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预见性护理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53 浏览:503

魏霞 叶思勇 张晓越 《护理研究杂志》 2020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3月~2016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02例(203眼)为研究对象,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02眼)和对照组(101眼)各51例,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 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视力、眼底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干预前, 两组患者视力及眼底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个月、3个月时, 观察组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3个月时, 观察组眼底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 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个月、3个月时, 观察组SDS、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提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 降低患者眼底不良情况发生风险, 预防其出现负性情绪, 值得推广应用。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的效果 下载:70 浏览:388

江春霞 张燕 《医学研究前沿》 2019年4期

摘要:
目的:分析对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ASVMC)合并急性肾衰竭(ARF)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0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ASVMC合并ARF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30例)与观察组(预见性护理,30例),比较两组心、肾相关指标[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平均动脉压(MAP)、血尿素氮(BUN)、肌酐(Cr)]、炎性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FN-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并发症(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死亡)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7 d后CK、CK-MB、cTnI、MAP、BUN、Cr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7 d后TFN-α、IL-6、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死亡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改善ASVMC合并ARF患者心、肾功能,减轻机体炎性反应,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高压氧+预见性护理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影响 下载:67 浏览:471

林玉华 林晓 李雪玉 《医学研究前沿》 2018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实施高压氧联合预见性护理对术后康复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择笔者所在科室2016年1月-2017年12月12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实施观察,按随机数表分传统组(n=60)、预见组(n=60),传统组实施高压氧联合传统护理,预见组行高压氧联合预见性护理,对比不同护理模式对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结果:预见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传统组明显低(P<0.05)。预见组患者术后1个月NHISS评分较传统组明显低(P<0.05)。预见组护理满意度较传统组明显高(P<0.05)。结论: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实施高压氧联合预见性护理可改善患者预后及护理满意度。

预见性护理在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防治中的应用 下载:58 浏览:403

朱瑢瑢 《现代康复医学》 2018年12期

摘要: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在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脑血管痉挛发生情况、持续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1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50%(P<0.05);观察组脑血管痉挛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在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患者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缩短痉挛持续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产后康复治疗仪联合预见性护理对产妇产后出血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下载:100 浏览:1153

陈晓藩 《现代康复医学》 2024年4期

摘要:
目的 探讨产后康复治疗仪联合预见性护理对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纳入60例产妇,时间2021年10月-2022年9月,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组开展产后康复治疗仪联合预见性护理。在分娩完成后,研究人员针对两组患者的情绪状态进行评估,并分析患者的出血量。结果 针对两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量进行评估后,发现实验组患者的各时间点出血量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少,同时实验组内患者的情绪状态,相较于对照组更优,组间对比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论 产妇在分娩后具有较高的产后出血风险,而在针对患者进行护理时,护理人员将产后康复治疗仪联合预见性护理干预应用于其中,能够有助于使产妇的康复治疗得到提升,对于减少产妇的出血量以及改善产妇的情绪来说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预见性护理在四肢软组织缺损应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中的应用 下载:78 浏览:380

殷素凤 《中国护理学报》 2019年3期

摘要:
探讨预见性护理对四肢软组织缺损应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86例四肢缺损应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患者,将其随机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分别观察再植皮瓣颜色、张力、温度、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等情况,并判断有无血管危象发生,游离皮瓣存活情况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血管危象总发生率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皮瓣存活率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总结预见性护理对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预防血管危象效果显著,大幅度提升皮瓣存活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胃穿孔患者单纯修补术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下载:84 浏览:303

何玲 《中国护理学报》 2019年2期

摘要: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急性胃穿孔患者单纯修补手术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94例急性胃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单纯修补手术后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进行单纯修补手术后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单纯修补术后护理效果和不同时间段疼痛评分。结果研究组急性胃穿孔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预见性护理应用于急性胃穿孔患者单纯修补手术后,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减轻患者不同时间段的疼痛,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预见性护理在预防经桡动脉路径PCI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中的应用 下载:64 浏览:371

阎春红 《中国护理学报》 2018年11期

摘要:
探讨预见性护理对经桡动脉路径PCI术患者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6月本院经桡动脉路径PCI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将两组患者术后的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前后的外周血管并发症认知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外周血管并发症认知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对经桡动脉路径PCI术患者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较好,有助于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预见性护理在四肢软组织缺损应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中的应用 下载:37 浏览:222

殷素凤 《临床医学杂志》 2019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四肢软组织缺损应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86例四肢缺损应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患者,将其随机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分别观察再植皮瓣颜色、张力、温度、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等情况,并判断有无血管危象发生,游离皮瓣存活情况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血管危象总发生率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皮瓣存活率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总结预见性护理对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预防血管危象效果显著,大幅度提升皮瓣存活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预见性护理在预防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观察 下载:63 浏览:317

王芳 谭文惠 何玲吕 芳康倩 《中国护理学报》 2018年9期

摘要: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预防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行ERCP手术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00例,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护理满意度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ERCP术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预防患者并发症的发生,能够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并且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满意度。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胃穿孔患者单纯修补术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下载:74 浏览:260

何玲 《临床医学杂志》 2019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急性胃穿孔患者单纯修补手术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94例急性胃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单纯修补手术后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进行单纯修补手术后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单纯修补术后护理效果和不同时间段疼痛评分。结果研究组急性胃穿孔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预见性护理应用于急性胃穿孔患者单纯修补手术后,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减轻患者不同时间段的疼痛,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预见性护理在预防经桡动脉路径PCI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中的应用 下载:88 浏览:492

阎春红 《临床医学杂志》 2018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经桡动脉路径PCI术患者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6月本院经桡动脉路径PCI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将两组患者术后的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前后的外周血管并发症认知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外周血管并发症认知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对经桡动脉路径PCI术患者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较好,有助于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预见性护理在预防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观察 下载:76 浏览:274

王芳 谭文惠 何玲 吕芳 康倩 《临床医学杂志》 2018年9期

摘要: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预防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行ERCP手术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00例,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护理满意度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ERCP术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预防患者并发症的发生,能够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并且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满意度。

预见性护理在断指再植术患者中的应用 下载:81 浏览:281

肖妮娜 《中国护理学报》 2018年4期

摘要:
探讨预见性护理改善断指再植术患者血管危象的价值,并分析其对血流变的影响。方法:将50例断指再植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术后7 d,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便秘及切口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血管危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断指再植成活率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减少,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在预防血管危象发生上的作用值得临床护理工作者关注。

预见性护理在断指再植术患者中的应用 下载:94 浏览:485

肖妮娜 《临床医学杂志》 2018年4期

摘要: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改善断指再植术患者血管危象的价值,并分析其对血流变的影响。方法:将50例断指再植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术后7 d,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便秘及切口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血管危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断指再植成活率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减少,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在预防血管危象发生上的作用值得临床护理工作者关注。

预见性护理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下载:203 浏览:1246

周霞 王怡珺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7期

摘要:
目的本文主要探究分析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在护理中实行预见性护理模式,其护理干预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的状况。方法:以抽样的方式在我院自2021年11月份至2022年11月份期间接收的68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为本次探讨对象。并通过单双数的分组方式分为两组,即为参照组、研讨组,参照组给予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常规护理模式,研讨组给予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预见性护理模式。每组各有34例。分析组间干预效果。结果:研讨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经过预见性护理后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两组之间的护理效果差距较大P<0.05有研究价值。结论:通过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在护理中使用预见性护理模式,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值得运用。

预见性护理对预防高龄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的有效作用研究 下载:154 浏览:1646

朱海红 《老龄研究进展》 2024年9期

摘要:
研究预见性护理对预防高龄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的有效作用。方法:选取高龄老年长期卧床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预见性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预防高龄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可以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评分,改善生活质量评分。

标准吞咽功能评估结合预见性护理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研究 下载:152 浏览:1670

赵会景 《老龄研究进展》 2024年8期

摘要:
探究标准吞咽功能评估联合预见性护理对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参与本次研究患者的数量为80例,时间为2023年1月份至2023年12月份,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标准吞咽功能评估结合预见性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情况以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评估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通过不同的干预措施后,实验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效果显佳,p<0.05,分析患者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实验组更低,p<0.05,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实验组更高,p<0.05。结论:对于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提供标准吞咽功能评估联合预见性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下载:236 浏览:3670

韦丽娟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5期

摘要:
目的:分析对骨科患者进行护理时,采用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旨在给患者带来良好的护理体验。方法:在本次研究中,研究人员将本院共计50名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节点是从2021年1月-2022年1月。确定研究对象后,以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患者平均划分为两个小组,一是对照组,二是观察组,各小组人数相同,均为25人。护理人员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观察组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对比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各自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和患者对护理的态度。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简而言之,患者对预见性护理接受程度较高。结论:与常规护理相比,预见性护理具有更加先进的服务和护理理念和更加细致的护理方法,充分以患者为本,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预测,提前做出有效的处理,给患者带来良好的护理体验。

预见性护理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绞痛症状、心电图,血脂的影响观察 下载:138 浏览:1892

任永兰 赵慧娟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3年3期

摘要:
目的:探究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无痛护理化干预对术后疼痛及肢体功能的作用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接纳的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分组法分成两组,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定义为参照组,基于常规护理应用预见性护理的患者定义为试验组,两组均纳入93例,比对两组患者心电图指标、血脂水平、心绞痛症状变化情况及遵医行为。结果:试验组患者T波倒置导联数值、T波低平导联数值及ST段下移导联数值均低于参照组,TG、TC及LDL-C均低于参照组,HDL-C高于参照组,心绞痛持续时间短于参照组,发作次数少于参照组,硝酸甘油使用剂量小于参照组,在健康饮食、坚持运动、安全用药及规律生活方面遵医行为均优于参照组,P<0.05,组间数值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能有效提高其遵医行为,改善血脂水平及心电图指标,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降低硝酸甘油使用剂量。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