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中本贯通数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上海商业会计学校为例
黄双双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黄双双,. 提质中本贯通数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上海商业会计学校为例[J]. 财会研究杂志,2024.9. DOI:10.12721/ccn.2024.157842.
摘要:
以上海商业会计学校为例,深入探讨了提质中本贯通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与实践经验。针对该模式数学教学在课程设置、教材内容、课后练习及评价机制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师资建设、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和完善评价体系等提质措施。实践结果表明,这些措施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为提质数学教学提供了实证支持。
关键词: 中本贯通数学教学提质实践
DOI:10.12721/ccn.2024.157842
基金资助:

一、引言
近年来,职业教育在我国受到高度重视,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政府层面也相应增强了对职业教育的支持,以期培养更多符合现代化经济需求的专业人才,并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协调发展。
具体到政策实施,上海市教委在2014年发布《关于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应用本科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试点中本贯通培养模式。该模式要求中职学生在学成后,通过包括文化课考试和技能水平测试的转段考试,成功转入对口本科院校。此举旨在通过系统的考评,确保学生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符合本科教育的要求。
2020年,教育部与其他部门联合发布《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强调基础学科教育的核心地位。计划特别提出增强数学等基础学科的教学力度,以提升职业学校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这标志着基础学科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及其持续发展潜力,成为提升职业教育整体质量的关键因素。
二、上海商业会计学校中本贯通学生情况分析
2015年,上海商业会计学校(以下简称“商会校”)与上海商学院联合开启了中本贯通培养模式,招生专业为会计学。至2023年,商会校中本贯通培养模式的合作本科院校及专业点增至4个(具体院校及专业点见表1)。随着该模式招生规模的扩大及培养质量的提升,其招生录取分数线也呈现出递增趋势,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1.PNG中本贯通学生在学习态度上普遍积极向上,对未来有明确规划,展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进取心。他们认真对待学习,积极参与课内外活动。在学习习惯方面,大多数学生能合理安排时间,形成良好作息,注重课后巩固复习。然而,缺乏学习自主性和自律性仍是普遍问题。在学习能力上,学生整体具备一定学习基础,课堂思维活跃,理解力强;部分学生展现出较强的自学和思维能力,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实践能力。此外,学生还具备良好的沟通及合作能力。
不容忽视的是,此年龄段学生正经历身心变化和成长压力,易受环境和同伴影响。由于中本贯通学生在校成绩相对优良,可能产生自傲自满心理,影响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2]
三、中本贯通数学教学的问题与挑战
(一)课程设置与教学课时的矛盾
中本贯通中职段数学课程每周仅六节,面临课时紧张问题。课堂时间有限使得深度拓展和习题课难以充分实施,影响学生知识巩固和解题能力提升。基础扎实的学生对课堂内容感到不足,而基础薄弱的学生则因缺少练习机会难以掌握知识。此外,紧凑的课程安排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这对一些学生来说是个挑战。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平衡不同学生的需求,成为中本贯通数学教学中的一大挑战。
(二)高中教材与专业需求的矛盾
中本贯通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是普通高中教材,这与专业技能培养的需求有所冲突。普通高中教材注重基础知识普及,缺乏与专业技能结合的内容。教师需根据学生实际和专业特点调整教学内容,确保数学知识与专业需求相结合,满足学生的具体学习需求。
(三)课后练习与学生学情的矛盾
市面上缺乏适合中本贯通学生的习题资源。高中习题难度大,中专习题难度小,均不符合中本贯通学生的实际需求。此外,不同专业学生的基础差异导致现有习题难以满足所有人需求,易使学生感到无聊或焦虑,影响学习效果和动力。
(四)评价机制与学习动力的矛盾
现行评价机制主要依据考试成绩,过于强调分数,可能导致学生忽视学习过程,只关注成绩。补考机制可能使学生产生侥幸心理,削弱学习动力。中职阶段的数学评估以转段考成绩为主,考试内容和难度常低于授课和习题,不能真实反映学生水平,可能限制学生视野和深入学习,不利于长期发展。
四、中本贯通数学教学的提质探索
(一)加强师资建设以提升中本贯通数学教学质量
在提升中本贯通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建设专业且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是关键。商会校精选了一批专业知识扎实的教师,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教学团队。这个团队定期进行集体备课、观摩教学和教学研讨,通过这些活动促进教师间的思想碰撞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团队成员还通过与其他高校及中学教师的交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确保能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准备并共享适当难度的习题,有效解决教学中遇到的挑战。
(二)优化课程设置以适应学生的专业需求
优化课程设置是提质中本贯通数学教学的另一重点。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们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精心策划和组织教学内容,特别是与学生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例如,会计学专业的学生需要深入学习集合、函数和统计等模块,而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则需重点学习函数、排列组合和数列等内容。教师与相关专业课教师紧密合作,确保数学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程有效衔接。通过设计与实际生活及专业领域紧密相关的数学任务和项目,教师不仅扩大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视野,还有效提升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能力和技巧。 
(三)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方法是中本贯通数学教学的核心。中央和教育部的政策文件强调了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推动了教学方法的创新,特别是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商会校数学组通过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有效应对了课时紧张的挑战并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制作微课,这些微课作为课前和课后的重要资源,与翻转课堂模式结合,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灵活性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课堂上,教师广泛运用Geogebra、Microsoft Mathematics等数学软件,以及交互式电子白板等多媒体技术,结合微助教、超星学习通、蓝墨云班课等在线互动平台,大幅丰富了教学形式和维度。例如,使用Geogebra软件在授课《对数函数》时,通过滑动条动态显示底数变化对函数图像的影响,使学生直观理解函数的特性。此外,通过微助教平台发布的限时习题可以即时批改,并为教师提供学生的答题数据,帮助快速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超星学习通平台的使用进一步优化了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过程,教师能够依托平台的智能批阅和实时统计功能,进行精准的学情分析和教学策略调整。平台上的在线作业库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其“可重复”和“可共享”的特性也促进了教师间的协作和资源共享。通过这些创新教学工具和方法,商会校数学组显著提升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加强实践教学以提升中本贯通数学教学效果
加强实践教学对于提升中本贯通数学教学质量至关重要。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实践教学不仅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还加深了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教师通过设计实验、项目和案例分析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动手操作,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实践经验。例如,通过纸片操作探究反函数的对称性,使用磁力片建模来计算几何体的表面积,或在病毒传播模型的情境中讲解指数函数。此外,实践教学也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教师则关注进度,调整方向,并鼓励学生记录与分享学习经历。
(五)完善评价体系以保障中本贯通数学教学质量
一个全面且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是确保中本贯通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评价体系应结合笔试、口头报告、小组讨论和项目作业等多样化评价方法,以全面评估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思维水平。通过引入额外的激励分项,如数学竞赛和拓展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形成性评价的引入允许教师关注教学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降低传统考试成绩的比重,提升课堂表现和小组互动的评价权重。同时,考试的范围和难度应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相匹配,以避免学生感受到过度的挑战或无趣。评价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其激励作用,肯定学生的进步,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同时通过定期的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及时发现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五、实践成效与反思、展望与建议
(一)成效与反思
近年来,商会校中本贯通学生的数学素养及能力显著提升,跨校联考成绩优异,在上海市中本贯通“晨启杯”数学竞赛中屡获佳绩,转段考成绩亦显著(见表2)。成绩提升、竞赛获奖、教师好评及家长反馈均证实其数学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在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上也展现突破,得到督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显示其数学教学探索与实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推广价值。2.PNG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注重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优秀教学师资力量的引导,适配的教学资源,多样化教学方法及数字化技术手段的应用,以及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的营造。这些举措共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了他们的数学素养和能力。
(二)展望与建议
商会校中本贯通数学教学模式虽取得积极成果,但仍需不断优化以适应科技与社会发展。首先,未来教学应注重跨学科融合,结合学生专业,拓宽知识视野,提升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其次,数字化转型是重要方向,要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丰富学习体验,实现个性化教学。再次,优化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确保其前沿性和实用性,满足社会需求和科技发展。此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最后,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组织学科交流活动和数学竞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
总之,提质中本贯通数学教学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充分发挥该培养模式的优势,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打好坚实的数学基础。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应用本科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工作的通知[EB/OL].(2014-10-15)[2024-02-05]. http://edu.sh.gov.cn/xxgk2_zdgz_rxgkyzs_08/20201015/v2-0015-gw_420042014003.html
[2]朱嫣嫣.上海市试点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应用本科教育贯通培养模式实践的思考[J].高教学刊,2018(8):68-70.
[3]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1(30):41-45.
[4]朱龙,付道明.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融合式教学的价值意蕴与发展路向[J]. 现代教育技术,2022,32(10):26-33.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