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素·减座椅设计 下载:34 浏览:344

沈瞳1 彭静怡2 《设计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设计一款富有文化内涵且满足坐者不同情景下多种坐姿转换的座椅。在大量的调研分析基础上,发掘出以"坐"的行为和"坐"的姿态两个方向展开设计,并围绕"坐"这一行为编织一系列的关系进行设计。造型上以简洁曲线体现简约风格、上下对应结构虚实掩映;功能上可实现坐、卧、倚等动作,具有良好视觉审美效果。以"素·减"为设计理念,能够设计出富有文化内涵且满足坐者不同情景下多种坐姿转换的座椅。

贝多芬《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不同演奏版本探究 下载:69 浏览:414

李欣凝 《中国音乐学报》 2019年10期

摘要:
本论文从贝多芬成长的时代背景、家庭环境对贝多芬的性格影响进行初步分析,并结合其学习经历及各阶段心理变化,对这首音乐作品创作阶段的思想加以具体分析。最后,结合三位现代钢琴家的演奏视频以及我对此曲的演奏心得来具体分析这首协奏作品的演奏风格。

中日洛丽塔服装风格比较研究 下载:49 浏览:368

刘畅 夏帆 《设计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中日洛丽塔服装的市场及风格比较。通过日本原宿、新宿实体店和国内实体店走访,同时收集线上网店数据。整理海量图片,进行风格归类。得到中日洛丽塔服装风格的异同。该研究可为洛丽塔服装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前景提供参考。

试论普契尼女高音咏叹调音乐特征及其演唱风格 下载:64 浏览:409

刘杨雪 《中国音乐学报》 2019年5期

摘要:
普契尼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著名歌剧作曲家,一生共创作了12部经典歌剧作品,其作品内容多以反映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为主,其歌剧作品在浓厚异国情调基础上给乐队足够的表现空间,在歌剧美学和戏剧冲突上都贡献了让后人膜拜的艺术体验。女高音咏叹调是普契尼歌剧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就由普契尼歌剧作品出发,对其女高音咏叹调的音乐特征和演唱风格进行分析和讨论,希望通过本文的内容能够让广大声乐学习者更加了解普契尼歌剧作品的特征和风格,在声乐学习和创作中获得新的启发与思考。

当代多元化语境下的新中式风格色彩应用研究——以室内设计为例 下载:40 浏览:414

王思锴 邱海东 郭人歌 《设计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新中式风格色彩在近年来广受关注,因为色彩作为一种表现形式,不仅可以用于装饰,也同时代表着本民族的文化符号,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影响人的生理和心理。新中式风格的色彩搭配,是室内空间设计首要考虑的要素之一,它兴起于国内的特有装饰风格,也是中华文化历久弥新的传承,特别是近年来的国内不同类型的各种时尚家居展为人们以直观的形式展现了新中式的色彩搭配,这也是传统与当代文明交融发展的必然。为此,作者从纵深角度挖掘,在摒弃了简单拿来主义的基础上,对传统室内空间形成的新中式风格色彩再次剖析,与其说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思考,不如说是为弘扬传统文化寻求更多、更好的创新方法而努力,这正是本文意义期待所在。

中国传统风格的电影海报设计分析——以黄海《黄金时代》为例 下载:69 浏览:348

范唯 《设计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黄海的《黄金时代》中对民族元素的分析和解读,充分展现了中国的意境之美,以及深远悠长的民族精神,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和其耐人寻味的文化意蕴,极具感染力。本文旨在讲述优秀的电影海报设计的故事,那些具有民族元素的冲击力、意境之美的表现手法,还有文化元素的搭配,都是黄海设计的核心。聚焦这些传统元素的海报,不仅表现着冲击力、感染力和不为人知的多样组合,更令人大开眼界。表现意境之美的手法,造就了不可替代的中国意境;语言的魅力和元素的多样搭配,是独具特色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每一张海报都应拥有这样的"特色"。

亚历山大·麦昆服装用色研究 下载:49 浏览:239

王敏 张康夫 《设计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众所周知的"大胆、叛逆、怪诞、前卫、黑暗"风格的亚历山大·麦昆的设计,除了造型独特多变,其色彩的应用在这种风格的塑造成型中功不可没。文章将对秀场服装进行色号提取,再用饼图和PCCS色调图等工具,分阶段案例分析麦昆一生中设计用色的特点;探寻这位时尚界鬼才的色彩表达规律和技巧,以期对现代独特另类风格服装设计在色彩上能作参考之用。

法国艺术歌曲的流变及风格 下载:91 浏览:500

隋思义 《中国音乐学报》 2018年6期

摘要:
19世纪,法国艺术歌曲的发展是欧洲声乐艺术史上重要的内容之一,它用诗歌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向世界展示了法国式的浪漫情怀。本文主要从法国艺术歌曲的流变及风格多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与此同时,区分、对比德奥艺术歌曲与法国艺术歌曲,使我们对欧洲声乐艺术的发展有更了进一步的认识。

浅析舒伯特中提琴《a小调奏鸣曲》——以第一乐章为例 下载:92 浏览:496

徐鹏辉 《中国音乐学报》 2018年6期

摘要:
舒伯特,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在他的作品中体现出维也纳古典主义传统与浪漫主义传统之间的紧密联系。他在继承与发扬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旋律亲切、质朴、优美又带些忧郁感伤的色调。本文通过对《阿佩乔尼a小调奏鸣曲》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及演奏风格的剖析,进一步深入阐述这首奏鸣曲的情感表达和艺术表现力,让演奏者有更深沉的情感体验。

美索不达米亚古代建筑文化影响下的Art Deco风格 下载:20 浏览:192

唐雨果 万萱 《设计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从古代艺术文化的角度分析现代设计风格,阐述并介绍美索不达米亚古代建筑文化与Art Deco风格的特征与发展历程,分析二者的关联性与演变过程,同时从图形语言与建筑语言两个层面,结合代表建筑,描述美索不达米亚古代建筑文化对Art Deco风格所产生的影响。从现代发展需求的背景下,提出美索不达米亚古代建筑文化对于Art Deco风格的意义。重视Art Deco风格的形式特征,对于现代设计在形式的表达与体现上具有重要意义。

“为坐而设计”中材料应用的情感化研究 下载:27 浏览:228

王璐瑶 《中国设计》 2019年11期

摘要:
通过探究"为坐而设计"中经典坐具产品的设计风格与材料的关系,分析各个材料的特性及表现力。文章运用语义差异法,以坐具中较为常用的材料为研究对象,如木质材料、竹藤材料、金属材料、塑料材料、纺织物材料、皮革材料和纸质材料,进行感性意象评量。通过具体的数据分析,文章得到不同材料对产品风格的影响以及给用户带来的情感体验。为坐具设计中特定设计风格的材料选用、特定材料的创新性表达提供参考。

地域文化在动画场景设计中的应用与影响研究 下载:27 浏览:388

周越 王超 李琦 《设计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事物的发展都是由简到繁逐步推进的,动画场景是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产物。文章首先阐述了地域文化的含义及与场景设计的关联性,接着又选取实际案例分析,论证了地域文化在动画场景设计中的作用,以及现阶段国产动画在传统元素运用上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问题对场景设计进行优化,并得出结论。在场景设计中,将地域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合到动画场景设计中去,是对民族文化的一种传承,同时也提高了整个动画影片质量,更多的是可以赋予动画作品具有深层次的内涵,将中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带给全世界。

万象贞滇剧演唱艺术风格特征 下载:31 浏览:308

赵嘉禄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万象贞是云南著名滇剧表演艺术家,她师从滇剧"竹派"艺术创始人张禹卿先生,专攻花旦、闺门旦、青衣。她的表演艺术源于"竹派",又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自成一体,继承和发展了滇剧旦角演唱艺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艺术风格。她增加真声成分真假声相结合的唱法,新颖而又富于地方特色剧种风格的唱腔,字正腔圆、润腔技巧颇高的演唱功力,以韵白为主兼有软讲的念白,以声传情、以情感人,塑造出了滇剧舞台上一个个鲜活的艺术形象。

中国古代艺术风格类型理论的早期形态 下载:30 浏览:306

张兰芳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对"风格类型"的区分,是人类审美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站在审美立场上对艺术自身体貌与特色感悟体验的结果。中国古代艺术风格类型理论从先秦两汉时期孕育萌芽,到魏晋六朝时期正式确立,经历了相当长的发展过程。古人相关"艺术"的认知,从艺术与非艺术混杂,到门类艺术分列,始终被束缚于实用功能体系中。由于社会主流思想、审美观念不同,对艺术及风格类型的评价具有鲜明时代差异。先秦两汉时期大多统摄于"功能论"而显得不够明朗,魏晋六朝时期主要着眼于艺术自身"审美论"而使风格类型划分理论得到彰显,理论话语的审美特性由模糊趋于鲜明,体现出古代艺术风格类型理论早期形态的发展轨迹,为后世艺术风格类型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美术史研究中的“临仿”现象探析——以美国学者高居翰和班宗华对董其昌创作手法来源研究为例 下载:65 浏览:398

王洪伟1,2 《中国艺术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美国学者高居翰于1982年提出,董其昌《葑泾访古图》受到利玛窦所携铜版画之影响。16年后(1998),另一位美国学者班宗华以研究董其昌《婉娈草堂图》的新颖风格为基础,高度"临仿"了高居翰的论证思路,并以此向后者表达了特别"致敬"。班宗华的研究也带有一些创意,基于新的史料与作品证据将董、利二人的"一面之缘"由万历壬寅(1602)的"南京"改为万历丁酉(1597)的"南昌"。然而,《婉娈草堂图》并非惯常意义上的"草堂图",所采用的"李郭"风格不仅是对受画者陈继儒早年"绝意仕进"的同情,更与作画前两个月发生的焦竑"科场案"密切相关。科举取士和士大夫流放等现实问题,使得董其昌当时根本无暇沉浸于西方铜版画的新异风格与趣味当中。

从“金陵画派”到“新金陵画派”的嬗变 下载:68 浏览:400

陶亚萍 《中国艺术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江苏地区自明代出现影响巨大的吴门画派之后,于明末清初又以"金陵八家"为主干形成了"金陵画派"。时至20世纪,在新的历史语境下,又再次形成以南京为中心的"新金陵画派"。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30年代初,徐悲鸿、张大千、陈之佛等画坛名流曾云集南京,汇合成美术界颇具影响的主流画派"新金陵画派",形成中西融合、具有时代气息的绘画风格;第二阶段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傅抱石、钱松岩、亚明、魏紫熙、宋文治等人为代表,集中继承和发展了"新金陵画派"的艺术主张,重视写生,以现实主义的精神描绘江南的山水风情,弘扬民族的觉醒、创新意识,把江苏山水画的发展推向更高的辉煌。第三个阶段以方骏、薛亮、刘二刚、常进、朱道平、宋玉麟、周京新等四五十年代后出生的画家为代表,他们无论从创作技法、思想上都融入了时代最前沿的创新元素,把当代江苏中国画的发展推向新的至点。本文以"金陵画派""新金陵画派"的绘画风格对全国主流画风的影响为背景,阐述江苏地域性画派在艺术语言、艺术精神及人文内涵方面的演变过程,为现当代江苏中国画的研究提供相关借鉴。这两者既有历史语境的相似性,又有内在精神上的嬗变。

东亚美术对青春风格画派的影响 下载:62 浏览:404

王才勇 《中国艺术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作为现代主义绘画运动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的一个重要画派,青春风格画派受到了东亚美术(中国和日本)的重要影响。克里姆特早期(所谓的金色时期)深受日本着色版画影响,后期深受中国美术的影响。对此不仅有大量文献资料可以佐证,而且作品语汇也毋庸置疑地展现出这一点。同属青春风格画派的其他画家对东亚美术的热衷虽没有克里姆特来得直接和具体,但其作品语汇同样展现出东亚影响的痕迹,比如艾贡·席勒、赫德尔等。青春风格画派正像印象派、纳比派那样,在画法创新上明显受到了来自东亚美术的启示,他们将由这个启示而来的约减发展成约减至动感线条,约减至内在生命律动,从而自成一派,在现代画史上稳稳站住了脚。

晚明版画《水浒》的兴衰及其在日本浮世绘中的“嫁接” 下载:93 浏览:501

程国栋 《中国艺术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中日两国的《水浒》版画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且具有接续性。通过对晚明时期的中国《水浒》版画和江户时期的日本《水浒》版画的整理对比研究发现二者在制作语境和美学思想方面的差异:中国成熟型的水浒图作品和本民族传统的白描艺术表现出了密不可分的关系,显得优美洗练,"柔"大于"刚";而日本代表性的水浒画作以豪纵为美,手法铺张、情感激烈,雄肆有力。前者对后者的产生有直接影响,而后者在艺术风格上呈现出的是一种对前者的"嫁接",而非简单传承。且日本浮世绘在对晚明《水浒》文本的接受过程中兼收其木刻版画的艺术滋养,总体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论播音主持语言的风格魅力 下载:58 浏览:347

于宏伟 《中国新闻传播》 2019年12期

摘要:
正确的语言艺术、独特的语言风格是播音主持人职业素养的体现,播音主持人首先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还要具有专业的素养和娴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文论述了播音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艺术,还有如何利用语言风格展现自身的个性魅力和人格魅力,进而让观众感觉更具亲和力,提高节目的收视与收听率。

行动控制风格对情绪与空间工作记忆关系的调节效应 下载:47 浏览:342

冯墨女1,2 刘晓明1 《心理学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以90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行动控制风格对情绪与空间工作记忆关系的影响。采用3(情绪体验:中性、积极、消极)×2(行动控制风格:行动导向、状态导向)混合实验设计,进行延迟匹配记忆任务实验。研究发现,中性与积极情绪体验下,行动导向与状态导向空间工作记忆的反应时与正确率均无显著差异;消极情绪体验下,行动导向与状态导向空间工作记忆结果差异显著,行动导向的反应时更短,正确率更高。结果表明,消极情绪体验下,行动控制风格对情绪与空间工作记忆的关系起调节作用。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