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低压水冷器的质量控制 下载:20 浏览:265

党燕妮1,2 吴晓君1 邵伟2 李佩1,2 《装备技术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低压水冷器是一种水冷却式冷凝器,是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一种。换热管与管板连接部位是静设备中较易损坏的部位,也是低压水冷器制造与检验的重点部位。介绍了换热面积为401 m2的低压水冷器的制造与检验要点,并就换热管与管板连接的质量控制进行了讨论分析。

表面活性剂对奥氏体不锈钢材料TIG焊熔深的影响 下载:55 浏览:333

刘白鸽1,2 程伟2 张聪华1,2 《装备技术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对奥氏体不锈钢材料TIG焊熔深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化TIG电弧焊接能够大幅度提高焊接熔深及焊接效率。

乡村振兴中的人才振兴及其推进路径——基于不同人才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内在逻辑 下载:61 浏览:408

李博1,2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9期

摘要:
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在其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从目前乡村振兴的现实逻辑来看,乡村振兴中的人才问题已经成为阻碍乡村振兴的一大关键性问题。因此,从人才发展与乡村振兴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出发来讨论不同人才在乡村振兴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促进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乡村振兴中的人才振兴需要加大对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导的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育力度,积极发挥村三委及村党员的核心作用,吸纳返乡就业、创业人员参与乡村振兴,为乡村培养更多的乡村教师、医生等专业人才,进一步补齐农业科技人员短板,进而促进乡村振兴中的人才振兴。

关中地区乡村收缩趋势与路径思考——基于合阳县调查 下载:62 浏览:352

段德罡1,2 刘熙1 叶靖1 安宁1 《中国城镇》 2020年9期

摘要: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不断推进,乡村收缩已成为现行趋势,这是符合我国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必然结果。文章结合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乡村建设评价工作实践,通过对合阳县村民职业发展特征进行梳理和分析,揭示合阳县乡村收缩趋势及内生动力。实践发现,当前合阳县乡村已经由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的被动收缩,转化为以村民为主体的主动收缩,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继续推进,乡村收缩还将持续进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乡村减量建设却举步维艰,其与我国乡村收缩理论研究尚无重大突破、政策目标尚未聚焦、传统思维抵触乡村收缩密切相关。为此,文章借用"精明收缩"的理念,通过对乡村"精明收缩"的再认识和重新解读,提出了在推动乡村精明收缩的过程中,应以时间换空间、提升村民能力,并利用好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工具,强化其对精明收缩的支撑作用,以期有序稳步地推动乡村精明收缩。

共同缔造视角下西北地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实践探索——以延川县太相寺村为例 下载:56 浏览:374

段德罡1,2 王蕾蕾1 高丹琳1 贺俊1 《中国城镇》 2020年8期

摘要:
自2012年以来,我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成果显著但困难重重,面临保护难度大、发展不充分等诸多困境,区位、市场条件差的地区传统村落尤其显著。本文通过分析不同地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经验,梳理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太相寺村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困境,得出西北地区应重视村民的意识及行为选择和激发多元主体参与保护与发展的结论。并以太相寺村传统村落共同缔造实践为例,提出太相寺村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方法,以期对西北地区及其他欠发达地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提供借鉴。

陕南山地型传统村落参与式设计模式研究——以安康旬阳县湛家湾村为例 下载:52 浏览:371

张鸽娟1 朱文豪2 《中国城镇》 2020年8期

摘要:
陕南山区传统村落因自身条件受限,其保护与发展亟需政府主导和社会力量的共同推进。作为设计方,在村落保护与发展的起步阶段可通过组织"参与式设计"搭建与政府、村民之间的沟通平台,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发掘相关问题及内在原因,探寻山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适宜路径。本研究以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典型山区传统村落湛家湾村作为试点,推行参与式设计实践并完成了村落保护与更新设计方案。通过对参与式设计过程的总结和反思,提出由初期政府为主导的强干预模式逐渐过渡到以村民为主体的多元参与模式,最终达到依靠村落自组织和内生性力量促进其自发性保护与发展的目标。

陕南小城镇安置社区地域适应性评价模型与应用研究 下载:46 浏览:349

李伟1 陈大鹏2 向远林3 《中国城镇》 2018年4期

摘要:
2011年,陕西省委省政府对陕南三市深受自然灾害和贫穷困扰的240万群众实施移民搬迁,安置社区的建设成为了搬迁中的重心工作之一。本文以陕南小城镇安置社区为研究对象,建立地域适应性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评价因子权重并综合各层因子评价标准的判断得出结果。通过分析评价结果,为社区策划与设计提供思路与建议。本研究初步构建一套基于陕南小城镇安置社区的评价标准,以促进安置社区的建设,并帮助居民提高其对社区实际策划、设计、管理的认知。

文化线路视角下的乡村整体活化策略探讨——以陇南北茶马古道平洛镇三村为例 下载:21 浏览:229

孟祥武1,2 包涵2 叶明晖2 《中国城镇》 2019年1期

摘要:
快速城市化导致我国的乡村问题日趋多样而严重,如何让村落走出时下发展的困境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文化线路保护为线索,通过选取甘肃省陇南域内北茶马古道沿线与周边的传统村落作为调研样本,从文化旅游圈与特色产业链相结合的角度进行新的乡村活化模式策略的研究,并重点选取一处典型区域提出区域性整体活化模式的策略。旨在通过对于"非典型"的村落形成集群的发展模式进行探索性研究,为村落活化模式提供一种新思路。

全域旅游视角下旅游村落空间建设指导——以陕西省扶风县为例 下载:57 浏览:395

申媛1 雷会霞2 《中国城镇》 2018年3期

摘要:
乡村旅游近年来逐渐兴起并蓬勃发展,然而现阶段无论是村落个体还是区域乡村空间体系,都在快速发展建设中呈现出严重的问题。本文针对目前乡村旅游在发展中产生的空间体系建设不足、空间建设管理无序、设施建设不当的问题,提出基于乡村旅游空间体系的乡村旅游用地与乡村旅游设施两方面的空间建设指导。其中,乡村旅游空间体系的建立基于全域旅游的视角,并以旅游村落等级与职能的协调作为其体系构建的主要内容;乡村旅游用地与乡村旅游设施是结合已有的乡村旅游研究基础与乡村旅游空间体系建设需求而进行的归纳总结与梳理。最后以全域旅游示范地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为例进行实践探索,以期推动扶风县乡村空间体系营建,并为全域旅游目的地旅游乡村的空间建设指导提供参考。

掺加改性淀粉制备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应用 下载:89 浏览:483

何廷树1 杨仁和1 徐一伦2 李同新2 房佳斌1 《新材料》 2018年12期

摘要:
选取经过降解处理的羧甲基淀粉醚(CMS-Na)代替部分异戊烯基聚氧乙烯醚(TPEG)制备一种新型聚羧酸系减水剂(PC2),利用水泥净浆单组分试验得出CMS-Na对TPEG的最佳替代量为15%。另外,用红外光谱(FTIR)对CMS-Na及聚羧酸减水剂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掺加CMS-Na合成的PC2不仅降低了原材料的成本,而且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保塑性,同时不影响混凝土强度。

高性能混凝土研究进展Ⅱ:耐久性能及寿命预测模型 下载:89 浏览:462

董方园1 郑山锁1 宋明辰1 张艺欣1 郑捷1 秦卿1,2 《新材料》 2018年8期

摘要:
综述了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高性能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抗冻融性能、抗碳化性能、抗盐侵蚀性能以及多种因素耦合作用下的耐久性能等,介绍了与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相关的损伤模型和寿命预测模型,并分析了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能研究现存的一些问题。分析发现: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受材料种类、掺量、实验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适量的矿物掺合料和外加剂能够减少混凝土内部有害孔的数量,增加结构的密实度,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多种因素耦合作用下的混凝土耐久性及损伤模型、寿命预测模型等更接近结构所处环境的实际情况,这将会成为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方面研究的一个热点。

铌微合金化高强抗震钢筋的生产实践 下载:65 浏览:453

王培培1,2 《冶金技术》 2019年4期

摘要:
介绍了陕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应用铌微合金化技术生产HRB400E高强抗震钢筋的生产情况。经检验,该工艺生产的产品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完全满足国家最新标准要求,且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高性能混凝土研究进展Ⅰ:原材料和配合比设计方法 下载:85 浏览:457

董方园1 郑山锁1 宋明辰1 张艺欣1 郑捷1 秦卿1,2 《新材料》 2018年1期

摘要:
高性能混凝土具有高工作性、高体积稳定性和高耐久性等优异性能,被称为"21世纪混凝土"。掺入活性矿物掺合料和化学外加剂等组分,可以配制出满足工程施工要求的高性能混凝土,且矿物掺和料替代部分水泥可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CO2排放量,缓解环境恶化。总结了高性能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和化学外加剂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国内外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的应用,并对高性能混凝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国内传统村落价值评价研究综述 下载:64 浏览:389

张建1,2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18年9期

摘要:
伴随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逐步提高,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传统村落价值评价是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亟待深入探索的基础性研究内容。文章系统地梳理国内传统村落价值评价研究的相关文献,发现已有研究的评价目的偏向评选和利用,评价主体以专家为主导,评价客体侧重历史、艺术与科学价值,评价方法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评价指标具有可比性、可量化的特点。同时也存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深度不够、研究思路趋同等问题。认为传统村落价值评价将会进入以保护为目的的研究阶段,需要从多元主体、整体性、地域性等方面进一步研究。

基于Modbus协议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 下载:52 浏览:321

邵先来1 赵佳2 《电路系统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针对目前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智能家居的建设成为目前的主流。设计基于现场总线和Modbus技术的智能家居的应用。该系统以亚控科技软件作为上位机监控,下位机采用DDC实现对智能家居设备的精确控制,从而实现了家居生活的智能化和安全性的要求。

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质量检测方法研究 下载:72 浏览:400

陈亮伟1 邵必林2 《建筑技术学报》 2019年6期

摘要:
为预防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因构件质量不达标而造成的风险,利用BIM对不符合标准的预制构件进行监测预警,实现施工前的质量风险监控。首先对BIM模型中的构件的检测属性及其相关检验标准进行定量化处理,建立安全规则的数据库;其次利用3D激光扫描技术对构件制作过程中外观等参数进行识别和检测,并将检测数据处理成与安全规则数据库具有相同存储结构的类型;最后将二者通过条形码信息建立索引并利用二分法遍历,实现检测属性的快速对比分析,将不符合安全规则的构件通过ID编号在BIM模型中通过高亮显示进行预警。

Ti-62A合金动态软化速率异常的热力学解释及其应变补偿本构方程 下载:72 浏览:467

王敬忠1,2 丁凯伦1 杨西荣1,2 刘晓燕1,2 《材料科学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使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Ti-62A合金在变形温度为800~950℃、应变速率为0.001~10 s-1条件下的热压缩变形行为。结果表明,随着变形温度的提高出现Ti-62A合金的动态软化率降低的反常现象。(α+β)双相钛合金中Mo、Cr等β稳定元素的原子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和β相比例增大,Jmatpro软件的热力学计算表明(α+β)双相钛合金的这一现象与此有密切关系。而α钛合金和β钛合金出现动态软化速率降低,与加工温度升高β相比例增大的关系更密切。从800℃升高到950℃,Ti-62A合金中β相的比例由32.1%提高到84.3%,Mo、Cr活性的降幅均达到64%。这些因素使变形过程中Ti-62A合金的晶界迁移速度和动态软化速率均随变形温度升高而降低,其950℃的真应力-应变曲线多为典型的动态回复型。α相的含量随着变形温度的提高而降低,且在较高的变形温度下β相的晶粒尺寸也较为粗大。构建的基于应变补偿的Ti-62A合金Arrhenius变形抗力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合金的流变应力行为,其相关系数R达到0.990,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8.983%。

PHEV模糊能量管理策略优化设计 下载:58 浏览:489

武小兰1 白志峰1 史小辉1 曹秉刚2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18年6期

摘要:
针对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PHEV)动力系统结构复杂、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非常困难的特点和模糊控制器设计主要依靠专家经验、主观性较大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模糊能量管理策略,保持按专家知识设计的模糊规则不变,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模糊控制器隶属度函数参数。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该策略模型,并将该模型嵌入到Advisor软件中进行仿真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模糊能量管理策略与采用未优化的模糊能量管理策略相比,能够更有效地降低燃油消耗,减少尾气排放。

集合住宅的工业化可变设计研究 下载:69 浏览:477

陈光1 盛珏2 孙亚军2 《中国建筑》 2020年7期

摘要:
通过分析工业化住宅与可变空间的发展历程,研究对居住空间的根本需求,在建筑工业化时代背景下重新思考居住建筑,利用工业领域的模块化设计方法和空间的可变研究,提出了空间灵动家概念设计和新的住宅系统及理念,用工业化的方式实现大开间极简结构承载自由灵活的空间布置。

集贸小镇风貌特色的共生性营造策略研究——以榆中县甘草店镇为例 下载:97 浏览:518

叶青1,2 杨豪中1 王伟2 《中国建筑》 2020年2期

摘要:
中央提出特色小镇的建设后,使得有着自身特色的小镇风貌环境的改善面临着良好的机遇。但是在风貌特色营造过程中,出现了风貌特色趋同,多镇一面的局面,如何营造城镇的风貌特色成为目前面临的主要困惑。该文从历史人文、城市格局、空间结构、建筑风貌等四个方面对甘草店镇的城镇风貌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风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分别从整体风貌营造、风貌控制引导、空间格局系统的建立、城镇眺望系统控制、建筑色彩引导等提出了建议。提出集贸小镇风貌特色的"共生性"营造策略研究。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