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日间手术中心护理带教期间基于微信结合情景模拟教学后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方法:以本院日间手术中心40名护理实习生为例展开研究,研究时段为2023年12月至2024年12月期间,其中20名护生来自2023年12月-2024年5月,该组于本科室采取常规护理带教实施教学工作;另20名护生来自2024年6月至2024年12月,该组采取微信结合情景模拟教学,由此对比两组护生在不同护理教学模式下,学习成效、自主导向学习能力、教学反馈存在的区别。结果:在实施特定教学模式后,观察组学生在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实践技能掌握程度以及案例分析评分方面均表现出更高分值(P<0.05)。教学前,两组护生自主导向学习能力5项指标评分差异均不明显(P>0.05);经教学之后,观察组护生各项评估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计教学满意度更优(P<0.05)。结论:针对日间手术中心实习护士采用微信平台与情景模拟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护理实习生的学习效果,增强其自主导向学习的能力,并促进教学反馈的积极发展。
目的:探讨日间手术中心病房实习护士采取PBL+情景模拟教学法后对本次带教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日间手术中心病房于2024年1月至2025年1月接收的共52名实习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4年1月-同年6月入科的25名实习护士为对照组,采取日间手术中心病房常规护理教学,观察组27名护士来自2024年7月至2025年1月,该组采取PBL+情景模拟教学法,对不同教学方式下,两组实习护士所取得的理论及实践考核结果、综合能力水平与对本次教学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实习护士在理论知识考核与临床操作技能评估中均表现出显著优势(P<0.05)。观察组在职业道德、人际沟通能力、临床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教学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对本次教学模式的认可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BL+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应用能显著提升日间手术病房实习护士的综合能力,能促进其对理论及实践操作知识的掌握,并提升对本次教学工作的满意度。
目的:探讨肿瘤护理教学期间应用PBL教学法结合PDCA循环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效果。方法:选取肿瘤科2024年-2025年期间进行护理实习的80名护生参与研究,随机分组计划下,对照组与观察组由80例中筛选,各组均为40例。在护理教学期间,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带教模式,观察组采取PBL+PDCA循环教学法。分别完成教学工作后,评估并计算两组护生的学业水平、教学质量、核心能力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生在出科考核阶段的最终成绩位于更高得分(P<0.05)。观察组护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估各维度人数占比均为更高(P<0.05)。按照教学大纲的设定完成教学任务之后,观察组护生对于肿瘤护理方面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十分理想,各考核项目结果分值均体现为更高分(P<0.05)。结论:肿瘤科护理带教期间,开展PBL+PDCA循环教学法,有利于提升护理实习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在优化教学质量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护生的核心能力,具有较为理想的教学价值,值得临床参考。
目的:探究肾内科护生带教中临床路径式教学法+目标管理法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本院肾内科2023年1月~2023年12月间接收的实习护生进行研究。共纳入60例实习护生,男性8例、女性52例,年龄19岁~23岁,以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均分对照组、观察组。前组采用常规教学法,后组采用临床路径式教学法+目标管理法模式教学。分析两组带教质量,并比较两组实习护生教学前后护士核心能力量表(CompetencyInventory forRegisteredNurse,CIRN)得分、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得分。结果:观察组带教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教学后CIRN得分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教学后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肾内科护生带教中,临床路径式教学法+目标管理法模式的教学效果理想,可提升带教质量,提高实习护生核心能力,还可改善其自我导向,利于后续发展,值得推广。
目的:基于血液内科护理带教的创新探讨双向评价教学模式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效果。方法:本次参与研究的护理专业学生均来自本院血液内科,其中35名护生取自血液内科2023年3月至2023年9月,该组设定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教学模式,另35名护生取自2024年3月至2024年9月,该组设定为观察组,采取双向评价模式。将区别带教模式下,两组护生的专业能力考核结果、教学质量问卷得分、教学认可度问卷数据纳入SPSS29.0软件完成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生在本次考试中,各项考核成绩获取数据均更高于对照组(P<0.05)。基于教学质量问卷报告显示,观察组各项调查得分均更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生对于本次护理带教方式的认可度更高(P<0.05)。结论:双向评价模式的开展,有利于血液内科护理带教质量的全面提升,进而提高护生的专业能力,此种教学模式的应用,促进了护生对教学方式的认可,实现了教学的双向评价,为临床护理带教提供了新的方向。
目的:探讨理论-实践-互动式教学法(TPI)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历史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23年9月至2024年9月在本院儿科实习的60名护理本科生,按实习时段分为对照组(实习期为2023年9月至2024年2月,n=30)和观察组(实习期为2024年3月至2024年9月,n=30),对照组采取儿科常规护理教学法,观察组实施"理论-实践-互动式"三段式教学,完成教学工作后,两组均采用SPSS24.0统计学进行t检验、χ²检验,比较两组理论/操作成绩、学习积极性、自主学习能力得分。结果:观察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该组学习积极性各维度得分、自主学习能力各维度得分均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科护理教学法中通过构建"理论-实践-互动式"三段式教学,能有效促进儿科护理教学质量的提升,不仅可改善实习生的考核成绩,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自主学习能力,为临床护理教育的改革提供了创新范式。
目的:探讨在骨科康复护理学教学当中,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PBL)教学模式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作用。方法:一共有80名需要主修骨科康复护理学的学生参与到本次研究活动当中,其中40名是2023级学生,对应学期是2023年的9月份到2024年的1月份,其余40名学生属于2024级,所对应的学期为2024年9月到2025年1月,分别组成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采取的是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实施的是PBL教学模式,教学老师为同一位。学期结束后,进行理论知识和护理操作的考核,百分制,并评价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开展匿名式教学评价和教学满意度评价活动。结果:一个学期结束之后,观察组的学生每项考核成绩平均分都要比对照组学生高(P<0.05),在临床思维能力测评结果方面,观察组的分值比对照组的分值高(P<0.05),关于教学评价,观察组学生认同度更高(P<0.05),并且,观察组对教学的总满意度也更高(P<0.05)。结论:在骨科康复护理学教学当中,采用PBL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水平。
目的 分析探讨在关节镜辅助下,分别使用Endobutton带袢钢板和锁骨钩钢板行肩锁关节脱位复位修复重建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至2024年 Rockwood III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36例。其中,采用Endobutton带袢钢板固定有19例,采用锁骨钩钢板复位固定有17例。分析2组受伤时间、年龄、性别等因素。通过对比术后喙锁肩距离,观察复位及丢失情况。通过对比术后患者外展角度、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x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术前、术后肩关节功能及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本组36例患者均获得临床治愈。均无血管、神经及感染。其中2例锁骨钩钢板患者、1例Endobutton袢钢板患者行翻修手术。所有锁骨钩钢板患者于术后(14.5+6.2)个月取出内固定。带袢钢板组的平均随访时间为26.3个月(13至46个月),锁骨钩钢板组的平均随访时间为27.0个月(15至43个月)。2组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肩关节外展度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末次VAS评分与喙锁间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锁骨钩钢板组取出内固定前后对比VAS评分、喙锁间距离、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肩关节外展度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肩锁关节脱位患者,两种固定方式均为值得肯定的手术方式,使用Endobutton带袢钢板行肩锁关节脱位修复重建手术创伤小、术后功能恢复更快。袢钢板术后肩关节复位情况好,但在术后疼痛、功能活动恢复以及经济便宜性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