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为导向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邓敏霞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邓敏霞,. 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为导向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 化学研究前沿,2024.11. DOI:10.12721/ccn.2024.157104.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为导向,优化高中化学教学策略。通过分析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的内涵及其四个核心维度,本文提出了包括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实验方案、拓展思维等策略,旨在深化学生的学科问题意识,着力培养其学科能力,并建构系统的化学认识方式。这些策略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还能有效促进其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科学探究创新意识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4.157104
基金资助: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化学教学逐渐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作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核心素养,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有效融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的阐释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是指个体在面对未知问题时,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索,并在此过程中展现出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素养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科学知识基础,更需要他们具备敏锐的问题意识、严谨的逻辑思维、创新的思考方式以及勇于实践的精神。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既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化学学科育人价值的关键所在。

二、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的维度剖析

(一)问题意识:敏锐捕捉,深度挖掘

在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培养中,问题意识维度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能够具备一种对化学现象的敏锐洞察力,这种洞察力使学生能够迅速捕捉到那些看似平常却蕴含深意的问题。更为关键的是,学生不仅要能发现问题,还要能够对问题进行深度挖掘,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课题。

(二)方法技能:熟练掌握,灵活运用

方法技能维度是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学生掌握科学探究基本方法的全部内容,包括实验设计的合理性、数据收集的准确性、数据分析的严谨性以及结论推断的逻辑性。这一维度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化学知识基础,更强调他们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的能力。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各种实验技巧,能够根据不同的探究需求,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技能。同时,他们还要学会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调整,以确保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思维品质:创新引领,批判支撑

思维品质维度在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中占据核心位置。它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上,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学生独特的思维品质。创新思维要求学生能够打破常规,勇于尝试新的思路和方法,提出新颖的观点和解决方案。这种思维方式的养成,需要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不断积累、不断尝试,敢于挑战权威,敢于质疑传统。而批判性思维则要求学生能够理性分析、评价他人的观点,不盲目接受,不轻易放弃,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这种思维方式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严谨的学术态度,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创新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的结合,使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能够不断突破自我,实现知识的创新与应用。

(四)情感态度:兴趣驱动,坚韧不拔

情感态度维度是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好奇心、求知欲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坚持和勇气。这些非智力因素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兴趣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内在动力,它促使学生主动寻求知识,积极投入探究活动。好奇心则使学生对新事物保持敏感,对未知领域充满探索的欲望。求知欲则驱使学生不断追求真理,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而面对困难时的坚持和勇气,则是学生科学探究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品质。它们使学生在遇到挫折时能够迎难而上,不畏艰难,直至取得探究的成功。

三、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策略构建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科探究欲望

为深化学生的学科问题意识,教师应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化学实验或化学史中发现问题,激发其探究欲望。问题情境的创设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二是具有挑战性,能够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其思考;三是具有开放性,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培养其发散性思维。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化学魔术、讲述化学故事等方式,创设富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探究状态。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还需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提问。提问是科学探究的起点,也是创新思维的重要体现。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引导、鼓励等方式,逐步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如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个引导性问题,然后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问题,或者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相互启发,共同发现问题。

(二)设计实验方案,强化学科实践能力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应精心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探究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在实验方案的设计上,教师应注重以下几点:一是实验目的明确,确保每次实验都能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某项能力;二是实验内容具有探究性,鼓励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假设、解决问题;三是实验过程注重引导,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在实验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同时,教师也要加强实验过程中的指导与监控,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实验结束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讨论实验结果、提出改进建议,以此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验能力,教师还可以将实验与课题研究相结合,鼓励学生围绕某个化学问题或主题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文献查阅、实验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等环节,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拓展思维空间,构建化学认识体系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其知识体系庞大而复杂。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教师应注重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导他们建构系统的化学认识方式。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的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思维方式,使他们能够从不同尺度上理解化学现象和本质;二是培养学生的变化观与平衡观,使他们能够深刻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和规律;三是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使他们能够基于证据进行推理判断,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在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通过化学史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的发展历程和科学家们的思维过程;通过化学哲学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化学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虚拟实验室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直观的学习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为导向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旨在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实验方案、拓展思维空间等方式,深化学生的学科问题意识,培养其学科能力,并建构系统的化学认识方式。

参考文献

[1]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如何考?——2024年等级考实验题分析及对教学的启示[J]. 支瑶.基础教育课程,2023(08)

[2] 培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的基本策略——以“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为例[J]. 冯向妮;杨晓军.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3(03)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