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创新设计
何鹅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何鹅,. 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创新设计[J]. 中国教育学报,2024.3. DOI:10.12721/ccn.2024.157023.
摘要:
在当今日益注重健康与全面发展的教育背景下,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课间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锻炼时间,更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体育兴趣、增进同学友谊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针对的是小学大课间活动现状分析以及小学大课间活动创新设计的研究。
关键词: 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
DOI:10.12721/ccn.2024.157023
基金资助: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日益关注,小学体育教育也逐渐受到重视。大课间体育活动作为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普遍存在缺乏规划、裁减时间、缺乏专业指导和资源匮乏等问题,导致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运动效果有限。因此,对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进行创新设计,提升学生参与度和运动效果,成为当前小学体育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现状分析

(一)缺乏明确的规划与组织

目前,许多小学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上缺乏明确的规划和安排。学生们在课间往往只是自发地在操场上进行简单的游戏或活动,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和组织。这样的状况使得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质量和效果难以得到保障,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同时,由于缺乏明确的规划和组织,教师们在活动过程中也往往难以把握节奏和进度,难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锻炼和活动。

(二)活动时间受限与压力影响

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时间常常受到学习时间和教学任务的压力而被迫裁减。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学生们往往需要在有限的课间时间内完成多项任务,导致他们难以有充足的时间参与体育活动。此外,一些学校为了追求更高的学业成绩,也会压缩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时间,使得学生们无法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放松。这种时间上的限制不仅影响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也限制了他们通过体育活动释放压力、调节身心的可能性。

(三)师资力量与设施条件不足

专业体育教师的缺乏以及操场设施和器材的简陋也是当前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面临的问题之一。由于缺乏专业的体育教师指导,学生们在参与体育活动时往往难以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难以掌握正确的运动技能和姿势。同时,一些学校的操场设施和器材也存在老化、损坏或不足的情况,无法满足学生们进行多样化体育活动的需求。这样的状况不仅影响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也限制了他们通过体育活动提升身体素质和技能的可能性。

二、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创新设计

(一)制定个性化活动方案与管理机制

为了提升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首先需要制定符合各校自身特点的个性化活动方案。这要求各校深入了解学生的年龄、体能、兴趣等特点,结合学校的场地设施条件,设计出既符合学生需求又具有可操作性的活动项目。同时,为了确保活动的有序进行,我们需要建立配套的管理机制,包括活动时间的固定安排、场地的合理规划、器材的定期维护等。通过明确的规则和制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安全、有序的环境中参与体育活动。

(二)融入地域文化与特色课程

地域文化和特色课程是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创新的重要资源。我们可以结合当地的文化传统,引入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项目,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感受家乡文化的魅力。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学校的特色课程,如民族舞蹈、武术等,设计与之相关的体育活动。这样不仅能丰富活动的内容形式,还能让学生在运动中学习,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三)创新组织方式与活动内容

为了激发学生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我们需要不断创新组织方式和活动内容。在组织方式上,我们可以打破传统的班级界限,采用项目分组、混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进行互动和合作。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还能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在活动内容上,我们应注重游戏的趣味性和竞技性,设计各种富有创意的体育游戏和比赛项目。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和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参与体育活动,提升他们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

(四)加强师资培训与指导

专业的体育教师是确保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质量的关键。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指导能力。通过定期的培训和学习,使体育教师掌握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还需要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体育教师积极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与设计,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五)优化课间活动形式

小学体育教师在设计大课间活动方案时需遵循学生发展特征与规律,合理筛选与确定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明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小学1~2年级学生下肢骨骼肌增长速度快于整个身体增长速度,身体水分充足,肌肉纤细,肌腱短而宽,松弛且薄的关节韧带加大关节活动范围,但牢固性偏差,较易发生脱臼,心脏在神经系统调节下已发展完成,体内血液循环速度较快,运动后呼吸急促。此阶段学生情感意志以不随意为主,自信心增强,具有一定的集体荣誉感,已产生竞争意识。小学3~4年级学生骨骼具有较大可塑性且富有弹性,肌肉长而细且含有较高水分,神经系统调节能力逐渐提升,心理层面逐渐形成自我评价意识,模仿能力较强,观察与思考能力已显现。小学5~6年级学生肌肉重量有所增长,小肌肉群有所发育,心脏功能发展显著,大脑机能增强,心理层面,竞争与自我评价意识增长,意志力坚强且具有强烈集体意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制定个性化活动方案与管理机制、融入地域文化与特色课程、创新组织方式与活动内容、加强师资培训与指导以及优化课间活动形式等多方面的创新设计,我们能够有效地提升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和期望。

参考文献

[1]王娟.浅析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策略[J].新课程,2021(51):125.

[2]罗新.小学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探析——以南宁市江南区富乐小学为例[J].广西教育,2021(45):60-62.

[3]万碧莲.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策略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23):187-18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