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教学是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关键环节,尤其在血液内科领域,其疾病谱复杂(如白血病、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治疗手段多样(化疗、骨髓移植、靶向治疗)及护理风险高等特点,对护理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1-2]。传统教学评价多以教师单向考核为主,侧重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量化评估,忽视了学生主观体验、批判性思维及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3]。这种评价模式易导致教学反馈滞后、师生互动不足,难以全面反映教学质量。近年来,教育理念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双向评价模式逐渐受到关注[4]。该模式通过师生互评、学生自评与同伴评价相结合,构建多维度反馈机制,既能促进教师反思教学策略,又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与自我管理能力[5-6]。对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双向评价模式在血液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现将方法与结果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参与研究的护理专业学生均来自本院血液内科,其中35名护生取自血液内科2023年3月至2023年9月,该组设定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教学模式,另35名护生取自2024年3月至2024年9月,该组设定为观察组,采取双向评价模式。观察组:男性2例、女性33例。年龄汇总显示在18-21岁之间,均值(18.97±0.51)岁。观察组中:男性3例、女性32例。年龄汇总显示在18-21岁之间,均值(18.86±0.61)岁。各组信息对比显示(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教学模式:(1)理论授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系统讲解血液内科常见疾病,如白血病、贫血等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使学生构建起扎实的知识框架。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疾病的诊断与护理要点。(2)实践指导环节,教师在模拟病房或真实病房,向学生示范血液标本采集、静脉穿刺、化疗药物输注等操作规范,强调无菌观念和安全注意事项。学生在教师监督下进行操作练习,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提升动手能力。
1.2.2 观察组采取双向评价教学模式:(1)多元互动理论教学:在讲解血液内科疾病知识,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内容时,教师需提前准备典型临床案例,如某白血病患者的病史资料、检查报告等。将实习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围绕案例展开深入讨论,分析疾病诊断依据,对比不同治疗方案的优劣,并探讨对应的护理要点。各小组推选代表进行发言,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认真倾听,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补充遗漏的关键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2)情景模拟实践操作:高度还原血液内科病房的场景,设定化疗药物外渗、患者突发鼻出血等紧急状况。将实习生分组进行模拟应对,操作完成后,组内成员依据操作流程标准,互评操作的准确性、速度及团队协作情况。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全面总结评价,指出操作中的亮点与不足,提出改进建议。(3)双向评价机制:学生从多个维度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是否丰富准确、教学方法是否生动有效、指导过程中是否耐心细致等。教师则从实习生知识掌握程度、实践技能水平、职业素养表现等方面进行打分评价。知识掌握通过定期理论考核、病例分析作答情况判断;实践技能依据实习操作表现、情景模拟完成质量评估;职业素养观察实习生对待患者的态度、团队协作精神等。评价结果定期以书面报告形式反馈给双方,教师根据学生评价调整教学策略,实习生依据教师评价明确改进方向,促进双方不断提升。
1.3观察指标
1.3.1护生专业能力对比分析:依据血液内科护理专业实习生的教学经过,构建包含理论-技能-病例分析的三维评估考核问卷,采用量化考核方式对护理实习生进行综合能力测评,各评分标准为:①基础理论考核模块(占比100分),采用标准化试卷测试血液内科护理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程度;②实践技能操作模块(占比100分),通过临床考试评估学生静脉穿刺、急救技能等核心护理操作;③临床病例分析能力模块(占比100分),选取临床经典病例,考核学生的病情判断与决策能力。
1.3.2教学质量评价:科室自编护理教学质量评价量表,该量表包含4个一级指标(学习动机激发、理论知识内化、临床能力发展、自主学习促进),每个维度下设5个观测点,采用Likert四级评分法(1=无帮助,4=极有帮助)。研究共发放问卷70份,有效回收率100%。
1.3.3教学模式认可度:科室自编认可度问卷,包含教学方法创新性、知识传递有效性等多个维度,采用百分制评分并划分为三个等级:①高度认可(≥90分);②基本认可(75-89分);③不认可(<75分),由70名学生参与填写,统计认可率。
1.4统计学方式
依托SPSS29.0实施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如教学模式认可度数据,经(%)完成,通过χ²检验获取结果,计量资料比如护生专业能力、教学质量所获取的数据,则通过()进行,以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生专业能力对比分析
观察组护生在本次考试中,各项考核成绩获取数据均更高于对照组(P<0.05)。由表1所示。
表1护生专业能力对比分析(,分)
2.2教学质量评价
基于教学质量问卷报告显示,观察组各项调查得分均更高于对照组(P<0.05)。由表2所示。
表2教学质量评价(,分)
2.3教学认可度对比
观察组护生对于本次护理带教方式的认可度更高(P<0.05)。由表3所示。
表3教学认可度对比[n(%)]
3 讨论
血液内科作为一门专业性强、知识体系复杂的学科,其临床护理教学存在诸多难点[7]。血液疾病种类繁多,像白血病、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每种疾病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护理要点上都存在特殊之处,这就要求护生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才能有效应对[8]。同时,血液内科患者病情变化迅速,并发症严重,需要护生具备敏锐的病情观察能力与快速的应急处置能力[9]。加之血液内科的治疗手段常涉及复杂的化疗方案、骨髓移植等,对护理操作的精准度和规范性有着极高要求,无疑给教学增添了不小的难度[10]。双向评价教学模式是一种创新型教学方法,它打破了传统教学中仅由教师评价学生的单向模式,增添了学生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环节[11]。该模式的显著亮点在于推动了教学双方的有效沟通与反馈。教师可依据学生的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从而更好地契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也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学习积极性与责任感显著增强[12]。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生在本次考试中,各项考核成绩获取的数据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从知识学习层面深入分析,双向评价模式下,教师能借助学生的评价,精准洞察学生在血液内科疾病发病机制、治疗方案等理论知识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例如,若学生反馈对白血病化疗药物的作用机制理解困难,教师便可在后续教学中,运用案例分析、动画演示等多元化教学手段,详细阐释相关知识,强化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助力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进而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基于教学的质量问卷报告,观察组各项调查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教学内容组织方面,双向评价促使教师依据学生需求,对血液内科复杂知识进行合理整合与编排。比如,将各类血液疾病的护理要点按照相似症状、不同病因等维度进行分类讲解,使知识体系更具逻辑性与系统性,便于学生理解与吸收。在教学方法运用上,教师根据学生评价,灵活选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如针对骨髓移植护理流程的教学,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护理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全方位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整体教学质量。观察组护生对本次护理带教方式的认可度更高(P<0.05)。双向评价模式赋予了学生表达意见的权利,学生能够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期望等反馈给教师。例如,学生提出希望增加临床实践操作的机会,教师可据此适当调整教学安排,增加实践课程比重。这种被尊重的感觉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教学的认同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血液内科临床护理学习中。
综上所述,双向评价模式在血液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中展现出显著的应用价值,能够切实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值得临床教学科室借鉴。
参考文献
[1]雷依玲.血液透析护理教学中应用标准化情景模拟教学结合主动学习法的效果[J].中国标准化,2025,11(04):269-272.
[2]黎明惠,李燕梅,李雪君,等.互动式教学模式在血液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24,47(06):795-797.
[3]蓝雪文,梁自贞,赖海燕.以学生需求为导向联合双向评价的教学模式在神经外科护理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24,10(22):170-173.
[4]王芳,林丽,唐雪,等.智慧教学模式在血液净化专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华西医学,2024,39(07):1110-1113.
[5]周玉梅,朱丽华,彭剑英,等.教与学双向评价体系在护理本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23,39(20):3577-3580.
[6]张露萍,梁波,金凤.ICARE互动教学法在肿瘤血液科护理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3,43(10):131+144.
[7]梁爽,吉小静,于新涛.BOPPPS教学模式在血液净化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23,34(08):1149-1152.
[8]应丹,王菲菲,张建琴,等.点拨教学法结合动态式反馈在血液透析室护理教学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3,2(06):117-118.
[9]费慧美,朱雪丽.反思性教学方法在血液透析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2,12(07):139+141.
[10]彭江琼,唐晓铃,章海燕.目标教学联合双向评价在重症医学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2,14(01):60-64.
[11]蔡建萍,周丹丽,刘文娟,等.SPOC教学模式在血液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1,12(12):65+79.
[12]张世群.临床路径表在小儿血液科护理教学的实践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21,22(48):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