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非接触叶尖振动参数辨识方法验证试验 下载:54 浏览:395

许艳芝 冯少鹏 郭政波 《中国机械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为检验非接触叶尖振动参数辨识方法在工程上的应用效果,在某航空风扇转子试验器上开展了相关试验研究。首先利用外物撞击试验方法得出不同转速下叶片一阶弯曲振动频率,在3 000 r/min、3 500 r/min、4 020 r/min、4 450 r/min四个稳态转速下测量了风扇叶片叶尖振动数据,利用同步振动和异步振动参数辨识方法对叶尖振动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得出不同叶片编号、转速下叶尖振动数据的规律。分析发现:该方法在大部分情况下辨识的振动参数是错误的,进一步分析得出辨识方法出错的主要原因。这些分析结论为非接触叶尖振动参数辨识方法的工程化提供了指导。

非接触式异步振动参数辨识仿真研究 下载:53 浏览:430

刘涛 薛文鹏 孙科 丁旭 《中国机械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简要介绍了叶尖定时测振原理,基于单自由度振动原理,利用三角函数和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异步振动重构方法。为提取重构方法中关键参数-相位差,通过分析传统FFT算法和全相位FFT算法的优缺点,建立了融合传统FFT算法与全相位FFT算法的相位差提取方法。数值仿真表明:异步共振频率计算值与真实值的差值为0.06 Hz,误差为0.017%;幅值计算值与真实值的差值为0.1 um,误差为0.05%。建立的异步振动重构方法合理可行,能够满足工程试验的需求。

基于BP神经网络辨识模型的PEMFC系统建模 下载:44 浏览:403

柯超1 甘屹1 王俊1 朱荣杰2 陈伟2 《软件工程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为分析燃料电池系统特性,采用BP神经网络结构辨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模型,模型输入为系统实际输入,模型输出为电堆输出电压和电堆工作温度。由于PEMFC系统是一个时变非线性系统,采用一种串-并联前向神经网络辨识结构模型,将模型前几个时刻输出作为模型输入,使得静态网络结构具有动态特性。BP网络模型通过PEMFC系统所得到的实验数据进辨识。训练完成后BP网络模型输出与实际系统输出基本一致,结果表明BP网络模型能够有效反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输出电压和电堆温度特性。

基于粒子群优化的低阶时滞系统辨识 下载:71 浏览:399

李敏花 柏猛 吕英俊 《人工智能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为了解决低阶时滞系统阶跃响应辨识问题,提出基于粒子群优化的参数估计方法.方法主要包括参数初值计算和参数估计两部分.首先,采用积分方程方法估计时滞系统参数初值,通过设置参数初值估计误差,得到系统参数取值范围.然后,为了减小由观测噪声引起的参数估计误差,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模型参数.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分别验证文中方法在不同噪声条件下辨识低阶时滞系统的性能.实验表明,文中方法具有良好的参数估计精度和较强的抗噪能力,可有效解决噪声条件下低阶时滞系统的阶跃响应辨识问题.

广义预测控制在堆芯变功率控制中的应用 下载:24 浏览:204

潘岳凯1,2 钱虹1,2 江诚1,2 刘晓晶3 《核工业与技术》 2020年8期

摘要:
针对不同功率水平下稳态中子密度造成的堆芯功率模型非线性问题,将广义预测控制(GPC)应用于堆芯功率控制,实现变工况条件下堆芯功率的自动控制。本文首先基于零功率堆芯模型和温度反馈模型建立堆芯功率模型,基于该模型阶次设计预测时域,并根据系统输入输出数据在GPC校正环节通过带遗忘因子的最小二乘法在线辨识不同功率水平下的模型参数。为验证控制器的鲁棒性,在满功率平稳运行时加入反应性扰动。基于MATLAB平台对控制器的性能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GPC在堆芯变工况运行时能使输出功率快速、准确地跟踪设定值,并能在线辨识不同功率水平的堆芯模型参数,具备一定的抗干扰能力。

结合小波分析和改进型DTW距离的配电网电压暂降源辨识方法 下载:93 浏览:480

储佳伟1 袁晓冬2 陈兵2 王旭冲1 邱海峰1 顾伟1 《电网技术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该文提出了一种结合小波分析和改进型动态时间规整(dynamic time warping,DTW)距离的配电网电压暂降源辨识方法。首先分析各类电压暂降源及其经不同类型变压器传递后的相应电压波形特征,并根据其隶属关系通过波形数据挖掘和序列相似匹配构建完备的波形数据库。通过小波变换对实测电压暂降波形进行多尺度分解实现时间数据的降维,同时给出波形库序列的DTW边限距离及其在小波变换域的查询计算方法,实现电压暂降源的快速识别。基于实际的电力园区网架结构搭建仿真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述方法能迅速而准确地辨识各类电压暂降源,为电压暂降的有效监测和快速治理提供有力的参考。

数据驱动预整定自适应子空间模型预测控制 下载:55 浏览:465

韩璞 刘淼 贾昊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18年3期

摘要:
针对电厂过热汽温系统的大迟延、大惯性、时变等的特性,研究其预测控制问题,提出一种数据驱动预整定自适应子空间模型预测控制方法 PTA-MPC(Pre Tuning Adaptive Subspace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结合子空间辨识和状态空间预测控制的优点。通过子空间辨识得到多个工况在输入信号满足持续激励的情况下的状态空间模型。通过状态空间模型递推出预测控制律,利用粒子群算法对各工况下的控制器参数进行整定。采用最小二乘参数估计的方法将多工况下的状态空间模型及预测控制器参数进行平滑处理。给出了PTA-MPC在串级控制中设计的步骤。仿真实验的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颜色与物质浓度辨识”问题初探 下载:58 浏览:449

崔恒建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18年1期

摘要:
为2017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C题"颜色与物质浓度辨识"给出了一种可行解法,按照赛题思路,给出了建模机理分析和数据质量评估指标,对赛题所给的数据进行了计算比较;并针对学生在参赛论文中出现的做法作了简要的说明与点评.

基于改进脆弱线路辨识的关键输电断面确定方法 下载:86 浏览:494

王红壮 刘天琪 何川 苏学能 卢俊 《电力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输电断面集中体现了大规模互联电网的薄弱环节,是电力系统调度运行与监控分析的重点。为应对关键输电断面的准确合理辨识问题,提出一种依托改进脆弱线路表征的关键输电断面的辨识方法。首先,在结合边介数和功率传输分布因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以改进传输介数方式量化线路脆弱程度的指标方法,并据此甄选出预想故障支路集内部包含的脆弱线路成员;其次,采用前k最短路径算法分别搜索预想故障支路的潮流转移断面,并依据支路开断分布因子择取与之相构成拓扑割集的电力系统关键输电断面;最后,利用IEEE-39节点系统标准算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依赖于人工经验,能够准确、有效地辨识系统的关键输电断面。

基于节点流量重要度的电网关键节点辨识 下载:76 浏览:437

傅裕斌 葛梦昕 樊友平 孙晓瑜 邹显斌 陈子涵 《电力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当电力系统发生大规模连锁故障的时候,电网中的某些关键节点可能会对故障的扩大起着推动的作用。为了提高关键节点辨识的准确性以及更好地预防大规模连锁故障的发生,本文提出了基于节点流量重要度的电网关键节点辨识方法。该方法通过定义节点传输贡献度指标和节点传输效率,然后基于电网节点潮流传输贡献重要度矩阵,计算各节点的节点流量重要度并进行比较。最后,通过对IEEE 39节点系统和南方某区域电网进行仿真,所得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计算的指标可以定量表征某个节点在潮流传输及其在电网拓扑结构中的重要度,可以有效、准确地辨识出电网中的关键节点,判断它们在交直流电网自组织临界演化过程中的作用,对预防系统向连锁故障临界状态演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医养生思想干预大学生亚健康现状研究报告 下载:26 浏览:396

周玉秀 《中医研究杂志》 2025年4期

摘要:
中医养生思想对于大学生亚健康防治具有积极意义,其中较为突出的中医养生思想为“治未病”与体质辨识。本文首先分别探讨中医“治未病”思想和中医体质辨识与亚健康防治的联系及其意义,其次分析了大学生这一特定社会群体亚健康的现状及其成因,最后针对大学生亚健康现状,提出中医养生思想干预大学生亚健康的可行措施,致力于调控亚健康,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健康水平。

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中医状态辨识规则 下载:86 浏览:526

徐佳君1,2 罗志明3 赵文1,2 雷黄伟1,2 周常恩1,2 李绍滋3 李灿东1,2 《当代中医药》 2020年7期

摘要:
中医诊断方法技术的客观化研究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智能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必经阶段。证素辨证学中病位、病性、"证候-证素"积分等概念的提出,促进了中医诊断学走向数字化发展。状态辨识理论的出现,进一步完善了对人体状态要素的客观、全面、动态的中医评估体系,使得中医诊断学逐步走向客观化。提出围绕要素阈值、一(少)元论、伴随表征的共同指向、三因制宜、重视"辨病"、重视"主症""重症"、重视"辨病机"七条规则,并借助人工智能算法加以转化实现,从而提升中医诊断辨证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四诊合参智能化发展现状及实现路径 下载:86 浏览:509

赵文1,2 张佳3 徐佳君1,2 辛基梁1,2 周常恩1,2 李绍滋3 李灿东1,2 《当代中医药》 2020年2期

摘要:
为确保中医诊断的正确性,除了要求单诊信息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外,更重要的是四诊合参。中医四诊信息客观采集和分析系统的研究不断取得突破,为开展四诊客观信息的融合研究奠定了基础,但不同诊法设备分类标准不统一,信息来源存在差异,制约了四诊合参的融合。通过梳理近年来有关中医四诊包括望诊、闻诊、问诊、脉诊等方面的智能化研究,结合四诊合参智能化研究尚处起步阶段的现状,提出尝试从多源数据融合角度,借助协同训练法、多核学习法、基于子空间学习法提升四诊合参的融合度及准确性,探寻四诊合参智能化的可能实现路径。

非线性Hammerstein模型的生物优化辨识 下载:53 浏览:449

李俊晖 石守东 林卫星 汪睿琪 《天线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在现代工业生产领域中,非线性系统的辨识一直是研究人员研究的重点对象。针对输入非线性Hammerstein模型,本文提出了运用生物优化算法中的蚁群算法(ACO)、杂交粒子群算法(HPSO)对非线性系统进行辨识。讨论了ACO、HPSO的基本算法与参数初值的设置与选择方法。通过研究各算法的辨识效果、精度、以及鲁棒性,说明:杂交粒子群、蚁群算法都是参数设置少、编程易实现,辨识精度高,鲁棒性较好的一类算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社区中医体质辨识在老年人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下载:206 浏览:2205

程永琴 《中医研究杂志》 2022年12期

摘要:
目的:分析老年人健康管理中,运用社区中医体质辨识的效果。方法:时间控制在2023.1-2024.6阶段中,提取100名病例,将其划分到不同小组,取50名作为对照组,为其实施常规管理,另外50名为观察组,为其实施社区中医体质辨识管理,将数值汇总分析。结果:管理后,观察组疾病认知水平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血压、血脂水平稳定,P<0.05。结论:老年人健康管理期间,为病人予以社区中医体质辨识管理,可以令病人疾病认知水平提高,并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使病人的血压、血脂等指标逐步稳定。

让医师回归本草源--提高医院临床中医师中药饮片辨识能力 下载:29 浏览:450

杨康 耿嘉玮(通讯作者) 黄晨 徐阳 孙波 孙晓民 《当代中医药》 2025年2期

摘要:
问题 医院很多临床中医师懂得如何用药、配药,却不能很好地认识炮制或加工好的中药饮片,存在严重的“医药分家”,这不利于中医药学的发展。学习调研 通过学习强国,向习总书记学习调研方法。方法 通过100份“调查问卷“和“走访调查”3人深度访谈做调研。 结果 调研结果:1、中医师应该兼修中医学与中药学,有利于提高医术,有利于中医药的发展。2、我院中医师对中药饮片辨识、加工知识掌握不足。3、增加相关培训是解决办法。解决方案:在院领导大力倡导下,对全院临床医师开展识药培训,从而全面提高中医素养,提高中医临床能力。结论 通过跟习总书记学调研,运用“调查问卷”和“走访调查”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医院临床中医师中药饮片辨识能力,提高临床医师遣方用药能力,提高治病疗效,造福广大患者。

石油化工行业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中风险辨识与分级的实践思考 下载:65 浏览:703

冯金山 《石油科学研究》 2025年1期

摘要:
为落实好《安全生产法》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做好风险辨与评价实施风险分级管控,从源头上辨识风险和排查企业安全风险和隐患,采用科学方法进行评估与分级,构建形成点面结合,持续改进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预防工作机制,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智能化,切实提高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能力和水平。本文通过安全实践工作中风险辨识与分级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为安全基础工作做实做细开拓思路。

工程伦理课程中的人文思想辨识 下载:138 浏览:1376

刘洋 《国学研究》 2023年11期

摘要:
培养理工科学生的人文思想,使其兼具理性思维和感性认知是工程伦理课程开设的重要目的。本文分析了人文思想的起源、发展及在工程设计、施工等各环节中的体现和重要作用。提出了基于人文思想阐释结合工程人文案例解析的授课方案以提高理工专业学生学习伦理知识的兴趣,使其树立正确的人文思想工程价值观。

中医体质辩识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应用 下载:215 浏览:2216

魏晓亮1 王树霞2 《中医研究杂志》 2021年8期

摘要:
目的:研究中医体质辩识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式: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来我院进行定期体检的188例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的实际需要针对性的展开中医体质辨识护理治疗,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94例,观察组94例,对照组患者主要运用常规的治疗形式,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运用中医体质辨识护理治疗模式展开诊治,以进行对比二组护理治疗中不同时期对个体生命价值的不同。结论:经观察,各组患者在治疗半年后的简明健康状况量表评分(SF-36)均超过了对照组,而且资料差别显得,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在公共卫生服务期间,为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护理诊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天然气开采有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估 下载:77 浏览:923

武丽霞 《天然气进展》 2024年4期

摘要:
天然气开发和集输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高温、高压、易燃、易爆介质和有毒、活性化学物质,风险、隐患危害后果较大;生产工作场所分布范围广且相对分散,风险、隐患分布广泛;新老油气开采交错,基础设施安全状况十分复杂;安全管理工面临严峻挑战。本文对油气开采的主要危险性辨识,提出风险评估方法及安全措施,希望对相关从业者有所帮助。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