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析高中化学,引入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模式是利用不同学生的学习特征进行编组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这能帮助学生实现对化学教学内容的学习掌握。小组合作模式拥有显著的适应性与实用性,在强化学生知识认知和发挥自身特性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高中阶段,不同学生对化学的认识不尽相同,这也引申出将学生整合进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模式,通过小组合作对有着不同发展需求的学生进行区分,并且以组间学习为纽带驱动学生的学习向心力,能够到达小组成员之间在化学学业上的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例如,高中化学在小组合作模式的运用过程中,教师想要将引入的小组合作模式得到有效运用,就要实现对学生的合理编组。在这一前提下,对学生的化学素养进行分析,教师可以根据小组合作的开展是一个重视团队合作与学生能力的过程的原则,围绕小组合作的内在逻辑,实现对学生个体价值的有效发挥。以此为基础,教师在应用小组合作模式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合作成果的展示,使学生认识到小组合作的价值与意义,并在参与过程中进行化学知识认知的强化。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学内容,引入相应的小组合作形式,让小组的优势可以在化学活动中得到展现。
二、明确小组优势,体现学生价值
在高中阶段,小组合作模式是体现学生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学生受到教学方法的影响,通常会选择依附于教师主体来进行学习,这类教学方式虽然不会对学生造成太大的学业负担,但这类教学方式会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价值体现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通过对小组合作模式的引入可以发挥出学生参与教学的优势,使教学过程可以针对学生的个体进行分工合作。同时为了使小组模式发挥出应有的效果,教师要设计出契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内容,还需要针对学生的化学素养选择有效的方式进行教学。
(一)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参与
小组合作模式的开展需要教师有适合切入的教学情境,如果教师开展的化学教学并不能吸引学生参与其中,那么只会使小组合作模式流于表面形式,并不能给学生带来实质性的变化。而为了能够吸引到学生的切实参与,教师需要认识到教学情境对学生参与的引导作用,实现由课程开启到小组合作活动的平滑接入,使得小组合作引入不再突兀,使之与教学过程融为一体。同时,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为学生解析小组合作教学的活动意义,增强学生对小组合作模式的信赖程度,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参与是有价值的。
例如,在开展“原子结构”相关的教学时,原子结构作为高中化学知识体系的重要基石,帮助学生认识原子内部的构成并掌握相关的化学性质,是本课教学的重要目的。对此教师可以从原子结构中电子排布的演示入手,来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并在演示过程中为学生解析电子排布的组成要素以及相关的化学性质。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视频演示的方式来作为教学情境的导入,教师在演示的过程也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之后教师可以给出几个简单原子,引导小组成员绘制这些原子的电子排布图。这样既贴近学生的认知具有信息上的鲜活优势,也能够增加教学情境的趣味性,进而帮助学生加深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二)结合学生素养,优化分工合作
小组合作模式的主旨是将学生引导至化学活动中来,使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化学素养进行学习,帮助学生在分工合作中得到锻炼。在分工合作中亲身感受带来的展示功能与实际参与感,更能使学生有感同身受的体验,在高中阶段更容易引导学生对自身的化学素养水平进行认识。在设计小组合作活动的内容时,教师需要注意学生分工合作安排的合理性,一方面要保障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一方面使学生在分工合作中发挥出实际作用,进而帮学生对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检验。
例如,在开展“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相关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配制溶液可操作性强的特征来设计化学实验。其中,教师可以先通过实验演示的方式为学生解析化学实验的现实意义,明确实验过程的内容要点。在此基础上对实验操作步骤进行准确划分,为小组内的分工合作提供参照,并引导学生完成相应化学器材与药品的准备。至此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相应的编组,同时使小组内的分工可以精确到个人,进而保障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
三、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小组活动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模式,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固定的教学内容,还要满足不同化学素养的学生对更高水准的教学活动的追求。教师也早已关注到传统化学教学的内容承载能力是有限的,在小组合作模式的支持下在化学教学中引入针对单元主题的活动形式,不仅是为了推动课程进程,还要承担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的知识认知方式的功能。通过小组活动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限制,赋予学生自主探索教学内容的机会,为学生在高中时期的化学学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深挖单元主题,选择活动方向
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教学对于学生来说,起到了自主探索单元主题内容的作用,学生会在小组活动中对教学过程进行深度嵌入。因此教师通过深挖针对单元主题的活动方向来发挥学生自身价值是十分有必要的。学生作为小组活动的基本构成表现出了自身的独特性,以及化学知识的掌握需要学生进行独立性实践性的思考。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到,学生很容易在小组活动中失去内容的重点,导致小组学习效能的损失,因而实施过程是需要来自教师的专业指引的。
(二)注重知识认知,构建合作模式
随着化学教学的开展不难发现,合作模式在学生知识认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合作模式还是促进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重要因素,能够显著降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知门槛。合作模式的构建还需要结合知识特征进行设计,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适合自身理解的认知方式。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环境相对而言是比较单一的,而一个精心设计的合作模式会带给学生莫大的吸引力。同时学生通过对小组合作模式的参与进而对自身化学学业水平做出良性变化,也是促进学生乐于接受新模式的重要原因。
结语
综上所述,对小组合作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研究,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为了小组合作模式的有效运用,教师需要对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在定位了相应的教学需求之后,教师就可以再从教学需求入手做出有效的运用策略调整。
参考文献
[1] 李花艳.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2):215—216.
[2] 尚伟.高中化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中数理化,2019(12):67.
[3] 冒桂丽.高中化学教学中高效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方法[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8(36):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