉芳 《诊断医学》 2018年5期

摘要: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膜破裂风险因素。方法选择医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行超声乳化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279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统计后囊膜破裂发生情况,并分析后囊膜破裂风险因素。结果 279例患者中,术中后囊膜破裂13例,发生率为4.6%。性别、术前视力<20/200、玻璃体积血病史、网脱手术史与后囊膜破裂密切相关;年龄、白内障类型、烟酒史、眼部疾病、全身疾病史与后囊膜破裂发生不相关。核分型在Ⅲ度及以上时,后囊膜破裂发生率提高。结论性别、术前视力<20/200、玻璃体积血病史、网脱手术史为术中后囊膜破裂发生的风险因素,临床采用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患者时应十分注意,降低术中后囊膜破裂发生率。

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两种不同切口对术后干眼的影响 下载:28 浏览:316

王华 王满华 贺春香 《中国医学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两种不同手术切口对术后干眼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进行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白内障患者173例(194眼)根据手术切口方式的不同分为巩膜隧道切口组89例(103眼)和透明角膜切口组84例(91眼)。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 d、1周、1月、3月的干眼症状评分及BUT、FL检查结果。结果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干眼症状评分及FL评分先升高后降低,BUT先缩短后延长,且两组患者术后1 d、1周、1月干眼症状评分及FL评分均高于术前,BUT短于术前(P<0.05);术后1 d、1周透明角膜切口组干眼症状评分及FL评分高于巩膜隧道切口组,BUT短于巩膜隧道切口组(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采用透明角膜切口和巩膜隧道切口均可引起患者术后出现早期干眼症状,且前者较后者引起干眼症状更加严重。

微切口超声乳化加非球面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下载:17 浏览:179

霍婕 《中国医学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目的观察与探究微切口超声乳化加非球面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60例白内障患者(60只患眼)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患者(30只患眼)。对照组患者给予微切口超声乳化加球面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微切口超声乳化加非球面人工晶体植入治疗,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视力1.0以上的占比略高,但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角膜高阶像差、晶状体高阶像差、全眼高阶像差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对白内障患者实施微切口超声乳化加非球面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较少。

综合护理干预对减少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的效果分析 下载:17 浏览:206

祁淑莹 《中国眼科杂志》 2025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减少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行超声乳化术后治疗的100例白内障患者(2023.1~2024.1期间治疗),随机分为2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眼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干眼症发生率:研究组更低(P<0.05),总满意率:研究组更高(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术后干眼症发生率,并提升护理满意度。

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浅前房白内障的临床观察 下载:506 浏览:3533

付翠翠 王立佳 《光电子进展》 2022年1期

摘要:
观察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浅前房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2020年10月到2022年2月,选取200例浅前房白内障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有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前房深度、术后并发症率。结果:手术前观察组裸眼视力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1d、术后6周、术后12周观察组裸眼视力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术后1d、术后6周、术后12周观察组前房深度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统计术后并发症率,观察组是2.00%,对照组是11.00%,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浅前房白内障患者应用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可提高裸眼视力,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