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是物理教学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之一,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物理探究、思维、实践创新能力。在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中,高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优势作用,来创新培养学生的整体核心素养,并从实践过程中全面优化物理教学模式。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重要性
物理实验极具综合性,学生通过学习、参与物理实验,会积极思考学习过程问题,并从实验中灵活调整、改善实验方法,联系实验现象归纳总结。所以,通过综合性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提升、发展自己的实践综合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同时,从学习探索实验的环节,学生还可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自觉提高自己的实验动手能力,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学习效率,进而更轻松地理解知识,树立起科学探索的精神。此外,学生还可以从探索实验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学能力,真正了解到学习物理的重要性,并端正学习态度,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能力。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
在不断更新升级教学理念的环境下,高中时期的学科教育也逐步开始关注核心素养方面的教学。然而,在基于核心素养的传统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甚至暴露出一系列的不足和问题。很多物理教师都未能正确认知物理实验,造成学生的实验学习兴趣不够浓厚,整体学习、探究热情偏低,让实验教学形式化。同时,一些实验的现象也模糊不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在新高考改革的带动下,物理学科高考中考查实验的比重却越来越大。为此,教师就应认清物理实验教学的意义,全面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方法,大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创造能力,让其从物理实验学习中,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在物理《新课标》的正确引领下,高中教师还应积极组织开放式、生成性、探究式丰富多样的实验教学活动,以大力培养学生整体核心素养,让其真正热爱科学。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与实践优化对策
1、创新完善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高中教师需要基于核心素养,大力创新完善教学模式,以有效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其积极投身于物理实验过程中,进而强化学生独立自主思考的意识。如此这样,学生便可以从一次次的实验活动中,更深入地挖掘实验的含义、意义,并自觉探索物理实验知识。
比如,在《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知识学习中,高中教师就应结合实验过程的难度、复杂性,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引导学生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各方面的内容等,让学生从自主实验过程中,更深入地理解本课知识,其中,教师还要从旁认真观察学生学习情况。考虑到许多学生不免会在实验中产生失误,无法得出课本上的实验结果,于是教师便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并分析误差原因。如此这样,学生就能形成正确的认知,并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完善实验方案,更好地进行实验,并真正掌握本课知识点,形成良好的物理素养。
2、强调学生主体性,提升主动探究意识
在核心素养下展开的物理实验教学中,高中教师需要强调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并具象化地呈现抽象、难懂的物理知识,进而帮助学生更深入地学习、理解物理学科实验知识,提升学生的整体主动探究意识。
比如,在《抛体运动》知识的学习中,高中教师便可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规划抛物体运动方面的实验活动,借助于扔团纸又或粉笔等之类的形式,细心观察物体下落时候的变化趋势。如此这样,就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形成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意识。同时,也可以促使学生从实验活动中,真正理解本课物理知识,进而有效提高高中物理的整体教学水平。
3、结合教学内容,提高自主学习实践水平
在物理教学中,高中教师可带领学生加入物理实验中,引导学生联系书本知识展开实践和研究活动,让学生从实验中,探索、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形成更深的记忆。所以,教师需要基于物理实验,调动学生自学意识,使其踊跃参与实践物理知识学习活动中,并夯实学生的物理知识基础。在具体的实验教学中,高中教师还要创新完善实验主题,联系上学生日常生活,让学生从使用价值视角来强化自主学习思维、提升学习能力。
比如,在“摩擦力”知识的学习中,高中教师便可组织学生参与实验活动:“滑动摩擦力影响因素探究”。具体在课前,教师需要制作一定的教学课件,并在其中的图片“自行车车胎、鞋底的花纹”上,统筹标注花纹属于提升摩擦力的因素。然后,教师还可就此提问:“这些样的花纹有什么作用?”。教师借助生活化情境问题,便可调动学生好奇心,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实验探究兴趣,并从后续实验中加以验证,以自主探究、学习、掌握知识。
4、组织小组合作实验,培养综合探究能力
教师在培养核心素养时,需要引导学生基于小组合作形式来展开实验活动。而在小组合作模式下,还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彼此启发思维,进而帮助学生改善实验学习效果。此外,通过小组合作教学,还可让促使学生从实验过程中更好地合作、互动,树立起团队合作精神,并帮助学生在后续可以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为了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引进小组合作形式,高中教师就应从学生集体情况出发,来合理分组,以便小组学生成员可以互补。然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以达到小组合作实验上的需求。
比如,在“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知识的学习中,高中教师就需要先面对学生合理分组,并且引导每个小组明确实验中的成员分工:让基础不好的学生记录电路变化、完成基本操作任务;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带领小组学生统筹设计实验电路。从整个实验活动可知,基础不好的学生在自主提问以后,基础较好的学生会及时给予解答。在学生这样互帮互助的过程中,充分提高了实验效果乃至学生的整体能力、素养。
四、结语
总之,在全面贯彻落实核心素养教学新理念的环境下,高中教师急需创新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方法。针对核心素养基础下的整体物理实验教学现状,高中教师需要在平时的实验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完善、优化发展,以改善教学效果,践行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连之,孟祥青.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实验创新与教学设计——以“简谐运动”为例[J].物理之友,2023,39(07):1-3+7.
[2]张东升.指向核心素养的创新物理实验教学实践——以IB课程的“IA(内部评价)”为例[J].实验教学与仪器,2022,39(09):7-12.
[3]彭欢高.高中物理核心素养下的HPS实验教学实践——以“焦耳定律”的定性到定量实验教学为例[J].中学理科园地,2022,18(05):84-86.
[4]牛志慧,王义堂,毕延新.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DIS实验教学实践研究——以“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为例[J].教育与装备研究,2022,38(03):61-66.
[5]陈荣天.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以探究“胡克定律”实验教学为例[J].中学理科园地,2021,17(04):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