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背景下老旧工业区改造的绿色技术集成策略
岳康 任建尧 李奕旺
1.重庆市垫江县白家乡湖滨村1组 408319;2.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崧厦镇严巷头村437号 12365;3.南宁市青秀区星湖路39号 广西南宁 530022

复制成功

摘要:

在城市更新背景下,老旧工业区的改造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探讨了绿色技术集成策略在老旧工业区改造中的应用路径及其重要性。通过引入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结合资源循环利用与生态修复措施,实现老旧工业区的高效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本文还分析了绿色技术集成面临的问题与应对策略,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验证,为老旧工业区的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关键词: 城市更新老旧工业区绿色技术集成可持续发展生态修复
DOI: 10.12428/zgjz2025.08.110
基金资助:

1. 引言

在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老旧工业区的改造已成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与产业结构的调整,许多老工业区逐渐被废弃或闲置,其存在不仅影响城市景观,还可能带来一系列环境与安全隐患[1]。因此,对老旧工业区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造,不仅有助于提升城市空间利用效率,还能有效缓解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2]。在此过程中,绿色技术集成策略作为一种创新手段,能够将多种环保技术有机结合,为老旧工业区的改造提供全方位支持。通过引入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结合资源循环利用与生态修复措施,可以实现老旧工业区的高效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本研究旨在探讨绿色技术集成策略在老旧工业区改造中的应用路径及其重要性,以期为相关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2. 老旧工业区特点与现状

2.1 建筑老化问题

老旧工业区的建筑通常建于较早时期,其结构设计和建筑材料已难以满足现代使用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建筑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老化现象,如墙体开裂、地基沉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使用安全与功能发挥[1]。此外,内部设施也因长期服役而陈旧不堪,例如电力系统和排水管网等,亟需更新改造以提升其可靠性和效率[6]。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限制了工业区的发展潜力,还对周边环境造成了潜在威胁。

2.2 环境污染状况

长期工业生产活动导致老旧工业区积累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其中土壤、水体和大气污染尤为突出。在土壤方面,重金属和其他有害物质的沉积使得土地无法直接用于其他用途;水污染则表现为工业废水的排放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双重影响,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8]。同时,大气中的污染物如颗粒物和有害气体浓度超标,不仅危害居民健康,也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了深远影响[12]。因此,在改造过程中必须优先解决这些环境污染问题,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2.3 产业低端困境

当前大多数老旧工业区仍以传统低端产业为主导,这类产业普遍存在技术水平低、附加值不高以及资源消耗大的特点,导致其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4]。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新兴产业的崛起,这些传统产业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亟待通过转型升级来提升自身竞争力[9]。然而,由于缺乏技术创新能力和资金支持,许多工业区在转型过程中遭遇重重困难,这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

3. 绿色技术集成策略 - 能源利用

3.1 太阳能技术应用

在老旧工业区的改造中,太阳能技术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具有显著的环保与经济效益。通过在建筑屋顶及空地上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可以有效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区内提供绿色电力支持。例如,在怀柔金隅兴发科技园项目中,太阳能光伏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园区建筑表面,不仅减少了对外部电网的依赖,还显著降低了碳排放量[5]。此外,太阳能技术的应用还能够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特别是在光照资源丰富的地区,其潜力更为突出[7]。这种技术的集成不仅符合“双碳”目标下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也为其他老旧工业区的能源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3.2 风能资源开发

风能作为另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在适宜区域设置风力发电装置,能够进一步补充老旧工业区的能源供应,从而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旧洗涤剂厂和制锁厂的改造案例表明,通过在区域内合理布局风力发电设备,可以有效利用当地的风能资源,实现能源的多元化供应[7]。此外,风能技术的应用还具有较高的环境友好性,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需综合考虑区域气候条件、地形地貌以及设备选型等因素,以确保风能资源开发的经济性和可行性。通过科学规划与技术创新,风能技术有望成为老旧工业区绿色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4. 绿色技术集成策略 - 资源循环利用

4.1 雨水收集系统

在城市更新背景下,老旧工业区的改造需要充分考虑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雨水收集系统作为一种有效的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能够通过收集、储存和净化雨水,为绿化灌溉、道路清洗等提供可再生水源,从而减少对传统水资源的依赖[8]。具体而言,雨水收集系统通常包括雨水收集装置、输送管道、储存设施以及净化设备。通过构建完善的雨水收集网络,不仅可以缓解城市排水压力,还能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此外,雨水收集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应结合区域气候条件和降雨特征,以确保其高效性和经济性。例如,在降雨量较大的地区,可通过优化储存设施容量和净化工艺,提升系统的运行效率;而在干旱地区,则需注重雨水的高效收集与节水型利用模式的设计[8]。因此,雨水收集系统的应用不仅有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还能为老旧工业区的生态修复和绿色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4.2 废弃物回收再利用

废弃物的分类回收与资源化利用是绿色技术集成策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老旧工业区改造过程中,工业废弃物和建筑垃圾的处理显得尤为关键。通过对这些废弃物进行科学分类和高效回收,可以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同时实现资源的再利用[4][11]。例如,工业废弃物中的金属、塑料等可回收材料可以通过加工处理重新进入生产链条,而建筑垃圾则可以通过破碎、筛分等工艺转化为再生骨料,用于道路铺设或建筑材料生产。此外,绿色生态发展模式强调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从而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4]。与此同时,旧工业建筑的绿色化改造设计也提供了废弃物利用的新思路,例如将废旧工业元素保留并融入新的建筑设计中,既保留了工业遗产的文化价值,又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11]。因此,废弃物回收再利用不仅是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更是实现老旧工业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5. 绿色技术集成策略 - 生态环境保护

5.1 生态修复技术

在老旧工业区改造中,生态修复技术是恢复区域生态功能的关键手段。针对长期工业生产导致的土壤、水体污染问题,可采用生物、物理和化学方法进行综合治理。例如,对于污染土壤,可通过生物修复技术利用微生物降解污染物,或采用物理方法如土壤置换、隔离等手段去除有害物质,同时结合化学修复技术调整土壤pH值和养分结构,以实现土壤品质的还原与提升[8]。对于水体污染,则可通过构建雨水收集系统与水体净化系统,利用过滤、沉淀、净化等步骤改善水质,使其达到可饮用的生活用水标准,从而实现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与节约[12]。这些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恢复区域的自然生态功能,还为后续绿色景观的打造奠定了坚实基础。

5.2 绿色景观打造

绿色景观的打造是提升老旧工业区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种植本土植物、建设生态廊道等方式,可以有效改善区域微气候并增强生物多样性。例如,在工业遗产区改造中,可充分利用原有植被资源,对古树、绿植进行组团式分区,形成景观点,并通过环形路串联各景点,构建统一的绿化体系[7]。此外,结合生态修复技术,可在区域内合理布局风塔、风轮等设施,提升空气流通性,进一步优化空气质量[8]。在更大范围内,可通过建设生态廊道连接周边自然景观,形成连续的生态网络,从而提升整体生态环境质量。这种绿色景观的打造不仅美化了区域环境,还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空间,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9]

6. 绿色技术集成面临的问题与应对

6.1 技术兼容性问题

在老旧工业区改造中,不同绿色技术之间的兼容性问题是不可忽视的挑战。例如,能源系统与生态修复技术可能存在冲突,太阳能光伏板的安装可能改变建筑表面温度,进而影响生态修复过程中植物的生长环境[10]。此外,风力发电装置的运行可能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噪声污染,干扰生态修复的效果。为解决这一问题,需通过多学科协作,制定综合技术方案,确保各项技术在实施过程中相互协调。同时,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各类绿色技术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与动态调整,以实现技术间的有机融合[10]

6.2 成本控制难题

绿色技术集成的初期投资和运营成本较高,成为制约其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太阳能光伏板、风力发电装置等能源设备的采购与安装费用高昂;另一方面,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系统的建设与运行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4]。此外,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往往需要长期投入,进一步增加了成本压力[13]。为应对这一难题,可通过政府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手段降低企业负担,同时引入社会资本,采用公私合营(PPP)模式分摊成本。此外,优化技术方案,选择性价比高的绿色技术,也是控制成本的有效途径[4][13]

6.3 后期维护管理挑战

绿色技术的后期维护管理复杂且专业性强,对人员素质和管理机制提出了较高要求。例如,太阳能光伏板需定期清洗与检查,以确保发电效率;雨水收集系统需及时清理,防止堵塞影响使用效果[13]。此外,废弃物回收再利用设备的运行维护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操作,一旦管理不善,可能导致设备故障或资源浪费。为加强后期维护管理,应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培养专业化的维护团队,同时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明确各方责任与义务。通过引入智能化运维平台,实现对绿色技术运行状态的远程监控与故障预警,提高维护管理的效率与质量[13]

7. 实际案例分析

7.1 成功案例分析

在城市更新背景下,老旧工业区的绿色技术集成策略已通过多个典型案例得到了验证。以济南钢铁焦化厂为例,该厂区通过绿色化改造实现了从废弃工业区到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的转变。项目团队针对厂区空间布局杂乱、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建筑热工性能差等问题,采用了规划布局优化、生态环境提升和现存建筑改造等技术手段。具体而言,通过整合现有资源,优化厂区功能分区,并引入太阳能光伏系统和雨水收集设施,显著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和资源循环利用率[1]。此外,怀柔金隅兴发科技园项目则通过“绿色低碳”“数字化”“智慧园区”等关键词串联,运用高性能围护结构技术和高效冷源系统,打造了符合国家绿色建筑及低碳园区标准的智慧科技园区。这些成功案例表明,绿色技术集成策略不仅能够有效改善老旧工业区的生态环境,还能为其注入新的经济活力,为其他类似项目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5]

7.2 失败案例反思

然而,并非所有老旧工业区的绿色技术集成实践都能取得成功。某些项目因技术兼容性问题、成本控制不当或后期维护管理不足而未能达到预期效果。例如,在某旧工业区更新改造项目中,由于未能充分考虑不同绿色技术之间的协调性,导致能源系统与生态修复技术之间产生冲突,进而影响了整体改造效果[2]。此外,部分项目因初期投资过大且缺乏有效的成本控制策略,使得运营成本居高不下,最终难以持续。这些失败案例揭示了绿色技术集成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包括技术选择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成本控制的精细化管理以及后期维护机制的完善性。未来,应从中吸取教训,加强前期规划与评估,确保绿色技术集成策略的顺利实施并发挥长期效益。

8. 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8.1 与智能技术融合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绿色技术与物联网、大数据等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成为未来老旧工业区改造的重要趋势。通过构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可以实现对能源消耗、碳排放等数据的实时监测与管理,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运营效率[5]。此外,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能够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为绿色技术集成策略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推动智慧园区的建设与发展[13]。这种智能化管理与运营模式不仅有助于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还能显著提升园区的整体竞争力,为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工业区改造注入新的活力。

8.2 创新技术应用

未来,随着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的不断推进,一系列新型绿色技术有望在老旧工业区改造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新型材料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建筑的节能性能与耐久性,同时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10]。此外,生态修复领域的生物技术创新可能为污染土壤和水体的治理提供更高效、更环保的解决方案。这些创新技术不仅能够满足老旧工业区改造的需求,还将推动绿色技术集成策略向更高水平发展,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崔艳秋;蒋山;刘媛.城市老工业区绿色化改造策略研究——以济南钢铁焦化厂为例[J].建筑节能(中英文),2021,49(7):121-126.

[2]李勤;刘怡君;崔净雅;陈宗浩.韧性理念下旧工业区更新改造优先级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24,24(7):2849-2859.

[3]张杰;刘伯英;霍晓卫;刘岩;解扬;胡建新;张国伟;潘鹏;孟璠磊;李婷;徐慧君;张冰冰;张飏;陈拓;张弓.基于遗产保护的老旧工业区可持续更新理论及关键技术和工程应用[J].建设科技,2023,(11):41-43.

[4]马越.城市更新背景下产业园发展模式解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4,(2):23-25.

[5]刘家豪;姜苏洋.城市更新视角下的工业遗产再利用研究——以怀柔金隅兴发科技园项目为例[J].城市情报,2023,(12):37-39.

[6]韩承志.绿色节能理念下的旧工业建筑改造策略[J].城市建筑,2020,17(20):104-105.

[7]刘思羽;唐建.老城工业遗产区转型文化创意园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23,45(1):24-27.

[8]姜天成.城市RBD视角下旧工业区改造策略研究[J].科技风,2023,(26):90-92.

[9]凌琳.大城市老工业区有机更新策略研究——以青岛市胶州湾碱厂片区为例[J].城市建筑,2023,20(15):51-54.

[10]闫文周;叶方芳;张扬.生态安全约束下旧工业区绿色再生影响因素研究[J].工程经济,2021,31(12):57-59.

[11]毕晓莉;徐杨杨;张顺尧.旧工业建筑绿色化改造设计探析——以兰州市木器厂装配车间为例[J].建筑节能,2020,48(1):115-121.

[12]许正得.城市更新背景下的旧城改造与建筑工程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现代物业(中旬刊),2023,(12):44-46.

[13]黄倩;耿宏兵.绿色城市更新规划方法及管控策略建构思考[J].建设科技,2021,(6):16-21.

[14]鄢涛;叶青;郭永聪;郑剑娇;罗霄;何龙斌.既有城市工业区绿色更新多案例研究[J].建设科技,2019,0(15):44-49.

[15]吴晓;吉倩妘;周晓穗;钱辰丽.从旧工业区到生态型城镇:瑞典城市更新的绿色路径初探——以Bo01欧洲住宅展览会、哈默比湖城和皇家海港为例[J].世界建筑,2021,(3):101-107.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ISSN:3079-9155 (Online)
ISSN:3008-0053 (Print)
所属期次: 2025.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为你推荐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