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1981—2018年青藏高原研究国际态势分析 下载:18 浏览:178

董璐1.2 李泽霞1.2 魏韧1.2 《中国科学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具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的青藏高原因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复杂的地质构造及其对全球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影响,长期以来一直是国际地球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随着"第三极环境(TPE)国际科学计划"和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启动,近年来涌现出一批重大的青藏高原研究成果。本文以SCIE论文和ESI高被引论文为数据来源,利用文献计量法和综合分析法,使用多种分析工具从年代分布趋势、主要国家/地区、主要研究机构和研究主题分布4个维度对青藏高原研究现状及趋势进行分析。整体来看,青藏高原研究近年发文量快速增长,论文影响力提升明显。中国占据青藏高原研究的主导地位,与美国合作研究活跃。其中,中国科学院的论文发文量、第一作者论文发文量、高被引论文数量、第一作者高被引论文数量均位居首位,但篇均被引相对较低。青藏高原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构造演化,涉及隆升、碰撞、地壳结构等,其中隆升扩展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是研究热点之一;青藏高原近期的研究中,环境气候变化及其生物多样性和区域发展成为重要热点;近年来出现了利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浮空器等新的技术手段方法来研究环境全球气候变化的新特点。

基于三维非连续变形分析的西藏高原岩质边坡失稳破坏研究 下载:79 浏览:468

李俊杰1 刘国阳2 叶唐进1 薄雾1 赵鹏辉2 《中国科学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根据西藏高原岩质边坡监测资料及失稳启动特征,对岩质边坡进行分类,总结其失稳条件及破坏的基本规律。将一般接触理论引入三维非连续变形分析(3-D DDA),使得三维块体系统内部复杂接触的几何和拓扑计算转化为便于编程的代数运算,发展适用于三维岩质边坡失稳破坏分析的3-D DDA方法。将岩质边坡块体运动细分为滑动、斜抛或自由落体、弹跳或碰撞、滚动或倾倒等基本运动形式,验证3-DDDA计算精度。通过工程实例,研究西藏高原岩质边坡失稳特征、破坏过程、块体运动形式转化及失稳破坏范围。结果表明,3-D DDA可精确模拟高原岩质边坡失稳破坏,是岩质边坡破坏分析的有效工具。同时,为高原地区岩质边坡的稳定性评价和防灾减灾提供依据。

拉萨根培乌孜山阴阳坡维管束植物区系组成及特征比较 下载:52 浏览:493

明升平1 钟杨2 许敏3 扎西次仁4 拉琼1 《中国科学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根培乌孜山位于拉萨市西北角,属于拉萨河谷典型的高山山地,拥有独特的高山带植物群落。为系统研究根培乌孜山维管束植物区系组成特点,沿其南北坡海拔梯度对维管束植物进行样方调查。结果发现:根培乌孜山共有维管束植物57科,183属,377种;坡向对其植物区系组成有一定影响,阳坡在科、属、种的组成上高于阴坡;科的优势现象明显,阴阳坡优势科保持一致,属的优势现象不明显,种分布分散,单种属丰富,种的优势现象明显,稀有种丰富;全山蕨类植物科、属分布型单一,科以泛热带为主,属以世界分布为主;种子植物分布型丰富,科以世界分布为主,属以温带分布为主,东亚成分次之,热带成分、地中海成分和中亚成分鲜有掺入;植物生活型以草本为主,从乔木、灌木到草本,物种丰富度依次递增,阳坡在群落演替中具有滞后性;阴阳坡在种的组成上差异大,但科、属的亲缘关系很近。

视觉记忆的海拔效应——来自配对联想学习任务的证据 下载:79 浏览:483

高晓雷 孙敏 任晓 飞高蕾 马海林 《中国科学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为考察低氧环境对视觉记忆的影响,并探测这种影响的海拔效应。本研究以剑桥认知系统(CAN-TAB)为工具,采用配对联想学习任务(PAL),从平均海拔3000m、3800m和4500m处分别选取39名、38名和43名藏族大学生参与本实验,在4个观测指标上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选取的4个观测指标上,不同海拔高度被试的配对联想学习能力差异均不显著,PAL成功时的平均错误F(2,117)=0.60,P>0.05;PAL成功时的平均试验F(2,117)=1.22,P>0.05;PAL错误总数(调整)F(2,117)=0.60,P>0.05;PAL试验总数(调整)F(2,117)=1.08,P>0.05。在本研究条件下,没有发现视觉记忆的海拔效应。但这一结果还需要在后续研究中加以验证。

降水增加对黄土高原深层土壤水分的影响 下载:86 浏览:494

岩晓莹1 马理辉1,2 刘铮1 柯增鸣2 李娟娟1 杨金贵1 胡宇美3 《中国土壤》 2020年3期

摘要:
为了解降水增加情况下,黄土高原土壤储水量是否增加以及深层土壤水分的变化趋势,2018年对陕西省绥德境内的油松林和柠条林土壤水分进行了测定,并将其与2001年和2006年的同一样地土壤水分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近20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2009~2018年该区域年平均降水量比1999~2008年的平均降水量增加了156 mm。油松和柠条林地深层土壤水分呈波浪形变化,且深层土壤总储水量呈现2018年> 2001年> 2006年,这种变化与1999~2018年降水变化趋势相一致。深层土壤储水量年际变化与植被类型有关,即油松林地深层土壤水分年际变化显著,柠条林则不显著。短时间尺度内(<6年)的降水对深层土壤储水量有影响,影响深度大约为0~5.0 m,长时间尺度(> 5年)的降水对深层土壤储水量的影响深度会随时间加深,并且长时间尺度的降水可能会导致土壤水分"高湿层"下移现象出现。

黄土高原新近纪红黏土磁性特征研究 下载:74 浏览:486

安柏年1 胡雪峰1 张培枫1 刘向军2 李俊1 郑亚利1 门殿英3 张伟杰1 《中国土壤》 2019年3期

摘要:
黄土高原第四纪黄土之下,埋藏着更加古老的新近纪红黏土。以黄土高原甘肃西峰剖面和灵台剖面为例,采集了两个剖面第四纪黄土和古土壤与新近纪红黏土典型样品,比较了各自风化强度和磁性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新近纪红黏土样品的风化强度与第四纪古土壤较为接近,远强于第四纪黄土;但新近纪红黏土磁化率显著减弱,在西峰剖面平均只有古土壤的1/5、黄土的1/2;在灵台剖面平均亦不到古土壤的1/2,并小于黄土。两剖面黄土、古土壤与新近纪红黏土磁化率与有机质和活性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有机质含量与铁活化程度对磁性矿物的含量有显著影响。因此,新近纪红黏土磁性的减弱,可能由于沉积年代久,有机质含量减少,氧化铁矿物老化,磁赤铁矿转化成赤铁矿;也有可能与地下水活动,导致磁性矿物的溶蚀有关。有关机理仍需作进一步研究。

唇齿相依 水乳交融——吹吹腔及白剧的概念辨析与界定 下载:95 浏览:507

秦思1,2 《中国艺术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吹吹腔与白剧均为云南大理白族特有的戏曲样式,二者无论在历史还是声腔和音乐上都有着极为密切的互溶性。这种互溶性也使得二者在概念上一直有趋于模糊的现象。通过对已有文献著作中有关吹吹腔及白剧概念的梳理和分析,不难发现,无论我们如何去界定吹吹腔与白剧,恰当与否,都与"民间"有着直接的关系。综合民间集体记忆中有关吹吹腔及白剧观念的分析,呈现出了白剧团专家学者与戏班集体记忆中截然不同的观念。因而,在对吹吹腔和白剧进行概念界定之时,应当综合考虑此二者的观念,尽可能地以符合民间的方式对其进行阐释。

600 MW空冷供热机组补水率高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下载:92 浏览:503

宋建军 刘楠 李国旺 《中国电力技术》 2018年1期

摘要:
针对国电河北龙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600 MW空冷供热机组补水率偏高问题,从机组补水率的影响因素锅炉的全面吹灰、冬季暖风器的投入、暖通的运行、化学采样、除氧器脱氧门脱氧、阀门和管道的泄露、热力设备启动和检修时疏水和排汽、脱硝用汽、冬季供热投入用汽等方面进行全面排查分析,认为设备长期运行致使阀门和管道磨损泄露以及人为操作不当是导致补水率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饮食调节与肠道菌群研究的进展及展望 下载:76 浏览:488

刘怡萱1,2 马红梅1 《生物技术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随着人体肠道菌群研究的不断深入,菌群的结构、功能被发现与人类的多种疾病之间存在显著的关联。除遗传因素外,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体肠道菌群的稳态平衡,因此通过饮食干预调节肠道菌群,从而改善人体健康状况将是未来的研究热点之一。该文对疾病状态下肠道菌群种类和丰度的变化进行了总结,综述了饮食调节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反馈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通过饮食干预的方式改善人类健康状况的个性化精准医疗提供参考。

滇中高原湖泊区地表覆盖遥感监测应用研究 下载:37 浏览:345

吴阳1 甘淑2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本文以滇中高原湖泊星云湖流域为对象,Landsat 8号卫星的OLI影像为研究的主要数据源,并进行外业的遥感调查,以安德森分类系统为地表覆盖分类体系,分别使用监督分类、BP神经网络和面向对象3种分类方法对星云湖流域内的地表覆盖进行遥感分类识别,并对这3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所得到的分类结果进行对比评价。实验表明:传统监督分类的总体精度为78.03%,而BP神经网络和面向对象两种方法总体精度分别为88.70%和92.76%,其Kappa统计量也达到了0.8572和0.9060,满足了该流域环境演变综合研究的需要。

川藏铁路某高原型隧道施工设备发动机系统改造设计 下载:52 浏览:208

滕锦图 《能源学报》 2020年12期

摘要:
针对川藏铁路施工高海拔、低氧、极端温度、多风沙的施工工况,对我司某型号隧道施工设备发动机动力系统进行改制设计:应对冬季低温环境的低温启动设计、应对夏季高温及隧道内高地热环境的散热设计、应对多风沙环境的进气系统设计以及多海拔施工功率恢复设计。为高原工程机械发动机动力系统的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甘肃中型以上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工程主要做法与成效 下载:76 浏览:481

董锦耘1 李晓霞2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0年11期

摘要: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治理水土流失和改善当地生产条件的一项重要工程措施,但是受投资规模的限制,加之普遍存在少花钱、多建坝、快拦泥、多淤地的思想,过去建成的淤地坝多为大坝和放水建筑物"两大件",没有泄洪设施,且病险问题突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防灾抗灾减灾和安全生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保障淤地坝安全运用变得越来越有必要,若不对病险淤地坝有针对性地进行除险加固,则危害到一方民众的安居乐业。介绍了甘肃黄土高原地区中型以上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项目建设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欧李在陇东黄土高原地区引种栽植的生物学特征研究 下载:81 浏览:472

汝海丽 马强 吕和平 丁爱强 刘铠源 靳雪琴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0年10期

摘要:
通过在平凉市不同立地条件下引进栽植欧李苗,发现欧李耐旱、耐寒,能够适应陇东平凉地区的极端气候和贫瘠的土壤条件,枝条和叶子生长快速,无论是在台地还是在坡地栽植,其生物量都极为丰富,平均干生物量581.81 g/株;欧李根系丰富且纵横交错,将土壤牢牢环抱住,具有很好的保水固土作用,在土质较松软的台地垂直根系数量多且分布密集紧凑,在坡地及类似的稍硬土质上根系斜向生长,根幅较大,粗壮根较多且根系集中分布在相对较浅的土层内。

USLE/RUSLE中水土保持措施因子研究进展 下载:88 浏览:501

黄杰1 姚志宏1 查少翔2 肖培青3 王勃1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0年7期

摘要: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及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土壤侵蚀预报模型,水土保持措施因子(P)是USLE/RUSLE方程中的重要参数之一。依据国内外研究成果,归纳总结了5种估算P因子值的方法,包括小区和小流域资料法、美国农业部手册查询法、基于RS和GIS提取法、USLE/RUSLE方程反求法、经验模型方程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对P因子的研究提出展望。

关于新时期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管理的几点思考 下载:83 浏览:496

惠波1,2 王答相3 张涛4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0年4期

摘要:
淤地坝是适应黄土高原地区气候与水土资源条件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之一,是黄土高原地区人民群众的原创性贡献,它不仅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功效,更是一种独具特色、因地制宜的土地利用方式,在拦泥淤地、减少入黄泥沙和确保黄河安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目前淤地坝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应该重点从"守底线、补短板、强监管"等方面着手,具体而言就是从除险、销号、转型、慎建等四个方面开展工作,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生命至上,流域人、坝、水和谐的生态文明理念,建立淤地坝安全风险防控技术体系和安全运用长效机制,合理运用飞检、暗访、群众举报、督查等多种手段和方式全面加强淤地坝监管,在短期内扭转淤地坝安全运用管理问题频发的现状,保证淤地坝安全运用和防汛安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F1代苏香杂交猪GAS7、JHDM1A基因组织表达水平研究 下载:84 浏览:501

阮涌1,2,3 嵇辛勤1,2,3 苟维胜4 卢贤君1,2,3 赵佳福1,2,3 段志强1,2,3 倪萌萌1,2,3 《生物技术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研究GAS7、JHDM1A基因在组织中的表达分布情况。[方法]试验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了苏香杂交猪的心、肝、脾、胃、肾、脑、小肠和背最长肌在各组织的分布表达情况。[结果]GAS7基因在脑表达含量最高(5.23±2.14),在心脏中表达量最低(0.07±0.03),且与脑中的表达量呈极显著差异(P<0.01),JHDM1A基因在脑部表达含量最高(32.79±12.76),在心脏(0.18±0.08)和肝脏(0.18±0.09)中表达量最低,且与脑中的表达量呈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GAS7基因主要在脑、肝脏组织表达并发挥其生理作用,而JHDM1A基因主要在脑组织表达并发挥其生理作用,此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析GAS7基因、JHDM1A基因在肉质或生长性能方面具体的分子作用机理奠定基础。

WYD260液压挖掘机高原适应性设计 下载:68 浏览:381

张宇1,2 《冶金技术》 2019年2期

摘要:
依据高原环境电气系统设计原则,从使用现有高压部件采用系统降容方案和使用现有铲斗采用增容方案两个角度,详细分析了高原电气设计的相关重点内容,并给出了WYD260液压挖掘机在西藏现场的高原降容使用依据。电气系统的高原适用性改造将保证了WYD260在西藏巨龙现场的安全可靠运行,也对相关设备的高原性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从江香猪λ1干扰素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下载:86 浏览:515

万彪1 嵇辛勤1 段志强1,2 阮涌1,2 胡焱1 邓珊珊1 龙丹丹1 黄梦秋1 田宇杰1 《生物技术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对从江香猪λ1干扰素(interferon-λ1,IFN-λ1)基因进行扩增、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根据Gen Bank登录的猪IFN-λ1基因序列(FJ455508)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从淋巴细胞中扩增IFN-λ1基因CDS区并进行克隆和生物信息分析。[结果]从江香猪IFN-λ1基因CDS全长576 bp,共编码191个氨基酸,其分子式为C949H1543N277O270S7,相对分子质量21.38 k Da;该蛋白等电点为9.42,为亲水性蛋白。从江香猪IFN-λ1含有丰富的二级结构,以α-螺旋(64.40%)和无规卷曲(25.65%)为主,蛋白质三级结构中主要以α-螺旋为主,同源性及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从江香猪与野猪IFN-λ1核苷酸同源性最高(为100%),亲缘关系最近。[结论]从江香猪IFN-λ1基因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其抗病毒功能奠定了基础。

青藏高原东北地区边坡恢复技术探讨 下载:83 浏览:466

曾晓东1 孙其河2 穆秋月2 胡云龙2 吴正国2 刘金荣2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19年11期

摘要:
近年来高寒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备受关注,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其不仅影响周围区域的生态安全,还威胁到全国的生态安全。在介绍青藏高原东北地区不同的边坡类型,以及讨论边坡喷播技术、边坡水泥抹面技术、植生带护坡技术、生态草毯护坡技术、植被混凝土边坡防护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对比分析得出,无土生态草毯护坡技术和植被混凝土边坡防护技术可以在气候环境比较恶劣的青藏高原东北地区快捷、有效地修复各类边坡。

影响BLM基因表达的miRNAs筛选及抑制效率研究 下载:86 浏览:511

谌颖莲 许厚强 赵佳福 王赛楠 《生物技术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筛选调控BLM基因表达的miRNAs并研究其抑制效率。[方法]利用Target Scan Human 6.2、microRNA.org、PicTar以及miRsystem在线软件预测调控BLM基因表达的miRNAs;miRNA通过脂质体转染和特异茎环引物反转录、荧光定量PCR及Pfaffl算法检测miRNA对BLM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初步筛选出hsa-miR-338-3p为调控BLM基因表达的miRNA;hsa-miR-338-3p抑制效率试验结果表明:当前列腺癌细胞(PC3)转染20μmol/L的hsamiR-338-3p minic时,实验组BLM表达量为对照组的0.44倍,抑制了BLM的表达(P<0.01);转染40μmol/L的hsa-miR-338-3p minic时,实验组BLM的表达量为对照组的2.55倍,促进了BLM的表达(P<0.01);转染60μmol/L的hsa-miR-338-3p minic时,实验组BLM的表达量为对照组的1.14倍,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转染20μmol/L、40μmol/L和60μmol/L的hsa-miR-338-3p minic时BLM基因的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组的0.44倍、2.55倍和1.44倍,转染不同剂量的miRNA对BLM基因的表达情况具有不同的影响。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