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可持续管理措施与效益评估——以某生态园区项目为例
王仁理1 赵小马2 续慧3
1.重庆市南岸区海峡路319号2单元8-5 重庆 400060;2.江苏省溧阳市上兴镇余巷村委上陶村52-1号 江苏溧阳 213363;3.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学府街25号 山西原市 030006

复制成功

摘要:

本文以某生态园区项目为例,探讨了绿色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可持续管理措施及其效益评估。通过优化材料采购、使用和回收,实施水资源节约和能源管理,采用扬尘控制、噪音控制及生态保护措施,以及对施工人员进行绿色施工意识培训和技术提升培训,显著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实践证明,这些措施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如成本节约和资源回收收益,还产生了环境和社会效益,如改善空气质量、保护水资源和提升周边社区生活质量。本文为类似项目提供了实践经验与理论参考,有助于推动绿色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绿色建筑施工阶段可持续管理资源管理环境保护人员管理效益评估
DOI: 10.12428/zgjz2025.06.040
基金资助:

1 引言

在全球范围内,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绿色建筑已成为建筑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绿色建筑不仅代表了建筑技术的革新,更体现了对生态、环境、资源以及人类健康负责的社会责任[2]。施工阶段作为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绿色建筑目标的实现。这一阶段的管理措施涵盖了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和人员管理等多个方面,其有效实施能够显著减少建筑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和环境影响[3]。本文以某生态园区项目为例,探讨绿色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可持续管理措施及其效益评估,旨在为类似项目提供实践经验与理论参考,进一步推动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7]

2 某生态园区项目概况

某生态园区项目位于[具体地理位置],总占地面积约为[X]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到[X]平方米。该项目以绿色、生态、可持续为核心设计理念,旨在打造一个集办公、研发与生活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园区。在设计上,项目充分融入自然元素,采用被动式设计策略,如自然通风与采光优化,以减少对机械系统的依赖。预期目标包括实现能源消耗降低[X]%、水资源节约[X]%以及废弃物回收利用率达到[X]%以上。通过采用环保材料与先进技术,该项目致力于成为区域内绿色建筑的典范,为推动当地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案例[4]

3 施工阶段可持续管理措施

3.1 资源管理

3.1.1 材料管理

在施工阶段,优化材料采购、使用和回收是减少浪费、提高材料利用率的关键措施。首先,在材料采购环节,应优先选择经过认证的可持续木材、回收的建筑材料以及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涂料和胶粘剂,以确保材料符合环保标准[7]。其次,在施工过程中,需通过精确计算和合理规划,避免材料的过度订购和浪费。例如,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进行实时监控,能够优化材料使用计划,减少资源浪费[7]。此外,对施工废料进行分类回收和再利用也是重要环节。通过实施有效的废物管理策略,如对可回收物进行分离处理,可以促进资源的再利用,从而实现材料的最大化利用[5]

3.1.2 水资源管理

水资源管理在施工阶段同样至关重要,具体措施包括雨水收集利用和施工废水处理回用等。一方面,通过安装雨水收集系统,可以将收集的雨水用于植物灌溉和冲洗卫生间,从而减少对市政供水的依赖[5]。另一方面,对施工废水进行先处理后排放,不仅能够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还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1]。此外,推广节水技术也是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例如,在施工现场安装节水设备,如低流量水龙头和双层冲水马桶,可以显著降低用水量[5]。同时,优化园区绿化的灌溉系统,采用节水技术,也能进一步减少水资源消耗[5]

3.1.3 能源管理

能源管理是施工阶段可持续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节能设备的使用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施工过程中,采用节能的施工机械和设备,如高效节能的照明系统和智能化能源管理系统,能够有效降低能源消耗[5]。此外,通过限制非必要的能源消耗,可以进一步减少建筑阶段的碳足迹[7]。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太阳能技术和地源热泵等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通过安装太阳能发电板和太阳能热水器,可以实现环保的夜间照明和热水供应[1]。同时,部分地区还可以借助风能进行发电,尽管该技术对地区风力和空间要求较高,但通过技术优化完善,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

3.2 环境保护

3.2.1 扬尘控制

扬尘污染是施工阶段常见的环境问题之一,采取湿法施工、覆盖物料、喷水降尘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扬尘。湿法施工通过在施工现场洒水,能够显著减少粉尘的扩散[12]。此外,对易产生扬尘的物料进行覆盖,如使用防尘网覆盖裸露土方,也能有效抑制扬尘的产生[12]。同时,在施工现场设置喷水装置,定期喷洒水雾,能够进一步降低空气中的粉尘浓度。这些措施不仅能够改善施工现场的空气质量,还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12]

3.2.2 噪音控制

噪音污染是施工阶段另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环境问题,合理规划施工时间和采用隔音设备是降低噪音影响的有效手段。在施工时间安排上,应避免在夜间或休息时间进行噪音较大的工程,以减少对周围居民的干扰[12]。此外,采用隔音措施,如设置围挡和隔音板,能够减少噪音的传播范围[12]。同时,选择低噪音设备和工具,如低噪音混凝土搅拌机和振动器,也能从源头上降低噪音的产生。这些措施的综合应用,能够有效控制施工噪音对周边环境的影响[12]

3.2.3 生态保护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保护周边植被和动物栖息地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首先,应在施工前对施工现场及其周边环境进行生态评估,明确需要保护的植被和动物栖息地[7]。其次,在施工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例如,通过合理规划施工区域,减少对自然植被的侵占;在施工完成后,及时恢复被破坏的植被,以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7]。此外,还可以采取设置生态廊道等措施,为野生动物提供迁徙通道,从而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7]

3.3 人员管理

3.3.1 绿色施工意识培训

对施工人员进行绿色施工理念和环保意识的培训,是提高施工阶段可持续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培训内容应涵盖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环保法律法规以及施工过程中的环保要求[6]。例如,通过讲解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和施工标准,帮助施工人员理解绿色建筑的核心价值[6]。此外,还应结合实际案例,向施工人员传授如何在施工过程中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具体方法。培训方式可以多样化,包括组织专题讲座、开展现场观摩以及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以确保培训效果的最大化[6]

3.3.2 技能提升培训

提升施工人员的绿色施工技术技能,是确保可持续管理措施有效实施的关键。在技能培训方面,应重点围绕节能设备操作、可再生能源技术应用以及环保施工技术展开[2]。例如,通过组织专项培训课程,向施工人员传授如何正确使用节能设备和智能化能源管理系统[2]。此外,还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指导,帮助其掌握先进的测量和监测技术,如无人机和智能传感器的应用,以便更好地监控施工进度和环境条件[7]。通过定期开展技能提升培训,不仅能够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还能增强其对绿色建筑施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

4. 可持续管理措施的效益评估

4.1 经济效益

4.1.1 成本节约

在施工阶段实施可持续管理措施,能够显著降低材料浪费和能源消耗,从而带来可观的成本节约。例如,通过优化材料采购流程、减少过度采购以及加强施工现场的材料管理,可以有效避免因材料闲置或不当使用而导致的浪费[5]。此外,在能源管理方面,采用高效节能设备与智能化能源管理系统,结合太阳能光伏板和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应用,可大幅减少传统能源的使用量,进而降低能源开支。某生态园区项目通过上述措施,预计在施工阶段节约能源成本约20%,同时材料利用率提升至90%以上,进一步减少了材料采购的总体支出[5]

4.1.2 资源回收收益

资源回收利用是绿色建筑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其不仅有助于环境保护,还能为项目带来额外的经济收益。通过对施工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与回收再利用,如金属、木材和塑料等可回收物资的二次利用,可以显著减少垃圾填埋量,同时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5]。例如,在某生态园区项目中,通过引入科学的废弃物管理计划,实现了施工废弃物的高度资源化利用,其中可回收物资的再利用率达到70%以上,直接产生了约10%的额外经济效益。这种资源回收模式不仅降低了施工成本,还体现了循环经济理念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价值[5]

4.2 环境效益

4.2.1 空气质量改善

施工阶段的扬尘和废气排放是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而通过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可以显著改善空气质量。某生态园区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了湿法施工、覆盖物料以及喷水降尘等多种方法,有效减少了扬尘的扩散[12]。此外,优先选择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施工材料,避免使用含铅、汞等有毒物质,进一步降低了有害气体的释放量。根据监测数据,该项目施工区域的PM10浓度较传统施工项目下降了约30%,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对周边居民的健康和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12]

4.2.2 水资源保护

水资源节约与废水处理是绿色建筑施工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对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和保护水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某生态园区项目通过安装节水设备,如低流量水龙头和双层冲水马桶,显著降低了施工期间的用水量[5]。同时,项目还建立了雨水收集系统,将收集的雨水用于植物灌溉和卫生间冲洗,进一步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此外,通过施工废水的处理与回用技术,减少了废水排放对周边水体的污染风险。综合来看,这些措施不仅节约了约25%的用水量,还有效保护了当地的水资源环境[5][12]

4.3 社会效益

4.3.1 对周边社区的影响

绿色建筑施工阶段的可持续管理措施对周边社区的生活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产生了积极影响。某生态园区项目通过合理规划施工时间、采用隔音设备以及实施扬尘控制措施,有效减少了施工噪音和空气污染对周边居民的干扰[8]。此外,项目还注重与社区居民的沟通与合作,定期组织环保宣传活动,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社区居民的满意度,还促进了施工企业与社区之间的和谐关系,为绿色建筑项目的顺利推进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8]

4.3.2 行业示范作用

作为一项典型的绿色建筑项目,某生态园区在施工阶段的可持续管理实践中展现了卓越的创新性和示范性。该项目通过系统化地实施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和人员管理措施,为行业内其他类似项目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8]。例如,其先进的能源管理技术和废弃物回收模式已被多家建筑企业学习和推广,推动了整个行业向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此外,该项目的成功实施还促进了绿色建筑施工标准的完善与认证体系的推广,为提升行业整体管理水平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8]

5. 问题与挑战及应对策略

5.1 技术难题

在绿色建筑施工过程中,可持续能源技术的应用面临诸多技术难题。例如,太阳能技术在夜间照明和热水供应中的应用虽具有环保优势,但其发电效率受天气条件影响较大;风能发电对地区风力和空间要求较高,且现有技术仍需优化完善[1]。此外,雨水回收和水能利用技术在实际操作中也可能因设备性能不足或维护不当而影响效果。为应对这些技术难题,需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推动高效能源转换设备的研发,同时结合智能化管理系统,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例如,通过引入智能监控平台,实时调整能源分配,确保能源利用的最大化。

5.2 成本压力

可持续管理措施的实施往往伴随着成本增加的问题。例如,采用高效节能设备、可再生能源技术以及绿色建筑材料会导致初期投资显著上升;同时,资源回收利用系统的建设和运营也需要额外投入[5]。然而,从长期来看,这些措施能够通过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废弃物处理费用带来经济效益。为缓解成本压力,建筑企业可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材料浪费和运输成本;此外,政府应提供税收优惠和政策支持,鼓励企业采用绿色施工技术,从而降低企业的经济负担。

5.3 监管不足

当前绿色建筑施工监管中存在标准执行不到位的问题。部分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缺乏外部监管和引导,导致绿色施工管理意识较低,无法在规划、设计和施工阶段进行良好的污染控制[6]。例如,选址不当可能导致建筑结构安全隐患,进而引发返工现象,造成材料浪费和工期延误。为加强监管,需建立健全绿色施工评价机制,明确各环节的责任主体,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同时,通过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环保性能评估,确保绿色施工标准的有效落实。

6. 结论与展望

通过对某生态园区项目施工阶段的可持续管理措施与效益评估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资源管理方面,优化材料采购、使用及回收流程显著减少了浪费,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水资源节约措施如雨水收集利用和施工废水处理回用有效降低了水资源的消耗;节能设备的使用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则进一步减少了能源消耗[4]。在环境保护方面,扬尘、噪音控制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明显改善了施工期间的环境质量。此外,人员管理中的绿色施工意识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增强了施工团队的环保能力和技术水平。这些措施不仅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包括成本节约和资源回收收益,还在环境和社会层面产生了积极影响,如空气质量改善、水资源保护以及对周边社区的正面影响[4]

展望未来,绿色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可持续管理应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成本优化。一方面,需要加强可持续能源技术和其他绿色施工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以解决当前存在的技术难题;另一方面,应通过政策支持和市场机制降低可持续管理措施的成本压力,提高其经济可行性。此外,完善施工监管体系,确保绿色施工标准的严格执行,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本研究为类似项目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有助于推动绿色建筑工程可持续管理的进一步发展[4]

参考文献

[1]车庆辕.绿色建筑理念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体现[J].城市情报,2023,(13):163-165.

[2]霍胜木;廖海燕.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建设工程管理和评价体系分析[J].安家,2023,(3):0268-0270.

[3]阮春丽.浅析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及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地名,2023,(2):115-117.

[4]吴超.论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建设工程管理和评价体系[J].中国招标,2023,(7):173-176.

[5]程家琦.绿色建筑施工管理优化对策研究[J].幸福生活指南,2023,(28):100-102.

[6]刘希宝.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理念及有效实施策略[J].工程建设(维泽科技),2023,6(7):38-40.

[7]王杨.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建设工程管理分析[J].陶瓷,2024,(1):194-196.

[8]汪俊锋.新时期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22,21(2):109-111.

[9]吴洁.浅议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4,(7):276-278.

[10]桓勇;谭以国.从节能住宅设计谈对绿色建筑的认识[J].绿色环保建材,2018,(8):39-40.

[11]王沈杰.基于利益协同的工程施工进度管理研究[J].江西建材,2023,(6):367-369.

[12]刘腾飞;齐磊强.推进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关键问题研究[J].建筑与装饰,2024,(13):31-33.

[13]黄贤慧;王海阳.绿色低碳建筑施工中的管理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国厨卫,2024,23(4):268-270.

[14]邵忠旺.建筑工程项目绿色施工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厨卫,2023,22(10):226-228.

[15]柴华;刘家涛.绿色建筑工程管理问题[J].新材料·新装饰,2020,2(17):70-70.

作者简介:王仁理(1967—),男,汉族,重庆人,专科,研究方向为建筑工程。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ISSN:3079-9155 (Online)
ISSN:3008-0053 (Print)
所属期次: 2025.6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为你推荐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