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大时代与小角落——重读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 下载:94 浏览:486

邵部 《文学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1980年代以来,通过对作家身份的"再认定"以及对《我们夫妇之间》的"再解读",萧也牧在当代文学中被"复活",重新回到经典作家的序列中来。但这种被选择的"复活"也成为解读作品的障碍。对于萧也牧文学创作的理解,应当首先与他的生平经历结合起来,并进而在他个人的创作史中予以考察。《我们夫妇之间》既是萧也牧的探索之作,也是当代文学实验期的重要文本。这篇在极具个人化的情境中写作出来的作品,隐含着作者对私密性的"变心"问题的回应。但一经进入公共领域,即被误读为革命干部的"变质"问题。同时,也经由丁玲的创作实践和批判,牵连到"当代"城市文学的叙述成规的建立。

浩然的性格及文学观——由一次文人聚会谈起 下载:94 浏览:500

邵部 《文学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作为一位在当代文学中具有"样本"意义的作家,浩然虽然经历了"重评的反复",但并没有从争议中沉淀下来。相对于政治/审美评价范式的左右摇摆,以人际为切口的审视,或许是一条抵达浩然文学世界的有效路径。浩然疏离于同代作家的主流文人圈子,以对抗者的姿态出现在新时期的文化语境中。这一方面有性格上的原因。童年家庭与"十七年"文艺体制赋予了浩然自卑敏感而又争强好胜的性格。另一方面也是文学观念分歧的表现。基于农家子弟和基层干部的双重身份,"文学"之于浩然在政治语汇系统中是"宣传工具",在民间语汇系统中则是"本领"、"技艺"。纵观浩然的整个文学生涯,他的技巧有精进,成长却有限。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