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实施策略 下载:62 浏览:484

孙晓琳 《教学管理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小学阶段是学生各项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帮助学生构建正确价值观念的关键时期。小学阶段的学生所接触的环境较为单一,基本上是两点一线:学校—家庭。但是从小学开始,学生的社会性便迅速增加,需要开展大量的社会交往,所面对的诱惑、事件判断也逐渐增多。以陶行知教育理念为切入点,将生活体验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文章主要从陶行知教育理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开展体验式教学的价值、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利用体验式教学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这几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下载:33 浏览:221

徐立军 《教学管理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小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对其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要想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效性,需要持续关注和创新教学策略。文章从坚持教学策略多元化、预设生成、继承发展等维度,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实施策略。

运用道德与法治课对中学后进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探讨 下载:88 浏览:341

张守江 《教学管理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情绪与心理极易产生波动,而后进生在心理层面更容易出现此类问题,继而对其学习与生活形成一定影响。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好学科优势,对后进生展开心理教育,帮助后进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观念,助力其健康成长。基于此,文章将探讨利用道德与法治课对中学后进生进行心理教育的相关策略,希望能为教育同行提供参考借鉴。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隐性教育 下载:45 浏览:349

黄志敏 《教学管理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小学教学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不可替代的学科,它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文章主要介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隐性教育的内容和特点,并分析了实行的方法,即回归生活、注重体验以及遵循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下载:168 浏览:2666

张志科 《中国教育研究》 2022年7期

摘要: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研究“课堂四步渗透法”,分重点、分学段、按次序、有目的地在小学思政课堂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过“梳理-探寻-联系-践行”环节,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思政课堂的有益探索,并归纳出可操作的实施策略。

教师优化教学问题设计的策略探究 下载:65 浏览:378

蒋国生 《国际教育论坛》 2020年12期

摘要:
教师的教学问题设计能力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课堂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优化教学问题设计应做到遵循基本准则,遵从基本规范,体现基本意蕴,彰显基本价值。

如何发挥情境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作用 下载:55 浏览:607

任军华 《中国法学研究》 2025年4期

摘要: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但由于这一学科的理论性比较强,难免有些枯燥乏味,通过创设情境教学,可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创设情境要注意结合课本知识,也要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要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创设情境要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情选材,可以利用多媒体营造生动形象的情境,还要结合时政热点,还可以通过讲故事或者小品表演等方式。另外,好的情境要设计好的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样才能真正的有效的发挥情境教学的作用。

浅析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效融入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案例探索 下载:52 浏览:542

鲍丽 王雪涵 《中国法学研究》 2025年3期

摘要: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大学生进入大学接触的第一门思政课程,学生将通过这门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法治观等等。由此可见,这门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党的二十大旗帜鲜明地明确宣示,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朝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目标继续奋进,也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宏观展望。因此,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融入到高校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案例中,不仅有助于思政课教师丰富教材教学内容,也有助于思政课程体系的整体性科学性建设。

浅谈核心素养下道德与法治课的单元教学设计 下载:51 浏览:542

龚李利 《中国法学研究》 2025年3期

摘要:
道德与法制课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产生重要的影响。中学阶段,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形成的关键阶段。道德与法制课上,会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进而可以为学生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本文的论述过程中,通过对核心素养以及单元教学意义的分析,指出了当前道德与法制单元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在对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的单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道德与法治课的单元教学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学生责任感的实践 下载:89 浏览:981

曾千驹 《中国法学研究》 2024年12期

摘要:
初中阶段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中初一年级学生对于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交友等方面有了近一个学年的感受体会,学生感觉到初中学习生活的压力比小学阶段要大,几乎每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根据我对学生的调查,很多学生都觉得初中生活压力大、不开心、甚至总有不满的情绪而产生抱怨。这种不良的、消极的心理状态对于学生的成长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应该有对自我成长的责任意识,那就是能正确应对学习生活中出现的种种不如意、问题和挑战,能积极的自我暗示,学会积极面对一切。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由于父母的溺爱,他们任性、以自我为中心;在学校则表现为:做事缺乏责任心,对他人、集体漠不关心。因此,欲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的责任教育,培养学生对责任感的正确认知,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帮助同学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改正,增加责任感,同时也让同学们更好更深入地了解“做有责任感的人”的内涵,让“做有责任感的人”这一信念永植心中。

小学数学和道德与法治课学科融合方面的途径和策略 下载:95 浏览:1006

刘仁燕 《中国法学研究》 2024年12期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数学和道德与法治课学科融合的途径和策略。通过相关实践经验的总结,提出了以问题解决、情境引导和实践探究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并探讨了在具体教学中,如何将数学知识与道德与法治内容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治思维能力。本文对于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和全面培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于责任担当核心素养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落实 下载:101 浏览:1031

曾千驹 《中国法学研究》 2024年11期

摘要:
青少年时期是学生培养健全人格的黄金阶段,道德法治课对学生的影响在初中阶段尤为重要。责任担当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等关系中流露出的勇于承担责任的价值取向。培育责任担当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然而在现实实践方面,教育工作者对于道德与法治课上的责任担当培育研究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基于分析当下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现状,具体分析了不足之处并提供了相对应的实施策略,以供教育工作者借鉴。

道德与法治课培育学生责任意识素养教学设计 下载:101 浏览:1029

苏娟梅 《中国法学研究》 2024年8期

摘要:
在现在及未来,责任意识是每个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培养初中生责任意识既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个体的发展需求。《道德与法治》是初中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开展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的一种有效手段。作为一名初中道德与法治老师,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意识,提高其基本素养。为此,本文探讨了道德与法治课培育学生责任意识素养教学设计。

利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 下载:96 浏览:1006

刘仁江 《中国法学研究》 2024年6期

摘要: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应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要立足核心素养培育目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本文简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点对策,即通过学习课标、挖掘教材、创设情境、开展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使思政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浅谈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载:95 浏览:993

刘佳 《中国法学研究》 2024年6期

摘要: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成就动机和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基于法治素养培育的道德与法治课活动教学研究 下载:107 浏览:1040

胡馨予 《中国法学研究》 2024年5期

摘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法治教育要从青少年抓起,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承担着青少年法治素养培育的重要任务,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培育法治素养的关键所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要丰富学生实践体验,促进知行合一,笔者也在教学中探索发现道德与法治课活动教学在培育法治素养的过程中有重大优势。本文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培育学生法治素养入手,对道德与法治课活动教学在培育法治素养中的运用进行研究,为广大的一线教师在课堂具体的活动教学应用给出建议,为提高学生法治素养目标的实现提供一定的参考。

立德树人视域下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下载:101 浏览:1020

吴珍琳 《中国法学研究》 2024年3期

摘要:
在初中教育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最有效的载体,具有无可取代的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德育为主要目标,让学生逐渐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因此,在立德树人的视域下,笔者对中学德育教育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

提高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沟通的方法研究 下载:94 浏览:1004

张小景 《中国法学研究》 2024年2期

摘要:
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效果如何,与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要素有密切的关系。恰到好处的沟通方法有助于师生之间良好教育关系的确立;有助于优化所有沟通环节,有助于预定教育目标的实现。合理的借鉴有效沟通理论中提高沟通效率的方法,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对于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大有裨益。

浅谈情境教学在特殊学校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应用 下载:103 浏览:1031

向才辉 《中国法学研究》 2024年2期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实施为教育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要求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教法,提升教学质量。情境教学法是教师基于课堂引导或创设情境的一种学习方法,通过引导情境激发听障学生的情感,帮助听障学生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近几年,在特殊学校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逐步普及。基于此,笔者对特殊学校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应用进行探讨,以期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听障学生更好的发展。

基于新课程标准下道德与法治课培育学生法治观念实践研究 下载:102 浏览:1044

黄丽婷 《中国法学研究》 2024年2期

摘要:
随着2018年《我国青少年法治教育发展报告》的发表,近年来,我国初中法治教育已取得很大进展,法治教育进一步得到强化。但依旧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初中生的法律知识储备很少;初中法治教育实践性不足,教育模式单一;初中法治教师教学能力较低等问题。初中阶段对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具有关键性意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已成为培养初中生法治意识的首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法治意识,然后分析初中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现状,最后主要就道德与法治课进行教学培养策略,通过提出了在教学中将法治知识与丰富的法治实践活动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法律专业性、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促进法治意识培养、完善法治教育评价机制的部分提出建议。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