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分小组进行的数学合作教学模式,所以学生在学习中应该具有更高的学习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这种模式能够让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明确分工,通过讨论和交流让学生互相帮助,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学习和进步。小组合作学习还能使初中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不断激发了学生学习反思的动力。为此,在具体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师要注重小组合作教学组织模式的运用,以此促进学生的合作探讨,逐渐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一、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现状
(一)学生的合作兴趣不高
在初中数学教育中,虽然教师采用了一种新型的小组学习方法,但却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1]。调查显示,初中数学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时,发言的多为成绩较好的学生,而普通学生则多为观察者,很少能有效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此外,更多的初中生在小组只能被动地参与合作学习教学活动,很少数能在空闲时间自觉主动地实现合作学习。在这样的小组合作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被调动,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不佳。
(二)形式化问题严重
根据实际调查,教师在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活动学习时简单地张贴任务和问题的情况更为普遍。这种单纯的问答方式,不太能让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由于缺乏资源共享的措施,缺乏合作研究和讨论的能力,并且他们中的大多数学生只关心教学结果,而不能有效地理解合作学习的本质和内容。这导致了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无法发挥,导致教学质量下降[1]。
二、小组合作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设计合作任务,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运用小组合作方式进行数学知识的传授时,必须注重对教学小组合作内容的编排和设计,以使各小组的学生主动地按照自己的知识接受程度来进行相关的合作工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小组合作教学的真正意义[2]。
例如,在“概率”相关教学时,一节课两个组的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意见不一致,互相争辩,小组其他成员调解不成,整个小组就不能顺利完成任务,被教师口头批评。对此,学生必须认清集体存在的价值,正确认识集体责任,正确处理与群体成员的关系,以个人的进步推动集体进步,集体也能推动个人的进步。教师要引导学生要建立团队意识,要使团队成员取得共同的进步,团队成员必须相互配合。通过这种学习模式,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让他们在组员的协助下,不断地累积自己的学习经验,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自主权,达到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水平的目的。
(二)进行科学分组,优化组合
教师要思考怎样发掘每位同学的潜力,才能更好地在团队协作中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优势,关键在于如何组建一个优秀的学习小组[3]。合作学习模式一般要求教师要根据本班的具体条件进行适当组织,而在合理组织团队的时候要特别留意:(1)科学地安排小组成员。每个组的学生数量最好控制在4—6个,整个班级可以分成5至8个小组,也可以视学生的具体状况而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比较困难的问题可以在团队中进行探讨,而比较小的问题可以在小组内再分配小组探讨。这彰显了团队中每位同学的风貌,让他们都有参与展示和交流的权利,以此促进了小组学习的整体发展。(2)仔细安排小组成员。学生之间的选择和搭配不能被教师的主观思维所左右,也不能任由他们随意、自主地进行组队。在安排小组时,教师应坚持“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基本原理,结合学业表现、个人素质、个性爱好等因素进行分类,努力使小组里的高、中、低水平同学均衡地排列,让他们在学业上相互协助。如此,各团体之间的能力发展均衡,才能创造一个平等的小组竞争氛围,并逐渐稳固和提高每个人的竞争力。(3)适当地进行小组之间的调整。每一组的人都可以按照他们的配合程度来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此充分利用合作的优势,使每个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4)细化小组内部成员的责任。一旦成立了小组,则每一小组都要选出自己的队长、两位记录官以及一位评委,还可以每个学生轮流担任,让他们在承担责任时不断激励自己和提升自己。在这样的模式下,优秀学生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中等水平的学生也能取得进步,成绩差的学生也会受到启发和协助,才能让优质的资源真正实现共享,让所有人都能收获成功的果实。
(三)进行小组合作的创新评价
在小组合作环节中,要充分利用数学教师的领导力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取多种评估方法进行小组合作结果评估,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小组合作的成果得以展现。首先是要充分利用数学教师的评估功能,在评估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式和参与程度的同时,也要注意学生倾听、交流和协作的能力,对成绩突出的团体和个人予以表扬,树立其学习的榜样。同时,初中数学教师也应提倡学生进行自我评估,指导他们对自己的团队协作环节行为进行有效的自我认知和评价,从而使他们对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有更好的认识。此外,在合作学习实践中,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团队协作,并且发现其他团队协作成员的优点与不足,并对此进行对比与剖析,使自己得到不断的改进[4]。
(四)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建设小组合作的思维基础
初中数学的知识结构相较于以往来说,是更加深入且复杂抽象的,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进行深入的探索思考,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加深学生对知识迁移和拓展的方向,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才能有效地进行思维探索,才能为学习小组的构建提供思维基础支持[5]。
举例来说,在学习“统计”相关时,首先,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同学们,商场里有不同种类的饮料,您知道哪种饮料卖得最好吗?”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调查,可以利用学校附近或家附近的商场,以小组调查和研究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答案。这样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还开拓了思维能力,让学生印象深刻,为小组合作提供了思维基础。
结语:
总之,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应用到数学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还可以保证其学习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正确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并在今后的实践中寻找更加有效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方法,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这样才能提升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促使初中生以后阶段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长芳.发挥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优势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中华少年.科学家,2019,2(22):269.
[2]郑志迈.基于合作学习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数学大世界(初中一二年级版),2019.
[3]马琳:自主合作学习模式中合理评价机制的重要性[J].现代交际,2019(24).
[4]图尔柯孜·托兰, 帕提姑丽·努尔麦麦提.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C]// 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重庆会场)论文集. 2020.
[5]张灵芝.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J]. 小品文选刊:下, 2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