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导航电子地图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因此,保证导航电子地图数据的现实性,对于保障社会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意义。众源更新是基于网络的众源数据更新模式,能够有效减少数据冗余,提高数据现实性。然而,众源更新中的时空数据生产和更新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这对时空数据生产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时空数据合规约束概述
导航电子地图时空数据涵盖 “空间坐标、属性信息、时间戳” 三大核心要素,其合规性需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与行业标准,同时满足数据质量与安全要求。本节从法规约束、质量约束、安全约束三个维度,系统梳理时空数据合规的核心要求。
1.1 法规约束:国家安全与公共利益的底线
我国针对测绘地理信息与导航电子地图制定了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了时空数据生产、更新、使用的合规边界,核心法规要求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地理信息法》:明确规定 “测绘成果不得泄露国家秘密,不得危害国家安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要求导航电子地图必须采用国家统一的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禁止使用未经批准的坐标系(如 WGS-84 坐标系直接用于公开地图);同时,对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政府机关、重要基础设施等涉密地理信息,需按照规定进行脱敏处理(如坐标偏移、信息隐去),不得精准标注。
《地图管理条例》:细化了地图数据的合规要求,例如 “地图内容表示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表示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内容,不得表示涉及国家秘密的内容”;针对众源地图数据,要求 “地图编制单位应当对众源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规性进行审核,不得使用未经审核的众源数据”。
《基础测绘条例》:规范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更新与使用,要求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应当遵循及时、准确、全面的原则,保障数据的现势性”,同时明确 “涉及国家秘密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应当按照保密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管理和使用”。
此外,行业标准如《导航电子地图数据生产规范》(CH/T 1019-2019)、《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现势更新规范》(GB/T 35630-2020)等,进一步明确了时空数据的生产流程、质量指标与合规验证方法,为导航电子地图众源更新提供了技术层面的合规依据。
1.2 质量约束:数据准确性与现势性的核心
导航电子地图时空数据的质量直接影响用户体验与应用安全,其合规性需满足 “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现势性” 四大质量指标:
准确性:包括空间位置准确性与属性信息准确性。空间位置误差需符合行业标准,例如道路中心线坐标误差不得超过 5 米(城市区域)、10 米(乡村区域);属性信息(如道路名称、限速、POI 类别)需与实际情况一致,错误率不得超过 1%。
完整性:众源更新数据需覆盖应更新的地理要素,不得遗漏关键信息。例如,道路新建、改道后,需同步更新道路中心线、车道数、交通标志等关联数据;POI 新增或变更后,需完整采集名称、地址、联系方式、营业时间等属性。
一致性:时空数据的 “空间 - 属性 - 时间” 维度需保持一致。例如,某道路在 2024 年 3 月完成拓宽,其空间范围(车道数从 2 车道变为 4 车道)、属性信息(限速从 60km/h 变为 80km/h)、时间戳(更新时间标注为 2024 年 3 月)需同步更新,避免出现 “空间与属性不匹配”“时间戳滞后” 等问题。
现势性:数据更新时间与地理要素实际变化时间的间隔需符合要求。例如,城市道路变化需在 15 天内完成更新,重大交通设施(如桥梁、隧道)变化需在 7 天内完成更新,确保导航信息与实际路况一致。
1.3 安全约束:数据防泄露与防篡改的保障
众源更新模式下,时空数据从采集到入库需经过多环节、多用户流转,易面临数据泄露、篡改、恶意攻击等安全风险,合规性审查需满足以下安全约束:
数据传输安全:众源数据采集终端(如手机 APP)与后台服务器之间的传输需采用加密协议(如 HTTPS、SSL/TLS),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或篡改;
数据存储安全:涉密数据(如未脱敏的基础地理信息)需采用加密存储(如 AES-256 加密算法),非涉密数据需进行访问权限控制,禁止未授权用户查看或修改;
身份认证安全:众源数据上传者、编辑者、审核者需进行严格身份认证(如 “账号密码 + 短信验证码 + 人脸识别” 三重认证),防止非法用户进入系统;
操作日志安全:全流程操作日志(如数据上传时间、编辑内容、审核结果)需实时记录并不可篡改,便于后续责任追溯与合规审计。
二、导航电子地图资源更新的现状分析
在导航电子地图众源更新的生产模式下,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的数据生产:一是基于互联网地图服务(如 Google Earth、百度地图等),利用已有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互联网地图数据进行更新;二是基于众源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更新,例如通过百度众源(中国地图、全国三维地形图、全国二次地名普查成果、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等)进行更新。基于众源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更新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主要是使用网络发布,更新的信息量大;(2)数据来源单一,更新效率较低;(3)生产成本较高,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4)涉及到空间关系变化的数据较多。
三、权限管理在时空数据更新中的应用
3.1 权限管理的定义
权限管理是指通过对组织结构和用户(权限)关系进行分析,制定合理的安全策略,以防止和限制非法用户、非法操作,以及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权限管理可以分为用户权限管理和组权限管理。其中,用户权限管理是对系统内用户所拥有的数据的访问进行控制;组权限管理则是通过对系统中各个组(部门)之间的数据访问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对系统数据的统一管理。在导航电子地图生产中,权限管理主要针对在某一时间段内具有特定操作能力的用户群体,如技术人员、质量检查人员等。
3.2 权限管理在时空数据更新中的重要性
权限管理是通过对用户的角色定义来实现,它可以明确用户的使用权限和使用范围,通过对角色的定义可以实现对用户访问空间数据的操作进行有效的控制。权限管理是一种技术手段,它通过对数据和文档的分类管理、分级管理,实现对不同级别的用户在访问和处理数据时进行相应的限制,以确保信息系统安全运行。权限管理是一种管理手段,通过权限管理可以实现对用户访问权限的控制,使数据具有更强的安全性。权限管理是一种信息安全技术,通过对用户身份的严格认证、授权,可以有效防止非法用户越权访问数据。
3.3 权限管理的实现手段
依据权限等级及权限级别对空间数据的不同操作进行权限的设置,结合地理要素的不同属性,设计符合属性特征和管理规则的权限数据模型,实现空间数据在各用户间的授权与访问控制。利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模型进行用户、角色、资源等一系列关系的建模,将地理要素管理中的各类数据元素进行逻辑划分,根据角色属性对应相应的访问权限,并建立相应的访问控制规则。为实现对空间数据操作人员的管理,结合地理要素管理规则,设计符合地理要素管理规则的权限数据模型,实现对空间数据操作人员基于地理要素属性、管理规则和权限范围进行管理。
四、责任划分在导航电子地图资源更新中的应用
4.1 责任划分的概念
地图众源更新是指由多个来源的地图数据经过编辑处理后,形成统一的地图数据产品,其生产过程包括采集、编辑、处理和生产四个环节。在地图资源更新中,针对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明确其相应的责任主体和工作流程。地图资源更新过程中,责任主体通常由项目负责人、生产技术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组成。其中,生产技术人员负责编制生产作业计划和作业流程;质量管理人员负责对地图众源更新过程中的成果质量进行检查、评定;而作业负责人则是在地图众源更新过程中的具体工作落实者,包括编制作业计划、制定技术方案、实施作业、组织质量检查和成果验收等。
4.2 责任划分在导航电子地图资源更新中的重要性
(1)责任划分是导航电子地图众源更新中的基础工作,是保证众源更新内容与方法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现势更新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基础,同时也是保证数据生产质量的前提。(2)责任划分能够保证数据生产的准确性、时效性。在众源更新的过程中,数据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数据生产结果,而数据质量的好坏又与数据生产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息息相关,如果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那么将直接影响整个过程。
4.3 责任划分的实现策略
责任划分的实现策略可根据不同的生产流程,针对不同的资源数据和生产技术进行。如在对数据进行检查时,根据检查结果确定相应的责任划分,对未检查出问题的众源,一般不追究其责任;对于未检查出问题、但生产中有违反法规和操作规程行为的众源,根据其违规行为和违规事实,追究相应人员责任;对于已经被检查出问题、但无违规行为的众源,在符合法规和操作规程前提下,可以不追究其责任。在对生产技术进行检查时,可根据检查结果确定相应的责任划分。具体而言,可以根据众源数据更新过程中的具体情况而定。
五、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
5.1 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5.1.1 新型敏感目标识别难度大
随着军事技术与城市建设的发展,新型敏感目标(如隐形军事设施、无人作战基地)不断涌现,现有深度学习模型难以识别,导致涉密信息检测存在盲区;同时,敏感区域边界可能随政策调整而变化,敏感区域数据库更新不及时,易出现 “漏判” 或 “误判”。
5.1.2 众源数据规模激增带来的检测压力
随着众源更新模式的普及,日均众源数据量已从百万级增长至千万级,传统自动化检测技术的算力消耗大(如单条数据涉密检测需消耗 100MB 内存),导致检测延迟(超过 1 小时),难以满足实时更新需求。
5.2 未来发展方向
5.2.1 技术创新:AI 大模型与实时检测
研发地理信息专用 AI 大模型:融合多源数据(卫星影像、街景、文本),训练具备 “理解 - 推理 - 决策” 能力的大模型,实现对新型敏感目标的自动识别与复杂合规问题的智能判定;
边缘计算实时检测:在众源数据采集终端(如手机 APP、车载设备)部署轻量化检测模型,实现数据采集时的实时合规性检测,从源头拦截违规数据,减少后台检测压力。
5.2.2 标准统一:构建行业合规审查规范
推动跨部门标准协同: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牵头,联合交通、军事、保密等部门,制定《导航电子地图众源更新时空数据合规性审查规范》,统一涉密信息判定标准、空间精度阈值、属性要求;
建立合规审查认证体系:推行 “导航电子地图众源更新合规审查机构认证”,对具备合规审查能力的企业或机构进行认证,规范审查流程,提升行业整体合规水平。
结语
本文首先介绍了导航电子地图资源更新中时空数据生产的基本流程,并从法规、技术和生产管理三个方面阐述了时空数据生产中的合规性约束。随后,提出了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模型,并结合地理要素属性和管理规则,设计了符合地理要素管理规则的权限数据模型。最后,在对生产技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责任划分在导航电子地图众源更新中的实现策略。该方法将生产过程中的不同环节责任主体划分到人,明确每个人的具体责任和权限范围,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生产流程和技术,制定不同的责任划分策略,从而保障导航电子地图众源更新过程中时空数据的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侯爱羚.导航一张图项目试生产中3种纠偏方法的研究[J].地理空间信息,2019,17(03):40-42+50+9.
[2]贾继鹏,石婷婷,张亮.高精度导航一张图建设的一体化生产研究[J].地理空间信息,2018,16(02):40-41+47+11.
[3]徐国龙,冯应涛,孙正文.导航电子地图的生产与发展[C]//云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云南新坐标科技有限公司;2017:744-762.
[4]张力.基石稳则大厦稳[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4,(10):76-80.
[5]陈兆暖.导航电子地图数据生产平台升级开发项目评价[D].北京化工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