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我国基础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基本上保障了人们的受教育权。然而在新的形势背景下,尽管综合实践活动、素质教育强调多年,然而在总体上,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更多还是学术考试导向,新的困难及问题也随之出现,使得学生得不到多元化发展。而职业启蒙教育的开展,能够提升学生对职业的了解程度,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进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特长,最终促进他们实现全面发展。因此基于职业启蒙教育视角,就计算机教学展开研究探讨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职业院校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的探索
(一)教学目标的探索
教学目标的基本原则就是“必须指向学生”,但当前职业院校计算机语言面临着两个关于教学目标的问题,其一来源于学生自身的职业规划。目前诸多职业院校在计算机语言课程方面的职业指导并不清晰,这也使不少学生对未来职业生涯的期望,对计算机语言课程的具体需求欠缺合理性,“学”的目标缺乏指向性和针对性。
其二在于教学目标的可实现性,当前职业院校计算机语言课程以高级语言为主,但高级语言分为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两个大类,具体语言种类达几十种之多,对于未来有志于从事移动程序开发的学生来说,Swift、C#、Java、Java Script语言是他们的需求目标,未来以Web开发为职业规划的则要在掌握前端技术的基础上,在PHP、Java、Python、Ruby on Rails中选择一种主修,对于以当下较为热门的数据库为职业规划方向的学生,应以支持应用程序和数据库交互的SQL编程语言为主,而以游戏编程、嵌入式系统、操作系统、通信系统为未来职业选择的,首先要选择C/C++语言为主修方向。如果学生对自己的未来选择方向、学习目标认知不清,那么教师的教学目标也缺乏精准性,难以真正实现。
(二)教学组织的探索
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应满足社会经济客观发展要求,不能成为教学的阻碍。目前职业院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组织仍然是传统的课堂组织,基本采用班级授课制,极少应用分组教学制,个别教学制仅在高级工班或者技师班开展。就当前情况来看,以班级授课制为主难以体现信息时代教育的客观要求。
当前社会对编程人才的需求缺口日益扩大,班级授课制的低效难以满足社会的高度需求,应考虑弱化班级授课制的组织形式,将分组教学制的组织形式进行变革与强化,引入组长负责的机制,针对组长采取个别教学的辅助教学形式,对当前计算机语言教学组织进行效率的提升。
(三)教学模型的探索
教学模型是大量用于教学实践的总结性教学经验范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计划,是承载教学活动的具体结构,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1]。由于计算机技术的特殊性,知识教学与技能教学均依赖计算机作为教学工具,职业院校应用较为普遍的“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型不适用于程序设计相关专业,目前主流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传递─接受”的四段教学法,越来越暴露师生交往模式单向的弊端,学生受体验性较差、知识技能的认知条件局限影响,对知识与应用技能的学习热情不高,对布置作业、课外练习等教学模式很难提起积极性,应付训练的态度较为消极。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应付集体课只“拿来”不“思考”的现象也比较突出,教学内容只进行了分工而没有深入挖掘,盲目堆砌“经验”和“理念”,缺少教学的个性化特色,而且不同计算机语言的课型没有明显差别,有以偏概全的趋势。
二、业启蒙教育下的计算机教学策略
(一)职业启蒙教育原则
在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开展职业启蒙教育,教师需要知道无论是怎样的教育都必须要结合目前时代特点变化来对学生进行教育。所以职业启蒙教育下的计算机教学需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1)针对性原则。职业启蒙教育要针对学生未来岗位来开展。主要是结合计算机学科的特点,分析未来不同岗位的不同特点,并据此来对职业启蒙教育的总体框架加以确定。(2)系统性原则。实施职业启蒙教育计划的职业启蒙教育应符合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这一认识规律,让整个职业启蒙教育过程得以成为一个完整、系统的体系。(3)一体化原则。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由于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所以为了便于对学生进行直观形象的教学,对于有条件的教学内容应进行一体化教学,融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为一体,将“教、学、做”三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职业启蒙教育效率和成效。(4)实用性原则。主要是应按照学生就业需求和社会需求,建立完善的职业启蒙教育考核体系。对相关专业技能加以考核,采用大众认可的考核方式加以实施。教师应通过大量的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等途径,使学生对职业有初步的感知,对学生的基本职业技能加以训练,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
(二)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计算机教师应注意改变自我解释这样一种教学模式,注意培养和加强学生的“自主权”。教师可以尝试使用多种教学方式来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使学生学习兴趣得以因此而提高。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水平,巧妙地将职业启蒙教育融入教学内容之中,使学生得以在各种学习模式中既获取完整的计算机知识,又能够增进对职业的认识和了解,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达到计算机教学和职业启蒙教育的双重目的。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微课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在教育领域获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计算机教师可以尝试借助微课来进行职业启蒙教育。微课非常符合职业学校学生在当前这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考虑到每个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能力,面对教师多讲解的知识点,有的学生可能仅仅听一次就能够掌握,有的学生却很难听懂,也许还需要听多次才行,但是教师不可能为了少部分学生而停下脚步,这也会耽误其他学生的学习进程。所以面对这样的一种情况,就需要教师针对重难点知识或是职业启蒙教育相关知识录制相应的生动有趣的微视频,通过微课的方式将这部分学生从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之中得以成功解放出来,使这部分学生针对课堂上没有听懂的计算机知识点,在课后也能够通过反复观看教师传送的微课视频将这些知识搞懂弄懂。此外,由于我们目前处于信息时代,各个行业领域对于人才的信息素养都有着一定的要求,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还需要以就业为导向不断创新发展的现有的教学模式,对课本知识进行展开传授,要把企业岗位的特点结合起来,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企业需要怎样的人才,然后结合企业岗位特点和课本知识来发布相应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尝试利用所学知识来完成这些任务,以达到充分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总结
在当前信息科技人才需求日益加大的形势下,职业院校对计算机语言教学应抓好目标、组织、模式、方法教学四个基础因素,自上而下地改变思维方式,使课程教学真正为学生服务,同时也为国家培养更多来之能战的信息化人才。
参考文献
[1]周亿陶计算机语言教学方法探析[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2):145-147.
[2]张志勇,黄涛,张丽丽,等信息安全技术课程的知行合一教学模式[J].计算机教育 , 2011(12)-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