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吉非替尼对EGFR敏感突变肺腺癌脑转移患者的预后影响 下载:31 浏览:235

赵峰 苗怡然 曹生亚 《肿瘤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目的]了解吉非替尼在EGFR敏感突变肺腺癌脑转移患者中的生存情况,进一步分析临床、影像及药物动力学等因素对预后有无影响。[方法]37例初治EGFR敏感突变肺腺癌脑转移患者口服吉非替尼250mg/d,服用吉非替尼一月后检测血药及脑脊液药物浓度,病情进展后联合化疗或全脑放疗。[结果]8例患者病情稳定,29例肿瘤进展;无进展生存期为2.1~16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6.2月;总生存期为2.1~21.9月,中位生存期8.7月。吉非替尼血药浓度、脑脊液浓度及脑脊液通透率与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均有正相关性,其中脑脊液浓度的相关性最大。在多种预后因素中,颅内病灶能否控制对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吉非替尼明显改善了EGFR敏感突变肺腺癌脑转移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颅内病灶有效控制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胃癌肝转移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70 浏览:331

姚强 金俊 邓建良 周炎 许春妮 张云雷 钱章君 《肿瘤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影响胃癌肝转移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82例胃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患者的生存时间进行随访,计算患者的1、2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survival time,MST)。采用Log-rank检验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可能影响胃癌肝转移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82例胃癌肝转移患者1、2年生存率分别为46.3%、13.4%,MST为10.9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肝转移灶数目、化疗、介入治疗、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与胃癌肝转移患者的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HR=0.470,95%CI:0.256~0.861,P=0.015)、肝转移灶数目(HR=0.413,95%CI:0.233~0.732,P=0.002)是影响胃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化疗(HR=2.193,95%CI:1.354~3.551,P=0.001)是胃癌肝转移患者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胃癌肝转移患者预后较差,尤其是病理恶性程度较高及肝转移数目较多的患者,化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其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34 浏览:219

陈亮 王佩 车航 何青青 《肿瘤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60例直肠NET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行肠镜下电灼术3例,行经肛根治术15例,行经肛局部切除术41例,另1例肝转移患者行姑息性直肠病灶切除术。分析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直肠NET的淋巴结转移受肿瘤G分级、T分期以及肿瘤大小影响(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为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OR=45.997,95%CI:4.032~526.128,P=0.001)。肿瘤G分级、T分期、N分期、M分期以及肿瘤大小均与直肠NET患者的预后相关(P<0.05),M分期是直肠NET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OR=2.895,95%CI:1.482~3.528,P<0.001)。[结论 ]NET的淋巴结转移情况与T分期密切相关,预后受肿瘤的M分期影响。

转移性肾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81 浏览:507

刘峰蔡 孟会 葛天宇 冯子豪 黄坤平 葛波 《生物技术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旨在基于SEER数据库,筛选转移性肾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建立一个可靠的预测模型来预测转移性肾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从而帮助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从SEER数据库中确定了2 912例转移性肾癌患者。随机选择纳入患者中70%(n=2 040)作为建模组,其余30%患者(n=872)作为验证组。由建模组构建预测模型,并使用验证组进行验证。经过单因素与多因素Cox回归,筛选出独立预后危险因素,并全部纳入用于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通过计算C指数(C-index)、绘制校准曲线及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C),检验模型的准确性。[结果]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诊断年时龄、肿瘤分期、病理分级、组织学类型、手术、肝转移、脑转移和肾转移与转移性肾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OS)相关。转移性肾癌患者的8个独立危险因素被纳入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模型C指数0. 709显著高于第7版AJCC分期系统C指数0. 614。校准曲线显示,模型预测生存率与实际生存率之间的一致性,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区分能力及校准能力。[结论]该模型预测患者的总体生存率的C指数(C-index=0. 751)大于第7版AJCC分期系统的C指数(C-index=0. 697),该列线图预测模型能够较准确预测转移性肾癌患者预后状态,并较传统TNM分期系统有所改善,能够更好地指导临床决策。

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和开腹胆道探查取石的疗效对比及预后影响 下载:51 浏览:385

徐新军 《现代康复医学》 2020年9期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和开腹胆道探查取石的疗效对比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的胆管结石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4例,试验组采用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对照组采用开腹胆道探查取石,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以及结石残留率、手术成功率、近期结石复发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结石残留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成功率、近期结石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道结石患者进行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但费用高,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可以达到开腹胆道探查取石对患者的预后效果。

神经内科综合康复治疗对患者长期预后影响的研究 下载:87 浏览:1132

张悦 李娟萍 马晓华 《现代康复医学》 2024年6期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神经内科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研究选取某神经内科医院的20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综合康复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各100例。综合康复治疗组接受为期6个月的物理治疗、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社会支持,常规治疗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随访管理。研究结果显示,综合康复治疗组在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方面均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综合康复治疗通过多维度干预,全面改善了患者的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验证了其在神经内科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然而,本研究存在样本量较小、研究周期较短的局限性,未来研究应扩大样本量并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优化综合康复治疗策略,为神经内科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科学的康复服务。

203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下载:78 浏览:510

​鲁雁秋1 黄晓婕2 吴玉珊1 刘敏1 吴昊2 卢洪洲3 陈耀凯1 《神经科学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探讨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隐脑)患者的病死率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自2010年12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203例艾滋病合并隐脑患者临床资料,并通过电话回访方式,记录其出院后不同时间段的状态(生存或死亡)。计算患者总体病死率,绘制生存曲线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92.6%的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μL,50.3%的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TV)RNA>5 lg拷贝/mL,64.5%的患者颅内压≥250mmH2O。艾滋病合并隐脑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为9.9%(20/203),随访期间病死率为16.2%(24/148),总体病死率为26.1%。生存率在起病后2周内下降最快,10周累计病死率接近25.0%,而后趋于平稳。18~44岁患者死亡风险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年龄为独立保护因素(AOR=0.228,P=0.036,95%CI:0.057~0.910);意识障碍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AOR=7.001,P=0.035,95%CI:1.143~42.882)。结论艾滋病合并隐脑患者病死率较高,死亡多发生于起病后3个月内;年轻患者预后相对较好;意识障碍是死亡风险因素。

评价护理干预对血管外科患者并发症预防及预后影响的研究 下载:137 浏览:1197

梁琳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5期

摘要:
本研究旨在评价护理干预对血管外科患者并发症预防及预后的影响。通过文献综述,我们梳理了血管外科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以及相关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部分描述了研究设计、受试者选择和样本量、护理干预措施的具体内容,以及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方法。结果部分呈现了受试者的基本特征描述,并分析了护理干预的效果,包括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和预后指标比较。讨论部分探讨了护理干预对并发症预防的有效性和对预后的影响,同时解释和讨论了研究结果的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结论部分对研究进行总结,并讨论了其局限性,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人性化护理理念在眼科手术室护理中对并发症及预后影响 下载:72 浏览:751

李翠荣 时美英 《中国眼科杂志》 2024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在眼科手术室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理念的临床效果,观察患者预后情况以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到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眼科疾病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n=55,常规护理)与研究组(n=55,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对比负性情绪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睡眠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依从性。结果:研究组焦虑、抑郁评分较低,P<0.05;研究组高眼压、眼周肿胀、水肿发生率均较低,P<0.05;研究组PSQI量表评分均较低,P<0.05;研究组GQOLI-74量表评分较高,P<0.05;研究组治疗依从性较高,P<0.05。结论:在眼科手术室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负面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可改善其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建议推广并临床广泛应用。

人性化护理理念在眼科手术室护理中对并发症及预后影响 下载:66 浏览:684

李翠荣 时美英 《中国眼科杂志》 2024年4期

摘要:
目的:探讨在眼科手术室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理念的临床效果,观察患者预后情况以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到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眼科疾病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n=55,常规护理)与研究组(n=55,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对比负性情绪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睡眠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依从性。结果:研究组焦虑、抑郁评分较低,P<0.05;研究组高眼压、眼周肿胀、水肿发生率均较低,P<0.05;研究组PSQI量表评分均较低,P<0.05;研究组GQOLI-74量表评分较高,P<0.05;研究组治疗依从性较高,P<0.05。结论:在眼科手术室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负面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可改善其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建议推广并临床广泛应用。

系统性疼痛护理模式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睡眠质量及预后的影响研究 下载:87 浏览:930

邓妍铭 《国际护理学》 2024年9期

摘要:
目的:研究系统性疼痛护理模式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睡眠质量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3月至2024年4月之间我院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66例为样本,采用随机的方式分组,对照组以常规护理为干预手段,观察组以系统性疼痛护理为干预手段,对比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疼痛程度、住院时间、恢复自理时间、生活质量。结果:根据统计结果显示,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疼痛情况、住院时间以及恢复自理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系统性疼痛护理为主要干预手段,加强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睡眠和生活质量,加强预后的理想效果,可在术后临床护理中进行推广。

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保温护理的应用效果及预后影响研究 下载:97 浏览:1058

洪烨 《预防医学杂志》 2024年12期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保温护理的应用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20年05月到2023年05月期间到我院腹腔镜手术患者,例数为100例,将所有患者应用电脑抽号法进行分组,以对照组、观察组作为分组命名,两组患者的例数分别为50例、50例。对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术中保温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措施后的术中血压及心率变化、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凝血功能、体温指标等指标评分。结果:在术中保温护理实施后,观察组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血压及心率变化数据较对照组数据更稳定,P<0.05。在术中保温护理实施后,观察组腹腔镜手术患者体温指标数据优于对照组数据,P<0.05。P<0.05。在术中保温护理实施后,观察组腹腔镜手术患者凝血功能数据优于对照组数据,P<0.05。在术中保温护理实施后,观察组腹腔镜手术患者并发症数据低于对照组数据,P<0.05。结论:术中保温护理因其优势明显在临床中广泛使用,通过科学合理实施后具有减少并发症,稳定术中体温、血压及心率的效果,患者的凝血功能显著改善,且对护理工作较为满意度,对其护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研讨翼状胬肉手术患者施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 下载:71 浏览:856

刘文静 《临床医学杂志》 2024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手术患者施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选取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50例翼状胬肉患者(2023.1~2024.1期间治疗),按照抽签法分为2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术后角膜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两组相比,研究组更短(P<0.05)。结论:翼状胬肉手术患者施行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值得推广。

神经内科综合康复治疗对患者长期预后影响的研究 下载:127 浏览:1337

张悦 李娟萍 马晓华 《中国医学研究》 2024年7期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神经内科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研究选取某神经内科医院的20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综合康复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各100例。综合康复治疗组接受为期6个月的物理治疗、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社会支持,常规治疗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随访管理。研究结果显示,综合康复治疗组在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方面均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综合康复治疗通过多维度干预,全面改善了患者的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验证了其在神经内科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然而,本研究存在样本量较小、研究周期较短的局限性,未来研究应扩大样本量并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优化综合康复治疗策略,为神经内科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科学的康复服务。

抗感染药物给药时间对败血症患者预后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下载:139 浏览:1380

冯娟 杨帆 《中国医学研究》 2024年6期

摘要:
目的:针对临床收治的败血症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过程中,抗感染药物给药时间对患者预后影响进行评价。方法 筛选本院在2023.3-2024.2期间收治到院接受败血症治疗的患者共计100例,所有患者均为在患者接诊入院后的6小时内使用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针对败血症患者抗感染药物给药时间对患者预后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通过对患者的急诊入院后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回顾,患者平均抗感染药物的给药时间为2.1±0.3h,而且在败血症患者入院接受治疗时,要在6小时时间内为患者用药。结果显示,在败血症患者入院接受治疗后,临床抗感染药物使用的时间每延迟一个小时,相关的绝对死亡率会增加0.29%(94.33%CI,0.01-0.56%;P=0.03),同时每位患者延迟使用抗感染药物一小时,会导致患者有0.39%的概率发生严重败血病(94.29%CI,0.1-0.8;P=0.01),同时患者会增加1.79%的休克发生概率(94.98%CI,0.8-3.0%;P=0.001)。结论 对于败血症患者而言,在为患者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越早使用抗感染药物行临床治疗,患者的预后效果就会越好。所以在为败血症患者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建议在患者入院后要尽早为患者使用抗感染药物行临床治疗,尽可能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病情恶化的发生概率。

人工泪液对眼科白内障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 下载:138 浏览:1583

刘建飞 全贝子 《医学研究前沿》 2022年12期

摘要:
分析研究人工泪液对眼科白内障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白内障手术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术后治疗方法,实验组采用人工泪液术后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泪膜破裂时间及基础泪液分泌情况、干眼症发生率对比分析,得出研究而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泪膜破裂时间及基础泪液分泌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干眼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于眼科白内障术后患者,合理的使用人工泪液可以较为明显的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泪膜破裂时间,保障患者基础泪液分泌,实现患者干眼症症状的有效改善和控制,应用效果显著。

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抢救成功率及预后的影响 下载:322 浏览:3052

周鑫萍 《中国护理学报》 2021年8期

摘要:
探究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抢救阶段的急救护理流程优化对抢救成功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在我院急诊科进行心肺复苏抢救的50例患者,拟定2020年7月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将患者分成每组人数25人的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流程,研究组患者实施优化后的急救护理流程,对两组患者抢救流程时长、抢救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抢救流程时长、抢救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流程时长、抢救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数据分析结果,P<0.05。结论: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抢救阶段的急救护理流程优化对抢救成功率及预后情况起到显著的提高,应对其进行推广。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