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College students are a vital human resource for the country's future development and an important reserve force in the national talent strategy. They are also an inexhaustible driving force for the prosperity of the nation. As mentors and close friends guiding college students' growth and success, counselors have become the main force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t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of rapidly developing new media technology. The strength of thei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eadership directly affects the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This article systematically explores how counselors can build a comprehensive nurturing system through political guidance and ideological shaping, work methods and educational outcomes, as well as humanistic care and emotional communication, from three dimensions: height, intensity, and warmth. The aim is to provide practical pathways for cultivating all-round socialist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who excel morally, intellectually, physically, aesthetically, and labor-wise.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高校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辅导员与学生交流紧密,可以充分知晓学生的思想变化、学习生活情况和心理诉求,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方面具备独特优势。因此,探讨新时代高校辅导员以“高度·力度·温度”推进思政育人实践,对提高高校思政教育质量、培养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一、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政育人的“高度”:政治引领与思想塑造
(一)“高度”的内涵与重要性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政育人工作的高度水平,反映在精确把握政治方向和深刻的思想指引上,辅导员充当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要依靠坚定的立场与敏锐的洞察力,将党的理论与方针政策融入教育体系,这要求其透彻理解先进理论,并运用其充实学生心智,扶持他们树立恰当的政治观与价值观。处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各类思潮交汇碰撞,学生容易受到错误思想的干扰,辅导员抬高思政育人高度,可助力学生辨别是非,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为其成长筑牢思想基石,保证其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时方向的正确性[2]。辅导员还需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精神,引导其去思考社会、人生的难题,造就自主的思想体系,助力学生从更高层面体悟人生价值,唤起其对责任与使命的认知,成长为堪当大任的“四有”接班人。
(二)提升“高度”的路径与策略
做好理论学习是提升高校辅导员思政育人高度的要诀,辅导员要积极投身政治理论培训,全面学习党的历史、理论以及方针政策,抬高政治理论层级,在和学生对话的时候,更贴切地解读马克思主义原理,辅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及方法论,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之类的多元教学手段,把理论现实化,如在讲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热点问题进行案例剖析,也能借助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平台拓展教学渠道[3]。组织实践活动同样必不可少,就像重庆大学辅导员组织学生到红岩革命纪念馆进行红色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体悟革命先辈精神,随后开展社会层面调研,组织学生去到重庆周边乡村里,利用访谈和问卷知晓现状并建言献策,加强了学生对政策的理解程度及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三)“高度”在思政育人中的实践案例分析
东南大学辅导员团队围绕“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周全策划并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辅导员按照学校“三全育人”理念,制订细致方案,明确活动要达成的目的、行程走向与学习任务,并组织学生借助线上课程、开展文献阅读,预先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等红色景点的历史背景。学生们在井冈山游览革命博物馆、黄洋界哨口等地点,在讲解员讲解的时候,听取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感受革命斗争的不易,在南昌八一起义相关纪念馆,学生们观看文物、图片及影像资料,深刻把握南昌起义的重大意义及党付出的巨大牺牲,参观事宜结束后,辅导员组织了小组讨论以及主题演讲,同学们积极分享自己的感悟,表示要以革命先辈为效仿的榜样,夯实理想信念[4]。
二、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政育人的“力度”:工作方法与教育实效
(一)“力度”的内涵与体现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实施思政育人的力度,突出体现在执行力、影响力与教育成果三方面,辅导员需严格把思政育人要求落到实处,把思政教育深度纳入学生日常管理体系,从精心策划主题班会、团日活动,保障活动成效,到及时转达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与校规校纪,保证学生精准领会,全面夯实育人根基[5]。辅导员还需借助创新的教育手段,用鲜活事例、充满感染力的表述和多样教学手段,将抽象理论具体化,唤起学生的学习热忱;并把自身坚定信念、高尚品德与积极态度当作榜样,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进步,能让学生主动去遵守法规校规,积极投身社会实际实践与志愿行动,切实将理论转变为服务社会的实践行动。
(二)增强力度的方法与手段
构建完备的工作机制是思政育人有序开展的核心支撑,高校应把思政育人目标及计划嵌入整体规划里,构建考核评定体系,按周期评估辅导员工作成效;且健全各类规章制度,清晰界定工作责任与流程,为育人工作加固制度根基[6]。新媒体技术已成为大学生信息交互的主要平台,辅导员应熟练运用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制作高质量内容吸引学生加入,并且借助线上互动迅速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如中国传媒大学创设出的“思政微课堂”短视频,以鲜活模式解析政策,极大增进思政教育影响力。同时,加强与专业课教师的协同合作是强化育人合力的重要途径,辅导员与专业课老师需形成联动机制,共同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内容,如将行业责任、爱国精神融进教学里,实现思政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三)力度在思政育人中的实践案例分析
湖南大学辅导员团队察觉到传统思政教育在传播效能上的缺陷,主动开辟新媒体育人新途径,以“湖大青年”微信公众号和“麓山思政说”抖音平台为依托,建立起多维度思政传播矩阵:公众号搭建起“每日一思”栏目,将时事热点当作切入点,解读思政故事和经典名言,且会按周期推送党的理论及社会热点深度文章;抖音向大众推出《红色岳麓》系列短视频,用幽默的话语、精美的画面来讲湖湘红色故事[7]。同时,公众号发起“青年说思政”话题讨论,推动学生分享看法;抖音开展“云端思政课”线上直播活动,邀请专家校友分享经验、当场解惑,这种创新互动活动增进学生对思政知识的领悟,提高社会责任感程度,辅导员也凭借平台数据的分析,精准掌控学生思想动态,为个性化育人提供支撑力量。
三、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政育人的“温度”:人文关怀与情感沟通
(一)温度的内涵与价值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的育人温度,侧重于对学生开展人文关怀与情感投入,辅导员要从学生视角去考量,把握他们内心的世界,聚焦学生的个性化要求,尊重个体的多样差异,凭真诚态度与学生构建情感纽带,在平常交流中送上温暖与关爱,这种温度破除了师生间的传统隔阂,让学生更主动道出想法、分享困扰,搭建起深厚的信任桥梁,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易被学生认可、接纳[8]。友好的师生交流营造出积极育人情境,为学生的成长打造有利环境,从引领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审视,育人的温度对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意义重大,面对学习上的压力、人际方面的困扰时,辅导员迅速给出的情感支持及心理疏导,助力学生勇敢面对困境;人文关怀还可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夯实其成长的信心,培养社会责任感以及团队合作素养,给学生未来的进步筑牢可靠根基。
(二)传递温度的方式与举措
关注并解决学生实际困难是传递育人温度的重要方式[9]。辅导员主动关注学生在经济、学业、生活等方面的难题,如为经济困难生申请资助、协调勤工俭学岗位,为学业困难生对接教师指导、组织学习互助小组,助力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如针对大学生常见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华东师范大学辅导员李老师凭借心理学专业知识与技巧,通过谈心谈话及时发现问题,结合心理健康讲座、拓展活动等,帮助学生掌握调适方法,此前,李老师通过耐心疏导,帮助因失恋陷入情绪低谷的学生走出心理阴影[10]。同时,辅导员结合学生兴趣与专业,策划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交流平台,如中国人民大学辅导员团队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实践,带领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并开展红色主题演讲比赛,使学生们在活动中深化了爱国情怀、提升了班级凝聚力。
(三)温度在思政育人中的实践案例分析
华中科技大学辅导员祝老师发现来自偏远农村、家庭经济窘迫且因不适应大学生活有了自卑心理的小吴后,即刻开展帮扶事宜,她带着真诚耐心与小吴谈心,使小吴觉察到温暖,并替他申请国家助学金、学校所设的困难补助,继而帮他联系图书馆的勤工俭学岗位,消除其经济困扰。在心理和社交维度,祝老师定期同小吴进行交流,关心其当下情绪,鼓励他加入社团开展的志愿活动,延展社交范畴,并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对话,帮小吴制定学习计划,组织同学对其进行学业辅导,历经祝老师贴心的关怀与扶持,小吴面临的经济压力降低了,心态愈发积极开朗,性格愈发自信又开朗,学习成绩明显进步,小吴积极加入各类活动行列,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完成了从迷茫自卑到出色进取的转变,反映了辅导员思政育人的成效及温度[11]。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高度·力度·温度”内涵进行了深入挖掘,表明“高度”是思政育人的方向指引,“力度”是实现育人目标的有力后盾,“温度”是推动学生全面性发展的关键要素,各院校辅导员应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采用多样教学办法引导学生掌握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还可组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感与使命感,并设立完备的工作机制,采用新媒体技术扩大思政教育渠道。本文按照实际案例展开剖析,证实了运用“高度·力度·温度”开展思政育人工作的有效性与可行性,为高校思政育人进程提质增效。
参考文献
[1]张雯怡,王鑫,沈漫.增强高校辅导员思政引领力的三重向度[J].思想理论教育,2025,(02):99-105.
[2]卢倩.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提升研究[J].大学,2024,(33):31-34.
[3]刘超.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J].时代报告,2024,(10):112-114.
[4]刘康平,史献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高校辅导员美育浸润行动路径研究[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24,(04):4-10.
[5]李风光.浅析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吉林教育,2024,(23):92-96.
[6]雷越.新时代视域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吉林教育,2023,(29):94-96.
[7]姚早霞.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探析[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02):122-124.
[8]李佳静,潘雁钦,陈伟鹏,等.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思考[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21):184-186.
[9]孙栋青.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微思政”育人模式探索[J].才智,2022,(29):120-123.
[10]李想.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才智,2022,(19):127-129.
[11]史卓然.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的育人使命[J].教师,2020,(1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