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特殊教育学校生活适应课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冯国平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冯国平,. 提升特殊教育学校生活适应课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 中国教育学报,2024.11. DOI:10.12721/ccn.2024.157095.
摘要:
在当代的生活中,有一群需要特殊呵护的“天使”,他们与普通人有着很大区别,因此应当对其采取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学校的目标是加快增强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使他们能够保持基本自理能力。基于此,本文就提升特殊教育学校生活适应课有效性的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特殊教育学校生活适应课有效性
DOI:10.12721/ccn.2024.157095
基金资助:

目前我国的特殊教育学校在生活适应课课程设置、教育理念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很难适应特殊儿童的个性化要求。为此,要开展提升特殊教育学校生活适应课有效性的策略研究。本文通过对特殊教育学校生命适应课教育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并将其与特殊学生的身体、心理特征及现实需要相联系,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以促进特殊儿童的生存与发展,使其更好地与社会融合。

一、特殊教育学校生活适应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当前,特殊教育学校生活适应教育已经逐渐得到重视,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效。然而,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第一,课程设置不够科学系统。许多特殊教育学校缺乏系统的生活适应教育课程,导致教学内容零散、不连贯,难以满足特殊学生的实际需求。第二,部分学校对生活适应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课程安排不够合理,教学效果欠佳。而且特殊教育学校生活适应教育需要专业的教师团队来支撑,但目前许多学校面临教师短缺、专业水平不高的问题,这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有效应对学生的个别需求,影响了教学效果。此外,特殊教育学校的生活适应教育还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设施来支持,如康复训练设备、生活模拟场景等。但是目前许多学校面临资源短缺、设施落后的问题,限制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综上所述,特殊教育学校生活适应教育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仍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加强特殊教育资源的投入和师资力量的培养,完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提高特殊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发展能力。

二、提升特殊教育学校生活适应课有效性的策略

(一)课程内容情境化,设计模块化

生活适应课程的内容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情境化的设计,让学生在模拟或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学习并掌握生活技能。同时,将课程内容模块化,便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和能力水平进行灵活调整。在生活适应教材中,有许多与生活场景密切相关的内容,如“整理书包”、“安全过马路”等。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设计成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例如,在教授“整理书包”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模拟的“上学前准备”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学习如何整理书包、检查学习用品等。教师还可以根据生活适应教材的编排,将课程内容划分为不同的模块,如个人卫生模块、家庭生活模块、学校生活模块等。每个模块下再细分出具体的小课题,如个人卫生模块下的“洗手”、“刷牙”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学习进度,灵活选择和调整模块内容,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水平上得到提升。比如,在教授学生“安全过马路”时,教师不仅可以通过情境化教学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学习交通规则,还可以将这一内容融入到“学校生活”模块中,结合学生每天上下学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同时,教师还可以将“认识交通标志”等小课题作为拓展内容,丰富学生的交通安全知识。

(二)教学方法要多样化与个性化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具有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因此,教学方法也应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同时,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定制,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方式上学习。教师要结合生活适应教材的内容,采用直观演示、动手操作、角色扮演、游戏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在教授“制作简单的食物”时,教师可以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了解制作过程,然后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实践;在教授“礼貌用语”时,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际交流中学习和运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学习需求,为每个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例如,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增加一些拓展性的学习内容;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则更注重基础技能的巩固和提升。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及时调整学习计划,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上学习。以教授“认识时间”为例,教师可以采用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直观的时钟模型让学生认识时针和分针,可以了解时间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设置时间,还可以加深对时间的理解和记忆。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为每个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增加一些如“计算时间差”等拓展性的学习内容;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则更注重基础技能的巩固,如“认识整点和半点”等。

(三)促进家校合作深度化与社区资源的整合利用

家校合作是特殊教育学校生活适应课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深度化的家校合作,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期望,为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同时,整合利用社区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实践机会。建立定期的家校沟通机制,如家长会、家访等,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和需求。学校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活动,如亲子活动、家长开放日等,增进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理解和支持。通过家校合作,共同为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制定计划,提供资源支持。学校还要与社区建立合作关系,利用社区的资源为学生的生活适应课程提供支持。例如,组织学生参观社区内的公共设施,如图书馆、博物馆等,让学生了解社区的功能和设施;邀请社区内的专业人士为学生开展讲座或实践活动,如邀请消防员为学生讲解消防安全知识等。

三、结语

总而言之,提升特殊教育学校生活适应课有效性,是一个需要学校、家庭及社会多方参与的系统性工程。让我们共同努力,为特殊教育更灿烂的未来尽一份绵薄之力,让每个特殊儿童在关爱和关爱中健康地发展,并展现他们的风采。 

参考文献

[1]冯文玉.特殊教育生活适应课教学有效性探究[J].吉林教育,2022,(12):73.

[2]张桂鑫.特殊教育学校生活适应课作业设计初探[J].新智慧,2022,(14):76-7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