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师应重视且落实小组合作学习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的实际应用,并在体育教学的不断课改和创新中进一步改进、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合作形式或方式,构建出更为高效、高质的体育课堂,以此充分发挥出体育学科教学优势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价值,让学生在参与学习中获取更多的有益经验。
一、确定体育教学分组标准
构建小组合作学习应用环境前,要进一步明确分组的模式,以此保障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成效性。由此,初中体育教师应当及时重视且关注分组模式的合理性、科学性、适宜性。首先,初中体育教师可以依据异质信息进行合理规划,构建多个合作学习小组。所谓的异质信息,是小组合作学习中较为常用的一种形式,也正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差异需求、契合发展需求的分组形式。由于每名学生自身身体素质、锻炼频次等多方面存在差距,促使学生之间的体能素质也存在一定差距,也正是由于这种差异使得学生呈现出层次化。所以,初中体育教师在应用异质信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应当在自身实际教学中,及时观察并掌握每名学生的学习进展,以及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主动性、测试结果等。其次,初中体育教师可以依据同质信息进行合理规划,构建多个合作学习小组。而同质小组则是相对同质的群组,同质分组一般强调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由学生内在需求所决定的兴趣对学生学习所形成的推动力,能够较长时间保持一种学习的自主状态。而在这种良好的持续性学习状态下,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欲望与运动欲望,还可以激发学生自身的自主学习性,使得学生越发主动地投入到体育课堂的教学活动中,逐步提高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参与度,让学生全身心融入于课堂教学中。如在“民间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时初中体育教师需要以理性的心态来看待且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并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关注其差异的同时,带领学生一同进行打沙包的趣味游戏,进而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合作团结意识。而在这一过程中可以看出,初中体育教师依照异质、同质的相应要求进行了多名学生的合理划分,从而让学生通过打沙包的游戏得到及时的锻炼,将教学活动贯穿更多的趣味元素,进一步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身体素质,并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认知到了团结合作的价值,拉近彼此的距离。
二、发挥体育教师的引导作用
初中体育教师不仅是传授相应知识以及体育技能的单纯教书人,也是陪同学生一起成长、共同进步的知心朋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落地,也需要良好师生关系的推力。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中注重与学生之间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从而营造出较为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并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成效,充分发挥出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价值,实现理想的教学成效。而良好、融洽师生关系的构建不仅能够有效消除个别学生的焦灼、抗拒等不良情绪,还可以提高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参与积极性,使得学生越发配合教师的相应活动,进一步保障了体育课堂的有效性、成效性。初中体育教师还需要加强互动环节,并在互动环节中对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及时的肯定与鼓励,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并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教师的关怀与重视。比如,初中体育教师在开展“球类运动”这一课的相应教学时,其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对运球技术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及掌握,并学会篮球运动中的急停和转身的相应技能。所以,为了实现相应的教学目的,初中体育教师就可以将“篮球”作为本节课程的基础运动,并切实发挥出自身的主导作用进行相应知识的引导教学,以此教授学生相应的体育知识,并让学生真正学会、掌握篮球运动中的传球配合与技能。由此可见,在这个团结合作的教学活动中,不仅锻炼及提高了各个学生的体能素质,还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以此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价值,并进一步提高学生之间的配合程度,建立出良好的师生关系与生生之间的人际关系。
三、合理利用场地、器材资源
场地、器材资源的合理应用有助于快乐体育课堂的有效开展,并直接影响着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质量与效果。如果初中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有多大场地就去直接用多大场地、有哪些器材就去直接用哪些器材,是难以控制好体育课堂的各个环节的,并且难以保证体育课堂的有效性,无法带领学生进行更为科学、有效的锻炼,无法实现理想的教学成效。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应当及时关注且重视场地、器材的合理应用,并在正式教学前进行集体的备课,从而一同商定课程主题以及所运用的场地大小、器材种类,有效避免了课堂冲突的不良现象,进而保障了体育课堂的有序进行。同时,初中体育教师也要依据本班人数情况、学生练习情况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形式等多方面进行场地和器材的合理应用,以此给予学生更为良好的学习感受,并让学生在亲身学习中真正学会、掌握所教学的运动技能,实现理想的教学成效,让学生在参与课堂中获取到更多的有益经验与相应知识。
综上所述,在当今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师应当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并真正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形式的关键性、必要性,从而主动、积极地应用于实际教学活动中,并为学生在时间允许范围内提供更为充裕的合作时间与空间,促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主动获取到更多的有益经验,进而锻炼及提高不同层次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以此实现理想的教学成效,大力推动初中学生迈向未来健康发展的前进步伐。
参考文献
[1]张晖.初中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环境构建[J].家长,2022(23).
[2]孙红玲.初中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索[J].新课程,20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