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2017年女足足协杯进球特征分析 下载:34 浏览:228

杨齐顺 蒋国勤 《体育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为提高我国女足发展水平,提高女足实力,现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等法研究方法。对2017年中国女足足协杯赛事的145粒进球进行研究,对其进球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现得出结论为:我国女足赛事对抗程度较低,整体水平低下,参赛队伍实力差距较大;本届赛事在各时间段上都出现较多进球,因此各时间段都应保持注意力;禁区内的得分次数明显高于禁区外,应多在禁区内射门;中场位置球员是最主要的得分人员;大多数进球都是用脚打进,其中一次触球得分更多。另外,我们应多在训练中培养球员的头球能力;短传渗透、传中、定位球是本届女足赛场中相当重要的进攻方式。

2017年中国音乐热点现象述评 下载:97 浏览:511

张璐 周轶凡 《中国艺术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纵观刚刚过去的2017年,坚定文化自信的道路,聚焦社会艺术教育,推行以人为本的国民艺术素养教育,这些带有明显新时代标签的中国音乐现象显得格外令人关注。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快速成长,艺术教育普泛性推广;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与学科交流融合探索相互促进;跨学科构建知识体系对学科建构提出了更高要求;音乐产业依旧活跃,流媒体逐渐走出单一模式,通过开发新的数字音乐服务产品增加音乐产业附加值。

2017年中国舞蹈热点现象述评 下载:91 浏览:505

王阳文 《中国艺术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2017年中国舞蹈事业在创作实践、学科建设、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形成诸多热点现象。现当代舞创作势头迅猛,舞剧创作内容丰富、不断出新;舞蹈学科建设纵向深化、横向拓展,开启由专业向学科转变的思考、开展课程与教学的深度研讨、加快舞蹈社会化进程、拓展中国舞蹈空间与国际接轨;理论研究一方面舞蹈评论紧跟实践、增长迅速,另一方面以多学科视角进行研究展开讨论,推动了舞蹈事业的发展。

2017年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的热点与焦点 下载:88 浏览:508

方李莉 《中国艺术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以全球性的眼光来关注2017年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的热点与焦点,需将中国的艺术人类学研究置身于世界艺术人类学的共同体来认识。关注2017年国际艺术人类学的四个研究趋势,以及艺术民族志所探讨的焦点与重点,一方面是国际艺术人类学研究范围更加广泛和更加综合,同时,许多非西方的人类学家也参与了艺术人类学的讨论,同时受到西方学者的关注,一个世界性的艺术人类学学术共同体正在形成,而且中国的艺术人类学也开始受到西方艺术人类学界的关注。为应对全球化的冲击,中国艺术人类学加强对本土学科的理论建构;建构本土艺术理论的艺术民族志;加强艺术民族志写作的讨论与研究。整个中国艺术人类学学界从关注回归生活现场的学术到关注艺术介入社会建构,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的中国后现代艺术场域的形成。未来的世界是一个多极对话的世界,中国的艺术人类学一定要努力去建构自己的话语空间和话语权,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贡献中国的见解和中国的文化视角。

2017年中国纪录片创作年度报告 下载:89 浏览:500

李姝1 欧阳宏生2 《中国艺术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在国家政策扶持之下,2016―2017年中国纪录片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势态。我们欣喜地看到:纪录片题材内容的多元化、纪实手法的创新、跨界合作与国际化传播、新媒体短视频与新收视人群递增、现象级纪录电影及其在国际舞台的绽放。与此同时,纪录片作为代言历史、记录时代、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对国家精神的塑造、对人民现实生活中矛盾与复杂性的考察、对影视产业化进程中重市场轻文化的难题,应当起到鸣锣开道式的先锋文艺作用,从而满足国家、社会、行业等对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多重需求。

展示秀与表现真的景观变化——2017年中国艺术审美变化现象的考察 下载:95 浏览:504

周星1,2,3 《中国艺术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2017年中国艺术伴随着国力强盛和文化发展的良好态势而不断进展,但也处在从既往转折向"新时代"局面变化的过程中,呈现出一种微妙的景观。考察2017年中国艺术审美的状态,基于市场需要而形成的常年性的"秀"的意识,依然影响着其艺术多层面的正反向的调整,人心期望超越单一的艺术秀,而促进真实景观发展的需要,也逐渐和时代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合流,推动着正向的艺术文化发展局面出现。分析处在过渡阶段的2017年的中国艺术表现,修正其未来发展方向,即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愿望更好实现,让艺术审美成为艺术创造根本性的需要,正是国家艺术文化面临的任务。

2017年“艺术与科学”对话现状概述 下载:93 浏览:506

张雪荣 《中国艺术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2017年,"艺术与科学"对话的相关主题论坛和研讨会频繁召开。究其原因,宏观层面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无论经济、政治、科技以及文化上都给予社会各层面稳定发展的保障;微观层面上,从社会各阶层的个人到高校、科研院所,都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遵从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从自身诉求"意义化生存"和"文明化生活"的探索做起,期望从艺术上寻求自我拯救。随着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思考"人工智能(AI)艺术"会不会成为新的艺术种类的同时,认为艺术边界的界桩确立应该以守候艺术本体为方法论。对这一年度"艺术与科学"的对话现状研究,让我们明确现阶段除了将研究重点放在"科学对艺术的影响作用"上,还可以放在"艺术对科学的启示"上;未来需要深刻探讨"艺术与科学综合性跨学科的学科群"建设和发展问题,需要思考"科学技术"与"艺术教育"两者如何相辅相成地发展下去。

2017年数字技术在影视艺术中的博弈与融合发展探析——关于艺术边界的思考 下载:97 浏览:511

林磊 《中国艺术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技术的发展一直以来都为影视艺术带来或多或少的美学革新与观念建构影响。2017年,随着数字技术的进一步深化发展,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弹幕等新兴技术的探索实践,使得影视艺术的"互动性"得以实现或进一步增强。数字技术的革新为我们带来的,是一种影视艺术边界被打破与拓展的新的可能性。就艺术审美的"心理距离说"而言,VR、AR等沉浸式数字技术的运用,并不一定会剥夺影视艺术给人们带来的审美"距离",反而能够使人们以新的技术去选择和创造更多不同的"距离化"审美体验。由此,我们以一种新的视角进行了一种未来影视的美学观念更新与创作发展的新的理论探索。

2017年中国当代艺术展览前沿概述 下载:91 浏览:506

李岩 《中国艺术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2017年,在中国这个活跃的艺术大舞台上,"重头戏""一个人的艺术史""世界的中国展览馆""现代艺术家的当代对话""赶集双年展""艺术家·女性""世界终归是他们的"等各类当代艺术展览一如既往地活跃,继续呈现出艺术主体多元与艺术形式多样的整体状态。当代艺术是由具有开放的态度、普适价值观、明确的艺术观点、不受艺术形式的束缚、尝试艺术语言不断向外延展的艺术家的艺术作品、艺术展览、艺术行为等组成的。就2017年中国当代艺术展览的整体风貌来分析,中国当代艺术已经渐渐寻找到了立足本土、对话世界的方式,慢慢地脱离了"迷茫与焦虑"的时期,呈现出了逐步沉积、稳定发展的趋势。

基于1998~2017年CSSCI文献计量的中国农业科技研究态势分析 下载:56 浏览:460

赖晓敏1,2 张俊飚1,2 张昭3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9年11期

摘要:
基于1998~2017年CSSCI收录文献,利用文献计量和Citespace引文可视化分析方法,围绕中国农业科技的社会科学研究,梳理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分布、高产研究主体,分析领域内的知识源流和研究热点,并探讨了未来的研究前沿。

基于2003~2017年西湖TP时空变化的研究 下载:63 浏览:367

杨俊 陈琳 饶利华 徐骏 丁秀颖 陈鋆 《中国环境保护》 2020年10期

摘要:
文章以西湖典型湖区的外湖、北里湖、西里湖、小南湖为研究对象,以多年来西湖生态修复及综合治理工程为研究背景,分析西湖不同水域在综合治理过程中TP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对综合治理手段的响应。结果显示,北里湖、外湖、西里湖及小南湖经过15年修复治理,TP下降率分别达到71.2%、65.3%、76.9%、73.9%,西湖已经逐步建立起趋向稳定健康的湖泊生态系统,自我维持、自我修复的能力逐渐强大并稳定。

降雪和积雪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与来源解析——以乌鲁木齐市2017年初数据为例 下载:76 浏览:414

王镜然 帕丽达·牙合甫 《中国环境保护》 2020年1期

摘要:
为了解乌鲁木齐市降雪、积雪中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及来源,采集乌鲁木齐2017年1~2月期间不同功能区降雪和积雪样品,测定样品中的8种重金属元素,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后向轨迹模型探究重金属的来源。结果显示:降雪、积雪中ρ(Fe)的平均值最高,分别为229.63、259.31μg/L,ρ(Cd)的平均值最低,分别为3.28、9.33μg/L,对比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降雪、积雪中各重金属均存在一定超标情况;各功能区降雪中重金属浓度大小顺序为:交通区>工业区>商业区>生活区(建筑活动)>背景区,积雪中重金属浓度大小顺序为:生活区(建筑活动)>工业区>交通区>商业区>背景区。除Fe外积雪中重金属浓度大小顺序为:工业区>交通区>商业区>生活区>背景区。相关性与主成分分析解析出降雪中重金属的来源是交通排放、燃煤和金属冶炼,积雪中重金属的来源是燃煤、交通和金属冶炼以及钢铁生产。后向轨迹分析得出两类气团源区无典型污染源,乌鲁木齐市降雪、积雪中污染物来源于本地源排放。

2017年度中国曲艺发展研究报告 下载:35 浏览:403

吴文科 蒋慧明 田莉 高苹 王晶 《当代艺术》 2018年2期

摘要:
2017年的中国曲艺发展态势比较复杂。整个业界的交流展演活动依然比较活跃,但新秀和佳作不是很多。"过场多"但"落实少","活动多"而"效果弱",表面的热闹难掩内在的贫弱。同时,创演观念时见偏颇,改革创新多有盲目;学术研究正常推进,学术情怀比较热切;教育培训虽有起色,存在问题却也不少;艺术传承成绩突出,文化传播备受关切;政策条件日益向好,业态生态仍不乐观。大力培养专业人才,强力推出精品力作,科学优化顶层设计,恢复完善行业伦理,依然是未来发展的核心议题。

高标准推进河长制 建设美丽浙江大花园 下载:95 浏览:494

葛平安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本文介绍了浙江省2017年河长制工作情况,以及"五水共治"实施以来河长制工作取得的成效,并详细介绍了丁桥新城二号港、熟溪河、长湖水环境治理三个典型案例的治理思路及治理后取得的成效,按照"系统化、制度化、专业化、信息化、社会化"的工作目标制定了2018年河长制工作计划。

瞄准目标导向 落实阶段任务 辽宁全力开展河长制工作 下载:93 浏览:494

尚春旭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本文介绍了辽宁省2017年推行河长制的工作近况,详细描述了辽宁省政府为全面推行和开展河长制工作,根据本省自身问题建立了有针对性的工作机制和管理办法。伴随着河湖管理机制的出台,相应的河湖治理工作相继展开,并首次开展了全省范围的河道垃圾清理专项行动。2018年推行河长制工作仍在进行,为达到全力实现"见河长、见行动、见成效"的目标,做出了相应规划。

2017年我国石油市场形势政策分析与2018年展望 下载:89 浏览:399

田磊1 付晓晴2 刘小丽1 高虎1 《能源学报》 2018年2期

摘要:
2017年,我国经济形势向好拉动成品油消费增长,汽油、柴油、煤油消费均呈增长态势,但受替代能源发展、出行方式变化因素影响汽油消费增速有所下滑;国内原油产量继续下滑,原油进口大幅增长,致使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再创新高;国内炼化产能继续扩大,成品油净出口持续增加。面对国内外石油行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挑战,我国着力推进油气行业体制改革,《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指明了油气体制改革总方向、提出了改革总要求,年内多项配套文件和举措出台,进出口、价格、管网、炼化、油气加工、科技创新等各个领域改革有序推进。展望2018年,预期油气体制改革相关实施细则和配套政策将陆续出台。应结合当前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在管网改革、炼化去产能等方面重点推进。

2017年我国电力发展形势及2018年展望 下载:95 浏览:418

李际 樊慧娴 《能源学报》 2018年1期

摘要:
2017年全社会电力消费增速回升,电力供应总体宽松,煤电企业经营困难。煤电去产能获得阶段性效果,电力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2018年,电力供需形势持续宽松,部分地区供需矛盾加大,燃煤发电企业继续面临经营风险。

2017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发展形势及展望 下载:94 浏览:423

高虎 肖新建 《能源学报》 2018年1期

摘要:
本文分析了2017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发展形势,剖析了核电及主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趋势,评估了2017年的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对2018年发展形势做了展望,提出了促进非化石能源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建议。

1961~2017年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夏季气候暖干化趋势 下载:70 浏览:342

赤曲1 周顺武2 多典洛珠1 王传辉4 孙阳3 《气候变化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基于1961~2017年青藏高原腹地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4个站(拉萨、日喀则、泽当和江孜)夏季(6~8月)月平均气温、降水和相对湿度等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夏季气候年际和年代际演变特征,并探讨了气温、降水和相对湿度在年际和年代际时间尺度上的相互关系以及与总云量和地面水汽压的联系。结果表明:(1)1961~2017年该地区夏季气候出现了暖干化趋势。气温(相对湿度)显著升高(下降),降水趋势变化不明显;本世纪初气温(相对湿度)均发生了显著的突变。(2)该地区夏季气候因子间在年际和年代际时间尺度上存在密切关系:气温与相对湿度和降水均存在明显的负相关,降水与相对湿度为正相关。(3)该地区夏季气候因子间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与同期总云量和地面水汽变化有关。1961~2017年总云量持续减少是气温显著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气温的显著升高和降水变化不明显又造成了相对湿度的显著下降。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