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46例肿瘤患儿经新体表定位标志行锁骨下静脉置管术的应用体会 下载:56 浏览:521

苏玲 《护理研究杂志》 2018年2期

摘要:
对46例肿瘤患儿应用新体表定位标志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1次置管成功率为91.3%,2次置管成功率为100%,导管末端均位于上腔静脉,穿刺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8.69%,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6.52%。应用新体表定位标志能够准确选择穿刺点,提高置管成功率,有效避免气胸等严重并发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功能不良的效果 下载:74 浏览:470

林丽娟 郭诗音 《医学研究前沿》 2018年6期

摘要:
目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功能不良情况进行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将厦门市某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37例患者随机分入尿激酶肝素混合液组(18例)和常规肝素组(19例),并对其进行相应的针对性护理。对治疗后的透析血流量、静脉压、导管堵塞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尿激酶肝素混合液组患者的血流量显著高于常规肝素组,尿激酶肝素混合液组患者的静脉压和导管堵塞发生率低于常规肝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联合肝素混合液封管对改善中心静脉导管功能不良有临床意义。

脐静脉置管联合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在早产儿治疗中的应用 下载:506 浏览:4995

龚慧珍 《医学研究杂志》 2018年8期

摘要:
目的文章主要针对脐静脉置管术(UVC)联合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早产儿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入住我院新生儿病房的早产儿67例,其中32例为观察组应用UVC联合PICC输注法,35例为对照组应用PICC输注法。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PICC一次穿刺成功率(90.6%)明显高于对照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低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较对照组更早,住院日数较对照组缩短,观察组患儿PICC置管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PICC穿刺点渗血、导管堵管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VC联合PICC输注法能提高PICC一次穿刺成功率,保护早产儿血管,降低PICC静脉炎发生率,缩短早产儿的住院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 下载:591 浏览:5521

齐桃 《医学研究杂志》 2018年8期

摘要:
目的文章主要针对新生儿脐静脉置管并发症常见的危险因素并根据其主要的危险因素制定护理干预措施进行简单的分析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28例行UVC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运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新生儿UVC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128例UVC新生儿中,总共有37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发生率28.9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不同分娩方式、不同营养支持方式、有无先天性疾病、置管位置和深度是否标准、置管时间长短等因素之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不同营养支持方式、置管位置和深度是否标准、置管时间长短是发生UVC并发症的独立因素,其中,早产、低出生体重、肠外营养、置管位置和深度不标准、置管时间过长是发生UVC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足月产、正常出生体重、肠内营养、置管位置和深度标准、置管时间适宜是发生UVC并发症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新生儿UVC并发症危险因素较多,发生率高,护理人员应加强UVC的护理,尽量减少UVC并发症的发生。

腔内心电定位技术与新生儿脐静脉导管尖端位置的研究进展 下载:125 浏览:1557

何蓉 李丽萍 赵崇秀 黄莹莹 张祥清 《中国儿科杂志》 2024年11期

摘要: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可以留置较长时间且可在急救时快速建立静脉,但近年针对新生儿脐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许多研究发现导管尖端位置至关重要,而导管异位可导致严重并发症。可利用腔内心电图辅助定位脐静脉导管尖端,该技术是模仿心房内心电图定位PICC导管尖端的技术,该方法具有提高导管尖端一次性到位率,节省导管定位时间成本,可作为X线胸片的替代方法运用于临床。为了帮助临床医护人员更好地认识及使用此方法,就脐静脉尖端位置及其定位方法,心房内心电图定位原理,有效性、局限性等方面,对心房内心电图定位新生儿脐静脉导管尖端位置进行综述。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在肿瘤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下载:74 浏览:824

黄春望 《肿瘤研究》 2024年11期

摘要:
在当今世界癌症依然是重中之重,与此同时的肿瘤护理面临的压力随之增加。然而,并不总是能够招募或留住在如此高压的临床环境下工作的护士。目前,在发达国家中,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已经成为护理治疗手段之一,普遍用于临床化疗等患者。PICC是静脉输液的安全通道,可留置一年之久,减少治疗期间反复静脉穿刺,避免了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刺激,但在国内对其还有较大争议。本文旨在探讨经外周穿刺在肿瘤护理中的应用及其效果。通过对肿瘤患者实施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方法,分析其在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提升护理满意度方面的优势。本文详细阐述了外周穿刺的技术要点和护理方法,并通过对比实验数据,验证了其在肿瘤护理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经外周穿刺能有效保护上肢静脉,减少静脉炎的发生,降低患者疼痛,同时减少了因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满意度。本文的研究结果为肿瘤护理的临床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分析个体化护理在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298 浏览:2996

李佳 武丽华 李莉 宋荔 张丽伟 《肿瘤研究》 2021年5期

摘要:
目的探究个体化护理在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肿瘤化疗患者100例为对象,参照组50例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50例实施个体化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操作时间均优于参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肿瘤化疗患者在PICC置管中采用个体化护理,有效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并缩短操作时间,护理效果显著。

知信行健康教育护理减少胸心外科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并发症的效果 下载:153 浏览:1684

陶红娟 《护理研究杂志》 2022年5期

摘要:
目的:分析在胸心外科中心静脉置管期间实施知信行健康教育对预防置管相关性并发症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3月胸心外科中心静脉置管患者83例,护理模式分组,A组(知信行健康教育护理)41例,B组(常规护理)42例,比较自我效能、并发症情况。结果:自我效能比较,A组[(161.84±6.82)分]优于B组[(108.23±8.27)分](P<0.05);并发症比较,A组发生率[4.88%(2/41)]低于B组[38.10%(16/42)](P<0.05)。结论:针对中心静脉置管治疗的胸心外科患者进行知信行健康教育护理,可提高并发症预防过程中患者自我效能,降低并发症风险,临床效果显著。

肿瘤化疗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下载:179 浏览:2556

韦琳 《国际护理学》 2021年3期

摘要:
目的:探究肿瘤化疗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因素以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从2019年8月到2020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6名肿瘤化疗的并接受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观察,从中心静脉置管的置管、维护、临床变化等情况进行分析与观察。结果:96名接受中心静脉置管的肿瘤患者有2名患者出现感染的情况,感染率为2.08%,导致患者出现感染的原因很多,患者患病的严重程度、激素水平、化疗的时间、是否有糖尿病的情况以及营养的输入等等。结论:对接受肿瘤化疗的患者进行中心静脉置管之后,会因为各种原因对静脉置管产生影响,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保持置管的通畅,减少置管的时间能够减少感染的发生。

预防性护理干预在右颈内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下载:194 浏览:2279

周小芳 《护理研究杂志》 2021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在右颈内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10月至2021年1月间,在我院实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随机选取75例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回顾性选取75例在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前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以及1年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7%,明显优于对照组8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血、皮肤感染、静脉血栓、导管堵塞、导管异常脱出等并发症发生率为5.3%明显低于对照组2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颈内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实施延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肿瘤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下载:245 浏览:2524

李娟 《中国护理学报》 2021年5期

摘要:
分析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肿瘤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分别为(43.24±7.16)、(44.15±7.27);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9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手段,改善了患者病情,降低了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强化护理干预效果,提高了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加速患者康复。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