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微课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形
1.放映微课视频微课在课堂上的展现形式,可以分为线上展示跟线下展示。而一般认为微课主要以视频的方式展示,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应用微课视频。实验准备环节,教师可以放映相关的授课型微课,向学生介绍实验目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实验演示环节,教师可以播放演示型微课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实验的过程和结果。通过视频,学生可以看到实验的细节和特征,更容易理解实验的内容。在课堂利用多媒体的形式对多种错误实验进行演示,让学生在错误的实验演示过程中,掌握规范性实验的方法[1]。实验分析环节,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播放视频帮助学生进行实验内容总结和实验数据处理。也可以在全班进行实验总结后,播放练习型微课或者讨论型微课,给予学生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发掘除了课本给出既定的观点外还有哪些新颖的观点对实验操作等进行改进。
2.插入动画
相比其他微课,动画微课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体现了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并且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一定的可控性[2]。动画微课可以在课前使用,也可以在课中使用。应用动画微课能够在实验课堂中更好的观察不明显的实验现象,动画微课的时间不会太长,更方便教师演示结束或者学生动手操作环节结束后对照实验现象。
动画微课的魅力不止于此,想要培养学生对于化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原理的探索过程,发现化学实验的可操作性,趣味性。这需要老师在日常的备课过程中多发现多寻找动画素材,实验课对于刚上高中的学生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若是能在开头给予学生一个美丽的视觉冲击,就能让学生对这个实验充满期待,充满发现的动力。
动画微课制作方式多种,可用手绘工具VideoScribe来完成,VideoScribe采用动画展示模式(Animation Presentation)呈现信息,将可视化对象用画笔等形式快速勾勒出来,观众能够看到虚拟创作者的手势和笔触,仿佛正在和真实存在的人进行交流,增加了视频真实感,使得信息呈现本身变得生动有趣 [3]。但是该软件制作难度较大,对于教师的要求水平较高。相比之下利用:Focusky和Bandicam来制作较为简便,Focusky精美的3D动画演示效果可以给学习者带来更具冲击力的视觉体验。而Bandicam所占内存更小、录屏与剪辑功能操作更简便,而且其特色涂鸦功能便于教师精讲知识点的推理过程[4]。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手机APP如剪映,以及比较常用的教学软件希沃制作动画微课。
3.虚拟仿真实验室
虚拟仿真实验室是目前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手段,其使用原理是系统预设或者教师根据需求修改实验所需各个实验试剂的性质,授课时直接在多媒体上移动各个试剂进行模拟实验。利用虚拟仿真技术进行化学实验较少受到空间、时间与实验设备的限制,学生可依据自身当前水平和需求进行虚拟仿真化学实验,其在实验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得到较大保障[5]。
二、微课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特点
1.学习方式灵活
高中化学的概念和规律是建立在抽象思维的基础之上的, 如何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地讲述给学生是所有教师的不懈追求。化学实验是发现化学规律的一条重要的途径,一直以来教师对于实验教学的方式比较单调,而学生对化学的学习要么是简单的死记硬背,要么就是找不到方法。因而导致了对该知识点理解不深刻,考试时成绩不够理想。将微课加入传统实验课堂,可以是利用微课理解该实验在社会生产上的作用,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也可以是利用微课视频跟自己实际操作得到的结果做对比,观察异同引发思考。还可以是师生共同研讨微课出现来的开放性思考题,师生畅所欲言,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总而言之,微课在保证内容正确,结构合理的情况下,展现方式是很自由的。所以,学习方式灵活是微课结合传统实验教学的一大特点。
2.教学效果可观
学生每天面对书本或者成堆的试卷资料,让其自主看书对他们而言无异于嚼蜡。而高中阶段的学生特别容易受到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诱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避讳这一点,反而可以利用他们对电子产品感兴趣这一点代入到化学实验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在进行实验教学适当中加入微课成分,抓住学生的视线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以加深学生对于本节实验课内容的认识。教师能够抓住学生的心理需求的同时注意把握课堂节奏,可以很好创造课堂氛围带动学生参与实验课堂中来。而且,有了微课展现的绚丽的实验效果,学生就会怀揣着自己动手做出像视频里面展示的实验成果一样绚丽的期待。完成实验心里还会生出一种成就感,自然就增加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苏彦平.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 西部素质教育, 2019, 5(7): 145-145.
[2] 郭慧明. 电脑动画微课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应用[J]. 教育信息技术, 2015(Z1): 101-102.
[3] 杨一捷, 张新明. 手绘动画制作工具——VideoScribe在微课视频制作中的应用[J]. 现代教育技术, 2016, 26(04): 93-98.
[4] 陈劲良, 李梦蕊, 陈勇. 微课制作工具的选取与应用[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9, 15(25): 144-146.
[5] 梁国建. 化学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J]. 化纤与纺织技术, 2022, 51(11): 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