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视角下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路径研究
马有明 许文平
山东省聊城大学东昌学院

复制成功

摘要:

“深度学习”是一种注重理解、运用和迁移能力的学习方法,而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深度学习”视角下关于语文学科的课程改革、教学设计创新以及教学实践案例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基于此,文章以深度学习视角出发,对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和实践策略展开分析,指出教师应当站在把握深度学习内涵的角度上,尝试从整合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境、以及完善教学评价等角度,来探讨深度学习在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中实践路径,希望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 深度学习教学资源整合语文核心素养教学实践
DOI: 10.12428/zgjyyj2025.09.102
基金资助:1.本文系山东省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数智化背景下基于STEAM理念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多模态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24JXQ239)的阶段性成果;2.本文为山东省聊城市聊城大学东昌学院2024年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知行合一,以行促知——中国传统文化创新课程“示范包”进校园(以聊城中小学为例)》(项目编号2024DCB06)的阶段性成果

语文课程的深度学习,是指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在老师的指导与协助下,让学生对语言有更深刻的了解与思考。以高阶思维的发展和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为目标,以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为载体,积极主动地、全身心投入地参与语文学习活动,并能批判性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思想,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且能在新情境中迁移运用,从而实现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灵活运用的学习过程。“深度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意识等对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能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还能在复杂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一、深度学习对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可满足个人终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需求的必备品格与关键技能,[1]学生在大量丰富的语言实践里面,依靠主动进行的积累、梳理以及整合,能够逐渐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及运用规律,造就个体的言语经验,而在具体的语言场景里[2]也可以培养学生们准确且有效地运用母语开展交流的能力,适应学生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3]首先,学生可以在课堂学习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属于自己的的语文学习方法,在具体的语文学习情境中正确有效地利用所学知识解决语文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其次,学生在语文学习期间,采用语言运用,可获得思维能力的提升发展,涉及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等的发展,[4]以及思维品质得到提升,使得学习不再感到枯燥无味,反而能够利用自我思维能力快速学习。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在语文课堂活动中得到审美品味的培养,学生们可以通过诗词歌赋来感受语言的魅力,了解作者在相应诗词歌赋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学生们自身的审美活动经验。同时,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可以通过角色扮演 诗歌朗诵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我们能发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对学生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它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语文能力,更能自如地适应社会日常,还能带动学生达成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给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深度学习是语文核心素养的根基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我国中学语文教学正在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深度学习跟语文核心素养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深度学习的理念和方法为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创造了新的视角与途径,开展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也为深度学习的实施提供目标与方向,深度学习是实现语文核心素养养成的有效途径:它不仅着重学生对知识的深度钻研、批判性辨析和创造性发挥,还和语文核心素养里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方面要求十分契合,[5]为深度学习的践行提供了明确的指引。深度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采用,应把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当作目标,采用设计具有挑战性学习任务的方式,启发学生深度挖掘语文知识的本质,构建知识彼此的关联,且把所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状况里,以此达成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二、依托深度学习培养语文核心素养实践路径研究

(一)整合教学资源

首先,要以教科书为本,发掘深层探究的载体;基于统编教材,对单元话题和语言元素进行了梳理,例如,提炼出“历史思考和现实审视”的深度学习题目,让同学们在进行对比阅读和批判性分析的同时,建立起历史和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深度。其次,扩展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构建学科间的桥梁将文学、历史和哲学等学科的资源进行整合,比如将考古发掘、《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纪录片、书法等融入到古代诗歌的教学中,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同时,利用“学习强国”等数字化手段,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为文本阐释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提升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在此基础上,对资源库进行优化,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构建“基础资源-高级资源-扩展资源”的层次结构,比如为基础较差的同学提供诸如文本注释、思维导图模板之类的支架型资源,针对那些有余力的同学,可向有能力的同学推荐一些可做延展的课程,以实现对不同学习路径的精准配送,保障深度学习在分层推进中顺利落地。

(二)教学设计与方法创新

深度学习导向的语文教学设计应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注重学习内容的整合性和挑战性,设计具有探究性、合作性和开放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思考、讨论和表达。比如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教师要结合深度学习理念,引导学生挖掘语文知识的内在逻辑和深层含义,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同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教学,通过模拟表演,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语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感。

除此之外,教师要重视学生独特的语言感知和阅读体验,创设“沉浸式”课堂;另一方面要在适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他们确立正确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他们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通过整合单元课文内容,从日常生活出发进行主题教学设计,并围绕教训内容与教学目标设计学习问题,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敢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例如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设计学习项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实践案例与分析

要真正达到深度学习,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必须打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浅层和模式化的状况,主动探讨“以情境为基础,问题为导向,深度思考,高参与”的课堂教学。[6]近年来,一些学校和教师开始尝试将深度学习的理念和方法应用于语文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聊城市东方高级中学语文教师在教授《西游记》时,采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分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深入探究《西游记》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并最终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展示学习成果。教师设计的“分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深入探究《西游记》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的任务,虽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探究性,但是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研究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深入理解了《西游记》的内涵,还锻炼了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和研究能力。

(四)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建立多样化的教学评估机制,既要重视学生的成绩,也要重视学生在学习中所付出的努力。在评价过程中,可以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同伴互评和父母评价等多种方式,以获得更为全面的评价信息。同时,要对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评估,以达到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同时对学生的技能,态度,习惯等进行评估。

三、深度学习对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价值和意义

深度学习对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价值与意义极为深远,它不仅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手段,更显著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模式和思维成长,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深度学习协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传统语文教学一般着重在知识的灌输与记忆,学生被动接受所学内容,欠缺主动思考及探索。而深度学习突出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搭建,鼓励学生深度挖掘文本,开展批判性的阅读、思考活动,探究文本背后的深刻含义,从而切实理解与掌握语文知识,并把它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深度学习可高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最终目的是要能够运用语言开展有效的交流与表达,并通过创设真实的学习情景达成目的,引领学生开展深入的思索与探讨,鼓励学生借助所学知识进行表达与创作。以此,在实践里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让其可以清晰、无误、鲜活地表达自己的所思与所感。

同时,深度学习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批判性思维,语文学习并非只是对语言的学习,更是思维层面的学习,深度学习启发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度分析与阐释,实施逻辑推理及判断,对各异的观点做比较和评价,从而培育学生的逻辑思维及批判性思维能力,让其可以独立思考,形成见解。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终身学习的能力,最终也为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7]

四、结论

总之,在语文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深度学习在培养语文核心素养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既可以促进大多数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也为其它学科的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提供有效的借鉴和参考。基于此,深度学习应用于语文核心素养的研究与实践是一个可持续的过程,所以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也应该为培养好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而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秦歌.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21.DOI:10.27267/d.cnki.gqfsu.2021.000469.

[2] 曹国庆.文本教学:寻找文本的语文意义[J].江苏教育,2017,(19):72-74.

[3] 吕艳桃.核心素养视域下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探赜[J].成才之路,2022,(04):76-79.

[4] 严霞.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古诗词情境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2022.DOI:10.27135/d.cnki.ghudu.2022.005325.

[5] 周红丽.初中语文教材国际理解教育的渗透策略[J].湖南教育(D版),2021,(02):54-56.

[6] 买宁.浅谈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语文深度学习[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4,(04):70-71.

[7] 姜晓宁.小学信息化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新通信,2024,26(19):155-157. 

作者简介:

马有明,第一作者,男,本科生在读,聊城大学东昌学院中文系学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中国传统文化。

许文平,第二作者,女,硕士研究生,聊城大学东昌学院中文系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中国传统文化。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ISSN:3079-918X (Online)
ISSN:3008-0134 (Print)
所属期次: 2025.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为你推荐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