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从学生智力发育水平来考虑,开展生活化教学对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适宜的,利用生活情境或者生活经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而且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化教学。
一、简述生活化教学
所谓生活化教学,就是在生活背景下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欲望,使其在生活中学习和应用知识,同时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有效汲取更多的知识,并且陶冶情操。在生活化的教学中,可以将生活化的教学理解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关注。传统教育只是在教人读书,很多时候都是照本宣科式的教学,学生也只是单纯地记忆教材中的知识,没有做到灵活应用知识。而教师在使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时,需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将生活作为教育活动的中心因素之一,增强教材知识点的灵活性,开阔学生视野,促使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吸收更多其他方面的知识,并且要将教材与社会生活相结合,使知识点“活”起来。由此可见,小学数学的实践教学可灵活且合理地应用生活化教学。
二、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
情境是构建生活化课堂的重要教学要素。创设生活化情境,能基本落实新课改背景下数学学科教育的基本要求,帮助学生构建基础生活认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图片、音频等材料来创设动态教学情境,通过多媒体将真实的生活场景、生活现象呈现出来。同时,教师需注重生活化情境素材的育人功能,帮助学生认识和体会生活中蕴含的独特数学元素。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时,应重视情境展现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广泛性,以帮助学生拓展生活认知视域,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小数除法”的教学中,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认识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区别,学会类比整数除法的运算规律推导小数除法的运算规律,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为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基础的数学生活认知,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产品称重”这一生活化情境。称重是小学生经常接触的生活情境,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A工厂流水线香皂盒的质量检测数据统计表”,并为学生播放视频《商品称量和精度秤》。这样,学生能在动态视频、真实生活图片和数学数据的辅助下,了解小数除法相关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存在、体现方式,对小数除法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形成基础认知。由此可见,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和知识学习目标的有效达成。
(二)引入生活化教具
引入生活化教具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生活化教学氛围的重要举措。小学生对实物类教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将实物类教具引入小学数学课堂,能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动机,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关联。首先,教师可以引进运用数学原理制造的生活工具,使学生了解到相关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其次,教师可以将生活中蕴含数学原理的摆件或道具引入课堂,使学生直观感受数学的理性严谨之美。总之,将蕴含数学知识的实物教具引入数学课堂,能让学生了解生活中蕴含的数学智慧,从而提升对数学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教学中,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初步认识圆的概念、性质、周长、面积。在实际教学中,为使学生对圆的性质、特点产生深刻的印象,教师可以将生活化物品引入课堂教学,营造浓厚的生活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对圆的探究兴趣。在讲解圆的绘制方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木匠工作时用到的折叠木圆规,借助实物教具向学生讲解木圆规的实用功能。在生活化教具的辅助下,学生能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切实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进而提升学习兴趣。
(三)设计生活化数学问题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提问不仅是为了加强师生互动,更重要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生活化教学的实施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活化的数学问题,这样除了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之外,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反应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很少去思考所学的知识和实际生活有什么联系,这也就导致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较差,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从生活问题入手,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小学数学“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这样设计数学问题: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听到过这样的说法,占地面积多少亩或者是多少平方千米,那里面亩和平方千米都是面积单位吗?它们有什么不同?过去人们总是用亩来作为计量单位,为什么如今更多的是用平方千米或者公顷呢?采用生活化的数学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去积极地进行思考。
(四)布置生活化数学作业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需要有训练的支持,而作业是训练的主要方式,无论是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都需要教师引起重视。那么,教师在使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时,可以布置生活化作业,从生活角度对学生进行训练,深化学生对数学的认知。教材上有很多的实验性内容,适合在生活中进行实践操作,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实验性生活作业,使学生学会从生活角度认识、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并且教师要以对学生的数学认知、生活认知为基础,提高生活化作业的合理性。
例如,“线段、直线、射线”一课的作业设计中,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其一,在现实生活中找出应用线段、直线、射线的真实案例。其二,设计“线段与直线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等问题,要求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进行对比。其三,线段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最多,找出现实生活中使用线段的情况,分享自己见过的线段。学生要围绕教师布置的作业展开讨论、收集、分析等,找到教材、文具、桌子、电视和电脑等生活中常见物品上存在的线段,并且结合真实的案例介绍线段所具有的特点。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探照灯、铁轨对射线和直线加以说明,同时分析线段、直线、射线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后,教师要从个性化角度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鼓励学生寻找更多真实案例,了解线段、直线、射线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三、结语
新课改明确提出,教师要将数学与生活结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且通过对生活现象的分析和认知理解数学知识,有效且准确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这一点出发,小学数学教学要从教材出发,深入挖掘其中的内容,并且巧妙地在数学和生活之间建立联系,以此增强学生兴趣,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单道秀.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2022(35):31-33.
[2]潘浩.以实践为钥匙启知识之宝库——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分析[J].小学生,2022(12):115-117.
[3]肖秋菊.生活化教学互动化课堂——基于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J].学苑教育,2023(06):17-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