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实践-互动式教学法应用于儿科护理教学中的价值探讨
袁瑞钦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646000

复制成功

摘要:

目的:探讨理论-实践-互动式教学法(TPI)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历史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23年9月至2024年9月在本院儿科实习的60名护理本科生,按实习时段分为对照组(实习期为2023年9月至2024年2月,n=30)和观察组(实习期为2024年3月至2024年9月,n=30),对照组采取儿科常规护理教学法,观察组实施"理论-实践-互动式"三段式教学,完成教学工作后,两组均采用SPSS24.0统计学进行t检验、χ²检验,比较两组理论/操作成绩、学习积极性、自主学习能力得分。结果:观察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该组学习积极性各维度得分、自主学习能力各维度得分均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科护理教学法中通过构建"理论-实践-互动式"三段式教学,能有效促进儿科护理教学质量的提升,不仅可改善实习生的考核成绩,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自主学习能力,为临床护理教育的改革提供了创新范式。

关键词: 理论-实践-互动式教学法儿科护理考试成绩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兴趣
DOI: 10.12428/hlyjzz2025.08.104
基金资助: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健康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儿科护理对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1]。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以理论讲授为主,学生实践机会不足、互动参与度低,导致其临床适应能力、批判性思维及人文关怀意识难以满足临床需求[2]。在此背景下,探索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成为儿科护理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理论-实践-互动式教学法融合了认知理论、建构主义学习观与情境教学理论,通过“理论引导—实践强化—互动深化”的三维教学路径,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具象能力,能帮助学生在沉浸式学习中掌握儿科护理核心技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及团队意识的提升[3-4]。因此,将理论-实践-互动式教学法针对性地应用于儿科护理教学,不仅有助于解决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更能强化学生对儿科护理职业特性的认知,为其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对此,本研究将基于上述背景展开对照研究,并将研究结果整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历史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23年9月至2024年9月在本院儿科实习的60名护理本科生,按实习时段分为对照组(实习期为2023年9月至2024年2月,n=30)和观察组(实习期为2024年3月至2024年9月,n=30),对照组学生皆为女性,其年龄抽取范畴处于18至2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0.32±0.21)岁;观察组学生均为女性,年龄抽取范围在18至22岁,平均年龄为(20.27±0.19)岁;上述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儿科护理教学:以带教老师为主体进行集体授课,围绕儿科护理核心课程(如生长发育评估、疾病护理常规等)进行系统讲解,结合PPT演示与典型病例分析。安排学生跟随带教老师在儿科病房进行观摩学习,通过"看、听、问"了解护理操作流程,参与基础护理实践(如生命体征测量、静脉穿刺辅助等)。完成教学后,通过理论笔试(闭卷考试)与技能操作考核评估学习效果。

观察组采取"理论-实践-互动式"三段式教学:(1)理论引导:带教老师依据儿科护理教学大纲,梳理出涵盖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儿科护理操作规范等核心知识模块。制作条理清晰、图文并茂的课件,运用多媒体教室开展集中授课。例如在讲解小儿肺炎护理时,详细阐述肺炎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及护理要点,结合临床典型案例,帮助护生建立系统的理论认知。布置课前预习任务,要求护生通过查阅专业书籍、文献数据库,了解即将学习的儿科护理章节重点内容,并提出疑问。课上预留一定时间,鼓励护生分享预习成果,老师针对问题进行解答与补充,培养护生自主学习能力与问题意识。(2)实践强化:使用儿童生理模拟器,模拟新生儿的生理体征和各种病症表现。开展急救演练,例如模拟气管插管场景,从准备气管插管器械、正确的插管手法,到插管后的通气监测等环节,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为考察学生的应变能力,设置突发状况,如在急救演练过程中,安排人员扮演情绪失控的家属,哭闹、质问医护人员,观察学生如何在这种复杂情况下保持冷静,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应对,既安抚家属情绪,又不影响急救操作的顺利进行。安排护生进入真实儿科病房,跟随带教老师参与临床护理工作。从基础护理操作,如协助患儿进行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到专科护理任务,如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执行医嘱进行治疗护理等,让护生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提升实际护理能力,同时增强对儿科护理工作环境与流程的熟悉度。(3)互动式教学:带教老师为护生挑选如高热惊厥、急性喉炎这类儿科常见且具有代表性的病例。借助视频,真实展现患儿发病时的紧急场景,包括患儿的症状表现、家长的焦急状态等;或者由教师与部分学生进行情景模拟表演,生动还原临床现场。引导学生以5-6人为一组进行分组讨论。提出像“如何识别小儿危重症早期信号?”这样紧扣临床实际的护理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每个小组安排专门的记录员,记录讨论过程中的观点和思路。教师在学生充分讨论后,梳理出相关知识点框架,如高热惊厥的病理机制、急性喉炎的病情进展特点等。着重讲解儿科护理特异性内容,通过角色扮演深入剖析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护理技巧。对模拟演练视频进行分析,观察学生在演练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团队协作、沟通技巧等方面的表现,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根据三方反馈、阶段性考核结果以及模拟演练视频分析,动态调整教学方案,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3观察指标

(1)临床出科考核成绩对比分析:本研究为实习生构建"理论-实践"二元考核体系,其中理论知识考核占总成绩的60%(满分60分),实践技能操作占40%(满分40分),采用闭卷笔试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评估方式。(2)学习积极性评价:基于本次学习框架,设计包含5个维度的Likert五级量表(各维度10分制)。具体包括:专业学习兴趣指数、实践问题应对能力、批判性思维水平、系统性分析能力以及团队协作效能。(3)自主学习能力评估:采用国际通用的Mini-CEX量表进行自主学习能力评估,该量表包含7个核心维度(各维度100分制),具体涵盖:护患沟通效能、护理评估精准度、职业素养养成度、护理判断能力、健康教育实施效果、组织管理效能以及综合职业能力发展水平。

1.4统计方式

本研究两组学生所产生的各项数据,均录入SPSS24.0统计学进行对比研究。计数资料可用率表示,两组数据对比以χ2检验;计量资料可借助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对比用t检验;本文所有数据遵从正态分布原则,以“P<0.05”视为研究存在统计学显著。

2结果

2.1临床出科考核成绩对比分析

观察组学生在出科考核时,得出理论、操作、总分成绩均更高于对照组(P<0.05)。由表1所示。

表1临床出科考核成绩对比分析(1759139869864576.png,分)

437a935f-cb17-4b18-86d7-2b31c53c288b.png2.2学习积极性评价

观察组学生在儿科护理教学期间的积极性得分远高于对照组(P<0.05)。由表2所示。

表2学习积极性评价(1759139916597517.png,分)

e513ded1-9e90-4e4c-a500-7869a1ecade5.png2.3自主学习能力对比

观察组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的评分考核中,各项能力水平分值均更高于对照组(P<0.05)。由表3所示。

表3自主学习能力对比(1759139970406753.png,分)

eb4ed082-c651-4100-a5d9-406db9d1cb8c.png3讨论

儿科护理作为护理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极高要求[5]。随着医疗行业的发展,传统教学方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局限性日益凸显,亟待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以提升教学质量与学生的专业素养[6-7]。理论-实践-互动式教学法强调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能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8-9]。并且,该教学模式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性,教学过程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与特点设计教学活动,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1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这主要是因为理论-实践-互动式教学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学生在实践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11]。同时,实践操作的反复练习,使学生的操作技能更加熟练,操作成绩也得到了显著提高。观察组学习积极性各维度得分、自主学习能力各维度得分均更高于对照组(P<0.05)。互动式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参与课堂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12]。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等活动中,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同学和教师进行交流互动,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及自主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儿科护理教学法中通过构建"理论-实践-互动式"三段式教学,能有效促进儿科护理教学质量的提升,不仅可改善实习生的考核成绩,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自主学习能力,为临床护理教育的改革提供了创新范式。

参考文献

[1]张云萍,马琼,丁晓霜,等.基于教学系统化设计模型的儿科护理虚实融合混合式实践教学改革[J].护理研究,2025,39(05):738-744.

[2]耿利娟,张越,张芳,等.课程思政教学在儿科护理实习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5,32(02):159-162.

[3]江薇薇,李月,孙素云.PBL教学法联合翻转课堂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5,17(02):87-91.

[4]杨艳婷,严思,梁膑元.基于5E教学模式的儿科护理学项目化教学研究[J].教育观察,2025,14(01):62-65.

[5]李真真,林世英,柯淑芬.基于治疗性游戏的人文教育融合思政教育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4,22(12):85-86.

[6]肖雪军,赵向峰.儿科护理学“三锻造、五融合”思政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循证护理,2024,10(21):3909-3914.

[7]李海念,杨颖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4,32(10):158-161.

[8]莫淑艳,梁英,罗秀状,等.CDIO联合CBL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本科生临床见习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24,42(20):68-71.

[9]韩瑜姣.体验式教学结合虚拟实验教学平台在儿科护理学实践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4,12(27):89-92.

[10]池嘉莉.记忆策略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4,12(27):145-148.

[11]范琳琳,方蕾,王金霞,等.案例教学法联合思维导图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4,11(24):85-88.

[12]戴海英,张婷,孙文文.互联网背景下SPOC+PBL混合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对考试成绩的影响[J].沈阳医学院学报,2024,26(04):440-443+448.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ISSN:3079-9198 (Online)
ISSN:3008-0177 (Print)
所属期次: 2025.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为你推荐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